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291章 天下疾苦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第291章 天下疾苦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映丹和泗水距离二十五岁都还尚远,她们现在还没考虑过年满后是否要求放赦之事,可听凌尚宫表明了想法,泗水颇觉诧异:“尚宫就不挂念家人么?”

凌尚宫垂着眼睑:“入宫十五载,倒是极少想念家人。”

映丹却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入宫前母亲抱着她痛哭流涕,父亲虽长吁短叹,话却总往豁达之处说,家徒四壁的困境早已让祖父、父亲力不从心,年老的祖母甚至日日都要外出乞讨,佯装成无家可归的孤老,希望得博得他人的同情,予一口热汤饭,节省她自己的口粮,弟弟们骨瘦如柴,都很羡慕她能够去遥远的皇宫,小选使身着绫罗锦衣,骑着高头大马从门外经过时,他们躲在门缝里窥望,他们坚信住在皇宫里的人,从来都不喝水,是靠肉汤解渴,皇里哪怕柴犬和狸猫,都是膘肥体壮的。

祖父老得已经目盲,坐在破席上,不知在拜着葬身何处的祖先们,口中念念有辞:囡囡要去到好地方了,囡囡总算是能活下来了,三岁时你就差点饿死了,阿翁都甚至不敢去市集上窃半块饼,阿翁知道如果被逮住,我们家就不再是良户了啊,不成良户,子子辈辈怕活不出一个来,囡囡是靠你的祖母讨来的半碗汤饼,活下来的,等的就是朝廷的小选令,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她是被寄予了能够存活下去的希望,远离了家人,远离了家乡,她是活下来了,她的家人还活着么?她甚至不知道归去的路途,她也许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

她现在听泗水说起自己的家人。

“我家有桑田,我阿娘会织锦,我从小也学养蚕,我会帮着煮茧和细缫,我阿嫂那时总会给我做面饭,过年的时候,才会蒸面饼,我离家那天,阿嫂也蒸了面饼,阿嫂当时已经有了身孕,她知道我其实不爱吃面饭,就爱吃蒸饼,她说我今后会有很多蒸饼吃,入宫后,我连蒸饼都吃腻了,可有时候做梦还是会梦到阿嫂在蒸面饼,不知道阿嫂现有几个儿女了,我那时也不想入宫,可阿娘跟我说,入宫后我也能穿丝衣了,他们一辈子种桑养蚕织锦,却只能穿布衣,冬季时穿的纸衣,盖的也是纸被,那还得花不少钱,我就想如果日后我能回家,定要让阿娘和阿嫂又穿丝衣,盖锦被。”

没有人问瀛姝。

她们都知道瀛姝和她们不一样,瀛姝哪怕现为中女史,是受了委屈的。

有的人,难以去想象锦衣玉食的生活,有的人,生于锦罗从中,到底还是要入宫,还是要一次次趟过生死攸关,谁都难断将去向什么样的结局,这也许就是众生平等的体现,悲喜不相通,但悲喜各存。

黄昏时,到了寄宿的官驿。

百余里的路程,快马一日能至,但瀛姝一行是必然需要在驿站盘桓的,此驿位于郊野,看上去倒不残破,但相比起位于城中的官驿来又的确更显“粗旷”,驿站门前甚至搭建着一座禽棚,圈养了不少鸡鸭,而迎出来的驿官……

瀛姝揉揉眼,再揉揉眼。

她被马车颠晕了么?这驿官怎么看怎么像司空月狐。

“王女监眼睛里是进了沙了?”

很好,这话一出,像一剂良药立时治好了瀛姝的“眼疾”,这人如果不是司空月狐,她敢吞下两桶沙子。

“心宿君可真是阴魂不散啊!”瀛姝觉得自己被跟踪了。

“这是何意?”司空月狐挑着眉:“我往丹徒军营巡看,刚才入宿官驿,差遣了驿官去镇上采买,听见外头乱轰轰的又来了一群人,正疑惑你们怎么到了这里,反被质问阴魂不散……王女监可得解释解释。”

正好有个驿吏从禽棚出来,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赶紧道:“殿下的确已到了半个时辰。”

“今日你们这驿站可热闹了,又多两位殿下。”司空月狐说:“三兄、五弟,这驿站共才两间带火壁的驿舍,咱们今晚可得挤着住了。”

南次见瀛姝斗嘴没斗过心月狐,下意识就想找补回来:“四兄去丹徒军营巡看,轻骑快马哪里需要在驿馆休整,真是太巧合了。”

“一阵间就会下雪了,我可不想冒雪赶路,再说也不是急事。”

瀛姝这才注意天气是真的阴沉,风却变得小了,湿冷之意逼人,确实很有下雪的势态,这难道真是一场巧遇?

