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249章 浮白的成绩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第249章 浮白的成绩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快地,瀛姝便听说了贺朝夕的行动,这下子她几乎可以断定贺朝夕确为重生人了。

前生的贺朝夕,并不抗拒入宫,最初对司空北辰也确实心存爱慕,否则不会把她视为眼中钉,攒足了劲跟她争宠,甚至对婉苏,也多番挑衅,活跃积极得很。毕竟是“老对手”了,多次短兵相接,瀛姝了解贺朝夕的脾性,这女子的确视富贵尊荣如同浮云,行事只凭一己喜恶。

可后来,贺朝夕也被司空北辰伤透了心,司空北辰驾崩,她没有为司空北辰流一滴眼泪,甚至称病,拒绝哭祭,直接给瀛姝撂下一句话:你若逼我,就上鸩酒或者白绫吧。

重生后的贺朝夕,性情大异,竟然愿意跟族人“同流合污”,而且立志要争权夺势,分明是不愿再看着司空北辰登位,对他,已经恩断义绝了。

但贺朝夕却并不知道谢、贺、郑三姓相争,其实才会使得司空北辰渔翁得利,她的前生从不关注朝政,一心在于琴棋书画、小情小爱,若为男子,说不定能成风雅名士,却为女儿身,又出生在江东贺这样的家族,哪怕她不愿受到拘束,终归是不能争得自由,那一世的半生消寂,未磨平她的棱角,但有此经遇,又哪会不明白何为无奈呢?

这天,瀛姝出宫,回了趟长干里,倒没见外人,关于贺朝夕的“事迹”,还是听她家祖父说的。

“贺家这个丫头,才十二、三吧?这事是贺慰告诉的石乘,贺慰当天还就在贺家的荣辉堂上,哪怕刻意夸耀贺九娘的才智,不过应当不是完全杜撰。丫头小小年纪,口气就这般了得了?不过贺遨也荒唐,居然还真敢把这么个乳臭未干的丫头的话当真,认定太子的储位朝不保夕了。”

王斓连连摇头,如果他有个这样的孙女,别说准她去光明堂上胡说八道,只要教他听见这样的议论,非得罚上几月禁足,抄上几百遍家规,而且不许开口说话,让她牢记何为谨言慎行!这么一看,瀛姝这孙女虽然要比贺九娘年长,却聪明稳重太多了,自从入宫,一步步路都走得四平八稳,而且没有一件事是自作主张。

王斓心中惬意,完全没有想到,其实他的这位孙女跟贺遨的孙女目标一致,都已经磨刀霍霍,决意要把司空北辰这太子掀下储位,只不过方式方法的区别罢了。

哪怕是在祖父跟前,瀛姝也完全没有透露乾阳殿的机要,不过对于贺朝夕的想法,她心中雪亮——前生根本没有发生虞皇后被陛下训斥责罚这么件事,而这件变故一生,贺朝夕才认为司空北辰的储位已经不稳,是夺储的天赐良机。

她笑着道:“儿要是不知道一切都是陛下的运筹,听闻宫里近日的那些变故,指不定也会胡思乱想。”

“过于谦逊,也如虚伪。”王斓轻哼一声:“你今日出宫是为何事啊?”

“这事可不能讲。”瀛姝眨眨眼:“祖父要是没有别的教诫,儿便去见浮白了。”

“你如今是乾阳殿的中女史,我还哪敢教诫你啊?”王斓又是轻哼一声,到底挥挥手:“要见就见吧,如果不是你一定要用浮白,这回浮白就跟大郎去长安了,他是极想四处走走长些见识的,你啊,耽搁了浮白的志向,落下埋怨,我可不会替你说好话。”

瀛姝不听唠叨,行了礼赶紧告退,她才不信浮白会埋怨她,自从把调察赵氏的事交给浮白,浮白的热情比白媖还要高涨,今日她出宫,就是听南次说白媖送信给丹媖,关于赵氏,查出了一些眉目。

浮白和白媖这双搭档,最近被青媖戏称为“珠玉争辉”,两人分开看来都是沉稳的性情,搁在一块却活像冤家对头,都攒了足劲要比个高低强弱,青媖常听白媖抱怨,料想她是略逊一筹,玄瑛却笃信浮白虽然是男儿,行事要比白媖便利,但肯定不如白媖嘴巴甜,经验足,占不了上风,事实结果,关于赵氏的根底,还真是浮白先查到了些许情况。

不像白媖有时会让玄瑛、青媖协助,浮白的方式是单打独斗。

根据瀛姝提供给他的基本信息,他从聚安里查起,这是赵氏幼年时跟她的寡母居住的里坊,也是赵氏生活了七年的地方,但赵母病故后,赵氏便卖身去了秦淮里,按理说,赵氏幼年的经遇其实和她构害虞铎父子一事不可能存在联系,追查因果,应从秦淮里找到突破口,可浮白很有自己的主见,他放弃了秦淮里这条路线,而另辟了聚安里这条蹊迳。

聚安里,已近石头城外,住在聚安里的人户多为军户,但也有匠籍、民户杂居,甚至还有因徒获赦的人丁也在其间居住,流动人口多且籍别复杂,自然是贫寒者占多,其实并不宜寡母孤女居留,可赵母当年着实也难寻到别的栖居处。

