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穿越大封神 > 第五百一十八章、西游之始,因果了结!

ps:二合一!

岁月悠悠,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天机变得越来越混乱,量劫的气息也越来越重。

许多活跃在洪荒大地上的各方势力纷纷收敛起来,小心谨慎,不敢冒头,免得天数之下,凭白沾染因果。

洪荒西方,灵山道场,大雷音寺。

“......”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

一座恢弘的庙宇矗立,一株硕大的菩提葱茏,一道道佛音传荡出来,遍布整个西方地界,给人一种光明、慈悲与至善的气息。

这是如来佛祖在讲经说法,天地景象万千,四方佛陀跌迦,神泉涌现,金莲绽放,如若一场清净之圣地,消去一切苦厄。

“嗡!”

虚空一颤,大雷音寺微震,如来佛祖蓦然一停,漫卷的道韵陡然散开,浩荡的佛音骤然一滞。

诸般佛陀,四方菩萨,八百罗汉,三千比丘尼,万千佛徒,陡然从道韵中清醒过来,纷纷望向如来佛祖,脸露疑惑之色,不知其为何突然停止了讲道。

如来佛祖睁眼,一缕金光闪烁,缓缓打量众人,开口道:“东方生灵,多贪多杀,多难多灾,不识真佛,不慕至善,造就无穷恶业。”

“今我有经三藏,谈天,说地,度鬼,共计三十五部,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可超脱苦恼,解释灾愆。”

“然,法不可轻语,道不可轻传,观音尊者......”

“弟子在,我佛有何赐教?”观音菩萨出列,脚踏莲花,出声应道。

如来佛祖淡淡一笑,凝视观音尊者,郑重说道,“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此番还需你前往洪荒东方,寻一个取经佛子归来。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一路向西,度过八十一难,使得久久归真,来我处求取真经,传播东方,教化众生。”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观音菩萨双手合十,髻如乌云盘,衣似凤翎飘,佛光笼罩,瑞气蒸腾,透发种种慈悲之意,“弟子谨遵我佛法旨。”

“善!”如来佛祖微微颔首,招来阿难、迦叶,取出两件宝物,递给观音菩萨,嘱咐道,“这锦斓袈裟、九环锡杖,可赐予取经人;若其坚心来此,穿我袈裟,免堕轮回;持我锡杖,不遭毒害!“

观音菩萨应诺,拜领两件宝物。

紧接着,如来佛祖又取出三个箍儿,再次递给观音菩萨,面露笑意的道,“此宝唤做‘紧箍儿’,看似一样,实则妙用不同。”

“吾得圣人传授‘金、紧、禁’咒语三篇,今一同传授与你,教给取经人;若有不听话者,可将此箍儿戴于其头上,自然见肉生根。”

“各依咒语念一念,定让其眼胀头痛,脑门皆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终入我门来。”

“贫僧明白!”

观音菩萨接过紧箍儿,向如来佛祖告罪一声,而后飘然离去,前往洪荒东方。

“阿弥陀佛!”如来佛祖双眼一眯,目送观音离去,低声吟道,“但愿此次西游,一切顺利......”

“阿弥陀佛!”诸佛、菩萨、罗汉、金刚、佛徒,纷纷沉声喝道,一股淡淡禅意缭绕,余韵不绝。

大明皇城,稷下学宫,诸子隐世,百家汇聚,昌盛之势,如火如荼。

皇权之下,百家为尊!

“启禀祭酒,佛门玄奘佛子在学宫之外求见!”

数百年过去,第一代诸子开创百家之后,先后隐世潜修,非百家气运动荡,非人族生死存亡,则不出世!

而今稷下学宫祭酒,历经多番争夺之后,再次落到了儒家子弟的手上。

当今稷下学宫祭酒,正是孔丘之弟子,儒家七十二贤之一的荀卿,荀子!

“诸位,那佛门佛子玄奘,如今已是第三次前来拜见,若是再不让其进门,恐怕天下会小视吾等百家啊。”

荀子坐在高台之上,丰神俊朗,眸光温和,风度翩翩,不疾不徐的开口,从容不迫,温润如玉,给人以正人君子之感。

“荀祭酒所言甚是。”一位面目刚毅,言语铿锵的中年文士开口,“只是,吾听闻,那玄奘的手中,有人皇陛下的旨意,前来稷下学宫召开‘水路大会’,宣讲佛门大法。若是让其进入学宫,见到陛下旨意,恐怕就再也没有言语推辞了。”

“李悝家主多虑了,任他佛法无边,难道吾等百家之说就弱了吗?”一个看起来颇为潇洒的家主开口,“更何况,百家子弟太多了,正好借此法会,试一试百家子弟的道心!”

