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塔里木恋歌 > 第一卷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塔里木恋歌 第一卷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作者:平静的海洋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7: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送走了沈学林,方锐又在整理一些文件。突然,一份五一农场副职聘干任命文件映入她的眼帘。在这份聘干任命文件上,钟海涛的名字列在第一位。因为按照五一农场党委的干部任命文件惯例,干部任命的名单是按单位的顺序排列的。钟海涛任命为一分场副场长,名字自然排列在第一个。

看到“钟海涛”三个字,一阵失落感又涌上方锐的心头。作为一名机关职能部门的干部,并且是一名组工干部,自己对钟海涛的提拔使用可以说是丝毫没有关照过什么,甚至连一句肯定的话都没说过。钟海涛是靠个人的奋斗加上袁书兵的赏识才走上基层领导岗位的,但她相信钟海涛有这个能力做一个口碑较好的基层干部的,谁都没有自己更了解他了。她从袁书兵口中大致得知钟海涛的工作情况,因为单位主要领导是要经常向党委和组织部门汇报副职领导和业务干部的工作情况的。她也听袁书兵说有人评论钟海涛处理问题比较圆滑。关于这些,方锐知道钟海涛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是担任过多年主要领导,很有工作和管理经验的干部也难以相比的。在不理解的人看来,钟海涛处理问题确实有些圆滑,其实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如果基层工作太较真了,也不一定能够做好的。有些职工连鸡毛连蒜皮的小事情都要找到领导讨个说法。不处理职工反映的问题,不调解职工之间的矛盾是绝对不行的,但如果对职工提出的问题处理得太较真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耗费一个基层领导很大的精力不说,也会整天陷于纠缠不清、扯不完皮的漩涡里。何况一个单位有那么多人呢!所以,方锐认为钟海涛做法很合乎自己的想法的。

方锐将这份任命文件又拿起来看了看,小心扶平后,才开始继续整理其它文件。

塔里木河,南疆人民的母亲河,它是由发源于喀喇昆仑山下叶尔羌河以及和田河汇流而成的,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是中国第一大内流河,涵盖了我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绝大部分。塔里木河河水流量因季节差异而变化很大。每当进入酷热的夏季,积雪、冰川融化后,河水流量急剧增长,就像一匹“无缰的野马”奔腾咆哮着穿行在万里荒漠和草原上。

不仅如此,如果天降大雨,或是气温过高,雪山快速融化,塔里木河同样洪水泛滥成灾。所以,进入七月份是气温最高、冰雪融化最快、山区雨水最多的季节,也是塔里木河防洪抗灾最紧张的季节。

靠近塔里木河边的五一农场近几年来一直遭受暴雨和冰雪融水造成的灾害袭击,一旦下暴雨,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一分场的五千多亩水稻地分散在塔里木河沿岸,所以被老职工们称呼为河滩地。一旦气温升高、冰雪融化过快、山区雨水过多时,往往会给沿岸土地造成洪涝灾害。

昨晚下了一夜的大雨,让钟海涛几乎一夜没睡好觉。他知道这样的大雨意味着什么。尽管刘兰兰再三劝他好好休息,等天亮了再到水稻地去看看,但他还是睡得不安心。

好不容易熬到天快亮了,钟海涛草草洗漱了一下,穿上一双解放鞋就往门外奔去。此时天空仍然很昏暗,乌云不仅低,而且快速地滚动过,似乎能让人听到它极速行走的脚步。大雨湿过的空气十分清凉,使原本十分干燥的气候一下子湿润起来。路边的野草经不住狂风摧残,暴雨的冲击,已经有气无力地躺在那里。不远处,几只苍鹰经过一夜的煎熬,这会儿在乌云里急急打了个盘旋,毫无目标地向远方飞去。朦胧昏暗而又寂静的清晨,洪水声音听起来特别响亮。

钟海涛知道,河水的声音清晰响亮,水稻地里积满水是无疑的了。由于地面太湿滑,他无法骑自行车前行,只好步行向水稻地方向走去。

走了不到二十分钟,已经来到河滩地和棉花地交界处的一条大渠上了。钟海涛急忙登上渠道向河滩地方,将目光快速向前方扫描一眼,一下子傻眼了:远远看过去,见五千多亩的水稻地几乎和塔里木河连成一体,分不清哪儿是地,哪儿是河。好在渠道帮子比水稻地要高出许多,能朦朦胧胧看得见。他顺着像脉络一样的渠道帮子走了一会儿,看见渠道里的水直往外翻,他顺着渠道帮子小心翼翼地往前趟着。走到渠道闸门跟前才发现,虽然渠道没落下闸门,但闸门下面的出水却不流畅。钟海涛估计可能是下面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便双手抱住闸门一边的水泥柱子慢慢下水,用手摸了摸,原来是一个大树根子堵在下面,又挂满了青草和树枝等杂物,造成渠道闸门堵塞,水翻出了渠道帮子。他用力将缠在树根上的杂物掏下来,手上划了一道道口子,仍然不停地掏着。

