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刀啸苍穹 > 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陆沉鞭

刀啸苍穹 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陆沉鞭

作者:江牡丹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1 23:21: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这位和自己齐名的王九光,陈兆铭不仅是早有耳闻,心中甚至对此人还有些许的结缔。

陈兆铭出身天下出世道门之首的伏龙观,所擅禁制阵法之强有鹰愁涧那断头鹰王的残躯作为凭据,自不必多说。

并且还是公认的伏龙观下届掌门之选,加上他又待人亲和丝毫不摆名门正统的架子,为天下公认的青年才俊之首。

而王九光自称出自观外长白门,也属于道门一支,此长白门位于长白山观日峰天池之上,在数百年前也曾享有大名,可近百年来似乎销声匿迹了一般,直到王九光在距离长白山千里之遥的荆州横空出世,世人才记起,天下间竟还有这样一座修行门派。

与陈兆铭的天下皆赞不同,道门中人对王九光此人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天下道门出世门派有上百之多,自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不论出世入世,都不得贸然干涉世俗纷争,尤其不可随意干涉官府之事。

可王九光偏偏不去理会这些条条框框,不论是冤魂恶鬼还是贪官污吏,只要被他遇上便绝无善终的机会。

初时他还只在荆襄两地,偶尔扫荡一两座绑架勒索孩童的强盗山寨,或是擒拿消灭几只作恶乡里的恶鬼妖邪。

短短几年之后,他便开始干涉官府政务,南方诸省屡有关于他盗取官银接济穷苦百姓的传闻。

五年前他行至江陵,正遇江陵大旱,数县农田颗粒无收,还未待江陵府收到朝廷发下的赈济粮款,他便亲手压着江陵刺史打开官仓向灾民发粮。

王九光敢于如此恣意妄为,便是仗着他一身通玄的功法,自然还有手中的那条短鞭,其所炼天罡九劫功法以霸道著称,天罡九劫功法一经施莫说寻常州县官差根本无法近身,就连修为低微些的修行之人也会被其中所含霸道内劲所震伤。

而陈兆铭心中的些许心结,也是因为那条短鞭所起,若是论起出身、人望和功法修为,陈兆铭不仅丝毫不会逊色与这位王九光,反而还稳稳压他一筹,偏偏其手中所持短鞭“陆沉”竟位于天地神兵榜的地榜魁首之位,而自己的精卫羽剑却屈居其下,列于地榜第二名。

七百年前,长白真人曾凭此陆沉鞭纵横朔北,道魔长城大战之时,被震死于此鞭下的邪魔妖道数以百计,其所炼天罡九劫功法更是强横无匹,于雁门关前独战魔门三大长老五天五夜,长白真人以一条手臂换去魔门三长老两死一伤,经此一役长白真人便被尊为天下道门第一人。

可这位长白真人创下如此偌大名头之后,却并未在中原开宗立派,而是孤身返回塞外长白山,就此杳无音信,几百年间长白门也从未有人踏足中原,或是与中原道门通过音讯。

若不是王九光手持陆沉鞭突然在南方诸省现世,世人早已忘记道门中还有一座位于观外的长白门,世间还曾有这样一条威猛绝伦的陆沉鞭。

陈兆铭所使精卫羽剑,乃是师祖武云休和师父万俟**二人共同锻造而成,宝剑取自天下灵鸟之首的精卫之羽,正是为了配合陈兆铭一身高超的禁法修为而量身打造,剑成之日,便被列于天地神兵榜上,被尊为地榜第二名之高。

在这之前,陈兆铭对这所谓排名从未有过介怀,不论任何神兵利器若是所用非人,也不见得能有多大的威力,反而若是自身功法高深修为通玄,仅凭枯枝残铁也照样可以断江开山。

可是自从王九光所用陆沉鞭名声渐起之后,陈兆铭心中便有稍许不悦,这倒不是他心胸狭隘沽名钓誉,对一件法宝的排名耿耿于怀。

这其中多半还是为师门荣誉而考量。

长白真人归隐百年之后,伏龙观创观始祖玄天子师兄弟三人才从天宗入世,即便这六百年来伏龙观如何斩妖除魔,济世为民,历代观主也从未被人称过所谓道门第一人,而所谓道门之首的尊称前面也还加上了“出世”二字。

那长白真人何以得享如此大名!长白真人是天下道门第一人,那长白门岂不是天下道门之首了,这六百年来伏龙观声名鹊起,岂不是占了长白门淡出中原的便宜?

