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195章 作恶的借口是最易找的

姜父姜母本是羊氏旧仆,可羊氏嫁给平邑伯的时候,他们其实都未出生,是生在了平邑乔门,姜母本为羊氏的婢女,很有几分姿色,把乔恪看得心痒痒,但羊氏活着的时候是个醋坛子,虽然没法管着乔恪不纳妾室,但她自己的婢女自己是有处置权的,于是就给姜母挑了个矮胖子马夫。

羊氏活着的时候,姜父对姜母约束很严,几乎是把姜母关押在家中,连门都不让出,可羊氏一死,姜父就另打起了如意算盘,靠着用自己的妻子取悦乔恪,谋得个庄园的管事,乔恪的庄园就建在府邸后,可以直通,庄园的管事是个顶好的肥差。

乔恪对姜母自然没几分真情,很快就厌腻了,不过待姜氏出落得亭亭玉立,就收入房中当为侍妾,乔恪也知道姜氏委身于他是心不甘情不愿,可姜氏性情怯弱,都不用乔恪相逼,姜父一声吼,当女儿的就只好顺从,故而乔恪才确信,他对姜氏具有绝对的掌控权。

要是真像乔谦说的,姜氏是被送离了建康,秣陵别苑中哪会那样宁静,连追风——他安插在乔谦身边的仆从——追风明明说姜氏是莫名其妙消失,而且他亲眼目睹乔谦拾得了姜氏故意遗落的香囊,又悄悄交还给姜氏,还教习姜氏骑马。

必定是姜氏依计行事,且大功告成,任氏却察觉了,担心乔谦因此遭祸,一不做二不休把姜氏杀害了,让乔谦将尸体偷运出城,毁尸灭迹!

就算乔谦并未奸辱姜氏,但姜氏已死,乔楻不可能让人死而复生,他以为死无对证,却反而证实了所犯的罪行。

乔恪坚定的眼神,给予了家仆无尽的勇气,连追风都深吸了一口气平息下心头的恐慌,他自入堂,膝跪于堂中,一眼都不敢瞄向乔谦,又总觉得乔谦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脊梁骨,骨头里火焦火灼的痛感,一寸寸攀升,在喉咙处把他扼紧了,可突然间,眼前就出现了仿佛盛世锦绣的场景,他能摆脱身为奴仆的卑微,从此后在平邑乔门跻身于主人的台阶,这是平邑伯许给他的承诺,未来世子的义子,他将能娶得羊氏女娘为妻,从此不再是可以任由打杀发卖的奴从,他终于有了人的身籍,不再比如畜产。

追风张口便应:“小人无姓,名追风,是三公子赐名,三公子喜名驹,故而才赐小人此名。”

瀛姝也就是扫了追风一眼。

乔谦是乔世子的三儿子,但在平邑乔族中并不是行三,追风却以三公子相称,他已经是把世子一房从平邑乔门“开脱”了出去,这么笃定的原因当然是来自乔恪这个宗长的保证,世上人事多如此,越是欲壑难求认为卖主就能求荣的人,其实越是迷信阶层不可颠覆,如父与子,就是永远无法反转的尊与卑,在追风的认知里,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他要是不听命于乔恪,那必须成为乔楻一家的陪葬品。

可这样的人啊,下意识还是要为卑劣的行为辩护,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因此追风在公堂上,他要指责乔谦只将他当作牲口马匹驱使,可乔谦爱马如命,在乔谦的眼里马其实并不比人要卑贱,乔谦自号为“乘仆”,他饲马,就如同仆侍主,他赐近仆“追风”为名,根本就不存鄙夷之意。

可瀛姝没有去拆穿追风的居心。

她只是挖了个坑。

“这样说来,因为赐名之事,你早已心怀怨懑?”

追风眼都不眨下就跳进坑里去:“小人怎敢心生怨懑?小人比三公子虚长两岁,九岁时,就被选为三公子的书僮,这十年间,因三公子恩遇,才得以识文断字,终究是不同于粗使仆驭,免受了许多劳苦。且小人生母在三年前身患重病,也多亏得大女君赏赐参葺等等药材,请了疾医,小人生母才挨过了意外之殃,小人牢记着主家的恩典,万万不敢诬告主家。”

还不待顾耿询问,姜母也开始呼天怆地地悲号了:“我们虽然卑贱,可小女毕竟投了大主公的机缘,是大主公的房里人,世子身份再是如何尊贵,唐突小女,也是对大主公的不敬!但大主公不愿为了小女为难世子的心情,奴婢们也都理解,小女原是不肯委身他人的,廷尉卿,我们这些为奴为婢的低贱人,因着毕竟服侍的是名门望族,多少也懂得了人活在世上,除了谋一口盘中餐,身上衣,还得活一个好名声。

小女哪怕只是大主公的侍妾,并不得名份,可早就认定了大主公,不愿被别人戳脊梁骨,背个失贞的污名,小女其实也想拼却一死,也算有始有终,是我舍不得她,当娘的有谁肯亲眼看着女儿死在自己之前的?我好番劝慰。

小女就说了她还有另一层担心,小女说,别看任女君在外有个贤惠的好名声,且为了维护世子的名声,不得不容纳她,但将她带回居院的当天,就换了副脸孔,当头一记下马威,认定是小女主动引诱世子,将小女好番折辱。