杂物清理得差不多了,堵在闸门下的树根子立即被洪水冲出去。由于洪水的冲击力太大了,差点将钟海涛冲过闸门,而闸门对面不远的地方,就是波涛滚滚的塔里木河。如果一旦冲出去了,就极有冲进塔里木河的危险。钟海涛死死地抓住闸门的水泥柱子,待渠道里水的冲击力减弱了,水势渐渐平稳了,他才爬上来,头上身上沾满了泥水。

一夜的暴雨,也牵动着一分场和五一农场领导的心。还没到上班时间,袁书兵和季阿龙就穿着解放鞋子来到水稻地了。看见钟海涛浑身上下直滴水,头上也沾满了污物,连忙问他怎样回事。钟海涛如实地向他们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一幕。

季阿龙立即批评起来:“海涛,你简直是胡闹,冲进塔里木河去了怎么办?还不赶快回去换身干净的衣服?”

袁书兵也责备钟海涛:“海涛,季书记说得没错,你这样做太危险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几年的夏天,即使同很平稳,只要有人掉进塔里木河里,没有一个活着上来的,何况这么大的洪水呢?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赶快回去把衣服吧!”

钟海涛还没来得及答话,看见一辆吉普车缓缓停在一块高地上,有几个人从车子里走下来后,卷起裤腿汲着水向水稻地方向慢慢走过来。等来人走近了,袁书兵和季阿龙才看清楚,连忙迎上去,只见场长贺志诚、副场长许长春和生产科长李斌等人过来了。

“昨晚下了一夜暴雨,我就想到一分场的水稻地可能要遭受洪灾了,没想到灾情这样严重。”贺志诚看到袁书兵和季阿龙都在,心痛地说。

“场长,许副场长,李科长,我想等洪水退后,赶紧组织全连劳动力突击上两天,把水毁的埂子及时修复好,稳定水层后,立即施一遍肥料,损失不是很严重的,因为现在的水稻还没开始抽穗,不会造成倒伏的。”袁书兵安慰着贺志诚和许长春等。

“洪水退后,气温会很快升高了,纹枯病、稻瘟病、稻卷叶螟等病虫害也容易发生,我们如果及时进行防治的话,再把握好施肥节点,及时清除水稻地杂草,把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跟上,应该说仍然有丰收希望的。所以请团领导们放心,一分场有能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季阿龙也安慰着贺志诚等领导。

听了袁书兵、季阿龙提出的抗灾自救措施,贺志诚赞同地点点头。一抬头,看见钟海涛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干的地方,连忙问:“小钟,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来了?”

钟海涛还没来得及说话,季阿龙首先开始解释了:“贺场长,他一大早就到地里来了,看到闸门堵塞了,就跳下去疏通。这样太危险了,冲进塔里木河里怎么办?刚才我和袁场长还在批评他呢!”

“那你还不赶快回去换换衣服!小钟啊,现在虽然是夏天,可这里是新疆,不是内地。湿衣服穿久了,也是要感冒的。”贺志诚也责备起来。

袁书兵也接过贺志诚的话催促起来:“海涛,连场长都就你了,还不赶快回去换衣服!”

钟海涛这才往回走去。

见钟海涛背影渐渐模糊了,贺志诚这才对袁书兵和季阿龙转过身来:“书兵,阿龙,你们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小钟干得确实不错。别的不说,就是这种吃苦精神,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已经做不到了,或者不容易做到了。”

“贺场长,通过半年多的观察,我发现小钟的工作方法也很有特色。我原来也干过行政工作的。老实说,我在担任分场领导的时候,靠高压手段管理职工的现象比较多,把处罚当作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小钟在管理水稻地时,很少采取罚款手段,也没有强迫命令,七十多个职工在他的带领下,不仅工作干得很好,而且还很拥护他,实在不容易啊!”季阿龙连忙接过贺志诚的话题。

“现在看来,还是我的思想跟不上形势了,也低估小钟的工作能力了。年轻人敢想敢干能吃苦,只要把担子交给他们,只要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只要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再加上适当的管理、教育、引导和督促,他们是有能力干好工作的。”贺志诚感慨起来。

随后,贺志诚又询问了单位里的情况和职工们的思想动态等,袁书兵、季阿龙分别作了回答。

“书兵,阿龙,你们支部抓紧时间开会研究一下洪水退后抗灾自救的办法,特别是要及时修复好被洪水冲毁的埂子和渠道,如果劳动力不够的话,我从工副业单位再调集一些过来支援你们一下。这会儿我还要到三分场去看看,他们单位的两千多亩棉花地也靠近塔里木河边,不知损失大不大。”贺志诚安排完工作后,和许长春、李兵三人汲着水,小心地向停靠在高地上的吉普车方向走去。

