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塔里木恋歌 > 第一卷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塔里木恋歌 第一卷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作者:平静的海洋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7: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她担心我今后的日子呗,诶!老人们都是这样!”

听到这里,钟海涛松了一口气,笑着说:“兰兰,娶了你这样的人,今后我不受委屈就不错了,谁还敢欺负你呢?”

刘兰兰大声说:“海涛,这么说来,你倒是受害者了?”

钟海涛连忙嘿嘿一笑:“兰兰,我可没那意思,真的没那意思。”钟海涛说完,翻开《红楼梦》向刘兰兰说道:“虽然我没读过《红楼梦》,可早就知道这套书了,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就曾经说过,‘一个想搞写作的人,连《红楼梦》都没看过,写什么作嘛’,这句话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的。今天你把它买回来,我会把它读完的。”

钟海涛的母亲走过来问:“兰兰,晚上想吃点什么?”刘兰兰笑着回答说:“阿姨,我晚上就不在你们家里吃了,回去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呢!”然后又小声地说:“海涛,别忘了我们的约定,我回去把初中语文课本找出来复习一下,你把高中语文课本给我准备好。”

刘兰兰说完,向钟海涛的父亲和母亲打了声招呼就回去了。

回到家里,看到父亲和母亲已经在吃晚饭了,刘兰兰连忙扒拉了几口饭,找出当年的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上册,把封面的灰尘擦拭干净,开始认真学起来。

看到刘兰兰在认真看书,刘天明笑着对老伴说:“俺们老家有句老话,叫‘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这话还真有道理。兰兰跟海涛交上朋友后,性格还真改了不少呢!”

“老东西,你要是学问高些,我也能跟着学点东西哩!”

“嘿嘿,要不是家乡解放了,俺的这条命早就不知丢在哪个荒岗子上了。能参加扫盲班学习,也是俺祖上烧高香了。老太婆,你就满足了吧!”

刘兰兰走后,钟海涛把稿件的剩余部分写完,便打开《红楼梦》,一股油墨的香味扑面而来,他细心地读起来。因为《红楼梦》的开篇是用动人的石头故事来展开的,他的思想也随“石头”和一僧一道的故事而起伏:本是补天之石,却落了个“从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的下场。“怀才不遇,失意文人,真是中国千古文人的悲剧了。”钟海涛自言自语地说。当他读到“好了歌”时,思想更加消沉……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他又想到了方锐。平心而论,刘兰兰对自己确实很好,自己对刘兰兰也由尊重到相爱,可自己和方锐过去那段炽热的恋情怎能轻易全部忘掉呢?虽然方锐在五一农场取得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可又能怎么样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自己已经想通了,也理解方锐的难处了。他在想:即使方锐再提拔再得到重用又能如何呢?她的工作可以想象得到比较难做,机关里人际关系复杂,她的思想真的那么轻松吗?

正如钟海涛想的那样,方锐的工作确实不轻松。思想压力也更大,特别是对钟海涛的思念,唯有她自己知道有多么痛苦了。

方锐一边忍受着情感的折磨,一边加班加点地把材料写好后,就交给龚建民审阅了。这是五一农场党委书记潘希泉已经做过安排的。

龚建民看了看方锐递给他的材料,草草地阅了一遍后,淡淡一笑:“方锐,你这样的材料也叫典型材料?事例不足,空话也太多了,还是赶紧拿回去重新写吧!”

虽然龚建民说话语气比较轻,方锐还是感到十分委屈。创办爱心帮扶社的经过她是知道的,可对于五一农场党委当初举办文化艺术节的设想和工作思路,她没参加过常委会议,也不知道五一农场党委常委会是怎样研究并形成决议的。问龚建民吧,他不是党委常委,没有参加过会议,也不一定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何况他就是知道,能不能告诉自己也是一个未知数;问工会主席杨建成吧,他又出差了,真不知如何是好。

方锐正在苦思冥想,终于想起一个人可以帮助自己来,这个人就是五一农场党委秘书兼机要员周翠鸣。一般来说,党委常委会议研究的工作是要有记录的。

想到这,方锐立即来到周翠鸣的办公室里,见她正在埋头整理着文件资料,向她打了一声招呼后就连忙上去帮她整理着。

周翠鸣看到方锐打完招呼后就开始帮自己整理文件资料,连忙问:“方锐,你怎么有时间跑到我这儿来干活了?”

方锐这才说:“翠鸣姐,我想请您帮个忙,我正在写关于举办文化艺术节的典型汇报材料,所以我想请你将去年六月份党委常委会议记录让我看一下,看看当时党委常委会上研究举办金秋文化节的具体情况。”

周翠鸣听了,连连摇头:“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方锐,场党委是有明确规定的,党委常委会的记录从不让外人看,而且记录本上也打有‘秘密’两个字,不是我不借给你,实在是不能不遵守党委的保密规定啊!”

方锐知道周翠鸣这番话并不是推托之词,人家的工作有人家工作的职责规定,她也是按规定办事,不借党委常委会议记录给自己看,并无不讲情面的因素。只是,如果不从当时的党委常委会记录本上寻找研究方案,自己怎么能够知道当初党委是如何研究并制定举办金秋文化节的具体工作安排呢?

