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380章 未央宫,宝光殿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第380章 未央宫,宝光殿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汉恢复了未央宫的旧宫名,瀛姝在建康时,就从不少档录中了解过北汉朝堂的一些情况,如姜高帆其实并不是北汉王室重用的唯一汉臣,他只不过是官位最高,职权最重的汉臣,事实上早在洛阳未陷之前,就有那么一个儒生投于羌王麾下,这儒生当时一文不名,又情知在大豫难以实现他的抱负,甚至连入仕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高官厚禄,留名青史了,他意识到西豫内争不断,司空皇族自相残杀,那些世家大族也纷纷被争乱卷涉,忙于争权夺势或者避祸自保,西豫的君臣完全无视狄夷势大,亡国之祸就迫在眉睫。

不知这位儒生为何择羌王而辅,但羌王据长安为都,立国号为汉,都是出自这个儒生的建议。

羌王既以延续大汉的统治为名号,那么皇宫当然应当恢复曾经的汉宫名。

这位儒生还曾经谏言恢复汉律,禁止羌部的贵族霸占遗民的田宅,并广发征贤令,允许如他一样在豫室统治下无望入仕,但其实饱学经纶的才干之士入汉京,经问对后授予官职,但他的这些谏策非但没被北汉君王采纳,而且他还因为遭受了北汉贵族的敌视,最终落得个处斩的下场。

今时的未央宫,建制当然不同于旧宫城了。

隔着数百年的岁月,又经历了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兴衰,此时的天下,分裂为南北对峙,为乱争之世,未央宫数经战火,在西豫时,其实难免已经宫厥残旧,荒草杂生,连皇城都一度被拆除,虽然现被北汉王廷复建,却也没有恢复宫城之外尚有皇城的建制。

大豫使团,直接经东华门入未央宫。

一般来说,外使抵京,国君不会立时接见,外使会先由负责接待的官员迎入使馆,可今日,姜泰立即接见了豫使。

入见的仅有四人。

瀛姝紧随殿君身后,步入东明殿,不用四顾观瞻,眼角的余光已能见判这处殿堂并不是举行朝会的大殿,也不像是召集殿议的场所,倒像是一个宴厅,上座者当然就是北汉王姜泰了,他的体格确然要比姜漠这旧王储要壮硕些,眉心短促,眼角浑圆,带五色珠旒玄冕,着玄锦,说话时音声宏迈,且开口之前,似乎从来不经斟酌考虑。

虽然姜泰选择在了一个看起来很像宴厅的地方接见外使,不过他却并没有打算设宴款待。

“贵使远来,朕本该设宴接风洗尘,只不过经大尚臣提醒,应当先容贵使休息缓解一路的疲劳,是朕疏忽了,这回有两位贵使都是柔弱的女子,经数十日的跋涉,应当会觉途中辛苦,不过正因为神元殿君,还有王副使身份特殊,朕与大尚臣细细商量过,都认为不能让二位依循旧例住于使馆,此座殿堂不远,有座宝光殿,极其适宜殿君及左副使居住,这是朕的好意,还望贵使不要推脱。”

这本就在预料之中,神元殿君没有拒绝。

她刚才礼见后,已经将国书递上,可国书是出使之前就拟好了,只是对于北汉君王的礼节性答复,表示了大豫也有建交的诚意,关于议和的细则其实还要经过具体的谈判,殿君心急于那些无眉奴的命运,她现在不关注自己住哪里,便立即询问:“陛下应当已经听禀了郿城之事,外使以为,两国既然都有诚意建交,陛下不仅应当礼待外使等人,还应当修改旧律,善待我国的遗民。”

“关于此事,不急在今日商议嘛。”姜泰刚才一直更留意三皇子,此时才把目光看向神君殿君:“不过殿君既然开了口,朕自然不会轻疏的,会及时和大尚臣等臣公议商,待得过上两日,设宴为诸位贵使接风洗臣之后,关于如何修律,种种细则,才好和贵使详谈。”

瀛姝听姜泰提了几回大尚臣,可现在东明殿的臣公,却并没有神秘兮兮以革罩覆面的人,总不能是姜高帆突然转了性,愿意用真面貌示人了,她猜度着大尚臣并不在场,却自是不会试探,她关心的是殿君和她接下来的居住问题。

“外臣心领陛下的美意,只是尚存着一些疑虑。”

