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魏晋干饭人 > 第1031章 粥多僧少

魏晋干饭人 第1031章 粥多僧少

作者:郁雨竹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5 03:00: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御史们的作用还是挺大的,下乡时发现了不少问题。

诸如,县令私卖田地,分给落户流民的田亩数不够,赈济的粮食没有用到实处,以及朝廷下发的招役令没有落实之类的问题比比皆是。

能干的御史们当场就替赵含章纠正过来了,不能干的御史也如实上报了。

目前来说,赵含章通过他们可以整体了解地方的情况,他们,就是赵含章的眼睛,赵含章的耳朵。

因为九州需要派往的御史不少,所以缺人的赵含章对他们都很宽容,别说他们只是上折子骂荀藩,就是上折子骂她,她也是不太介意的。

先把人用上再说,要实在说话不好听,就往死里用他们。

明预方正,眼中难忍砂砾,因此不认同汲渊的看法,一见面,还是向赵含章表达了他想惩治那些言官的看法。

赵含章将黄稠展开看圣旨,不在意的道:“不是什么大事,且让他们自己辩一辩,各自找一找证据,等他们辩明白了,赏罚自然也出来了。”

“那要是辩不明白呢?”赵含章想了想,抬头道:“哎呀,我是不是忘记设尚书都官了?难怪最近上书弹劾的官员官职如此繁杂,也没个人管。”

汲渊和明预:……

俩人对视一眼,“我等以为女郎是特意不设此官,毕竟傅尚书不在。”

赵含章道:“他在,此官职也不能给他呀,他的本事不在这个上面。”

她头痛起来,将目前得用的人想了一遍,实在想不出谁适合这个官职,不由叹息,“还是人才太少啊。”

尚书都官,可能很多读者都疑惑这是个什么官,但要说大理寺卿大家就懂了。

这就是管刑狱方面的,职责在刑部之上,主要管的是一些大案、要案,影响比较恶劣的案件,以及,涉及到官员和皇室的案件。

像什么官员贪污受贿之类的,基本上是大理寺去复查,哦,不,现在是尚书都官,这会儿还没有大理寺呢。

赵含章自己实在想不出合适的人来,干脆道:“两位先生举荐一下人才吧,嗯,将此令传下去,让各地长官,凡有合适的人选都可以报上来,我回头选一选,将御史台和尚书都官的人都拉满,此是要事,可不能到官员犯错时,却发现找不到可以调查的人。”

汲渊和明预对视一眼,躬身应下。

赵含章哐当一下在圣旨上盖上印章,然后交给汲渊,笑道:“尽快发出,如今天下人都看着琅琊王呢,这圣旨可是皇帝亲手写的,琅琊王若为忠臣,应该不会抗旨不遵吧?”

汲渊笑着应下,“荀藩说,陛下还有一封手书,想要和圣旨一起发出,如此一来,只让门下的官员去传旨就不合适了,您看要不要从宫中选个内侍跟上?”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此事问皇帝吧,他若想让身边的人走一遭也可以。”

汲渊和明预吓了一跳,连忙道:“大将军岂不是在给他们联络的机会?”

他们只是想让琅琊王更相信这封圣旨出自皇帝的本意,而不是让他们趁此机会勾连上啊。

赵含章却一脸正义的道:“我相信陛下和荀藩。”

明预和汲渊皱眉,就听她道:“而且,勾连,也没什么不好的。”

这于她来说,反倒是好事。

皇帝若肯诚心相让,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他若不诚心,总要做些什么,她才好应对。

还有比琅琊王更好的饵料吗?

明预和汲渊立时明白,俩人对视一眼,默默地应下,还是大将军奸诈啊,这一点他们自叹弗如。

小皇帝现在年纪还小,她就在给他挖坑了,还是大坑,一不小心会掉下去活埋的那种。

到下午,小皇帝才自己斟酌着写好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在被打回来三回后,终于通过荀藩的审核,送到了汲渊面前。

汲渊当即安排人手给琅琊王送去。

他高兴的告诉皇帝,大将军念及他许久不与宗亲联络,所以这次送信特许他派一个内侍跟从,也好让琅琊王知道您在洛阳的生活,让他放心。

小皇帝和荀藩商量过后,就小心翼翼的指了董内侍的干儿子来清随行。

圣旨送往建邺需要时间,洛阳收到回馈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赵含章让官员和各地方举荐人才的反馈先回来了。

因为知道赵含章想找的是尚书都官里的官职,所以大家基本上举荐的是目前官场内的官员,比如汲渊,他觉得谢时就很合适,他认为能者多劳,他大可以一边做尚书都官郎中,一边给赵二郎当军师先生嘛。

明预却认为南阳郡的王臬和豫州耿荣很合适。

北宫纯环视一圈他的下属们,最后提着笔意思意思为赵含章举荐了黄石。这就是个凑数的,他觉得赵含章一定看不上黄石。

黄石也这么觉得,但对将军这样拿他凑数还是很有意见。

祖逖可就认真多了,他在认真考校过冀州的人才后为赵含章举荐了三个人,第一个他的副官左敏,他觉得他胆子大,不畏权势,是进尚书都官的好人选;

第二个,冀州刺史府的郎中宋明耀,此人心细如发,又博览群书,是一不可多得的人才,或许赵含章需要。

第三个则是冀州官学里的一名算学博士,叫卢乐阳,他不仅算学好,也精通律法,从先秦时各国的律法到现在大晋的律法,他皆能娓娓道来,祖逖认为,他就算不进尚书都官,也该进刑部才是。

和认真且谨慎的祖逖相比,石勒可就大气得多,一听说赵含章要用人,他当即把他的手下们都叫来,然后就拿着笔将他们的名字都记下,给赵含章写了一封信寄去。

赵含章拆开石勒的信,看到里面一沓纸,可能是因为运笔不好,墨渗透纸张,有些字还糊成一团,但还能辨认。

然后她看着满满三大张纸的名字沉默了,石勒这是要自己的人都送来洛阳吗?

赵含章揉了揉额头,这才去拆赵驹和刘琨等人送来的信。

让赵含章惊讶的是,被举荐的王臬也举荐了一个人。

他哥,还在野的王圭。

巧了,他哥当年混战时跟着族人一起跑到了江南一带,不过他没有投奔琅琊王,而是从江南又慢慢摸到了南阳郡。

因为王臬主政南阳郡,他投靠去了。

王臬认为他哥博才多学,可以进尚书都官。

赵含章仔细看过各人举荐的名单,然后从中挑选了一些人,让他们到洛阳来。

就算不弄进尚书都官里,其他地方也可以塞,她现在粥多僧少,够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