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山村少年的逆袭路 > 第163章:观察中灵感

山村少年的逆袭路 第163章:观察中灵感

作者:摸鱼小郎君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6: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订单暴增的危机仍在持续,五一村的村民既兴奋又焦虑。酸野厂、蜂蜜合作户、甚至鸡蛋、土特产的供应商都因为争夺产能分配和订单资源而争执不下。每个人都想优先满足自己的订单,确保利益最大化。面对这样的混乱局面,苏小婉虽努力协调,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此时,一直默默观察的李成林突然提议:“既然大家都有矛盾,不如让我试试来制定一个分配方案,保准让你们满意!”

李成林向来是个喜欢钻研的“闲不住”角色。虽然他的抓鳝鱼短视频点击率一直不高,但通过拍摄和后期,他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逻辑条理清晰、让观众感兴趣的表达方式。他将这种逻辑思维运用到生活中,逐渐养成了分析问题的习惯。

这次,他观察到五一村的订单矛盾,立刻敏锐地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

1.村里生产资源有限,难以同时满足多种产品的订单需求;

2.每个订单的优先级并未明确,导致各方争执不断;

3.大家缺乏一个科学透明的规则,信任问题加剧矛盾。

这三个问题犹如一团乱麻,让村民们无所适从。但对李成林来说,反而是个展现自己能力的好机会。他打定主意,要利用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来解决这一难题。

为了制定方案,李成林开始了系统的调查。他带着笔记本和纸笔,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主要生产户。

“老陈,蜂蜜的订单总量有多少?”

“成林,这次一共下了六十单,每单平均两斤。我这小作坊一天最多能出四十斤,除非有人来帮我,不然只能排单发货。”

“那你觉得延迟发货的话,客户接受度有多少?”

“延迟两三天还行,再久估计就不行了。”

记录完蜂蜜的数据后,李成林又跑到酸野厂:“大壮哥,这次酸野订单多吗?”

苏大壮苦笑着答:“多得不得了!光电商平台上就有一百多单。每单三斤,客户可不愿意等太久。”

李成林一边记录,一边安抚道:“我会帮你想办法,尽量让你这边压力小一点。”

他花了一整天时间,走遍了村里的各个生产户,记录了详细的数据。

第二天晚上,李成林召集村民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他站在白板前,用粉笔画出了一张简单的图表。

“大家别吵了,我研究了一下,咱们的产能是有限的,但只要分配得当,完全可以保证大部分订单按时发货。”

“分配?你成林哥能有什么好办法?”张二狗嘀咕道。

李成林笑了笑:“我的方法是,按照订单的利润率和客户的重要性来分级处理。具体来说,咱们把订单分为三类:优先订单、次优订单和普通订单。”

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具体的标准:

1.优先订单:利润率高、客户满意度影响大的订单优先安排生产。比如老陈的蜂蜜,单价高且买家多是固定客户,不能轻易得罪。

2.次优订单:酸野订单量虽然大,但单价较低,因此按照下单时间分批次发货。越早下单的客户优先满足,避免积压过久。

3.普通订单:一些低单价、偶然购买的订单,延迟发货影响较小,可以放在最后处理。

“这样一来,”李成林总结道,“我们就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同时保证大部分客户的满意度。”

尽管方案看起来很科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村民之间的情感纠葛就让李成林大伤脑筋。

张二狗当场拍着桌子反对:“凭什么蜂蜜优先?我家的酸野订单才是五一村的代表性产品,不能放后面!”

老陈也不甘示弱:“你家的酸野订单量是多,可单价低啊。再说了,客户不是最重要的吗?我的客户可是老主顾,要是他们跑了,以后还能有什么订单?”

眼看两人又要争吵,李成林连忙出来打圆场:“二狗哥,老陈,你们都别急。咱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还得考虑长远发展。”

“长远发展怎么考虑?”张二狗皱眉问。

“咱们这次是做电商试验,如果第一波客户的评价不好,后续的销量肯定会受影响。所以优先保证评价高的订单,才能为整个五一村铺好路。”

张二狗半信半疑:“那按你说的,酸野不是永远排在后面了?”

“当然不是,”李成林解释道,“酸野订单量大,也是咱们五一村的核心品牌。我建议优先抽调几台机器生产主打款酸野,同时安排人手开发新口味,吸引更多市场。”

老陈点点头:“成林说得对。只要咱们合作好,以后蜂蜜和酸野都能卖得更好!”

经过一番解释,村民们终于开始理解李成林的方案,并愿意尝试。苏小婉看到场面逐渐平息,向李成林投去了感激的目光:“成林哥,这次多亏了你。”

李成林咧嘴一笑:“小事一桩,我还没用全力呢!”

