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刀啸苍穹 > 第二卷 第七十七章 薛涛

刀啸苍穹 第二卷 第七十七章 薛涛

作者:江牡丹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1 23:21: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段话是一位姓查的先生写的,他的写的文章一共有十几本,那可是老好看了。”

“老年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历朝历代的著名文人中曾有一位姓查的先生呢?”

“独孤师弟,独孤师弟,在场诸人都已发表过高论,不知你是如何看待位与德之间的关系呢?”

独孤煜实在是对这枯燥的讲经没有任何兴趣,今日圣贤庄讲经的主题是“德以配位”,所讲的内容也是枯燥至极,不过是举些上古先贤的例子,把他们所有的功绩都算在了读书读来的“德”上面。

参与者共二十余人,除了三位圣贤庄小一辈的杰出俊杰之外,倒是洛阳的“名士”们占了大多数。

发现今日讲经,没有圣贤庄的几位长辈庄主在,尤其是和自己有梁子的三庄主宋之问在,独孤煜着实是松了一口气。

而圣贤庄的人似乎对伏龙观只派了他这么一个最小的弟子来应邀,也没什么不意外的反应,似乎是早就料到了一般。

在他刚刚被引进坐席的时候,在场诸人还对他伏龙弟子的身份很是诧异,每次哪一位提出一个观点之后,总有人要请问一下他的看法。

可是自从独孤煜实在不厌其烦,主动解释了自己入观不过十年,只不过是最小的弟子,也并不通晓什么高深之后,几位“名士”对他的态度就从谄媚变成了无视了。

依照这些人所说的道理,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都与国主的德行相关,国主有德上天便会降下祥瑞,自然国泰民安,若是国主无德便会天灾不断。

对于这种天真到可爱的道理,独孤煜自从读过第一本史书之后就从不相信了。

治国就是治国,打仗就是打仗,民生就是民生,一码归一码,一件事就是一件事。

这帮迂腐文人偏偏要把什么事都往“德行”上面靠,汉武帝是靠德行扫荡匈奴的,还是始皇帝是靠德行统一六国的?

王莽篡汉之前,还是天下第一大好人呢,他都被一群儒家弟子给夸成“尧舜在世”了。

登基之后却胡乱改革一通,让老百姓吃不了饭,不是照样被一个向来被读书人看不起,家中经商的光武皇帝刘秀给灭了吗。

今日圣贤庄邀请自己前来,除了这枯燥无味的讲经之外,之后肯定还有别的意图,独孤煜也就没把这讲经放在心上,刚刚正在回想小时候老年对圣贤庄的种种评价,正想到关键处,却被一声询问打断。

故意打断之人是圣贤庄的三位弟子之一,圣贤庄最为著名的女弟子薛涛,此女除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之外,尤其擅长诗词,由于她作诗作赋时,喜欢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誊录,十分特别雅致,被洛阳文人尤其是女子竞相效仿,近年来以这种桃红纸作诗的,直接被称之为“薛涛笺”。

由于薛涛此女不仅能言善道,又有一副端庄秀美,国色天香的姿容,所以极其受到洛阳皇城中世家子弟的追捧,圣贤庄也就借着她的“人气”,令她担任了每月枯燥无味讲经的主持。

今日薛涛身穿一袭淡红色长裙,宛如一朵出水芙蓉,长裙抹胸而止,将一对玉兔勾勒成傲人双峰,抹胸之上,露出一片白璧无瑕极为诱人的玉颈,秀丽庄重之余,似乎还有几分难以言喻的娇媚。

独孤煜见到这位“艳名盖洛阳”绝世美女的第一眼,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一个大大的“艳”字,这位薛涛从头到脚都美的令人几乎窒息。不论是头顶的一株牡丹簪花,恰到好处的淡扫蛾眉,还是胸口处半遮半掩的清透薄纱,都让她本就倾国倾城的姿容更加诱人。

独孤煜一见之下也不禁大大的吞下一口口水,一时间还以为自己走错了门,进的不是圣贤庄而是那“人间书院”,这位薛涛美则美矣,但是为什么要故意打扮成这种近乎于“歌姬”一般的样子,难道她也是人间书院那三百名“女官”之一吗?