这是名家现任家主,惠施惠子,其才思敏捷,博学多才,善于逻辑与推理。

李悝皱了皱英眉,想要说些什么,但似乎有些顾虑,却终究未曾说出来;他为百家之法家家主,在学宫之内,位高权重,仅在祭酒荀子之下。

道家家主庄子,闭目养神,一会儿幻化蝴蝶,一会儿显出真身,如梦似幻一般;墨家家主是一位老年人,手中演化这一道道轨迹,对于此事,并不看重。

其余几家,阴阳家、纵横家、医家、小说家、农家、杂家几位家主未至之外,只剩下兵家家主吴起吴子未曾开口。

吴起也是一位中年人,脸色淡漠,面无表情,眉宇之间,流动着一缕缕煞气,几乎要凝成实质;寒冷的气机,流转如来,如若进入冰窟一般。

“不知兵家家主有何看法?”荀子淡淡一笑,转而看向吴起。

“心志不坚者,如何配做兵家子弟?!”吴起并未睁眼,只是冷声开口,一缕杀气激荡出来,若阴风吹拂,似刀锋刮骨。

“善!既然如此,那便请佛门佛子,玄奘法师进来,开启水路法会,宣讲佛门道法。”荀子长身而起,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彬彬有礼,“吾倒要看看,百家弟子,名副其实否?!”

时光流转,很快便来到了下午。

大日高悬,金光挥洒,照耀世间,如同披上一层薄薄的金纱,映染了天际。

稷下学宫,中央广场。

数百名光头和尚围坐在一起,空间建有一个巨大的高台,高台之上有蒲团、檀香设立,隐隐散发出一股奇异的香味。

“佛门道法?吾心中有浩然正气,区区佛法,又有何用?!”

“吾法家子弟,不循古,不法今,只认君王!君王一诺,可比社稷!”

“无量天尊,道法逍遥,何必强求?”

“战场之上,有进无退!岂是靠区区嘴皮子就能获胜的?!”

“佛家弟子,口绽莲花,阴阳家门徒,黑白无度,双方正好借此比试一番!”

“佛门佛法吗?传闻此乃西方二圣所创道法,应当非同一般......”

“......”

中央广场周围,一位位百家学子汹涌而来,白服儒家弟子,黑衣墨家弟子;黑白阴阳家弟子;血红兵家弟子......除此之外,平民百姓,散修修士,四教子弟,纷纷在列。

“快看,那就是佛门佛子,玄奘大师吗?”

“真乃高僧也,小小年纪,便能悟通佛力......”

“......”

陡然之间,人群之中,一阵骚乱,不少人议论纷纷起来。

众人转身看去,一位二十几岁模样,长得白白净净的和尚,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脚下隐隐有金莲闪烁。

“嗯!”玄奘看见下方人山人海,不由露出满意一笑,朗声说道:“蒙陛下恩典,贫僧于稷下学宫,召开‘水陆法会’,宣扬佛门道法。诸位施主能来,便是有缘!”

“佛门讲求因果报应,今日之因,他日之果;诸位施主有向佛之心,他日定当必有果报......”

玄奘轻轻开口,话语温润,气度相合,如润物细无声一般,不知不觉之间,传播佛法之真理。

与此同时,大明皇宫,朝天殿。

李林默默静坐,遥望稷下学宫,精光烁烁,眸光之中,一个白衣和尚闪现出来。

“西游之始,佛法东传......这便是第一难吧。”李林呢喃自语,“朕给尔等机会了,便看看尔等能否把握得住?若是连这一关都过不了,又如何大兴呢?”

玄奘肉体凡胎,讲道之时,自然不会有恐怖的异象现世;但他身负重任,为佛门佛子,又是金蝉子转世,对于佛法的理解,直入骨髓,隐隐约约之间,有几朵金莲在虚空绽放,若有若无的梵音,弥漫虚空,仿若仙乐在奏响。

玄奘的身上,金光凛然,佛韵微颤,照射虚空,映染寰宇。

一缕缕金色光点散发开来,没入虚空,直入一个又一个生灵的体内,好似一个种子,正在等待发芽的那一天。

大日西斜,红云渲染,映衬半个天边,一个下午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

“阿弥陀佛!”玄奘双手合十,宛若一尊佛陀般,宝相庄严,神圣无比。

“玄奘法师,你说放下屠刀,便能成佛,是否?”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从茫茫人群中传来。

声音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虚虚实实,遮遮掩掩,让人找寻不到。

玄奘法师很是淡定,眉毛轻轻一条,中气十足的说道,“然!”

