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阳光一直在路上 > 第十七章:自我学习.新政出台

阳光一直在路上 第十七章:自我学习.新政出台

作者:陈清鸿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7: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月,思念如风,盎然的春意猛掠,毗邻红楼的池塘边,繁花在碧绿的草间绽放,水生植物生长得一片葱茏,鱼群在柔和的阳光下,慵懒地游过。

申报总结会议之后,与其说是迷茫,不如说是一种漫无目的的放任。于是廖凯寄情于风花雪夜的恋爱,严军享受着“无所畏惧”的不羁。

清鸿和小任上班时的无趣,更喜欢去园区外的一片芦苇荡。万头攒动的芦苇急切地穿透枯枝败叶,焦急地争春夺绿,几日不见便会齐刷刷地窜得老高。

或许是无聊,廖凯趁宦定强不在的时候,来到了他的办公桌前,本想了解一下这位冷淡的领导到底一天到晚在忙碌些啥,殊不知竟发现了他的工资条。实发工资三千六百元,工龄十六年,廖凯着实一惊。

“这也太低了吧!我上一份工作算上提成也不止啊!”廖凯在内心里暗自揣摩着,惊诧中夹杂着无比的鄙视。

清鸿也凑了过去瞧了个究竟。未发表任何意见,毕竟尚未体验过三千多元工资给自己带来的快意。

“十六年的工龄,按理说他经历了最为辉煌的那几年,我估计那些时候公司给予的福利是他坚持到现在的动力,据说那时达到一定条件的都是分房子,估计服务年限还未到,产权尚未取得。”清鸿如是理解。

“变压器板块调动的,是集团里最牛的地方,估计鸟人也很无奈,所以对你我在工作上不闻不问。”清鸿自以为是地假设。

“或许你说得对,不过要是换成我,早就不干了。”廖凯看了眼清鸿说道。

廖凯的眼神,清鸿懂得:“不就是处于干与不干之间吗?想干也不知干啥。”

清鸿在腾讯通上发了个“火”的图标给小任和严军,其二人更是懂得。“火”的图标代表有火无烟的意思,于是又相约到了长廊。自从在上一次抽完严军带回来的香烟,这小子之后俨然成了一个无烟、无火的“高”等烟民。

无所事事似已是习惯,日子依然在重复。越是一种习惯,内心反而越有一种不安的感触。

繁茂成荫的芦苇长出了水面,轻风拂过,摆动着袅娜的身姿,周围很多灰色的喜鹊在芦苇上不断地跳跃。走近这一小片湿地深处,总能让人无限遐思,亦是多了一份冷静。

“上个月的工资发了吧?”小任忧忧地问道。

“唉!这么下去压力会越来越大,这哪叫做业务的啊!”清鸿愁愁地回道。

“公司现在也没有啥动静,听朋友说上游的产业国内已开始过剩,价格开始跳水,总感觉公司也无心专注下游的应用市场。”倒卖过一次硅料的小任,总是喜欢关注着上游产业的市场。

清鸿若有所思。“好像是的!中国的资本真想搞一个东西,真他妈太快!最近是听有人说过硅料业务在亏损,领导们都在研究解决一些长单的合同纠纷。若真是如此,哪有心思管啥光伏应用!”

“听说设计部和项目上有同事计划跳槽,不知道是真是假。若是一直这么缺失方向,我都也想走人了——你呢?”也许小任早就有此想法,似乎更想知晓清鸿的心里是咋想的。

“如果一直这么两千五,赶不上生活成本的增长,我也想离开。不过我和你不一样,你毕竟住在你姐姐家,可以省不少,而我目前的压力,还是有必要再稳定一些日子。”回首往昔,清鸿似是添了一些惆怅。

“其实也没有你想的如此,毕竟我姐姐已成家。最主要的是我在心里不甘心这样漫无目的地过日子。说一句不好听的,你我几个在宦和曹的眼里就好像傻子一样。”说完小任拔了根芦苇在手中折断。

习惯于无所事事,或许不安的是人生没有方向。基于一份不安,清鸿和小任其实或多或少都已在思考:该怎样在这无所事事中,尽快地充实自己。

“觉得我们还是要学一些东西,就这么走和那么来简直没有区别。”不得不说,自己已经对光伏行业产生了兴趣,无趣时清鸿便在一份无所事事里自学着光伏应用系统的配置。

“是的!如果坚信国内的市场会普及,加强政策上和系统配置的学习至关重要,就算是走,也是重新开始的资本。”小任很是赞成地说道。

“这是个新兴行业,目前国内还不存在什么老员工之说,如果我们继续在这个行业,说不定以后你我也算是元老级的人物,更算是个人才。”见小任和自己的见解一致,清鸿故作自嘲。

权且当自己是个人才吧!二人都笑了,笑容是如此的真切,伴随着芦荡里轻柔的风。抽了很多烟,撒落在枯萎的芦叶上,有一些尚未熄灭,一种星星之火的迹象。该怎么做?二人很是清楚,解开腰带的一番畅快。

为了节约日常的开支,清鸿放弃了公司那少的可怜的住房补助,选择了住在公司的宿舍,小任做出了一样的决定。鉴于清鸿和小任住在宿舍,严军、廖凯等四人聚在一起的次数越来越少。

工作上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清鸿也仅仅参与了扬州瘦西湖光伏抽水应用系统的安装工作,于是其和小任便沉迷于光伏应用系统配置的学习里。