独孤煜进门时的异样神色全部被薛涛看在眼中,她身为圣贤庄三庄主宋之问的首徒,早就知道了当日自己师父在这小子身上吃了亏,今日见伏龙观竟然只派了他一人前来,便存了让独孤煜出丑的心思,看到他正在出神,便趁机发问。

“这关于德与位,天子德行和天灾之间的关系嘛,独孤煜在诸位先生面前不过是个后学末进,能想到的也就只有孔老夫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不予怪力乱神’这两句了,在下只知道能让老百姓吃饱饭的便是明君,不能让老百姓吃饱饭的,就算日日虔诚焚香祷告,也对江山社稷无济于事。”

薛涛嘴角微扬,冷冷一笑,反讥道:“师弟这话说的可是大错特错,王朝兴衰与当权者德行气数又岂能无关呢。再者说了独孤师弟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师弟你不正是伏龙观的内门弟子,修的也是降妖除魔的道法,又何必拿夫子当年‘不语怪力乱神’,来作为借口呢?”

独孤煜虽然不知道薛涛和宋之问之间的关系,但今日既然敢单刀赴会,也就早做好了被圣贤庄门人“围攻”的准备,这位薛大美女既然想和自己理论,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好了。

若是比较对各种经典的记忆解读,十个独孤煜可能也赶不上一个薛涛,但是论起抬杠,独孤煜自小生下来,尤其是经过了老年的一番关外口音的指点之后,还没怕过谁呢!

独孤煜扫视了一遍在场诸人,发现除了两位圣贤庄弟子外,几位参与讲经的名士们,都在用近乎嘲笑的眼神在审视自己,似乎在薛涛的辩才之下,自己这个刚刚入门的伏龙弟子,立即就会被辨倒在地了。

只见他向薛涛拱手道:“请问薛师姐,大禹和其父鲧,谁的德行高些?”

“大禹为三皇之一,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自然是大禹德行高了。”

独孤煜没有辩解,而是继续问道:“再请问薛师姐,汉景帝和汉武帝谁的德行高些?”

薛涛侃侃而谈道:“汉景帝倡导无为而治,在位时有文景之治,而汉武帝穷兵黩武,为了与匈奴作战,将文景两朝积攒下的国力全都挥霍一空,相比较之下,就算汉武帝罢黜八家独尊我儒道,但自然还是汉景帝德行更高。这么解释,不知独孤师弟可否满意?”

独孤煜点点头道:“薛师姐不亏是圣贤庄的高徒,对历代先贤的各种事迹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独孤煜真是自愧不如,佩服佩服,只是师弟我还有一事不明,还请薛师姐请教。”

“独孤师弟但说无妨,我圣贤庄的每月讲经向来集思广益,从不会不让人说话的。”

在场诸人已经看出了薛涛和独孤煜之间的火药味,都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在猜疑,到底伏龙观的这名弟子是怎么得罪了薛才女,令向来金口玉言温文儒雅的薛涛竟变得如此刁蛮,言语之间似乎半点情面不留,一定要把这姓独孤的小子彻底说服才行。

薛涛旁的两位师弟几次想拦住师姐,不再让他为难伏龙观的弟子,都被薛涛一眼瞪了回去。

“薛师姐既然说汉景帝要比武帝德行更高,不知师姐可知道,当年七王之乱时,汉景帝为了不给造反七王以‘清君侧’的借口,第一时间就将他的授业恩师晁错给杀了,并且用的还是最为残忍的腰斩之刑,薛师姐认为这种欺师灭祖的行为,也是德行好吗?”

薛涛凤眼生威,声音变得清冷,向独孤煜回道:“平复七王之乱是大德,诛杀恩师晁错一人是小罪,不能因为一时的小罪,就遮掩了汉景帝的大德行,看来独孤师弟还是因为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了。”

薛涛一番反驳说出后,在场诸人纷纷称好,几位第一次参加讲经,也是第一次目睹薛涛绝世姿容的青年才俊,为了讨好眼前佳人则是将双手都快拍肿了。

“哦~”

独孤煜装作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又追问道:“汉景帝将恩师晁错杀死,这是小过,不能遮掩他的大德行。但是当年造成七王之乱的削藩政策,不就是汉景帝自己同意并且提出的吗。

汉景帝因为自己错误估计的藩王对削藩政策的反应,造成了七王之乱,叛乱发生之后,他不想着如何安抚诸王,或者如何平叛战乱,却第一时间将自己的老师杀了,事实证明就算杀了晁错,七王也没有就此退兵。

我倒要请问薛师姐了,这不叫慷他人之慨吗?

至于先前所说的大禹的德行要比其父鲧好,这师弟我就更不认同了,自古以来尧、舜、禹三皇以前,都是禅让继位,偏偏到了大禹这里没有将王位继续禅让下去,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自此也就有了夏朝,从此世间也就再也没有了禅让一说。

请问薛师姐,大禹的德行在哪里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