“你还有什么招?”苏小婉好奇地问。

“先不急着说,”李成林故作神秘,“等明天方案实施,咱们看看效果再说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成林的订单分配方案开始逐步落实,村里的生产情况也渐渐恢复秩序。然而,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第二天清晨,李成林带着他的方案来到村委办公室,与苏小婉和几位村民代表正式敲定了细节。他知道,方案的成败不仅取决于逻辑是否科学,还需要村民的实际配合。为了确保大家能够顺利执行,他决定在落地实施中再加一层保障。

李成林在会议上开门见山:“分配方案已经有了,但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设计了一个初步的分工表,接下来我们得落实每个人的职责,才能确保订单按时完成。”

他在白板上列出了分工清单:

1. 苏大壮负责酸野厂: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提前备货优先订单的主打产品。

2. 老陈负责蜂蜜合作组:安排好临时帮手,确保蜂蜜订单准时出货。

3. 张二狗和其他小团队负责打包和物流:让他们统一使用村里的集装设备,提高打包效率。

“分工明确后,大家都有了责任,谁出了问题一目了然。”李成林笑着补充道,“当然,我也不只是在指挥,接下来我还会帮大家监控进度,实时调整。”

苏小婉点头附和:“成林哥说得对。分工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然大家互相扯皮,只会让客户等得不耐烦。”

村民们听后觉得有理,各自挑选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落实。

分配方案实施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村里负责打包的张二狗,发现酸野和蜂蜜的包装标准各不相同,而村民之前的打包习惯也比较随意,导致速度慢得出奇。

“这不行啊!”张二狗抱怨道,“酸野用的是纸盒包装,蜂蜜得装泡沫箱,还得贴标签,忙不过来!”

李成林闻讯赶到,观察了半小时后,提出了改进方法:“二狗哥,你这里需要流水线式的打包流程。我来帮你重新设计一下。”

他将打包环节分为三步:

1. 分类摆放:先把纸盒和泡沫箱分开,由两组人分别负责酸野和蜂蜜的基础包装。

2. 贴标和检查:另一组人负责将成品统一贴标签,并检查是否漏单。

3. 打包入库:最后一组人专门负责装车和安排发货。

“人手不够怎么办?”张二狗提出疑问。

“临时调配。”李成林说,“村里还有几个年轻人没分配具体任务,让他们加入打包队伍,或者我亲自帮忙也行。”

果然,经过重新分组和安排,打包效率大幅提升,张二狗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成林哥,这下我服了!”

方案推进的过程中,尽管大部分人逐渐接受了李成林的安排,但仍有少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几个老农,认为李成林的方案“复杂没用”,干脆提出异议:“这些洋办法能管用吗?咱们老办法也能出货啊。”

面对这些质疑,李成林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采取了更迂回的方式。他对村民们说:“如果大家觉得我的方案不好,那我们可以试运行两天。两天之后,咱们看看效果,再决定是不是继续执行。”

这种灵活的态度让村民们不再一味抗拒,而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两天后,当大家发现订单发货比以前快了整整一倍时,那些曾经质疑李成林的村民主动道歉:“成林啊,还是你有办法,咱们以前是冤枉你了!”

就在大家刚刚解决第一波订单的问题时,李成林收到苏小婉发来的消息:第二波更大的订单来了!

“小婉姐,怎么回事?不是说第一波才是试运营吗?”李成林一脸惊讶。

“就是因为第一波订单的评价太好了!”苏小婉解释道,“平台上好几个客户都发了好评视频,还夸咱们产品质量高、发货快,吸引了更多人下单。这不,新一波订单直接翻了一倍!”

这本该是件高兴的事,但对村里来说却是新的压力来源。老陈皱着眉头说:“第一波订单才刚搞定,这么多新的订单,咱们能忙得过来吗?”

张二狗也忧心忡忡:“再这么下去,别说人累坏了,咱们的货都不够!”

李成林眉头一皱,意识到第二波订单带来的不仅是收益,也是一场更大的考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成林决定从“提前备货”和“动态调整”两方面入手。他和苏小婉一同讨论后,提出了一个“库存预警系统”的初步想法。

“我们可以给每种产品设定一个最低库存标准。”李成林解释道,“一旦库存低于这个标准,就立刻启动备货机制,确保订单能及时发出。”

“可是咱们村里没有先进的系统,这种预警怎么操作?”苏小婉问道。

“简单!”李成林拿出纸和笔,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咱们就用最传统的人工记录法,每天由各生产户报备库存情况,我来汇总。虽然不如大公司的系统那么快,但足够应对咱们目前的需求了。”

老陈点头表示支持:“这个办法靠谱,咱们先试试吧!”

经过几天的调整,村里的订单处理效率再度提升,第二波订单的发货速度不仅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还让客户满意度持续上升。村民们逐渐意识到李成林方案的重要性,纷纷主动参与到分工合作中。

更让大家惊喜的是,平台上的好评数量不断增加,甚至有客户在评论区留言:“五一村的产品不仅好吃,发货速度也超快!真是良心商家!”

看到这些评价,苏小婉心中的压力终于稍稍缓解。她看向李成林,感激地说:“成林哥,这次真是多亏了你。不然我一个人还真扛不住这么多事。”

李成林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也没啥,我不过是出点子,关键还得靠你们大家一起努力。”

通过这次订单危机,五一村的电商团队逐渐磨合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而李成林,也因为这次成功的分配方案,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尊重。

村民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生产方式虽然重要,但结合现代化的分工和管理,才能让五一村真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故事的结尾,李成林站在村口,看着远处运货的卡车渐渐远去,心中不禁感慨:“说不定哪天,我也能靠自己的想法做点更大的事。”

未来的五一村,还会迎来怎样的挑战?而李成林的“折腾”,又会如何让这个小村庄走向更大的世界?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