姜泰的目光又移了移,他当然知道这时说话的女子,极获东豫皇帝的信重,对于东豫政局的影响,甚至比神元殿君还要大,中原历朝,虽然也发生过女人执政的先例,可这些预政的女人,要么是太后,要么是皇后,王瀛姝甚至连太子妃都不是,虽然极大可能成为日后的鬼宿妃,但他得到的谍报是,东豫的五皇子鬼宿君根本不可能被立为储君。

鬼宿君日后能不能预政都是两说,东豫皇帝这般重视王瀛姝,可就是前所未有的殊例了。

“王副使不妨直抒疑虑。”

“首先,外臣以为居于贵国的后宫,不合礼制。”

“宝光殿当然不是后宫,宝光门可直通东华门,宝光殿原本就是王储所居的宫室,不过如今尚且空置着。”

听懂了,宝光殿原来是姜漠居住的地方。

“另外,外臣相信虽然说贵国再不会放生宫变这样的乱争,宝光殿定然会比宫外的使馆更加安全,只是神元殿君的身份尊贵,我国陛下一再叮嘱,绝不能疏忽大意,且依据礼制,外臣即便蒙陛下的礼遇,有幸暂居于贵国宫室,可行动却不能受限,殿君及外臣,应当享有随时与从属议商之权,如此就不能不让使团卫护卫,外臣自知贵国有宫禁的规条,不可能应允使团卫队尽入贵国的宫禁,故而外臣还望陛下直言,允许多少使团卫入侍宝光殿?”

“十人。”

“谢陛下释疑,外臣没有别的疑虑了。”

其实能有多少使团卫入侍宝光殿并不重要,哪怕姜泰答应让所有使团卫入侍,也不可能在北汉的大内禁宫护着殿君强行脱身,又就算从未央宫脱身,也无法逃出长安城,不过姜泰既然答应了让使团卫入侍,那么就不会阻止外使出入宫禁,瀛姝是想确定她们是否暂时还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宝光殿的确离东华门不远。

看上去也的确曾经作为“东宫”的用途,有正殿,有后堂,偏厅、书房,还有单独的小花苑,花草葱笼,亭榭布置得颇为雅致,宝光门内,靠着正墙的一排房舍,俨然还曾是兵卫宿值的临时住所,既然是这么大的一个地盘,当然会有北汉的宫人留守,除了宫女之外,还有两个宦官。

年龄稍大些的那个宦官,现就负责带着瀛姝在宝光殿内四处转悠,介绍着各处房署,一再强调如果有何物用短缺,都不妨交代他去准备。

“你是汉人?”瀛姝问。

“奴婢当然是汉人,未央宫已经荒置多年了,原本就没有宦官还在宫里,羌部未入关前,他们也没有使唤宦官的习惯,入关之后,才有宦官的需求,奴婢是被强行征为宦官的,也一直是在宝光殿服侍,过去镇原王待奴婢等,十分体恤,只是啊,现在镇原王妃虽然还在王府,但已经迁出了未央宫,就不再配备宦官了。”

“当如何称呼内臣?”

“奴婢贱姓杨,贱名家臣,奴婢曾经是渭南王的部曲,只是渭南王被处死时,奴婢还不满十岁,就被没入了官奴所。”

渭南王是司空皇族,九王之乱时兵败身死。

“今日就不多劳烦杨内臣了,有十四位婢女随行,她们都是贴身服侍殿君的宫人,殿君的起居,也不必劳烦内臣和其余宫人。”瀛姝用温和的态度,但立下了规矩。

三皇子和南次也跟着瀛姝转悠了一场,虽然说姜泰并没有说不许他们住在宝光殿,可态度一定是要让他们“避嫌”的,只不过,现在时辰很早,而且两位其实都担当着保护殿君安危的重任,跟来宝光殿巡看一番,姜泰必然也不会拒绝。

花苑的一处凉亭,凌尚宫已经都好了茶汤——是梁会亲手采摘晒好的野茶。

眼瞅着梁会也在,神元殿君只好“将错就错”下去,她是真做不出辜负对方好意的事体。

瀛姝一喝茶,莫名就有点想笑,忍住了。

南次根本没有意识到茶汤的味道,他放下茶盏就说:“既然姜泰允许了十名使团卫入侍,不如我就留下来吧。”

