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436章 大尚臣不能来公主府了

最不想放过姜里娜的人,其实还是卫夫人。

她已经与瀛姝议商:“可否对镇原王妃提出,直接将姜里娜处死。”

瀛姝知道姜里娜是害死卫夫人父母兄嫂的罪魁祸首,因此很理解卫夫人的复仇心切,可唯独姜里娜,她倒成为了最难铲除的一个人,瀛姝一时间,也想不到对策。

“如果我们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姜漠得位后,两国之间必会存在龃龉,冉王妃固然怨恨姚太后母女一心要把文太妃及姜漠置之死地,且姜漠不比得姜泰,关于政事,他或能容许冉王妃染指,可在冉王妃看来,处杀姚太后已经足以免除后患了。

姜里娜尽管狂妄,待姜泰失位,她对北汉政权而言毫无威胁,且她毕竟是太尊之女,又没有直接参与毒杀太尊一事,更兼诸如姜白基等等羌部的宗室,其实都知道文太妃才是亲手毒杀太尊的人,如果姜漠连姜里娜都容不下,终究会落个暴戾不仁的名声,得不偿失之事,凭冉王妃的见识,她不会做。”

“那我在离开前,手刃此毒妇!”

卫夫人虽然这么说了,但也情知瀛姝只让她说说而已。

因为她并没有手刃姜里娜的机会,当冉朱孤攻入长安时,她必然已经在长安城外了,甚至都不能和姜里娜照面,哪有手刃死仇的机会?当初她主动加入飞鹰部,成为大豫的一员暗间,根本就不是为了收拾姜里娜。

她的仇人太多了。

姜雄鹰、姜泰、姚氏和文氏,她要想杀掉这四大“巨头”,都没有半点把握,哪里还顾得上姜里娜?她能想到的最佳复仇方式,其实就是暗助大豫重创羌部,先夺汉中,就有了将北汉灭国的基础,待北汉国灭,她的仇人们自然不会得到善果。

可是现在,姜雄鹰死了,姚氏的死期就在不远,她还已经在文氏身边安插了杀着,而且那杀手已经行动,只不过文氏现在并未察觉中毒,她的性命,大抵还有个三两年。

文氏身边的杀着,她是假借姜泰的名义安插,可惜的是无法假借姜泰的名义在姜里娜身边也安插个杀着,现在眼看大仇得报,卫夫人才省悟,她也是心存欲望的,一步步走到这样的局势,她不容姜里娜成为漏网之鱼,再享多年荣华富贵。

“我来想办法。”瀛姝没有苦劝卫夫人。

血海深仇,刻骨铭心,她理解卫夫人的心情,就像她一定会把司空北辰置于死地。

她甚至不会放过裴瑜,当她找出裴瑜害杀长乐的确凿罪证,尽管这一生,是她做出选择,剥夺了长乐出生的机会,可前生那些害死长乐的主谋和帮凶,休想得到她的饶恕。

复仇其实不是为了已经逝去的人,是为了心怀仇恨的自己,唯有看着仇人殒命,才不会再为仇恨所苦。

瀛姝想到了要借姜高帆之手,但这并不是上策。

姜高帆必须死遁,尽管冉朱孤和姜漠明知姜高帆不会真正死于北汉即将发生的这起战乱,但因为大豫也要借这回战乱名正言顺攻复汉中,就不能留下早有预谋的把柄,这不仅仅是为一国声誉,也是为了不予北汉名正言顺对大豫宣战的借口。

因此,当冉朱孤的藩部攻入长安时,姜高帆不会留在长安城内。

而且,瀛姝没有打消防心,她觉得在姜高帆的眼中,姜里娜无足轻重,反而是她自己,才是姜高帆想方设法要除去的“祸患”,虽然说,瀛姝至今还不知道她为何成为了姜高帆的眼中钉。

“左副使在苦思如何铲除姜里娜?”