“因为我觉得会下雪,说不定还要再在驿站盘桓一日,一问才知驿站备的柴炭不足,才使了驿官去镇上采买,也多得我有相见之明,不然今晚我们可就要挨冻了。”

瀛姝笑着说:“殿下选这个日子出行,可真是会挑好日子。”

“彼此彼此。”

驿吏们很紧张,驿站设办以来,他们还没经历过同时接待过三个皇子,两个“钦差”这样的大规模,带有火壁取暖的驿舍真的只有两间,他们这间驿站之所以会设火壁,都是因为丹徒有个瑶华宫,因此得预备着会有贵胄前往瑶华宫时在此盘桓,可并没有派上过用场,今天真是中邪了。

驿舍已经久无人清理,瀛姝本来也想动手的,却被凌尚宫阻止了:“地面上倒也整洁,就是案架上积了些灰,女监就别耗力了,我刚才去看了下,偏厅里是备着火塘的,女监就先去那里待着,这里有我们拾掇就够了。”

瀛姝先没往偏厅去,她骑着马,跟南次去左近看了看情况。

再往前两里,就能见到镇集和村落,镇子外头设着谯楼,驻着丁兵防范匪盗,冬日的田原四野寂寞,村镇上偶见炊烟,天色未黑,谯楼也没有亮起油灯,暮色竟越发显得冷沉了。

“你为何要去瑶华宫?”南次这才得了时机问出疑惑。

暮色里,瀛姝望着远远的炊烟。

“吕安是司空北辰的心腹。”

“我知道,但你大可不必为此去一趟瑶华宫。”

“我去瑶华宫,是为了不留疏漏。”瀛姝说:“我没有去过瑶华宫,前生也并没有注重宫女之事,高高在上的人,很容易忽视他人的疾苦,南次,我之前一直认为依附贵族的仆役要比平民百姓更易获得温饱安定,像我的家族,哪怕有二世母这样刻薄的主妇,可绝大多数的仆役至少不会忧愁饱暖,不像我们现在目睹的世境。”

她指着前方,那座寂寞的镇集:“看看有多少茅屋,这样的季候,不得片瓦覆顶,一场雪下来,茅屋之下的居民怎么御寒?我现在居住的处所也没有火壁,但不愁御寒,丹映住在宫女的处所,她们至少也有纸被覆体,过去的我因此无法体谅宫人的疾苦,我忽略了,除了饱暖之外,他们会有更多的需求。

人本来就是如此,生活境遇越好,需求也会提升,我们不能因为宫人满足了饱暖的基础生存条件,就无视他们还需要另一些基础生存条件,比如男欢女爱,谁说这只是贵族的需求?宦官、宫女,自来结为对食夫妇互相帮衬者甚多,明里暗中,他们其实需要的就是普通人都需要的慰籍。

无法理解宫人的痛苦,就无法理解他们的欲望,就无法真正杜绝宫人甘为刀匕的患祸,内廷的风纪已经开始整肃,我觉得不能遗忘瑶华宫这样的犄角,我要去看看,我从没有去过的另一座宫廷,没有诸多上殿在,宫人们的生活是否真能简易些。”

瀛姝没有把她的想法全部告诉南次。

她这回想要行险,从吕安身上打开缺口,她的一切动作都必须更隐蔽,因为存在失败的可能,既然要冒风险,她就务必不能拉着南次一同涉险,因此她得隐瞒一些事。

回到驿站时,瀛姝发现小厅里,围着火塘,角木蛟和心月狐已经喝上了酒。

出去采买的驿官也回来了,亲自在旁服侍,那是个清瘦肤黑的中年男子,该已经过了不惑之岁,虽然职位是驿官,但其实也是吏员,还没有达到官员的品级,也永无可能达到,他此时显得异常焦灼,如临大敌一般,整个人差不多要委顿在地。

“果然下雪了。”司空月狐瞥了瀛姝一眼。

青色的锦衣上,沾染了雪絮。

三皇子完全没留心这细节,问:“中女史来得正好,且说说,刚才驿官讲驿站里的火炭竟然有盗失,咱们既然赶上了,当然得追究,这可是官驿!!!据大豫律,盗官驿物资者,获利百钱之上,处流充,至千钱,则判绞刑,怎么不察办?!”