塔里木盆地夏日的天空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碧蓝,阳光也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强烈,天上地下都发出一片耀眼的光芒。一年之中,就数夏天的太阳最勤劳,一大早它就起床了,清晨六、七点钟就把它的光芒洒向大地。到了晚上九十点钟,眼看月亮就要把它排挤掉了,可勤劳的它还在逗留着,迟迟不肯“下班”。

万物生长靠太阳。有了太阳的无私帮助,作物就会欢快的生长。太阳是大地的灵魂,是万物生命的背后支撑力量。

经过党支部的精心部署,再加上职工们的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一分场的五千多亩水稻地经受了洪水的考验,水稻长得更加稳健了。七月上旬,有些空白的地方该插秧的已经全部插完了,整块稻田像一块绿色的方格,赏心悦目。那满眼的绿色,好像是大自然给塔里木盆地铺了一层厚厚绒衣。

管理水稻地不像管理棉花地那样繁重。在塔里木各农牧团场,管理棉花的职工几乎没有清闲过。而水稻地的承包户待水稻长势平稳后,工作量也就小了许多,除了施肥除草和控制好水层外,其他活也不多。同时,承包水稻地的职工没有拾花的压力,他们除了完成定额拾花外,就不用进行棉花收尾工作了,不像棉田里职工,一直要将棉花全部拾回来,并浇好冬灌水后,一年的承包任务都能结束。所以,一分场许多上了年纪的职工都去管理水稻,明显带有照顾性的。虽然也有青年职工或是临时工承包水稻地,但主要是因为水稻地面积太大、承包人员不足才让他们承包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和承包棉花地相比,承包水稻地收入稍低一些,所以,家庭有劳动力的职工并不愿意承包水稻地。许多承包水稻地的职工为了弥补收入差距,就拼命拾花,以此增加个人收入。

进入水稻正常生长期,钟海涛也不像以前那样忙碌了,除了每天到地里督促承包职工除草和查看水情外,就没有过多的事情可做了。

看到钟海涛稍微闲了一些,刘兰兰说:“海涛,最近不那么忙了,你还是要多看看书,能写一点文章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你已经很长时间没好好看书了,更没好好写过东西了,我觉得你的特长和爱好是写文章,所以我想,你还是不要将你的特长丢下了。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念嘴生,这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经常在班上说的一句话,何况你已经不止三天、三十天没看没写了呢?农忙的时候,当然以工作为主,所以我一次都没说,这个时候稍闲了,我想还是多看看书多写写文章吧,家里的事情我全部包揽下来,你安心做你的事情就可以了。”

“是啊,兰兰,最近闲了些,我也在想着这个问题。可好久没写东西了,脑子里空空的,也不知写什么好。”钟海涛赞同地看着刘兰兰。

刘兰兰想了想:“海涛,以我的笨想法,你现在写和过去写又有所不同了。过去写的都是三分场里发生的事情,现在担任分场副职领导了,我觉得应该写写其它方面的文章。”

“过去写的是新闻,连这都不懂,还教育我呢!”钟海涛开玩笑起来。

“海涛,我知道那叫新闻。我是说你现在不以写新闻为主了,我听到场里广播稿才是文教冯英写的,我是说你可以写写别的东西。”

钟海涛沉思了一下:“兰兰,我觉得你说得对。现在担任一分场副职领导了,我想可以写一些管理方面的文章。因为我们水稻地的七十多个承包户,就有三十多个是内地来的临时工。承包棉花的临时工就更多了。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加,任用的临时工也会越来越多。如何加强临时工的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接触过单位那么多临时工,我今年又具体管理水稻地的劳动力,写起来就比较顺手了。”

“那你就动手写呀,海涛,光说不练有啥用呢?”

“兰兰,我说你是个急性子,你还不服气,我就是写,也得收集一些数据什么的,再询问一些临时工有什么想法,才能动笔呀?”