忽然听这一问,瀛姝猛地转身,但其实她已经辨出是司空月狐在发问,大无必要再用眼睛确认,可这个人,“鬼鬼祟祟”接近她,而且似乎还会读心术般,真让她大吃一惊,下意识做出了反应。

“我刚才看见左副使与卫夫人在交头接耳,卫夫人的神色颇为狰狞,待卫夫人告辞后,左副使便一直在苦思冥想,分明遇到了烦难,我便猜度,既然卫夫人早做了安排,连文氏都难逃她的复仇,会提出什么条件让左副使如此为难呢?想来想去,也只有姜里娜,卫夫人不能靠一己之力将之铲除了。”

司空月狐一边坐下一边解释,微挑着眉:“待一切结束后,我会下令飞鹰部,行刺姜里娜。”

困扰瀛姝的难题被司空月狐轻描淡写就解决了,反而却让瀛姝心中狐疑:“动用飞鹰部报私仇,不合适吧?”

“怎是报私仇?”司空月狐笑了笑:“待姜泰失位后,因为我们趁机攻复汉中,便连冉朱孤,都不会赞成继续和议,因此姜泰亲口答应的裁撤无眉仓,开释无眉奴一事多半会作罢,姜漠及冉朱孤不至于用残杀遗民的暴戾手段以为报复,可姜里娜,她早已犯下了虐杀遗民的暴行,她为了保住她***的尊位,不敢再挑衅姜漠,可一腔怒火,就会发泄在遗民身上。

为免万千遗民为姜里娜迫害,将其除杀,正是飞鹰部的职责范围。”

瀛姝还在思考可行性。

“其实姜漠和冉朱孤虽然不会处死姜里娜,但姜里娜的一贯作为,何曾把姜漠视为兄长?姜漠又怎会真正在意姜里娜的死活,更不说,据卫夫人的计划,文太妃不会这么快死,连文太妃都还活着,姜漠哪怕省悟过来卫夫人是我朝安插在北汉的暗间,也必不会认为我朝的飞鹰部竟然会为了替卫夫人报仇,冒着暴露的危险,行刺姜里娜。

且我已经有所安排,会让姜里娜省悟姜泰一败涂地,姚太后之死,其实也有高氏献力,姚氏母女一心想要利用高氏,结果却遭遇了高氏的背刺,依姜里娜的气性,必然会将高氏恨之入骨,当然,姜里娜最痛恨的人,应当还是左副使,然而左副使已然归豫,姜里娜鞭长莫及,她能够得着的人,也只有高氏了。”

瀛姝眼中一亮:“殿下会设计让北赵细作背黑锅?”

司空月狐笑而不答。

“殿下既然早作了安排,我是否能够理解,从一开始,就没想放过姜里娜?”

“姜里娜的暴行,我早已得知,不过她从前虽然已在外立府,却一直住在未央宫,想要刺杀她颇为不易,也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

司空月狐没再多言。

他生于西豫灭国之后,遗民之苦,当然不是为他所累,可他从来不觉自己就理所当然应该作壁上观,用这个理由漠视那些因为司空皇族的内斗,饱受异族奴役虐害的遗民所遭遇的殃难,如何赈救遗民,不仅仅是他的责任,其实也一直是君父,以及临沂公、陈郡公等等重臣一直不曾忽视的难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北赵,北齐,北晋,北燕,乃至于北辽,这五国君主都已经意识到若要让遗民臣服,不能以暴政对待,施以仁政,才能真正做到休养生息,却唯有北汉,无眉仓一直存在,哪怕是不曾没入无眉仓的遗民,绝大多数都仍受到羌人的摧残虐迫。

哪怕姜泰被姜高帆说服,有了改制的想法,但姜泰真正想要善待的仅是心甘情愿投靠北汉的世族子弟,抑或寒庶英杰,在姜泰看来,普通平民百姓对北汉的强盛根本不会有太大作用,他们只配被奴役,被压榨。

姜里娜更是以虐杀遗民为乐。

死一个姜里娜,也许就能让数百遗民免于虐杀,但死一个姜里娜,还不足够让北汉的遗民得以安居乐业,彻底摆脱奴役之苦。

裁撤无眉仓,释归无眉奴,根本不可能真正得到贯彻实施,这无非就是姜泰的缓兵之计,而姜漠,他也不可能真正想与大豫议和,逼着姜漠答应继续履行北汉的承诺,可难以察实的是北汉到底有多少无眉奴,不察实此项,只是对北汉施以威压,也许反而会导致多数无眉奴被暗暗处杀,甚至还会连累更多的遗民。