三皇子瞪视的人不是驿官,直接瞪视着司空月狐。

被瞪视的人此时却只顾着饮酒,没有继续和三皇子争论的想法。

“柴炭虽不值钱,可毕竟是官驿的物资,不值钱之物尚有人盗取,足见这一地的民众如何渺视国法,此得距离京城,可还尚不足百里!”三皇子越发义愤填膺。

瀛姝看了三皇子一眼:“柴炭不值钱?殿下可真是……也是,相比起狐裘珠玉来,柴炭的确不值钱。”

驿官一个激灵,终于鼓足了勇气:“殿下,柴炭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可真是值钱之物了,不仅值钱,这百姓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炭可是排在首要的位置!其实今日先是四殿下来,敝吏才发觉柴炭有所短缺,并非是被盗取之故,而是往常官驿本就需不着这多柴炭,因此没有备全……

吏员们怕担责任,才告诉殿下有人盗取柴炭,这事也不用查,敝吏知道是谁盗取,只不过……是敝吏渎职了,殿下若真要追究,就追究敝吏一人之罪吧。”

“柴炭又甚值钱的?我知道炊饮供暖都离不开柴炭,可原本不需要购置吧,这样多的木柴,取之不竭,只有懒怠之人,才连柴炭都要盗取!”

瀛姝实在听不下去了。

“殿下可知有伐工?”

“不就是伐柴之工匠么?”

“伐工属官衙统召,除了伐柴之外,还要负责监督有无盗伐的罪行,既有盗伐之罪,也就是说郊野之木,不许民众私伐,这是为何?就是因为柴木需耗巨大,为了保障皇室和贵族所需,禁止了民众私伐,殿下只见满目树植,可知这些树木,需多少年才能成材,又有多少树木,是用于建筑宫殿、官邸?”

驿官长长吁了口气:“这位女公子说得是,殿下,其实近期盗取驿站柴炭者,是一个小儿,尚不足十岁,是与祖父相依为命,他的祖父患病了,夜间需要烧柴供暖,煎药也需要柴火,这小儿因为无钱购柴,不得已才来窃取,殿下真的有所不知,这一片的百姓日常只用一餐饭,还不能日日开炊,像这样的寒冬腊月,别说烧柴供暖了,连饮水都是饮的冷井之水,因此不少人有肠胃之患,唉,寒冬难熬,敝吏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实在不忍去治罪窃柴的小儿。”

三皇子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平民百姓居然连烧热水的柴火都买办不起,他不由发了呆:“书里也没记载这些事。”

瀛姝深觉无语。

但三皇子理由充足:“中女史也没受过饥寒之迫吧,如何知道这些事体?”

“入宫前婢侍掌管过家务,知道柴炭价值几何,与粮食的价差又是几何,平民百姓尚且难以维持三餐,又有多少余钱购备柴炭?”

司空月狐瞥了一眼三皇子,又转向驿官:“窃柴的小儿也算有机运了,遇见了我们几个,我看你也是个厚道人,你去算计下,得多少资财才能助那小儿及祖父渡过这个寒冬,我们几个凑凑,也算行善了。”

当吏役把今晚的膳食呈上来,谁都不再挑剔口味了,三皇子尽管吃得不多,眉毛一直蹙着,却直接跟驿官说:“我有一个墅庄,距离这里虽远,但这不重要,这镇上和周边还有多少户百姓不能维持饱暖,你统筹下,报去我的墅庄,墅庄里的管事只会安排补恤。”

这只是抱薪救火,天下有多少百姓都忍受着饥寒之迫,光靠皇子的私财又哪能救济得了苍生?不过救多少算多少,总比一毛不拔要强,因此瀛姝也没有打击三皇子的积极性。

谁知三皇子许是酒喝多了,竟然又再质问瀛姝:“中女史何故提议小选改制后,将十万钱直接发放给遇赦的宫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