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333章 击鼓摧花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第333章 击鼓摧花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虞皇后最不喜欢的一道菜就是春盘。

春盘俗称五辛盘,元日吃,立春吃,寒食、清明也要吃,贵庶都吃,只不过贵族的春盘得用薄饼卷着吃,摆盘也更讲究,在虞皇后看来,摆盘再精致,也无非是那几样不值钱的食材,完全没有吃头。

她还不喜欢合食,是坚定的分食拥护者,因为作为皇后,如果分食,她的菜肴品类仅次于皇帝,这能体现她与众不同的身份,她可是皇后,跟妃嫔们围着一张桌子吃饭,难免会吃到小妾们的剩菜残羹,岂不是妻妾不分了?

家宴对于虞皇后来说,可有可无。

她从来热衷的都是宫宴,尊卑有别,不仅仅体现在吃食上,首先得体现在服饰上,在宫宴上,哪怕谢氏等等再是跋扈,都不敢挑衅她后宫之主的威严。

虞皇后就更没兴致和妃嫔们行酒令了。

她是真不擅饮,且也吟不来诗作不来赋,活生生沦为陪衬,因此当听“行令”二字,立即便说:“妾这身体实在饮不得太多酒,怕是不能行令了……”

“行酒令,又不是非要让皇后豪饮,只意思着浅酌就罢了,我也想好了,不必行多么复杂的酒令,就用击鼓摧花的方式,得花令者也不限吟诗作赋,说个趣话也行,唱首小曲也行,皇后要真是力有不逮,赏赐个物件给小辈嘛,指定小辈替皇后履令也是有趣的,得花令者为令官,还能指定席上一人询问,被询问的人务必以实话应答,这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规则,重在交心。”皇帝是下定决心要行令了。

又指定道:“中女仪击鼓,中女史监令,监令官可听好了,谁要是说扫兴无趣的话也算犯令,你来负责罚酒。”

瀛姝和中女仪是没有拒绝的余地了。

第一支花令,还正好被皇后所擎。

皇后是个连趣话都逗不笑的人,自然也说不出什么趣话来,但今天有婉苏在席上,皇后指定亲儿媳替她应令是最适当的方式,可虞皇后却看也不看婉苏,笑着冲贺夫人说:“阿贺嘴巧,就有劳你了。”

瀛姝:……

皇后这是犯令了,作为监令官,瀛姝只能“大公无私”:“禀皇后殿下,酒令规定只能指定晚辈代为行令,贺夫人……并非殿下的晚辈。”

皇后这回该喝罚酒了,陛下很宽容:“皇后不擅饮,她的罚酒,我就替她饮了。”

犯令者不能任令官,酒令直接开始下一轮,这回,是乔嫔擎得花令,她先饮了令酒,却也不自己应令,把风头让给了婉苏,婉苏没有吟诗,也未抚琴唱曲,而是说了个趣话,这个趣话是有关范阳公的,讲范阳公有个很看好的门生,性情放阔,爱好饮酒,有回饮谈,也是行酒令,范阳公运气不佳,数次擎得罚酒的签令,几轮下来,就过量了,突见另一个眼生的门生,脸涨得通红,也像是过了量,范阳公于是生出同情来,问他可有表字,眼生的门生确实喝多了,旁若无人摇摇晃晃,半晌不应。

被看好的门生替他应道:请便。

范阳公一听,以为那门生无字,沉吟半响,道:你既说了请便,我为你师长,那我就真为你取字了,你无字,名总该有吧。

眼生门生仍然旁若无人摇摇晃晃。

还是同门替他回应:吴需。

范阳公:名为需,便有求,君子求财,取之有道,有道即为有孚,有孚则意光亨、贞吉,利涉大川,‘雅川’为字甚佳。

范阳公还记得这事,等再见那醉酒的门生,便以雅川称之,对方大惑不解,范阳公后来也总算弄清楚了,原来门生有字,为清宾,并不姓吴,也不名需,是他喝多了,把清宾听成“请便”,替应的门生言下之意是“无需先生取字”,他又再生误解。

这个趣话虞皇后是听不懂的,可看众人都在笑,她也跟着笑,没有挑瀛姝这个监令官的毛病——侍应而已,分量当然和太子妃没得比,先忍了。

虞皇后此时还记得婉苏毕竟是她的亲儿媳妇。

乔嫔成了令官,她问虞皇后:“皇后殿下今日气色是极佳的,正应人逢喜事精神爽的俗话,妾好奇的则是,殿下有无弄新妇?”

