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175章 谢青及其红颜知己

跟心宿君以美貌齐名的谢十郎谢青,是谢夫人最小的同胞兄长谢朓的嫡长子,因谢夫人与谢朓这位小兄最亲密,因此也很喜欢谢青这么个侄儿,谢青幼年时,常随他的母亲到昭阳殿小住,因此对谢夫人这姑姑也很亲昵,而他的好友石乘,在动身“远游”前,专门提醒了他一番话。

那番话,多数是再抒了志向——抒的是石乘是自己的志向,谢青虽与石乘兴好相投,不过二人间的志向却不一样,不,谢青认为自己根本就只有兴好没有志向。

因此谢青决定不把石乘的话认真听,可石乘,这一次与从前的态度是大不一样了。

“临茂,我知你是个只图逍遥快活之人,你生于陈郡谢这样的衣冠大族,自然也可以寄情逍遥,耗一生参透清玄之理,但你总归有在意的人吧?你不愿涉权争一局,但你的亲长,却已经在局中了。”

谢青知道自己很多的亲长,甚至兄弟都已经在局中,可他仍然不以为自己应当“入局”,直到送走石乘后,他这段时间却一直辗转反侧,他不能忘石乘的那些志向,虽为世家子,不因门楣骄,石乘坚信要保住华夏之治,所有的士官都必须拱卫君王,他用沉痛的语气批判那些奴役百姓只顾一己权势的门阀大族,他说世族不将子民视为子民,无论有多尊荣,无非空中楼阁,甚至于世家大族企图左右帝位传承,眼看着皇族阋墙之祸一触即发,而九王乱争所引发的灾难,丧音尚且未绝。

谢青终于察觉了自己为何心慌。

他隐约间也明白的,他的小姑母,已经站在了储争的战局里。

他也听他的母亲提起过,祖父似乎要让八堂妹,婚配琅沂王的儿郎。

“祖父为何还要多此一举?”谢青将两姓间的这桩姻缘,视为是画蛇添足。

他的母亲怔了一怔,想叹息,却避开了眼睛,倒是他的大世母,似乎很欣慰他终于知道忧愁了,特意说了一番话——琅沂王家,至少在琅沂公当权的一代,以忠事陛下为任,尤其是看王五娘入宫后,不争嫔位,宁为中女史,有些事情恐怕不会如夫人的意愿了。我们陈郡谢不同于江东贺、长平郑,原本可以中立,只是若能一争,当然不能放任政敌削夺我们的威势,此为乱世,若是没有未雨绸缪之心,恐怕将来,尚不得琅沂王氏可享全身而退的生机。

“那,就不管姑母了么?”

“我一直在劝夫人不要太妄执。”

谢青没从母亲口中听得的叹息,从他的大世母口中幽幽叹出了:“原本连我都没有几分把握,你姑母她……自来就好强,她无论是家世,还是才情,都胜过不少人,要不是因洛阳失陷,被逼南渡,家族到底已经陷入了危局,你的姑母何至于被送入宫廷,屈居于人下。

有的事情是怨不得你姑母的,如虞皇后,若她不失名位,日后必不容你姑母,他人先予刀戈相逼,谁也不甘引颈待戮,能争自是该争,只是你姑母恐怕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了。

幸好是王五娘毕竟在宫里,且我信她,无论如何必会保你姑母平安,有她时时在你姑母身边劝束,我方觉事情再坏,局面也不会真的到……那样凄恻的地步。”

“世母竟这样相信王五娘?”谢青很是诧异。

他的大世母平时很少笑,现在却笑了:“那孩子入宫后,夫人她就没再跟皇后针锋相对了,我以为夫人是在隐忍,结果却全不是那样,夫人说啊,五娘行事根本不会让她忧虑,她明知皇后会吃闷亏,才犯不着气怒。

夫人现在心境都比过去开朗不少了,明明她的计划一点没进展,我一提醒她提防乔嫔,她竟说早就提防了。帝休她入宫后,没有挑拨夫人立敌不说,甚至夫人与简嫔、石嫔等的交情还更进一步,我是多少年都没见她这样豁朗了,六娘是我的亲女儿,我叮嘱六娘多开慰夫人,六娘必然也尽心尽力的,可总是不得要领,我现在不信帝休,我还能信谁?”

谢青听大世母称瀛姝,先还以王五娘相称,后来是五娘,再后来更是直接称名了,他回忆又回忆,只能回忆起一个娇滴滴的小丫头,瞪着眼睛看他,半晌,过来拉他的手,晃他的手臂,眼一弯,那双黑葡萄就不见了。

“谢家阿兄,你带我玩去吧。”

那是谢青第一次见瀛姝,在昭阳殿,他当时有点嫌弃小丫头,就像嫌弃总是会掐他脸蛋的亲长们,不会好好说话吗,上来就动手动脚,矜持呢,礼貌呢,一个个的这么喜欢他干嘛。

谢青觉得瀛姝只会撒娇,大世母应该是上当了。

但让他忧郁的是,他现在已经是十七岁的青年了,外男,不可能再去昭阳殿直接见姑母,更不提在昭阳殿小住了,所有皇子中,他唯一还算熟络的是五皇子,总不能拜托五皇子去提醒姑母,让姑母千万提防五皇子的生母,离乔嫔能多远就多远吧?

