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穿越大封神 > 第一百一十二章、武道师道,天下命题!(求推荐!求收藏!)

齐国,临淄,稷下学宫。

南为内舍,北为学堂,南北通路,东西纵横,途经缦回廊腰,踏过交错小径,一头石兽驻立,定位长廊中局。

今日,离庭之处,诸子汇聚,百家论战,列国学子来自天南海北,齐聚齐国稷下,广阔的学宫,覆压数百里,隔离天日。

踏入离庭之门,一片精致古朴的楼阁映入眼帘,遍布花草,芳香四溢,错落有致。

楼阁的四角,只有三三两两的学子坐着,来自其他各国学宫的大部分学子都围在了中央楼阁之处,或席地而坐,或负手而立,神色各异。

楼阁的顶端,一座高台上,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与庄严肃穆的中年人端坐着,听着中间青年缓缓的讲述,或恍然,或沉思。

“......武者,炼体强身为基,炼心自立为本。外法天地不平,内藏乾坤仁爱。不恃强,不凌弱,不乱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此为自强之道。”

“好!采!”雷鸣般的掌声响起,诸位学子鼓掌以喝,纷纷若有所悟。

良久,喝彩声停歇,有学子出声,他来自赵国,心有不服,故而挑衅:“先生以弱冠之龄为众生讲学,天下布武,传播自强,阐述己道,在下佩服。但尚有一言不明......”

顿了顿,此子眉毛一扬,嘴角狐起,问道:“敢问先生,何为师?!”

青年闻言,微微一笑,大日的光辉洒落下来,照射他的清秀面容,宛若神子般,身后有神光闪耀。

若是神州大陆有人在此,便会认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林,只是现在的他似乎变了许多,一脸笑容,气息温和,阳光灿烂,温暖如玉。

李林看向下方,对于此子的挑衅,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来到稷下学宫不过半年,但曾游历七国两年多,布武天下,传法众生,如今又与学宫内的各位饱学之士轮到,已经证明了自己。

他整了整衣襟,看了看身边的几位老者与中年人,笑着问道,“诸位先生以为,何为师?”

高台上,一位老者沉思半响,捋了捋白须,道:“师为圣人!”

一名中年人也道:“师为尊上!”

话落,高台下也有几道声音传来。

“师为启蒙之人。”

“师者,知万物,教学识,明天地,察自然。”

“师者,以身作则,为天下有道德之士。”

“师......”

李林微微点头,笑而不语,直到众人全都开口,声音渐弱,他才朗声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台下,那位学子冷然淡漠,闻言第一句,神情不屑,嗤笑一声:“浅薄至极!”

等到第二句落下,他依旧冷面,但仔细回味一番之后,却面色一变,惊呼道:“怎么可能?这......”

前半句,或许平平淡淡,阐述事实;但后一句一出,看似简单明了,却暗有玄机,直指圣道。

高台上,那位捋着胡须的老者一顿,一声叹息响起:“大道至简,却是我等着相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李林缓缓开口,声音依旧继续,虽然不大,但似乎冥冥之中有天地加持其上,传遍整个离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台下,稷下学宫的学子,来自列国的士子,纷纷一震,心神抖动,低下头去,细细聆听,暗暗铭记;更有甚至,直接咬破手指,扯裂衣衫,飞快的写下一行行血书。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林声音清澈,抑扬顿挫,无一停顿,一气呵成;他所说的,不是其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所作的《师说》。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古文造诣登峰造极,每篇文章都暗含至理,直指大道,若非此方天道弱小,文气不足,天地不显,一旦生在神州大陆,文道之上,未来必然是一尊成圣的人物。

楼阁高台上,一位中年人长叹一声,拱手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篇文章道尽师道真意,不愧是游历七国,身入稷下的拔萃人物。”

“采!采!采!”一片惊天的喝彩声响起,掌声如雷鸣,回荡离庭,震动整座稷下学宫。

“先生之师道,直指天地,在下惭愧,自叹不如。”良久之后,一名中年人拍掌站起,以师礼拜见李林,诚恳道:“在下有一问,此乃天下命题,若是先生能够回答,还请不吝赐教;若是不能,可否请先生加入学宫,共同商讨?”

原来,李林来到稷下学宫已经半年之久,却一直没有加入,虽然不乏大儒之士邀请,但李林顾忌自己所呆时间不长,一直婉言拒绝。

今日《师说》一出,来日必定震动诸国,稷下学宫坐不住了,遂以天下命题来考教。

“乐毅先生开口了,难道是那一个天下无解的命题吗?”

“恐怕是了。李先生学究天人,仅仅一个师说便几乎将整个师道阐述出来,若非事关天下命题,如何能难得倒他?”

“在下以为,就算是天下命题,恐怕也难不倒啊。”

“先生布武天下,传道众生,应该就是在研究这种天下命题。也不知道先生如今研究得如何了?”

“......”

各位学子议论纷纷,互相接耳,不过有些学子似是有所明悟,想到了乐毅口中的天下命题。

“乐毅先生果然好手段。只是不知这位李先生会如何?”

“在下以为,天下命题,李先生应该有所研究,但不知道能否通传天下?”

“如果能解决天下命题,通传天下,那稷下学宫便当青史留名了,我等也见证了这一幕,不虚此生,不枉此世啊。”

听着耳边纷纷杂乱的声音,李林心中嘀咕,腰杆一正,欠身道:“但请乐毅先生赐教。”

乐毅,武庙十哲之一,战国名将,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攻齐,大败齐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几亡其国,声名赫赫。

诸葛武侯躬耕陇亩之时,便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乐毅之声望。

“周室失德,天下大乱。先有五伯称霸,后有七国争雄,征战不息,生灵涂炭,黎民遭难,苦不堪言。”

乐毅缓缓开口,说出命题,道:“为息兵罢战,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济世安民之策,老子主张小国寡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诸子百家,各有理念。”

“然,策越多,战越烈,征战不修,杀伐不断,天下不宁。敢问先生,可有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啊!”

“果然如此,果然是这天下命题!”

乐毅话落,一片惊呼声响起,一个个学子张口结舌,惊动起来,纷纷抬起头来,瞪大眼睛,一眨不眨,透着期待,深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止战之道,息兵之术?”李林目光幽幽,深邃无比,回想这两年多,他一路走来,布武天下,传道众生,为的不就是寻找济世安民之策吗?

现在,三年将至,离去之前,李林觉得自己是该说些什么了,不为其他,只愿我华夏大吉,人人如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