不同经纬度的日照辐射、组件安装的最佳倾角、离/并网型光伏应用系统的设计原理、负载功率及最佳组件功率的配置、逆变器容量、蓄电池串并联满足不同阴雨天数的容量等等,二人相互学习,共同讨论研究。

整个夏日他俩朝夕相处,二人都有着一份骨子里强烈的自尊,小任偏向于外在的强势,清鸿往往在内敛中咄咄逼人。时而有争议,所幸的是总有一个可以说服另外一个,互相之间于是又有了一种怜惜。

记忆中一直深深地记得,有一次谈及理想的话题,小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关心他的和他关心的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清鸿的内心又何尝不是?大概也就是从那日起,清鸿认定小任值得深交。

2008年度,国内光伏产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形势一片大好,都纷纷加入到光伏领域扩产竞赛,多晶硅的价格甚至达到了令人乍舌的五百美元每公斤,对光伏行业的追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下半年伴随着油价下跌、金融危机及实体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光伏产业急转直下。“两头在外”的产业弊端,加上汇率剧变,损失惨重,甚至连光伏巨头“尚德”都未能幸免于难。

刚过2009年的上半年,光伏上游就被“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舆论所困扰,光伏行业一度被打压为高耗能产业,且布局严重不合理。

针对现状,国家各部委一方面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制定相关的准入标准,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出台相关下游补贴政策和“特许权”的方式推动内需,以此来降低产业在发展上的风险。

国家敦煌10MW特许权项目(1MW=1000000W)——国内当时最大的光伏应用项目,属于大型的地面光伏电站应用,有别于光电建筑所发电量的自发自用,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应用所发的电量集中并网至国家电网。

该“特许权”项目的意义在于为国内市场大规模地推广并网光伏应用的“度电补贴电价”的制定提供了一种依据。

所谓的“特许权”是指国家层面上特许经营的意思,探索光伏应用的项目所发的电量在国家层面收购的度电成本或补贴,也就是说企业投资光伏应用的项目所发的电量以多高的价格出售方可确保盈利。

国外发达国家之所以光伏应用市场成熟,得益于光伏应用所发电量“度电补贴”在政策上的引导,该项目的实施便是国家为了制定相关的“度电补贴”政策所尝试的一次有效探索。

国人哗然——0.69元/度的最低度电补贴的价格,最终被否决!若以此价格作为光伏应用项目所发电量出售给国家电网,必然大大地打击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积极性,毕竟光伏应用项目初始建设的成本高昂。

最终“中广核——赛维”联合体以1.09元/度的“度电补贴”电价中标,然而这个价格也并不是行业内所期望的,光伏应用项目所发的电量以此价格售给国家电网,依然没有多少利润可言。

清鸿和小任进入“中环光电”时,敦煌特许权项目投标已进入尾声,更多的是二人在各大传媒的总结中学习,以及感受大家对国内市场开启的迫切。

光电建筑补贴的《办法》并没有达到预期,伴随多晶硅价格跳崖式的下降(500美元跌至50美元每公斤),光伏企业产能过剩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敦煌10MW特许权项目的实施未及行业预期,也许是整个行业还有待时间的沉淀,国家并未着急出台相关“度电补贴”政策。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应用,恐怕也只有国家层面授意的几个央企在开展着前期工作。

光电建筑补贴作为国内第一个光伏应用的政策,属于建设初投资的补贴,并非“度电补贴”,同样未及行业预期。整个行业都在期望新的政策出台!如苏城夏日的炙热,让人如此的煎熬。

2009年7月16日,《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正式颁布,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三个部门联合下发。光电建筑补贴政策的缺陷在此《通知》里有了极大的改善,最明显的便是:

一、鼓励范围扩大至工商业建筑和大型地面光伏应用;二、规模扩大,要求不低于300KW;三、项目所发电量可并网至国家电网,光电建筑一体化的项目自发自用不完的电量,明确了按火电脱硫燃煤标杆电价和国家电网结算。

煎熬终于有了一种解脱!天气依然炙热,申报的时间依然紧张,整个行业火热了起来,索性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这时的“中环阳光”、“中环科领”产能日渐紧缩,长单基本取消,库存不断积压,资金上占用严重。

“中环光电”以下游应用为主业,重点跟踪已获批的自己园区光电建筑一体化的项目,其余只能卖卖小风机、太阳能观光车和光伏相关的照明应用系统,恐怕公司的收入都不足以发放员工的工资。

“开饭了!你们的观光车带上我一个。”

“卖不掉也只好自己开开了!这破玩意就是观光电动车上面放两块组件,价格上升了不少,鬼他妈的会要。”

“金太阳通知出来了,公司咋没啥动静啊?这个政策我觉得很好啊!”

“这么好的政策都不干,我们吃啥哦!”

“我们不是要去吃饭吗?”

“是的!的确是要去吃饭。”清鸿在内心默念着。坐在观光的电动车上,风吹得眼睛有些湿润,轻轻地揉了揉,不远处的那片芦苇荡,绿的有些深幽。

七月底,设计部和项目上陆续有员工离职,这并未引起公司高层的注意,或许很多人都在市场开启的等待中迷茫了自己,新的政策到了,反而一时接受不了。

具备光伏设计和管理经验的员工,清一色地离职到了苏城一家名为“中联光伏”的企业。年底“中联光伏”的辉煌,或许足以证明选择的价值。自此,“中环光电”——行业内第一个黄埔军校的“美名”不绝于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