“既然如此!吾问你,有一人无故杀死千人,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但就在某一天,他放下屠刀,皈依了佛门,是不是意味着此人会受到佛门的庇佑?若是如此,那被其斩杀的千人,他们又该如何?他们又何罪之有?!”

这道喝问,突如其来,抓住佛法中的矛盾之处,进行抨击;围在玄奘周身的数百大和尚纷纷面色一变,眸光犀利,恨不得要找出那声音的主人。

“是啊!那人杀了千名无辜之人,结果却成了佛;而那些身死的千人,却只能冤死......”

“佛门不辨是非,竟然连凶恶之人也能容纳。”

“哎,佛门不过如此......”

一位位修士、平民,纷纷摇头;就连一些学子也不由露出戏虐之意,幸灾乐祸的看向玄奘法师。

“阿弥陀佛!”玄奘法师低首垂眸,不动如山,如渊似海,淡然回答,“敢问施主,这千人之中,可有食肉者吗?”

“这个当然!”

“阿弥陀佛,敢问施主,你可能保证,这千人之中,没有一人有罪吗?”

“当然......”那声音变了变,虽然很想回答说能,但却开不了这个口。

“无论何人,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皆是生灵。既然食了肉,既然杀了生,那便有罪!只是罪过多少罢了。”

玄奘法师,不慌不忙,逐一反驳,“再说,所谓屠刀,并非真的指杀人的刀,而是每个人心中的‘贪、嗔、痴’。所谓的成佛,也并不是真的成佛,而是有了自身的觉悟。”

“若是你能放下‘贪念、嗔恨与愚痴,那还有什么是你放不下的呢?如此一来,自然能成佛。”

“阿弥陀佛,敢问施主,贫僧如此回答,可否满意?”玄奘捏然一笑,如沐春风。

“这......”

“好!说得好!”就在这时,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一位面容丑陋,却精神健硕的和尚,从远方飘然而来。

“玄奘法师不愧是当代佛门佛子,对于佛法,果然深入其中三味!”那丑陋和尚说道,“但是,玄奘法师有一言却是说错了,所谓成佛,便是真的成佛!”

“哦?敢问这位大师,此言何解?”玄奘法师眉头蹙了蹙,问道。

“玄奘法师所讲,乃是小乘佛法,未知可会讲大乘佛法?”丑陋和尚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这......”玄奘思考了半天,不由摇了摇头,只好请教道:“请大师赐教,何谓大乘佛法?!”

“所谓大乘佛法,乃至三藏,谈天、论地、度鬼,玄妙无穷,可度人生苦海,可度亡者超生,可让佛徒终身修持,若有正觉,可成正果晋升,可为真正佛陀!”丑陋和尚郑重道。

“竟然是这般?”玄奘大法师一愣,随后问道,“敢问大师,可会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在西方灵山,大雷音寺,但道不可轻传,需有人跋山涉水,远赴西土,历经灾劫,非大毅力之辈,无法求得真经!”丑陋和尚数道。

“弟子愿往!”玄奘一愣,毫不犹豫的说道。

“好!”丑陋和尚赞声道,手中光芒一闪,出现两件宝物,递给玄奘,“此为锦斓袈裟,九环锡杖,便赠与你,望你早日取得真经!”

“这......太贵重了,贫僧......”玄奘慌忙接了过来,正想推辞,忽然抬头一看,那丑陋和尚却依然消失了。

“人皇法旨到!”就在这时,大明皇宫之中,黄门大开,一位大太监脚踏虚空而至。

“人皇陛下法旨:佛子玄奘,不畏艰险,心有大志,朕甚慰之。赐封其为檀香功德候,享大明皇朝上八品气运!钦此!”

“多谢陛下!”玄奘激动拜谢道。

人皇法旨一下,冥冥之中,一股气运之力加持其身,玄奘陡然感觉自己脑袋清明了许多,对佛法的理解更上了一层楼。

“原著之中,这玄奘可是唐皇的御弟啊,不过现在,不是了!朕为人皇,区区金蝉子,焉敢能为朕之御弟?!”

皇宫之中,李林沉思,目光深邃,“现在,朕赐封玄奘为候,与西方佛门的协议已经达成,因果了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