方锐在周翠鸣办公室里一边帮助她整理资料一边苦思冥想如何继续向她开口,这时桌子上的电话铃响了,周翠鸣接过电话听了一会儿交代说:“你已经下班准备回家了?那好,晚上多做几个菜,今天是儿子的生日,我下班回去再做已经来不及了。”

听了这话,方锐灵机一动。

下班后,方锐急忙跑到巴扎上去买了几斤香蕉橘子等水果来到周翠鸣家,把水果放在桌子上说:“翠鸣姐,听说今天是你们家小陈伟的生日,我没啥可买的,就买几斤水果送给他吧,祝他生日快乐!”

周翠鸣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说:“方锐,你不生我的气吧,其实我也是照章办事。这样吧,明天早晨上班后,我请示一下潘书记,要是他允许了,我就把常委会议记录本借给你看看!”

“那我首先谢谢你了!”方锐赶紧说。

“谢什么呀,你这样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周翠鸣也赶紧说。

第二天上午,周翠鸣向潘希泉讲明了情况。潘希泉听后说:“这没问题,你让她看看常委会议记录就是了,她确实是为写材料才需要查阅常委会议记录的。但要记住,你把那几次研究举办文化艺术节活动的情况先找出来做上记号,只能让她看那几次的会议记录!”

有了潘希泉的开口,方锐顺利地查到了当时会议研究的情况,写起来也就顺手多了。她一鼓作气地将典型汇报材料写好后,再一次交给龚建民。

龚建民看完了材料后,仍然是那些话语:既然叫典型材料,典型事例不足,空话也太多了,还是重新写吧!

龚建民的这些话让方锐更泄气了。一个材料修改了三遍还不过关,她甚至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吃这碗饭了。虽然她也知道龚建民有点给自己穿小鞋,但她觉得他说得确实很在理,典型材料没有典型事例,怎么能叫典型材料呢?

想到这儿,方锐只好将材料拿回去继续修改了。

方锐又熬了两个通宵,把材料重新进行整理和归纳,又加进了一些详细的事例,删掉了一些客话套话。这一次,龚建民看后说:“只要功夫到了,还是能够写好的。”他要求方锐再仔细加工一下,等杨建成出差回来后再定稿。

杨建成出差回来后,方锐将典型材料交给了他。

杨建成是靠写大型材料提拔上去的。五一农场召开大型会议,书记和场长的讲话多出自他手。接过方锐递交上来的材料后,他认真阅读一遍,感到确实无可挑剔了,指出存在的几个小问题后说:“以后写典型材料就应该这样。”然后笑了笑说:“方锐,看了这个典型材料后,我敢肯定地说,不出两年,你写大型材料的水平就要超过我了。”

通过这个典型材料的撰写,方锐不由得感叹起来:“许多事情看起来是坏事,其实也是好事,如果不是龚建民逼自己甚至是有点刁难自己,至今也掌握不了写典型材料方法的。”

塔里木的冬天虽然很萧条,可也有可圈可点的景色,雪花儿轻轻地洒落着,随风从胡杨的枝杈间绵柔地飘过,静静地融入塔里木河里,没有喧嚣,没有张扬,犹如皎云,缱绻而又缠绵;清冷阳光出来,满眼晶莹,极目闪亮。

对刘兰兰来说,与其说是自学初中课本,倒不如说是复习一遍。所以她很快将初中语文课本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吃过晚饭后,她来到钟海涛家,想找他要高中的语文课本,准备进入高中语文知识的自学。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听到我们班主任说过《红楼梦》这部书。他说他从上小学就开始读,一直没读完,一直爱不释手,今后还要继续读下去。他有时在课堂上还把里面精彩的句子说给我们听。我们班主任是上海青年,他说《红楼梦》是他一生中一直在读的书,也是唯一一部读不完的书。那时我没听明白,我们的班主任为什么说对这部小说一直爱不释手?一直在读为什么一直没读完?为什么是唯一一部读不完的书?到今天我读完了第二遍后才理解了当年班主任讲话的意思。我已经读过两遍了,还想再读两遍,把基本意思弄懂了,再仔细回味着去阅读。”

看到刘兰兰来了,钟海涛迫不及待地向她讲述着读《红楼梦》的感受来。

刘兰兰也被钟海涛的情绪所感染,兴奋地说:“海涛,我已经将初中语文课本复习了一遍,重点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样以后也可以看《红楼梦》了。不过学习文言文很费劲。就说诗歌吧!除了白居易的诗好理解一点外,其他的诗词都不好读懂,得对照注释和译文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兰兰,《红楼梦》这套书并不是用文言文写出来的,你是可以读懂的。还有,你说白居易的诗读起来好懂些,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白居易的诗就是这样。释惠洪在他的《冷斋夜话》这部书里有这样一段评价:‘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白居易每作一首新诗,都要将诗读给一位老妇人听,读完后问老妇,知道诗的意思了吗?如果老妇听不懂,就改,一直改到老妇能听懂诗意了,诗才算作成了。有人说白居易的诗过于粗俗,其实人们的看法是不相同的。张镃在他的《读乐天诗》里写道:‘诗到香山老,方无斧凿痕。目前能转物,笔下尽逢源。学博才兼裕,心平气自温。随人称白俗,真是小儿言’。”钟海涛一边说一边给刘兰兰解释张镃这首诗的意思。

刘兰兰睁大双眼认真仔细地听着钟海涛的解释。听完后问:“海涛,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听到刘兰兰问话有些天真,钟海涛笑了起来:“兰兰,不是我知道的多,是书看得多了,就知道得多了。你不也悟出了要多看书,要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这个道理了吗?”说完这话,钟海涛顿了顿又接着说:“兰兰,只要多看多读,任何人都能成为博学者的。其实,那些看上去很有学问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与多读书有关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