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338章 皇帝的“饼”不易食

慈恩宫并不另一座宫殿,而就位于桐华宫不远,其实是一座道宫,是皇帝陛下为了悼念夭折的长子司空珝所建。

贺夫人听皇帝陛下竟然赦免了太子一应罪责,当然不甘心,可后来又听皇帝居然往虞皇后头上扣了个玄诚元君的“封号”,差点没当场笑出声来——慈恩宫是台城里的道观,虞氏移居慈恩宫,还被降为什么玄诚元君,那就等如带发修行了,没有被直接废后,可跟被废又有什么差异?

皇后都被废了,陛下又相信了太子和殷氏有染的话,虽然由刘氏出头顶了罪,陛下心里能不存疙瘩么?这一战,他们才是大获全胜的一方,可得见好就收。

案子审问清楚了,皇子、妃嫔就都没必要继续留在乾阳殿,众人虽然都明白今日之事不能张扬,可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当然不会在一脚迈出乾阳殿时就抛之脑后,连清河公主都下意识跟去了望川阁,不敢跟别的人私下议论,但跟母亲议论一下应该不会惹祸吧?

可清河公主又不知从何议起,几次欲言又止。

望川阁的厨房今日准备了一道鲜鱼羹,奶白色的汤羹,洒了葱米、香荽,简嫔看着女儿似乎食不知味,又让宫女们呈上一碗鱼羹,才道:“不管遇上什么事,饭总得吃好,先吃好饭,再说话。”

清河公主对母亲是又爱又敬,但她有个小名叫阿狸,也跟狸猫似的就爱吃鱼,尤其爱吃明女仪熬的鲜鱼羹,于是当下也就先摒弃了别的念头,认认真真用完了午食,才跟着母亲去了书房——简嫔的书房其实没见多少典籍,闲书倒是不少,比闲书更多的是字画,简嫔闲下来就爱作画,望川阁里的一花一草都可能入画,而书房里最显眼处挂着的一幅画作,就是稚子戏狸图——可清河公主每次看这幅图,都觉得她和狸猫其实都被一个小宫女给“戏耍”了。

“你可还记得小桃?”简嫔问。

小桃就是图里的那个小宫女。

“不大记得清模样了。”

“我画这幅图的时候,小桃才八岁,刚入宫,规矩并没有学透,我就喜欢她那股子灵性,特意择了她。后来,殷才人也相中了她,非要她去服侍。”

“可小桃是母亲的宫人,殷才人怎能……”

“这事原本也怨我。”简嫔说:“是我负责甄选去服侍殷才人的宫女,我当时过于小心了,不愿逆殷才人的意,先说了可随她心意的话,她开口就要小桃去服侍,我就不好拒绝了。”

“那小桃……”清河公主想到殷才人的结局,打了个冷颤。

“还好,并没有连累无辜,小桃现在离宫,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些,不过远离了风险,却是更省心了。”

清河公主微微松了口气,偏过头去看画卷上,拿着一枝花,不知是在逗狸猫,还是在逗她的宫女。

“阿狸,你今日因何心神不宁?”简嫔问。

清河公主不由眼中酸胀,母亲已经许久不曾唤她的小名了。

“阿娘,皇后殿下就真的,就真的被废了么?”

“谁说皇后殿下被废了?”简嫔点燃香,抬眼:“没有废后诏书,皇后就依然是皇后,过去皇后其实也不多和公主们亲近,即便是对高平,也颇疏远,日后皇后在慈恩宫,不管是忏悔,抑或祈福,你也别去打扰。”

“可太子兄又会如何呢?”清河公主小声道。

“阿狸,你得相信父皇,也得相信四郎,有父兄在,你不需要过于担心。”

“阿娘,儿听傅母说过九王之乱,傅母说乱争都是源于废储……”

“皇族的权争,一直是道难题,也没有人说得清哪种解题方式才是正解,阿狸,陛下今日让嫔妃、皇子、公主都去乾阳殿听审,是何用意?”