小女哭着说,世子跟大主公本来就不一样,大主公重情义,世子却只重权益,世子图的是一时新鲜,绝不会为护她一个没名份的侍妾触怒大女君,小女就担心日后受尽大女君的磋磨,生不如死。

我就是个糊涂人,不信大女君出身名门竟然如此狠毒,只顾着宽慰小女莫要多想,可未隔几日,大女君就带着小女去了别苑,我也难免担心,好几次去别苑,想求大女君让我见一见小女,大女君都拒绝了,我更难心安了,一连做了几晚的噩梦,梦里头,小女直冲我喊救命。”

乔恪已经抛出了杀手锏,当然要乘胜追击,和着“旧情人”的悲号,转动起他的手腕来,一把把地捻着他的胡须,修须是他坚持了三十年的“日课”,一天都不疏忽,他的胡须长不及胸,堪堪遮住了喉节,这长度,自诩为美髯公是不可能的,但乔恪觉得自己捻须的手势颇为潇洒,他每当自得时,手腕和手指就闲不下来。

瀛姝“年幼无知”时,悄悄地就跟南次议论:“我家祖父爱盘玉,阿父他总爱拿着块卵石盘玩,我还听说也有人爱盘玩菩提子、沉香木的,只有乔翁翁最特别,老爱盘玩胡须,那手势,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就是胡须越盘越稀疏了,又总不见盘出什么光泽来。”

彼时瀛姝对乔恪还是不反感的。

现在,她一见乔恪忙碌的手腕和手指,也有点忍不住想发笑,正忍着呢,就听乔恪说:“秣陵别苑是归乔楻所有,算是他一房的私产,但亲长在,不别居,任氏做为我平邑伯府的长媳,她本就不该不事父母别居于墅苑,这道理出身士族的妇人怎会不明?但她偏就不管不顾地去了,且还勒令姜氏也必须去,她安的是什么心?在平邑伯府,她不敢如何,到了墅苑,她才好发作姜氏!”

“平邑伯这话又有歧谬了。”瀛姝道:“亲长在,不别居,是指高堂健在,子孙不得别藉异财,却从无规束不得往别苑短住之说。且任女君往别苑小住,同行者中还有乔三娘,三娘可是乔侍郎的嫡女,若无父祖允同,怎敢留宿在别苑?平邑伯既然先行允准,此时再用这样的借口指责任女君,又岂合情理呢?”

“中女史难道不知?小女自来就受长嫂抚教……”

“三娘之所以一直为任女君抚教,不是因为虽有父母在上,但父母无一能尽抚教之责么?可即便如此,毕竟是要往世母的别苑小住,三娘岂能不先禀明高堂?”

“析儿,不用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跟个女流之辈辩争。”乔恪终于有点品过味来——在瀛姝的胡搅蛮缠下,他们确有可能说漏嘴,于是手腕又是一翻,五个手指头依次拈须:“姜季,你来说,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姜季早就忍不住要发言了,终于被他的大主公点了名,兴奋得两眼直冒贼光,一双眼珠子,倒像是被乔恪盘玩了几十年似的。

“贱内日夜不安,小人先也以为是妇人家心思重,可要是置之不顾吧,又怕贱内积了病气引发出症候来,便想着别的人也还罢了,三公子的仆从追风自来就厚道,又因为他毕竟识文断字,竟隐隐有了大主公的风格,多了不少怜贫悯弱的心肠,小人就见了追风,是打算从他口中问出句准话,若小女一切平安,小人讲给贱内听了,她也不会再疑神疑鬼,谁知道,我一张口,追风竟然惊惶不安,小人一再追问,他竟越发惊惶了,小人左思右想,这才求到大主公面前,大主公才将追风喊回了伯府,令他实话实讲。”

姜季说到这儿,就颓然地低下了头,抬起手臂来,做出副用袖子抹泪的情状。

“重任”已经转移给了最后一个证人追风,也只有他,才能说清楚别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做为早已经被乔恪收买的“内应”,而且乔恪不惜开出了“认为义孙”如此一个极具诱惑的交换条件,追风的功能当然不仅限人证而已,事实上他还担负着给乔谦下药,促成乔谦与姜氏有染的艰巨任务,只是乔恪起初也并没有料到姜氏会被杀人灭口,至于追风,他就更没想到姜氏竟然会殒亡于平邑伯府的阋墙之争了。

他是乔谦的仆从,当然不会出入乔恪的居院,他第一次见姜氏其实是在秣陵湖苑,秣陵之水,被引入了宅墙之内,女子站在满树红叶的灿影里,回眸,又垂眸,笑容敛尽。

看呆了他,后知后觉才晓得,也看呆了乔谦。

于是早就准备好的药,便不再存在作用,姜氏遗落的香囊被乔谦拾得,后来……香囊又重新佩于姜氏的腰间。

他没有目睹某一些场境,但他深信不疑,大主公希望发生的事情果然发生了,顺理成章的,水到渠成的,根本就不需要他去画蛇添足。

可现在不一样了,姜氏那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已经被乔谦这个负心汉杀害了,他必须要为那可怜的女子道出冤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