这便是陈兆铭所介怀的其一。

其二,自己成名法宝精卫神剑乃是师父、师祖所造,精卫神剑屈居陆沉鞭之下,岂不是说师父师祖二人也在长白历代观主之下吗?

此两种说法并非是陈兆铭擅自揣测出的疑心暗鬼,自从王九光横空出世,陆沉鞭长白门的名号又再次被人提起之后。

所谓伏龙观长白门孰高孰低的争论便渐渐升起了苗头。

陈兆铭身为伏龙观主传人,身负伏龙观兴衰之责,天下间有关于伏龙观的事情,他自然不能当完全当做耳旁风般置若罔闻,毕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长白门王九光六百年后突然出世,难说究竟有什么居心。

至于万俟**令陈兆铭和独孤煜赶赴洛阳,去趟这皇城和圣贤庄之间的浑水,有没有拉拢皇城势力,借以抗衡已有出世苗头的长白门的意图,那除了万俟**自己,外人就根本无人得知了。

陈兆铭这几年来耳中所听,除了王九光所坐侠义之事外,更多的则是他如何被南方道门同道所憎恶排挤的传闻。

不论道门出世之首的伏龙观,或是任何小观小庙,出家修行之人也需要穿衣吃饭,这日常开销大多都是依靠乡里百姓的香火供奉。

门面大些,名头响些的门派自然不需要为这些生计而发愁,例如伏龙日常的香火供奉不仅可以支持观中弟子的日常开销,偶遇灾荒之时,还会拿出积攒粮款用作赈济灾民。

可天下毕竟只有一座伏龙观,也只有伏龙观才能令皇家钦点,日常香火不断,南方州县连年受到战火波及,再加上近年来水旱两灾不断,百姓自己尚且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又哪来的闲钱去施舍道观寺庙呢?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稍小些的修行门派这日常上门香火一断,便需要自寻财路才能支撑下去,可不论务农还是经商修行之人都不会做,也更不屑于去做,这财路也就只有靠自己所擅长的降妖捉怪,驱鬼辟邪了。

正因如此原因,近些年来南方各大州县才出现了极为有趣的现象,平日里或是隐居深山或是端坐观中,常人根本无缘得见的这些“得道高人”们,竟开始四处自荐登门,见人便宣传自己种种所会的高深道法。

修为高些的便专找高门大户,修为低些的便只能走街串巷,或是游走于山野村落之中。

这些略有道行的修行中人,只需略微用些法术便可以糊弄住世人,只要肯拉下脸面来,想要赚些香火钱自然不成问题。

随意看看风水,改改命格便可以数月衣食无忧,若是遇上冤魂厉鬼缠身,那便如同发了横财一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而王九光此人却偏偏坏了这“大好规矩”,每每撞上妖邪恶鬼不问价钱随意斩杀不说,遇上些贫苦百姓甚至还会解囊相助,自从他扰乱了捉鬼驱魂的“行市”之后。

这南方道门已然遵循了数十年的“行规”便就此土崩瓦解,一时间“王九光行侠仗义”,“王九光驱鬼不要钱”的大名便传遍了南方诸省,先是荆襄两地各州县百姓再也不去道观祭拜,若是遇上怪异之事也不再筹措银两去请人,而是翘首期待王九光的到来。

说也奇怪,王九光此人一向独来独往,探听消息的能力却是极强,荆襄两地不论何处州县出了妖邪,王九光必然不日便到,令人怀疑这王九光难不成是九胞胎,兄弟共有九个不成?

“分别是王一光,王二光,王三光……,直至九光。”

否则他孤身一人又是如何一边打探搜集情报,又一边降妖捉怪的呢?

不过数月之后,荆襄两地的中小道门便彻底断了香火生计,再也无人上门供奉。

这其中一部分便转移阵地,远走他乡,你王九光能在荆襄两地不日便到

你仗着遁法高超也就算了,可出了荆襄,这天下之大,总不能都让你王九光占了吧。

另一部分香火被夺之后便起了凶险歹心。

常言道:“断人财路有若杀人父母”,王九光断的可不仅是常人的财路,而是身具修为之人的财路,又岂能不招人记恨。

王九光做的是行侠仗义之事,道门中人即便心中不满,也无法对其光明正大的兴师问罪。

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五年前,便有十几名心肠歹毒的白莲门弟子企图用计加害王九光,这些道门败类收买了一座村落的村民,让其谎称村中有厉鬼作恶,这些白莲门弟子便埋伏在所称厉鬼出没之地,准备将其伏击暗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