乔嫔现说的“弄新妇”,跟亲迎礼时的“弄新妇”意义大不相同,太子大婚自然不会有“弄新妇”的场面,约是在新婚期,皇后会避开闲杂人,询问太子妃和太子间的相处情境,问得新妇脸红了,就应了“弄新妇”的景,这也是婆媳间相处的亲昵方式,乔嫔问这话,还算悟懂了皇帝的意思,至少不用挨罚酒。

婉苏的脸就已经红了。

虞皇后却不解风情,说:“我看着太子妃,疼都疼不过来呢,当然不能捉弄她的。”

接下来是石嫔擎得花令,她直接认罚了,却不曾扫兴:“我是好酒的人,故意喝的这罚酒,还可以多饮几杯,我是有话要问淑妃。”

李嫔精神一振:“阿石请问。”

李嫔过去名位排在石嫔之后,可现在成了九嫔之首,对人的称谓就改了,石嫔也并不在意,说:“淑妃今日的衣香甚是清幽,未知使用的什么香?”

“这可考究了,有十二种干花,十二种木香,加上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龙涎香,经共十九道香序,得了香,还得寻清幽之境,封存半载,隔着上好的琥珀片熏成,熏好的衣裳还得在紫檀箱里放上几日,又取出挂在通风处,还要隔上几日才有这种香气呢。”

瀛姝听得抿唇笑。

这就是云宵香的制法,云宵香其实太浓烈,熏衣后要把香味晾散后才能得其精遂,可衣物不能经曝晒,需得阴凉通风处晾散,这种香富贵又雅致,倒是符合李嫔的气韵。

再接下来,就是南次擎得花令了。

他也说了过趣话。

“这是我听来的,有一家子,四代同堂,曾祖父自诩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时常和子孙们饮谈,不过都是曾祖父长篇而论,子孙们摒息受教。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名士,曾祖父待名士如贵宾,说了一番礼贤下士的重要性,还讲了周公吐哺的典故,问名士,‘觉得我族门风如何’?

名士颇狂放,应道‘君非周公’。

曾祖父大喜,举盏敬名士,又说‘我虽非周公,君确为贤士,有君相助,何愁我不能誉比周公’?”

南次说到这里,三皇子已经放下了酒杯,努力咽下酒。

“名士无话可说,连酒都不想喝了。”

三皇子:……

“名士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关键吐哺的人得是周公,君又不是周公,吐不吐哺,与我何干呢,我若非贤士,助君也无用,我若为贤士……这就掷杯而去了。’”

这种客人怼主人的场面,十分尴尬的。

皇帝却听得津津有味:“东道主怎么说?”

“东道主说‘贤士为我座上宾,莫不知我原本就是周姓?我正是周公啊。’”

皇帝陛下也:……

南次笑道:“后来贤士送给了‘周公’一幅字。”

“居然还赠字了?”这话,是三皇子问的。

“那幅字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这下连司空月狐都放下了酒盏,他还没来得及喝酒,也没有努力咽酒。

虞皇后依然遍寻不到笑点,只觉这场家宴越发无趣,突听当了令官的南次说:“我问七弟,可知晚食绝不能吃何食?”

这算是什么有趣的话题?虞皇后当即立断:“监令官还不罚酒?”

气氛正好,皇帝陛下都在思考晚食绝对不能吃什么食物,听虞皇后颇有些严厉的口吻,转脸盯着跟他一同坐在大方桌上首的人:“生活中的情趣,除了琴棋书画,也包括了衣食起居,五郎这提问并未犯令。”

“陛下怎不想想答案是否无趣?”虞皇后不服道:“再是讲究养生,晚食还有什么绝对不能吃的吃食?除了已经馊坏的食物,不就还剩落了毒物的吃食么?虽然陛下有言在先,家宴上不必顾忌,可妾以为,哪怕是普通人家聚宴,也不该说起这些凶险之事。”

