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阳光一直在路上 > 第三章:初至苏城.无奈现实

阳光一直在路上 第三章:初至苏城.无奈现实

作者:陈清鸿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7: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剪梅》

陋室凭栏望阑珊,锁眉轻愁,寥瘦无言。轻风难解凌云意,声声唏嘘,春雨慢慢。

它朝眷顾时境迁,白发频生,江东无颜。正是年少轻狂时,志拖云端,悲喜勿怨。

不想“毕业即失业”这句话由自己来验证,亦是忍受不住亲戚和邻居寒暄中一种无意的刺痛。整个正月的祥和里,清鸿过得十足不安。

带上那“羞辱”的一千二百元,联系上了几位同样如此失意的同学一起去了杭州。杭州之行,让清鸿的确感受到了春招生就业的压力,一是口袋中的钱财所剩无几,二是好的工作机会基本上无望。

其它省份对珠城财贸大学的春招政策知之甚少,误认为清鸿的学位非全日制本科毕业,一番竞争,差强人意的不少机会都失之交臂。

近一个月人才市场的拥挤,毫无斩获,倒是增添上了一副眼镜。轻微近视的清鸿看不甚真相关的招聘信息,挤进去经常是一抬头的失落。配上副眼镜,不能白挤,只是没有想到,近视的加深,一戴便是后半生。

大家都动摇了!部分同学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部分同学计划换个城市重新开始,还有的终于意识到父母对自己安置的重要性,于是大家在一种失意中相约同游上西湖,也算是不虚此行。

这次西湖之游,是清鸿此生第一次游览西湖,也是十年里唯一的一次。清鸿不是很喜欢拍照,当天他在“曲院风荷”的景致里还是拍了两张。

后来的日子里,偶尔清鸿会漫不经心地翻看起,上身白色的衬衫,下身土黄色的裤子,清瘦的面容,忧郁的双眸,一段青涩时光的感怀。

后来的上海和苏州之行,同样是无疾而终。如今想来,只能总结为自己的涉世未深、眼高手低。

在这一份无疾而终里,清鸿深深地懂得了两个道理:一是任何时候不能没有经济基础;二是寄人篱下只有低头。然而,相对有些自负的清鸿来说,若是经济基础没有,又寄人篱下,默默地只会选择离开。

当然,苦中偶有乐趣!上海求职时,有限经济条件,为节省费用,四个同学租住在上海火车站对面的地下室里,潮湿阴暗,倒也凉爽。“这个时候还没有就业的,大都是穷人的孩子。”——这句话甚是精辟!

穷人家的孩子,如此的环境,适应并不是太难,唯一的缺憾就是地下室里的手机信号不是很好。简历投了很多,回复的甚少。如若哪位手机上看到“021”开头的来电都会带来一阵紧张和期许。

一人一个小时轮流带上所有的手机至地上等候,其余三人在地下室里打牌为乐,一旦上头声嘶力竭地呼喊哪位,哪位便箭一般地蹿上去,留下两双羡慕不已的眼神。坚持一段日子,印象中只有一人留了下来,从事电话销售的工作。

梅雨期的湿热,几乎褪尽了清鸿所有的衣裳,闷沉的天气让人愈显疲惫。清鸿已折腾不起,更无折腾的资本——温饱已成问题。

四年大学所定义的孤独让他再也无意去“寻找”尚未就业的同学。这一份孤独的延续,让其无所适从,或许每个孤独的心都有一个不甘孤独的自己。

清鸿想到了郭元庆,郭元庆是大学时相邻学校的,在高中同学杨军的介绍下认识。元庆的身材健硕、面容粗犷、十足的北方人。然而,狭小的眼睛里似是总透着一股狡邪的味道。

在校园的那一些日子里相处甚欢,性格上二人也较为投缘,散漫中带着一种不羁,让清鸿有时恍若看到了自己。

元庆专科毕业,在苏城从事手机销售的工作,暂居住在其高中同学舅舅的蜗居点——苏城城郊租赁的闲置民居。电话里清鸿在期待的“邀请”之下,“应约”来到了苏城,这个离老家不是很远,却一直不是很钟意的城市。

“我到那里住不合适吧?毕竟你都是暂住在别人那里。”多少有所顾忌,毕竟不认识元庆的高中同学,也不想给他带来任何的麻烦。

“有啥啊!暂住就暂住呗!人挺不错的,话说我也出了一点房租。何况你是本科生,比我强,过渡上一个月,搬走不就得了,等你一旦找到工作的时候。”元庆一把提起清鸿的行李,热情地说道。

若不去那里,自己又能去哪里?或许自己理应强过他们,似是元庆说的有上几分道理。这一段日子的失意,不至于说自己找不到工作吧?——应该是一直在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出来了不得不低头!我还学的是英语专业,出来之后养活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狗屁英语还不如我卖手机呗!”

清鸿难以认同,但也无力去否认。元庆身上的那一份不羁,清鸿不得不承认自己如今已做不到如此的洒脱。

“公交车来了!兄弟,你我要现实一些,相信你!先混着,总是有机会的!”

清鸿紧随其后踏上了车,元庆刷了两次卡后便拉着清鸿找了两个位置一起坐了下来。郊区的公交车刷卡的确优惠不少,元庆和清鸿解释到此种公交卡的一些智慧功能,“你明天也去办一张!”元庆一脸的兴奋。

凌乱,住的地方,却也无需整理,因为再乱,自己想寻找的物品总能即时的出现。舅舅是临时工,送煤气的,吃睡的地方清爽,其它再乱对于进城务工的来说,归类整理似是没有任何意思,谁知道来年又在哪里?又从事何种生计?