北汉,必须先被大豫灭国。

这就是他接下来的落子,攻复汉中只是第一步。

姜里娜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必死无疑了,在姜高帆的安抚下,她在接下来的几日倒是过得惬意快活,唯一的烦恼无非就是那枚豁牙——医官难以保证在拔牙时,不给她造成丝毫痛苦,羌医根本就不会针炙止痛术,而传说当中的麻沸散,羌医也根本不知配方,而北汉根本就难找汉族良医。

其实遗民之中,有不少都会医术,可北汉对遗民一直实施苛政,良医们哪敢暴露自己会医术?原本就有性命之忧,万一被逮去给北汉的贵族治疾,不能药到病除,必定会被直接处死,可世上又哪有包治一切疑难杂症的神医呢?

姜里娜不知道的是,她曾经的一个客卿,就习得医术,为了取悦她的乳母,还献了象白药缓解了乳母的失眠症——象白药虽然过量服用会对人体有损,不过严格按照剂量,确实是缓解失眠症的良方,只不过姜里娜原本没有失眠症,些点剂量于她而言都是过量,如果长期服用……下场就是痴呆。

而这个客卿,已经被姜里娜处死了。

又连李崆都没想到的是,纵然现在姜高帆每隔一日就会亲自来安抚姜里娜焦躁的情绪,可姜高帆不能来见的那一日,为防姜里娜突然暴怒,良姑已经开始在饮食中添加象白药,毕竟,姜里娜睡得更久些,她们的性命就更安全,而且姜里娜觉睡得足,情绪也会更加松弛。

好景不长。

姜高帆不知何故,已经三日未来,良姑眼看着姜里娜的情绪又在暴怒的边缘游走,甚至在这天朝早,莫名其妙下令把一个婢女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良姑实在害怕自己也免不得遭殃,于是乎,午膳时,就把象白药下得多了些,又赶紧跑出公主府去,今日无论如何都要请来大尚臣这根救命稻草了!

姜里娜昏沉沉睡到戌正才醒,眼已经睁开了,还觉得脑子又闷又沉,倒是没有立即发怒,似乎不解自己为何天不亮就莫名其妙醒来了,待问得原来是从中午一觉睡到了戌正,意识到也许错过了和大尚臣会面,怒火才开始冒头。

良姑立即禀报:“殿下,大尚臣近些时日都抽不出空来公主府了,发生大事了!三日前斥候就探得函谷关突然增兵,今日北赵兵已经开始进攻潼关……”

开战了,长安城岌岌可危!

姜里娜一巴掌就拍向床榻:“怎么回事,高氏这样不顶用么?居然放任北赵发兵攻我潼关?”

不过姜里娜并没有因为这个大事件大发雷霆,她根本就不觉得迫在眉睫的战争是个大事件,冷笑道:“北赵真是不自量力,潼关乃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素来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赵兵简直就是来送死。”

姜里娜对北汉信心十足,可姜泰此时却焦怒不已,但当然不至于怪罪高氏一个女流不给力,而潼关虽然是天险,但天险并非完全不能攻克,姜泰曾经经历过潼关保卫战,羌部付出了多么惨烈的代价他现在还记忆犹新。

北汉京中现在的兵力,还不足以抵挡北赵的重兵攻击,需要从藩部调兵,事实上冉朱孤是最适当的,守卫潼头的主将,可姜泰信不过冉朱孤,如果给予冉朱孤兵权,北赵攻不进潼关,他却相当于把长安拱手奉送给姜漠及冉氏部!

“朕要亲征!”

姜泰先下了决定,在亲征的基础上,再考虑如何稳守潼关的问题。

议殿之中吵得一团乱,有人谏阻姜泰亲征的,有人自请为潼关的守将的,有人建议跟北赵议和的,有人甚至觉得应该从武关出兵抄北赵后路的,姜泰忍着怒火冷眼看着自己这帮各怀目的的臣公,最后拂袖而去,他现在只能和大尚臣议商,才能迅速决定对策。

姚太后这个对于预政内心火热的人,当然也会因为这个突发大事件而不甘寂寞,不过她跟姜里娜不愧为母女,姚太后的头脑能想到的对策,也就是给高氏施压,还想利用高氏,“劝服”北赵退兵。

高氏已经被姚太后从中午扣留到晚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