“是……对皇后殿下早就心存不满了。”

“这话虽也没有错,但并不是陛下的真正用意,陛下是想告诫族人,滥杀人命者,必受罚究,其实这座宫廷的乱争也已经存在许多年,远远不止殷才人身受其害,变总比不变好,一味地包庇隐瞒,毒疮会一直流脓,陛下这回是下定决心剜疮止患了。”

“儿害怕,连皇后殿下都……万一有人陷害阿娘……”

简嫔笑了笑:“我未做过恶事,就不怕那些鬼祟,虽然有时候善恶有报的俗语似乎不实,总有无辜之人会平白无故遭受祸殃,甚至诋毁迫害,可我的心里,始终秉持着一股信念,在内廷生活,不能没有机心算计,但行事不能太过,否则机关算尽,最终也只是深陷乱争。”

清河公主缓缓吐出口气:“那……儿还可以去昭阳殿么?”

“当然可以去,阿狸大可不必因为今日之事心生任何顾忌。”

“也不知父皇为何还把贺郡公单独留下。”

“关于这事嘛……”简嫔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自己的想法露些底:“今日只有两个外臣,廷尉卿原本就在查办这件事案,且陛下还有意任命顾公为宗正卿,廷尉卿为江东顾的子侄,知道陛下肃绝皇族乱争的决心,也方便顾公上任之后如何行事,可贺郡公,其实并不必到场听审,陛下让他来,当然有让他来的用意,这用意其实已经无关家事了,是国政之事,国事为先,社稷为重,任何人事和国事相比,都务必妥协权让。”

简嫔也看出来了,二皇子在这件事案中并不是全然清白,贺夫人的心狠手辣,也不让皇后,可今日陛下摆明了有心偏纵二皇子,不是因为顾虑“家丑”,必定是需要江东贺在国政上做出妥协,廷尉卿会意,没有再深究,可陛下既然决定要让顾公领任宗正卿,代处宗族事务,廷尉卿势必也要在乾阳殿多留一阵。

就不知道这件事,和四郎有无关联。

听说,最近这段时间四郎跟中女史来往频繁,并且连她这个“中间人”都不需要了,交近得“旁若无人”……依据她对儿子的了解,当得儿女私情无关,中女史更不可能莫名其妙就和某个皇子发生引人遐想的瓜葛,这场风波平息后,必然还有大事发生,她担心的事根本就不是内廷间的争斗,简嫔看着女儿,轻声说:“阿狸,我们已经身处最安全的境遇了,你父皇所担心的,并不仅仅限于储争,关于储位会否有易,此时谁都难以预料,不过我能笃定则是,陛下既然已经有了取舍,应当便不会容许骨肉相残自断手足的惨祸发生。”

乾阳殿里,皇帝也留下了贺遨、顾耿共用午膳,瀛姝可没这福利了,午膳后她还需要执笔录事,此时只能在御书房的一侧值厅短暂休息,宫人当值时不能进食的,虽然有中女仪体贴她,送来一盏蜜枣茶,瀛姝一口气喝完后略觉得恢复了精神,但从昨晚开始,她其实就没好好吃过一餐饭,这个时候仍然觉得嘴馋得慌,也只能靠着和中女仪闲聊分散注意力。

“我万万没想到,今日陛下竟提都未提我知情的事。”中女仪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只觉轻快,不觉腹饥,虽然这段时日她也没有好好吃一餐饭了。

“太子殿下先认了错,就不需要中女仪再作证了。”

“这都是因为陛下仁慈,如今陛下也知道了子虚的身世,日后我再不担心贺夫人有这件事要胁我了。”

“乾阳殿的人,贺夫人其实也未必敢胆量要胁,倒是皇后殿下胆子大。”

“皇后她……这究竟是废还是未废啊?”

“她仍是陛下的发妻,是诸皇子的嫡母,不过余生都只能是在慈恩宫里修行的居士了,陛下赐以玄虚元君的道号,嘱其悔罪祈福,是留了余地的,不以国法惩处,只以家法责罚,济朝时也曾有这样的史例,端穆皇后生前便是移居道宫,后来端穆皇后所生的嫡子虽即皇帝位,直至端穆皇后过世,才恢复‘皇后’名位,与先帝合葬。”

“中女史以为,玄虚元君虽然迁居慈恩宫清修,可显阳殿不会再有新的主人?”

“未下废后诏书,显阳殿又怎能易主呢?”