刘兰兰笑了:“海涛,我是怕你事情多,一耽搁下来就不了了之了。”

于是,钟海涛根据一分场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和自己管理经验,撰写的《加强外来劳务工管理的几点思考》理论文章在农垦报上发表了。随后,他撰写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塔里木盆地旱播水稻前期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理论文章也先后在农垦报上发表了。

五十

秋天到了。

秋天是塔里木各农场棉花收获季节。一望无际的棉田里,棉杆上棉桃沉甸甸的压弯了枝条。受光均匀的棉桃也高兴地咧开了嘴,还没有吐絮的棉桃好像一个个绿色的小铃铛,一阵微风吹过,仿佛发出清脆地铃声;已经吐絮的棉桃绽放了雪白的棉絮,那么轻柔,那么娇嫩,轻柔得像婴儿的皮肤,皎洁且无瑕,那么娇嫩,娇嫩像婴儿出浴,细腻又水润。

三秋拾花全面展开后,刘兰兰也在忙着给职工们检验棉花。她虽然没有做过这项工作,好在基层单位的棉检技术不是很复杂,主要是给职工们看看棉花里有无杂质,水分超不超标,要求职工们分清霜前和霜后棉花等等,最后确定能否上大垛,分场的棉花交到场里的棉花加工厂时,还是要由棉花加工厂的棉检员们最终说了算,也就是说,真正的棉检员应该是加工厂里那些持有国家承认的、有纤维检验资格证的任职人员担任。每个分场的棉检员只负责对本单位承包职工采摘回来的棉花作出初步检验。同时,每个分场不止一个检查员,再加上加工厂还要对每个植棉单位的棉检员进行培训,所以刘兰兰很快就掌握分场单位棉花检验技术了。

按照塔里木盆地气候特征和农作物长势规律,要到国庆节前后,才陆续开始收割水稻。而三秋拾花是在八月下旬或九月上旬就开始了。所以,三秋拾花时期,钟海涛反而没什么事可做的了,一分场就安排他管理棉花场。

钟海涛的职责是一方面督促承包职工抓紧时间返工,监督职工们在交花时不要混花,一方面做好花场宣传工作。所谓混花,就是有些职工很着急,将没有返好工或者是没返完工的棉花混进已经返好工的棉花里,再喊来棉检员进行检验,过秤后堆放到大垛上,这样容易降低棉花的整体品质,也容易将水份含量大的棉花上了大垛,使棉花霉烂,给农场造成经济损失。

按照多年形成的惯例,三秋拾花时期,每个农场都要开展拾花劳动竞赛,争取早日将棉花拾回来。由于缺乏劳动力,一分场种植的四千多亩棉花拾花劳动力缺口较大。虽然干部职工们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劳动力,但仍然没多少人来到一分场,职工们拾花压力更大了。

袁书兵和季阿龙商量:“季书记,拾花进度这么慢,劳动力又不足,究竟怎样加快拾花进度呢?我想我们还是把干部业务们召集起来,让大家想想办法吧!”

季阿龙表示同意:“袁场长,我也打听了一下,今年各单位都缺少拾花劳动力,我在想,既然找不到外来拾花工,我们在会上对干部业务们和关联人员提出要求,让他们都到地里去拾花,一方面完成自己的拾花任务,一方面督促职工们多拾花快拾花,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袁书兵点头赞同季阿龙的看法。

晚上,一分场干部业务和关联人员聚集在办公室里。袁书兵在发言时,直言不讳地强调:“根据场党委的安排和一分场实际,我们的拾花在规定的时间里是完不成场党委下达任务百分比的,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能找到劳动力的争取多找一些,找不到劳动力的,要想出提高拾花工效的办法的。下面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保管员白新伟首先发言:“从目前情况来看,从外面找劳动力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该到单位来拾花的已经来了,没来的就不会再来了。我听说其它单位也缺少拾花劳动力。我们单位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还有周边的民族同志来帮一把呢。所以我想,唯一的办法还是提高本单位职工的拾花工效。”

其他业务人员也认为白新伟的话有道理,纷纷表示赞同他的看法。

“我的意见是,如果外面找不到劳动力,我们单位能不能多开展几次拾花劳动竞赛,把本单位职工的拾花积极性调动起来,也能提高不少工效的。”钟海涛提出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听到钟海涛的提议,大家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见大家在讨论钟海涛的提议,季阿龙等了一会儿,见大家还在议论着,轻轻敲了敲桌子:“既然大家都认为到外面不好找劳动力,那我们只有自己想办法提高拾花工效了。开展劳动竞赛,把职工的拾花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大家对钟副场长提议开展劳动竞赛有没有意见?”。

大家都表示没意见。

看到意见统一了,袁书兵进行了拍板:“既然大家都没意见,我们就先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拾花劳动竞赛,第一期拾花劳动竞赛结束后,我们再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错的话,我们再开展第二次三秋拾花劳动竞赛。会议结束后,请会计何桂华根据往年的拾花奖励办法,尽快拿出奖罚方案给支委们讨论后,上报给场工会进行审批。待批复下来后,冯英要把拾花劳动竞赛写在花场的黑板上。另外,除了钟副场长每天下午在花场维护职工返工秩序外,其他人都到地里去督促一下,把劳动竞赛办法宣传到位,鼓励承包职工们自己想办法,不能让他们一直等待单位寻找劳动力去帮他们拾花!”

袁书兵说完后,季阿龙照例又把每个干部业务和关联人员要去的地号进行了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