赵父身故后,他从前的东家还算良知未泯,帮着赵母操持了赵父的身后世,得知赵母有了身孕,一个孀妇,在建康城中没有半间房产,半亩田地,赵父留下的积蓄也不过两千余文小五铢,实在不够开销,便补偿了赵母八千钱,好歹足够赵母分娩前的花销了。

聚安里的北七弄,年迈的里老尚还记得赵母,听浮白说赵母极有可能是他的姑祖母,叹气道:“当年她找来北七弄的时候,是大冷天,她还已经有了六、七月的身孕,身上穿的是麻衣,一看,就知道丧夫未久,说在建康城没依没靠的,也没有别的亲戚投奔了,所余的钱又不多,听说聚安里的屋舍赁金少,求我替她寻一间屋子,最好屋主家中有生养过的妇人,待她分娩时,能帮衬着些。

我看她着实是凄惶可怜,就让我家那老婆子问着了她的外甥女,我们喊她桂娘,桂娘也是个苦命人,跟赵家那妇人一样,都是孀妇,不过桂娘的男人还给她和孩子留下了三间屋子,就在弄尾。

去年的时候,我家老婆子走了没多久,桂娘也没了,我就替她作主,把三间屋子都变卖了,卖得的钱,给了桂娘的孙女当嫁妆。桂娘的儿子也没了,他后来从伍去了,战死了,儿媳妇改嫁了,桂娘拉扯着孙女,她死前,孙女十二岁,就已经寻了人家,孙女的归宿没定,桂娘也是闭不上眼的。”

与赵母最相熟的人,应该就是里老口中的桂娘,但人已经过世了,浮白也只好继续从里老口中打听:“我也是听祖父说,姑祖母随姑祖父来了建康后,就和我家断了音讯,好容易打听到这些消息……还请老翁告知,姑祖母当年生产是否顺利,姑祖母过世后,她的子女又去了何处?”

虽然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但里老还没有忘记:“赵家妇人后来生了个女儿,那孩子还小,又没了娘,这一片的邻居家中都不宽裕,也实在帮衬了得许多,唉,那孩子应当是卖身去了牙行,由牙行出面,操持了她阿娘的身后事,我还是听桂娘说的,就葬在城郊,贫家小户的,也没个祖茔,应当是离她过世的男人葬得不远。

至于那孩子的去向,除了牙行,我们都是不清楚的,她也没再回过聚安里来,既然卖身为奴婢了,想来行动也不自由,你要打听她的下落,就去问官牙,有个诨号称作瘸子张的老牙人,兴许还记得。”

浮白便又找到了瘸子张,此时就细细告诉瀛姝:“每座里坊都设有官牙,瘸子张在聚安里的官牙中,是资历最老的牙人,仆从听说赵氏是自己卖身,而且是自己寻去官牙时,心里就觉诧异,因为当时她才七岁,即便只有卖身这条出路,何不相托里老去寻官牙,她却是自己找的门道。”

“你说得没错,赵母当年都知道相托里老去寻赁所,而不是直接找去官牙,说明她觉得里长这样的吏员要比牙人更可信,寡母孤女生存本就不易,在聚安里生活的七年,赵母是受到了那里老的关照的,按理说她病重时,不会不为女儿日后的生计着想,但她却没有请托里长出面,分明是嘱咐了赵氏自己去找瘸子张,说明当时,瘸子张已经获得了赵母的信任,因此赵母才没有再烦托里长。”

浮白受到了瀛姝的称赞,腼腆微笑,说话声不由更响亮了:“北七弄的屋舍没有独门独院,都是排屋,桂娘共才三间屋舍,赁了一间予赵家母女,就在她们对门儿,住着一个疾医,疾医姓张,与瘸子张同姓,但并不是亲戚,疾医治好了瘸子张的腿疾,瘸子张对他心存感激,于是和张疾医就结拜为兄弟,但其实张疾医比瘸子张年轻了十几岁,两人也算忘年之交了。

据瘸子张说,张疾医是个善心人,便是跟他素不相识的人,他都乐于施助,见邻居寡母孤女的生活十分不易,因此时常照济,赵氏两、三岁时出过痘疹,多亏得张疾医妙手回春,否则只怕早就夭折了,正是因为张疾医的缘故,瘸子张也对赵家母女极其关照。”

疾医张珍,过而立之年尚未娶妻,因此瘸子张一度认为张珍关照赵母是钟情于她,曾经自荐为媒人,要撮合张珍与赵母,可张珍却一本正经拒绝了,跟瘸子张交心时,声称自己原有爱慕的女子,奈何女子不能自主姻缘,被逼着另嫁,女子不愿违背诺言,竟然在出嫁前悬梁自尽了,因此张珍也发过毒誓,此生此世宁肯孑然孤独,也不会背信弃义。

“我不能和她共赴黄泉,已是辜负了她待我的真情厚意,只因我是一个医者,从师学医时,先许下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诺言,可我此生,已认定她为发妻,怎可移情他人?我既不能以真情相待,又何必误人终生呢?更不要说赵娘子也是重情之人,否则也不会当丧夫之后,明知艰辛,却一力抚养幼女,不生改嫁之想。我对赵娘子的关照,不仅是因为怜悯,更是对她的尊重,因此那些调侃打趣的话,大兄还是别再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