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车神代言人 > 371 舆论风暴

车神代言人 371 舆论风暴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6: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CNN在排位赛结束后的第二天早上,就发表了一篇名为《F1围场惊现黑马,中国新人的极限到底在哪里?》的专题文章。

文章内容介绍了张一飞职业经历,突出他能在排位赛取得好成绩的离奇性,并且把张一飞称之为F1新赛季的头号黑马。

同时CNN报道中还提出一个反问,那就是中国车手到底能否把这种水准保持下去,还是最终成为“昙花一现”?

这种反问的提出,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隐喻,表明他们并不信任张一飞的有绝对的实力,目前排位赛的成绩,大概率就是张一飞的极限!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这篇描写张一飞的报道,内容里面却大幅度称赞了一波蒙托亚的实力,认为印地500的冠军,放在F1里面也完全有夺冠的实力。

这种莫名其妙的的对比,就不由让人怀疑CNN报道的真实原因,它到底是想称赞张一飞,还是想要吹嘘蒙托亚,或者更为隐蔽一点,它其实是想要宣传印地500赛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世界上除了国际汽联旗下的方程式赛车,还有一个相对来说“非主流”的赛事,它就是由美国汽车协会主办的印地方程式赛车。

欧美很多时候都被统称为一家,但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当一个小老弟。对于欧洲来说,老子祖上富过,是你美帝的爸爸!

但是对于美帝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你们通通都是一群小老弟,都要接受我的领导。

这种竞争,某种意义上延伸到了赛车上面,国际汽联主导的方程式赛事,基本盘在欧洲,然后发展到全世界,成为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赛事。

不过美国汽车协会却不想受到国际汽联的领导,于是他们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赛事,这就是印地系列赛。

相比较国际方程式,印地赛事的投入成本更少,赛车风格更加狂放粗野。但是在车手水平跟科技含量上,就要落后于国际方程式了。

美国一直都想要推广自己的印地系列塞,这样就能在赛车甚至是汽车工业领域,掌控绝对的话语权。所以CNN作为美国喉舌,自然报道内容会偏向于印地系列赛。

虽然CNN报道里面夹带了不少私货,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主流媒体之一,它的这篇报道,还是引发了一场舆论轰动。

很多人知道都不知道,原来中国还有方程式车手,结果现在一看报道,不得了啦!中国不单单有方程式车手,都已经跑进F1,还在揭幕战排位赛中,取得了第六的好成绩。

这种感觉,就好比非洲哪个山窝窝里面,突然杀出一个乒乓球选手,在中国全运会预选赛上,挫败一种中国乒坛顶级高手,以预选赛第六的成绩杀入了总决赛。

所以这篇报道,甚至给很多不是那么关注方程式的普通人,带来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特别是一些关于赛车的BBS里面,涌现进入很多好奇的新人,开始询问关于中国车手的一些问题。

“中国佬方程式赛车有这么厉害吗?居然能成为F1车手?””

“成为F1车手就算了,处子秀就跑进前六,这不意味着他很快就能登上领奖台了,我不相信中国方程式水准,能培养出这么厉害的车手!”

“飞并不是中国培养的,报道里面说他是丰田青训车手,应该是接受日本职业培训的吧?”

“那他卡丁车阶段总是在中国吧,问题是中国有什么厉害的卡丁车职业训练吗?”

“你问我,我去问谁?自己有本事去中国调查啊!”

BBS里面类似的讨论跟疑问,开始随着报道跟网络延伸,更多的人都知道F1围场里面,已经出现了一匹黑马级别的中国车手。

而且不单单是美国的CNN,得益于目前这个时代F1堪称是顶尖的影响力,英国的BBC、法新社、半岛电视台等知名媒体,都报道了这一场F1新赛季的揭幕赛。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主要关注张一飞,注意力依然放在了杆位选手舒马赫身上。作为巅峰时期的舒马赫,他跑出来的排位赛圈速实在是太夸张了,简直属于不给对手活路那种。

很多媒体在揭幕赛就开始预测,舒马赫今年是否能成功卫冕?

甚至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这一次F1新赛季揭幕战,因为张一飞的关系,上了央视的综合频道,并且在晚上七点新闻联播里面播放了张一飞排位赛片段。

只要是中国人,都能明白七点钟这个时间点,能上新闻联播代表着什么,这个影响力,要远超之前央视体育频道的播放!