“皇后过虑了,且听听七郎如何应答才是。”司空通其实已经看见了最小的儿子眼睛发亮跃跃欲试,显然明白过来应当如何应答。

“晚食当然绝不能吃朝食!”七皇子赶紧表现聪明才智。

南次原本就没想过为难谁,不然就冲二、六两皇子提问了,也只有这两位或许才会和虞皇后想到一块。

司空通已经大笑起来:“晚食当然绝不能吃朝食,也不能吃午食,五郎问得妙,七郎答得更妙,不过按行令的规则,当赏令官,就赏酒吧,监令官快替五郎斟酒。”

皇帝陛下当场称赞南次,让瀛姝如释重负,看来南次是顺利通过了考验,他用了这么个巧妙的方式暗示她安心。

又过了两轮,虞皇后再度擎得花令,她已经极其不耐烦了,才指定太子替她应令,司空北辰今日也并没有借机显摆他的诗赋才华,虽然得知今晚有春季家宴时,他其实挖空心思写了几首颂春的小诗,可君父声明了这场家宴以有趣为主,他自然得迎合。

太子讲的事倒也颇为有趣。

虞皇后这回终于当了令官,针对了二皇子提问:“我听说旧岁时大中正设宴谢恩,二郎送了重礼,不知送了多重的礼,二郎过去可少和江东陆的子弟来往的,这回如此捧场,难道是相中了江东陆门的哪位闺秀不成?二郎今年眼看便要及冠了,如果二郎婚事也定下来,这才是一件大喜事。”

贺夫人这段时间都心情不佳,突然间也是无法转为愉悦的,原本心不在焉,此时却如临大敌,将酒杯一顿:“大中正的谢恩宴,多少人都送去了重礼恭贺,难不成都是为了和陆门联姻?二郎的婚事可轮不到皇后操心!”

“阿贺,你这可是犯令了,皇后殿下问的是二郎,阿贺却抢着应答,并对皇后语出不敬,该饮罚酒了。”郑夫人为皇后助拳。

瀛姝这监令官一动不动,她在等着陛下的示意。

司空通就知道,今日这场家宴终是会有人按捺不住跳出来扫兴,不过眼瞧着三皇子如坐针毡的模样,竟觉多了分安慰——三郎最近的转变极大,不枉他嘱咐瀛姝一番提醒敲打的苦心。

“贺妃未得花令,不该应令,便称不上犯令,不过贺妃的确不该冒犯皇后,今日家宴,暂且不究,这事改日再理论。”

虞皇后使劲挤出来的笑容彻底僵在了脸上。

“二郎,你若不应答,可是犯令了。”司空通又说。

二皇子方才应答:“父皇有言在先,应答者务必说心里话,儿臣就只好说实话了。儿臣送的所谓重礼嘛,都是自己攒下来的名家字画一类事物,至于儿臣心悦之人,并不是陆家的闺秀,而是神元殿君。”

春季家宴,神元殿君并没有出席,二皇子这番表白神元殿君现在听不见,也只能对皇后、郑夫人造成刺激。

虞皇后刚要说话,鼓声又响了。

终于轮到郑夫人擎得花令,她不需要指定小辈代为应令,但也没有挖空心思去讲趣话,她不惧扫皇帝陛下的兴头,她算看明白了,皇帝对她分明早就心存不满,尤其是当设计让谢氏知悉被用绝嗣药后,皇帝对她的怒怨根本不可能消除了——但那又如何呢?她可不是李氏之流,只能依赖帝幸!那些浅薄的女人再是如何受宠,至多也只能够终老于永乐宫,她争太后之位,可不是为了在永乐宫平平安安养老的。

郑夫人以一首琵琶曲应令。

这倒是让瀛姝颇有些惊奇,她当然知道做为长平郑的嫡女,郑夫人不大可能对音律一无所知,但因为她从没听过郑夫人弹奏琴瑟,没想到郑夫人的琴技竟这般不俗,这是一首古曲,是以“十面埋伏”的史故创作,演绎的是一场紧张激亢的战争,对于弹奏者的技艺要求极高,而郑夫人的琴技,是值得击掌称绝的。

皇帝陛下也的确击掌道:“我竟从不知,郑妃的琴技竟如此高超。”

灯火下,郑夫人的面容比冰封的塘池还要清冷平静,她将琵琶递给宫人,起身回到席上:“二郎,我来问你,华林苑中,你是否最喜疏声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