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九十八章 后金再度返辽东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九十八章 后金再度返辽东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皇太极在想:“哼,咱不似你,所要的永远都是结果,而不是意气。意气是什么,是损毁人威信和事业的杀手,只有无所作为的人才喜欢。”

想着,怒气已然消了,却努力地让自己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

各位议政王大臣却信以为真,纷纷劝道:“大汗切不可为这等不肖之徒生气,为后金的前途命运计,千万要保重哪。”

听他们说的情真意切,皇太极知事已成,心里欢喜,佯作无奈地道:“都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唉,我不想生气,可,你们想想,我能不生气吗?”

说着,见众人尽皆点头,叹了口气,继续道:“还好,有你们的支持和谅解,这就够了。算了,还是不说了,再议议咱们的方略吧,这个阿敏,让咱们不得不改变咱们的方略。”

代善道:“是啊,原本咱们还可以两条腿走路,如今就只剩下了辽东一途了。”

莽古尔泰接话道:“袁崇焕虽已死,但明朝小皇上又启用了袁崇焕的师父孙承宗,这个孙承宗虽已年近七旬,大家都知道的,跟袁崇焕一样不容小觑。”

众人闻言,纷纷称是,一脸的悲观。

“气可鼓而不可泄,咱费尽口舌才总算把他们的热情调动了起来,决不能让之再冷下来。”暗想着,皇太极提高了声音道:“你们以为咱们这次出征明朝,就是实现战略目的,攻占四城,掠夺些财物之类的收获吗?”

说着,抬头扫了一眼各位议政王大臣,见他们奇怪地看着自己,暗笑了笑,又道:“错了,如果你们当真这么认为的话,你们就大错特错了。

是的,这些也算是成绩,但真正的成绩,是咱们通过这次出征,彻底打破了明朝对咱们经济上的封锁、外交上的孤立、战略上的围堵。

可以说,咱们终于脱困了,咱们终于可以跟雄鹰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了,难道咱们不值得骄傲不值得祝贺吗?”

无疑地,他的话把刚刚泛上来的悲观一扫而光,众人一齐起了身,高声呼着:“万岁,万岁,万岁!”

皇太极最喜欢这种场面,但他还是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停下来,继续道:“至于那个孙承宗,更是不值一提,只要本大汗用上一计,他就得乖乖地滚回老家去。”

众人虽知他从不妄言,闻言,却还是满腹怀疑,又不好出口相问,只好低了头不说话。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反问道:“你们不信,是吧?看样子,是不信。不忙,且听我慢慢说。

你们知道袁崇焕为什么让人恐惧吗?是他训练出来的不可战胜的关宁军吗?非也。

他最令人恐惧的是,一边坚守着关宁防线,一边跟咱们议和。他在真的议和吗?非也。他在向咱们渗透,企图用明朝文化同化咱们,逐步实现他以辽人治辽的企图。所以,他必须死。

而这个孙承宗呢,虽为袁崇焕的老师,也培养出了不少战将,但他跟袁崇焕还是不同的,他极力主张堡垒式推进。

这次返回盛京后,我查阅了他之前的所谓成就,督师辽东四年,他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制造甲胄、军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年收入十五万。

从长远看,这确是对付咱们最有效的办法。但是,这里面有个致命的弱点,便是耗资巨大,他的屯田收入根本无法满足,必须要明朝朝廷投入巨资。

崇祯原就接了个烂摊子,朝廷没有分毫节余,为了笼络人心,崇祯又自作主张地免除了工商税,他还能往哪里掏钱?

没办法,只能继续加征辽饷。而这几年的明朝偏遇灾荒,据说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已经是流寇四起,再一加征辽饷,势必要内乱不止。

所以啊,纵使阿敏不丢四城,咱们也必须再返辽东,而且,咱们这次再返辽东,不主动进攻,只给明军造成压力,促使孙承宗加快实施他的堡垒计划。

哼,待时机成熟,咱们绕过他的堡垒,给其致命一击,不要明朝小皇上赶他,恐怕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在辽东呆下去。”

待他说完,众人立即由衷地赞道:“大汗真乃诸葛孔明再世,后金焉能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皇太极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满心欢喜,颇有点儿卖弄地道:“让我猜猜,现在的孙承宗在干啥呢?哦,对了,他肯定又在摆弄他的那些堡垒,再具体一点儿,他应该是在赶往大凌河的路上,估计快到了。”

遵永大捷后,崇祯愈发倚重孙承宗,不仅不吝官位赏赐,对其关内外政事的意见,也一概予以采纳。

孙承宗感恩戴德,焉能不誓死效命?此时,果如皇太极所料,已到了大凌河。

为啥呢?因先前高第尽撤宁锦防线,右屯、大凌河等多城被毁。

亲到现场看罢,孙承宗不由犯起了思量。

显然地,他也想到了皇太极所说的那些,但这些城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而且,这也会影响到关宁防线的安全。也可以说,没有了这些城,整个关宁防线都是不完整的。

纵使如此不停地劝着自己,孙承宗还是迟迟拿不定主意。

这日,还在犹豫,中军进来道:“启禀督师,据线报,通奴军队正往辽东而来。”

“通奴再度返辽东?”孙承宗反问了一句,见中军点了点头,又问道:“现已到了哪里?”

中军道:“通奴兵这次也奇怪,不象是要来打仗,倒似是来度假的,慢吞吞地,一天行不了几十里路。”

孙承宗道:“皇太极乃狡猾之人,无论其如何表现,咱们都要守好自己的防线,莫要中了他的奸计。”

说着,内心坚定起来,又道:“右屯、大凌河等城还是抓紧修好吧。”

中军道:“如此甚好,只是钱的问题,咋解决?”

孙承宗道:“向皇上开口吧,正好让皇上帮着斟酌斟酌。”

接到后金军重返辽东的消息时,赶巧孙承宗的奏疏到了,崇祯当即批了“同意,速办”四个字,却见传旨太监慢吞吞地不肯去,登时会意,道:“为缓解财力不足,朕决定,加派辽饷153万两,合原先加派共计680万两。”

说着,见传旨太监转身要走,蓦然又记起了什么似地,近乎感叹道:“另外,命户部抓紧筹措,陕西的灾民也该赈济了。唉,这两件事办好了,朕才能真正无忧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