中女仪轻轻叹了声气,这场生于后宫的争端,其实谁都不是赢家。

瀛姝有些慵懒地靠在矮案上,她想着刚才虞氏甚至几乎是被“抬”出乾阳殿,婉苏也是满脸的凝重之色,司空北辰强作镇定,不过却当贺夫人和司空月乌兴灾乐祸热嘲热讽时,终于没忍住紧紧蹙起了眉,他或许已经知道这件事案跟南次还有些关联,阴沉的目光在南次的脸上落了数息,把这些不动声色看在眼底,她笃定司空北辰绝对不会任由此事就此终结。

但这个春天,应该会相安无事过去了。

膳桌刚被撤走,寺人祈就跑来通知瀛姝,他也知道太子的罪行被揭发,虽然皇后、太子都没有被废位,看上去陛下依然无意废储,可相比于前生时,太子现在的处境可谓一落千丈了,他清楚这么多的变数绝对不是因为他这个重生人造成,他处于变局中,却全然无法左右局势的走向,而更让他困惑的是,中女史竟然“稳若泰山”,临沂王氏可一直在佐助太子,若非如此,太子也不会如此重视王五娘!

瀛姝觉得脖子后头凉嗖嗖的,她没回头,大抵知道这种感觉是源于寺人祈的两道注视,寺祈必定怨恨司空北辰,却未必就不恨她,前生要不是她一再主张彻查恶鬼案,司空北辰还不至于把寺祈推出来背黑锅,寺祈的死从根本上来说,是她造成,只是她还没有解开谜题——司空北辰为何要让寺人祈当那头替罪羊。

横穿过厅堂往北进,瀛姝才摆脱了寺祈的注视,她透过隔扇斜扫去一眼,只见寺祈已经垂脸跽跪着候值,瀛姝步伐未停,直接进了最里间,笔墨纸砚都是准备好了的,贺遨却正说着毒医的话题,口口声声称为余孽,建议着要利用刘氏把这些亡命之徒一网打尽。

看来还是想通过毒医作文章,力争把司空北辰置之死地。

“流窜市井为非作歹的毒医的确应当清除,可这些人,多半行踪诡异,且一般不敢京中久居,若要清剿,还得靠地方官衙主办。”顾耿颇圆滑地打了个岔。

“廷尉卿说得很是。”司空通早留意见瀛姝已经就位,本就不耐烦再听贺遨那番废话,蹙眉道:“毒医既然是源自百越时期,如贺公、顾卿这样的南臣,理当比北臣更加了解此类余孽的行迹,或许因为时移境迁,是有少数毒医曾经流窜至北地,应当都是难成气候的,贺公既然觉得毒医对于社稷民生造成危害,不如细细构思下如何清剿,但切忌不能株连无辜。

如今百越等地的民众,也是大豫的子民,哪怕会炼毒之术,可未用毒术行恶者,便即无辜,不可以罪论处,贺公还当慎之又慎。”

其实清剿毒医这样的事务,正常来说,在贺遨看来根本就是吃不力讨好的事,更不要说皇帝还给出了个限制,严禁株连无辜,那就更加连半点油水都不用消想捞到了,可现在贺遨满脑子都想着怎么趁胜追击,利用毒医的事端直接把他的外孙送上储位,竟热血沸腾就拍着胸脯接了这个重担。

瀛姝于是在纸上记下一笔。

司空通也没有反悔,只说:“贺公就先出个方措,也理当多听顾卿的建议,届时可行不可行,还得经过朝堂议定,今日朕还有另有事和贺公商量。是关于蜀州的事,朕想了想,贺督军镇守益州,职责颇重,蜀州在剑门外,本就是益州的一道屏障,如果长期让贺督军兼顾,并不妥全。”

“陛下,蜀州之乱平定,族叔可是立下了莫大的功劳,陛下才答应将蜀州分封予江东贺族……”

顾耿听这话直觉不对,立即就想反驳,可皇帝却无意让他干预,抢先道:“贺遨,朕何时说过将蜀州分封予你江东贺一族?”

“臣一时心急,措辞不当,不过陛下确然下过旨意,让臣之族叔镇守蜀州、益州,并赐赏江东贺一族享蜀州八百户食邑。”

“八百户食邑仍然归你族,不过蜀州都军之职,朕已决定另任齐央领受了,齐央会接管蜀州兵权。”

连顾耿都吃了一惊,他完全没想到皇帝会突然调齐央去蜀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