“你是使团令,多数使团卫都在驿馆,你得在外头主持大局。”瀛姝反对道:“再说,我有间误导北汉君臣,让他们以为三殿下才有决定权,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三殿下身上,才更加便宜我的行事,三殿下的安危也极其重要,长安城里,必然还有北赵等国的探子,他们可都巴不得挑起我国与北汉的战火。”

“属下可以入侍宝光殿,殿下放心,属下以性命发誓,必保殿君及王副使安全。”梁会等在这里,就是为了毛遂自荐。

瀛姝颔首:“刚才我特意要求姜泰使人传召梁副令入内,为的就是让梁副令入侍此处,二位殿下,不管是殿君还是我有口讯捎去驿馆,只会托付给梁副令,或者是让飞雀传书。”

南次情知瀛姝一但拿定主意,就不易说服,且有许多内情,他也的确不便当着三皇子的面说穿,只好放弃了入侍的想法,蹙着眉头不言语了。

三皇子却道:“刚才那个宦官,似乎对姜泰颇为不满。”

“故意的。”瀛姝十分笃定。

“这么说,他说了谎,他并不是遗民?”

“这倒没有说谎,不过,并不是所有遗民都会心向大豫。”

三皇子也蹙紧了眉。

“对于身处水火之中的遗民而言,固然仇恨北汉政权对他们的压迫虐折,霸占他们的田宅,甚至让他们家破人亡、骨肉分离,可他们没有反抗的力量,于他们而言,自保才是最重要的事。就像刚才那个宦官,他固然不愿入宫为奴,可不得不服从于强权,他现在在宫里,至少不愁吃穿饱暖,甚至有了争取更多荣华富贵的机会,他已经认命了,而且在他看来,我们已经来了北汉,自保尚且艰难,又怎能保他平安,予他富贵呢?

哪怕是他寄望于两国顺利建交,那也是期盼着他能借这机会立功,他绝对不会背叛姜泰,当姜泰出尔反尔时,帮助我们从北汉脱身,三殿下,我不瞒偿,未央宫里有我们的内应,因此我有把握和姜泰斡旋,可像这样的宦官,我们拿不准他的心思,就绝对不能信任。

两位殿下在宫外也得留意,不管是什么人,主动投诚,都不要信任,看情况将计就计倒是使得的。”

瀛姝话音刚落,就见被三皇子提起的宦官往这边一溜小跑而来。

竟然就有了访客登门。

来者是卫夫人——据杨内臣说,这位是北汉陛下十分宠爱的妃嫔——既是如此,三皇子和南次自然就不便久留了,瀛姝还让神元殿君先去休息,由她竟然会会这位不速之客。

杨内臣相跟着瀛姝去见客时,又压低声说道:“卫夫人虽然不是遗民,但生父却是汉人,她只有一半的羌族血缘,卫夫人还是太尊当年赏赐给陛下的姬妾呢,陛下那时在外历练,卫夫人也一直跟随着陛下,卫夫人还生下了子嗣,只可惜,不久之前夭折了,唉,陛下回宫后,眼看着与小皇子父子团圆,怎知道……卫夫人经历了丧子之痛,也是好容易才振作。”

瀛姝诧异道:“卫夫人所生的小皇子竟然一直生活在宫里么?”

“这些事啊,一时半会儿的奴婢可没法说清,待贵使先见了卫夫人,迟些奴婢在细细禀报吧。”

瀛姝跟着杨内臣从花苑的一道小门出去,拐进了一条行廊,她就猜度着卫夫人是迳直去了那处取名为秋溟斋的茶室等待,果不其然,在秋溟斋外,已经立着了两个梳着高髻,穿着翻领胡服,腰系蹀躞带的宫婢。

往里看,一个颇显瘦弱的女子倚窗站着,水杏大袖蚕纱衣,苏梅水杏间色长裙,衣上裙上皆绣着兰草祥云花,她微微侧过脸来,眉清目秀,并非美艳的姿色,看上去乖乖巧巧的,有如一株丁香花。

走得近些,才见她眼睛里似乎笼罩了轻烟般的霜雾。

“王副使?”卫夫人问。

“夫人安乐无极。”

“果然是王副使,陛下说了,殿君容色普通,倒是王副使不负倾国之色的赞誉,这间茶室设置的竟是坐枰,我早已经不惯跽坐了,就站着说话了。”

“夫人请便。”

瀛姝便也站着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