毕竟体育频道的受众跟影响力,就远远小于综合频道,加上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赛车堪称是极其冷门的运动,受众就更少了。

所以之前张一飞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车手,但是却达不到国民运动员的高度,更多人只是抱着一种自豪的心态,中国能出现一名进入F1的车手。

经过新闻联播的报道之后,这一切都变得完全不同了,张一飞的国民度开始急剧飙升,很多国人茶余饭后,都开始好奇的讨论起这一名对民间来说很遥远的F1车手。

并且随着张一飞开始收获成绩,加上中国大奖赛很有可能明年就会举办,媒体开始有意识的把张一飞,朝着“国民车手”的方向打造,否则一个排位赛成绩,还达不到上央视七点新闻联播的标准。

可以说就经历了这么一场比赛,张一飞开始享受到“爆红”的感觉,就连普罗斯特车队,都有许多媒体打算来采访张一飞,希望能好好挖掘一下这匹“黑马”,那些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普罗斯特的本意其实是倾向于答应的。因为张一飞名气的提升,某种意义上也是连带着普罗斯特车队名气提升,这对于车队未来赞助、商业价值等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正面影响。

但是科塞尔直接否决了这些采访申请,理由是周末就是正赛,张一飞现在正处于积极的备战状态,怎么可能去接受这些媒体的采访,会影响到到车手的比赛状态。

面对比赛工程师的强硬拒绝,老板普罗斯特也只好打消心中的想法。他曾经也是一名车手,知道正赛前那种简短采访没问题,但是这种多家媒体赛前集体访问,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状态上,都对于车手有很大的影响。

普罗斯特虽然想提升张一飞的名气,来扩大车队的影响力。但是张一飞现在才刚刚有新星的趋势,就往死里薅羊毛的话,无异于杀鸡取卵。

这笔账普罗斯特还是会算的,所以他最终赞同了科塞尔的决定。

下榻的宾馆里面,张一飞丝毫没受到媒体的影响,他正在跟车队策略组,查看排位赛的录像,以及决定明天的首发策略。

首发策略,最主要的决策点就是进站次数,正常情况下F1正赛,进站次数分别为一停、二停、三停。这里面停几次,就代表着车手回几次维修站,进行换胎加油等等动作。

如果采用一停战术的话,那么赛车就会使用硬胎跟重载油,这样虽然会在初始阶段,因为轮胎跟重量因素圈速慢一点,但是节省了进站时间,依然不会导致自己落后。

采用三停战术的策略就完全相反,车队会使用轻载油跟不耐磨的软胎。这样每一圈都能尽可能的跑出最快速度,累积起来就追回了进站所浪费的时间。

车队会根据赛道类型的不同,以及当时的种种客观因素,来制定车手进站策略。比如说阿尔伯特公园赛道,法拉利最喜欢的策略就是三停战术,他们有信心追回进站的时间损耗。

当然,还有一些特例会使用四停,比如说舒马赫经典四停战役,帮助他拿到了法国大奖赛的冠军。但这都不是在常规策略制定计划,同时有着很大的风险,不是艺高人胆大还真不一定能追回来进站所损失的时间。

“我觉得飞作为一名新人,明天赛事最好采用一停战术。”

领队亨利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F1赛事规则里面,赛车一场比赛中,必须使用两套不同的轮胎。这就意味着一停是底线,无论如何都要进站一次。

张一飞作为一名新人,减少进站次数,就代表着能减少进站所导致的失误跟节奏打乱,提高在赛道上的容错率。

要知道之前在训练基地的时候,张一飞发生过进站加油事故。虽然那次事故并不严重,也跟张一飞本身没多大关系,但是在高强度赛事压力下,谁也不敢保证张一飞跟阿虎这几名新人,能否扛住这样的压力,不出现任何的失误。

既然这些东西都无法保证,那么首场正赛,就采用偏保守跟稳妥的策略方针,这也是最为合理的方案。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向不怎么开口的山本右京,却罕见的主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通过我的计算,三停战术将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如果考虑到风险等等因素。我认为二次进站将是风险跟收益的最佳平衡点,一停战术理论上会落后二停战术大概2.128秒。”

“所以我建议,至少要保证二停战术,有信心话最好三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