舅妈添了几道小菜,离开校园后第一次相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两瓶冰凉的啤酒下肚,亦添几分豪情。舅舅时不时地举杯,一是祝愿清鸿离开校园后一切顺畅;二是在苏城努力扎根不忘初心——都是农村的孩子。

“现在的工作不好找,杨军去考专升本去了。我他妈是不想考,混个大专得了。快一年了,谁在乎过所谓的学历,凭的是各自的本事。”

“是啊!凭的都是各自的本事。还真不相信找不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到时候来请舅舅、舅妈,你们一起吃上一顿好的。”清鸿和元庆也是频频举上杯,互相祝福、憧憬,抑或是信誓旦旦。

第二天一早,元庆把苏城的几个人才市场的交通路线详细地向清鸿做上了一番交待后,便匆忙地赶上班的公交车,此地离市区的公交行程约一个半小时。

此时苏城的求职环境,其实和其它的地区无异,电话销售、“体力”销售类为主,管理类、采购类、行政类凤毛麟角。所谓采购助理的实习经验,此时显得空洞乏力,剩下的那一些“储备干部”,其实还是低端的销售换个叫法罢了。

能挺过所谓的“储备”二字有多少?也许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储备”。半个月人才市场的拼挤,心力略显憔悴,自怨自艾。人才市场,去!劳心又劳力。若不去!不知所谓,更多时候,无奈地选择继续修炼“睡神大法”。

“兄弟,赶紧找个工作先干着吧!千五不错了,我刚来才一千,现在每个月算上提成也就2000块不到。”

“我本科,你大专,凭啥我要比你低!”清鸿不是那种看重学历的,但在内心的不甘着实让自己有一些难受——这句话,欲说却始终没有说。

舅舅和舅妈偶尔也会有怨言:“现在的年轻人眼高手低,不能吃苦。”清鸿只能选择默不作声,作为晚辈的“聆听”。也许元庆的忙碌已和自己的“颓废”造就了鲜明的对比,天气十分燥热,内心着实煎熬。

“每天都是舅妈做饭给你吃,我有时加班在外面吃,这都大半个月了——一些话,作为兄弟的,真的不太好说出口。”

很清楚元庆想要表达些什么,清鸿理解他的无奈。那天晚上,元庆的又一次为难,触生了清鸿离去的念头。

“是啊!工作不好找,好的工作又不多,也确实是打扰到舅舅他们有一段时间了。过几天我有个同学也到苏城,打算先搬去他那里。”

清鸿很是明白,吃喝住都寄人篱下,偶尔自己的“豪爽”买一次菜,就有如人才市场好的工作一样,几天都不曾出现。此时的清鸿尚未懂得:所谓更好的工作是靠努力奋斗出来的。

杨小亮来到苏城,坚定了清鸿离开元庆暂居处的念头。元庆没有挽留,也未相送,清鸿略有一些失望,但更多是理解。第二天,清鸿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各自掩饰住一份虚伪,离去匆匆。

杨小亮是清鸿高中时的同学,师专毕业已近一年,尚未稳定就业。在清鸿的眼里,他的此位高中同学能做上教师,简直叫天理不容。身材魁梧,“李逵”一般的面容实在让人无法和为人师表联想在一起。

或许是同病相怜,带着仅有的二百多元和小亮在城郊的市场租了一单间,月租四百元。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小亮大半年的“颠沛流离”,全部家当尚且不足一千元。再三央求,房东同意了“交一押一”的支付。

温饱问题不是上了眉头,而是扎在了心头,无法开源,只能节流。除去赶赴人才市场开市日子的成本,其它的时候白天一概睡觉,三餐改为两餐,早餐是一人两个包子,中、晚餐合并成一碗一块五的青菜面。

甚幸的是小亮对“睡神大法”的研究亦颇有心得,每日足不出户,修炼的过程中,参透不了的睡意,躺在床上抓本小说代替。

维系了十几天,几乎是“弹尽粮绝”。偶尔还是会想起程云,所幸的是自己的自卑没有换至一份害怕的鄙夷。虽然不能把清鸿当做恋人去坦然对待,但不得不承认确实会有一种相互朦胧的情愫。

“这么难找工作啊!不管咋样,我都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程云理解清鸿所面临的处境,更是欣喜于清鸿那只靠自己的坚强。

“饿不死就行!都毕业了,肯定不能再花父母的钱了。现在和一个高中同学在挺着呢,还没有到僵硬的时候。”清鸿抿了抿嘴,苦笑着故作坚强。

“你我这个专业找工作如此难啊!本科阶段的确都是些基础的理论。现在的身上还有钱吗?我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还可留一点。”程云有些担忧地问道。

至今,清鸿都不能明白,也无法理解,作为一个大老爷们,当时的他是以啥样的理由或借口去启齿的?然而心里却是莫名的感动,似是这种感动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程云从自己本不宽裕的生活中借了五百元。

初伏已至,苏城进入了烧烤模式,硕大的梧桐树叶也挡不住那一份炙热,有些外皮被烤得一剥即落。苏城是长江沿线的“火城”,这一年显然火得更早。

修炼的“睡神大法”差点走火入魔,奈何有点“玉女心经”的味道,被木板隔着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几近一丝不挂,同床而枕。似乎都有了逃避的念头,求职的日子依然没有顺利的征兆。

只能去应聘“全道管业”所谓的“储备干部”,不得不去“储备”。七月中旬,清鸿被“全道管业”分配到浙江金华基地去接受培训,不得不离开。小亮和清鸿在苏城求职的弟弟小海住上一段日子,也离开了苏城。

离开的那一些日子,小亮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清鸿甚至忘却了自己是否问过他,也许那一段迷茫的经历,清鸿都不愿意再想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