谢青把目光投注在自己的妹妹身上。

一听让她进宫,谢十四娘就急了,提着裙子就跑,躲在一株榕树后,探出头来,随时准备着继续拔腿飞奔,而且两眼蓄满了泪:“阿兄别捉我入宫去,我去昭阳殿会睡不着觉的,我睡不着就会哭,放声大哭,阿兄如果要捉我入宫我就恨死你,我要让羽衣跟我拉勾,让羽衣也不跟你讲一句话!”

谢青:……

羽衣是他的婢女,小妹竟然用羽衣要胁他!等等,羽衣不和他说话可怕吗?一点不可怕,凭什么他要受要胁?

已经黔驴技穷的谢青,最后只能密切注视着平邑伯府的动静,他有一个朴素的观念——鞭子够不着内廷去,那就随时准备抽打抽打够得着的人吧。

这一关注,就听见了不少闲言碎语。

做为建康城里数一数二的美男子,谢青在闺秀圈里饱有知名度,跟心宿君公然让女子们掷果盈车不同,谢青连香囊都不肯受,但这不能说他不近女色,相反,他身边的婢女个个貌若天仙,就连替他挽车的僮仆,也必须是粉雕玉琢、眉青目秀。

且谢青还有个知己,这位知己是女性,世族的身世,奈何现为孀居——未出嫁时,未婚夫就意外身故了,大豫没有逼迫女子守望门寡的礼规,可这位女子自愿孀居,并不是她对见都不曾见过的未婚夫有多忠贞,她只是不想嫁人而已,而她的父亲是个名士,也没有逼迫女儿联姻他姓牟求荣华富贵的想法,既然可以“法定”不婚,干脆也就拖延着。

世人对名士很宽容,对名士的女儿嘛,更加宽容。

因此谢青虽然结交了一位红颜知己,倒没什么人去诋毁红颜知己,更多的是好事者,都想一睹红颜知己的风采,好搞清楚谢十郎的“品味”,这些好事者们当然都是女子,“孀居”的女子因为谢青的缘故,竟然变得十分忙碌,有时候连爹都嫌烦,把她往家里一扔,自己去山居享清静了。

谢青的这位红颜知己本姓薛,但因为要“法定”孀居,因此入籍了夫家,她的“先夫”姓黎,故而她以黎女君自居,虽然,其实还是住在娘家,连婚礼都没有举行。

不仅是大豫,其实自古以来,未婚男女夭丧都不能入祖茔,子女活着的时候,父母视如珍宝,可子女一旦夭逝,父母却极为畏惧子女的魂灵——因为世人普遍相信未满寿元早逝者,心中都存怨尤,可若是成婚,有了子嗣的亡人至少不会埋怨家长,他们死后能葬入祖茔,受后代子孙祭祀,魂灵能得安慰——于是那些夭逝不能入葬祖茔的可怜人,就成为了父母心里的鬼怪,父母不得安宁,就只好为子女操持冥婚,以期能让子女的亡魂能得安慰,至少,是合葬墓,而非孤坟。

这样的执念,连皇帝陛下都不例外。

司空通与虞皇后真正的嫡长子在洛阳被害,尸骨被弃何处都不知,司空通称帝后,也不能让长子序齿,唯一能做的,无非是立个衣冠冢,为其操持冥婚,当年江东顾氏有一个女儿因病夭折,跟司空珝无论是生忌抑或死忌都相配合,于是结墓合葬。

可不是所有夭折的贵族子女,都能撮合冥婚,比如两个家族原本有仇,把冥婚也视为联姻,那是不能两厢情愿的,而且就连冥婚还要讲究门第之差,因为操持冥婚的家长们,目的就是让亡魂得到安慰,不会变成鬼怪作乱,活着的人如果都觉得不能般配了,就自然不信亡灵会瞑目。

因此,也会导致不少冥婚“失败”,活着的人一直惴惴不安。

像那位黎小郎,定婚而丧,做为他的高堂父母,当然希望未来儿媳能够入籍,因为只要入籍,黎小郎就算“已婚”,哪怕是后来薛女郎改嫁,黎小郎至少能葬入祖茔,他的父母能为其过继一子,传承祭祀,免得儿子成为孤魂野鬼。

像薛娘子这样愿意入籍孀居的,比冥婚还要不易,因此不管她是为何目的“入籍”,世族们大多都会持肯定的态度,至于“孀居”能坚持多久,那不重要,孀妇改嫁非但不鲜见,甚至为朝廷所鼓励,但只要做为“孀居”的妇人,还是要依从礼制——衣着素净,不能浓妆艳抹,不能参与宴庆,更不能设宴。

薛氏,也即黎女君已经孀居三载,她现在仍然不存改嫁的想法,或许永远不存,她有一个名士父亲,自己也是散漫惯了的性情,当年定亲,是必须得定亲,毕竟在现在的大豫,无论贵庶,未婚未育的女子连出家的资格都没有,甚至就连和尚,竟然都也是可以娶妻纳妾的。

绝大多数大豫臣民,都没有独身不婚的资格,因为这是乱世,人口锐减,国家想要强盛,有一个基础条件是必须有足够多的人口,士大夫、将士、匠人、兵勇、劳力……无论什么阶层,数量都是多多宜善。

却还是有像黎女君这样的人,她其实不管社稷的兴衰,大局的安危,她存在极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命运稍微给她一点契机,她都会努力从那条缝隙挤出去。

她不想成为任何一个男子的附庸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