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三百六十九章 鲁王兵势燃福建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三百六十九章 鲁王兵势燃福建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鲁王朱以海在郑彩军驻地安顿下来后不久,张煌言即匆匆赶来了。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汉族,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

崇祯时中举人,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表到天台(今浙江台州天台县)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浙东失事后,跟鲁王失散,千方百计探得鲁王消息,即赶回鄞县故里,跟老父、继母、妻儿子女诀别,一路寻来。

鲁王素知其能,见其来了,忙不迭地亲自迎入,一番寒暄后,免不了要因无所作为而感叹。

其竟无语,只管怔怔地看着鲁王,直到把鲁王看得莫名其妙,才好奇地道:“怎么会没有作为呢?”

鲁王摇了摇头,道:“大计倒是已定,无奈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又总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张煌言“哦”了一声,道:“王爷能把大计告诉煌言吗?”

鲁王道:“岂有不能之理?诸位爱卿均已悉知,可惜爱卿来迟了方才不晓。”说罢,当即一五一十地讲了。

张煌言高兴地道:“当为名振之言,好计策,煌言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鲁王道:“爱卿客气,为谋大计,本王求尚且不及,何谈当与不当,从速讲来。”

张煌言道:“所谓时机,都是摆在那里的,要靠人去寻,若是不去寻,永远都不会有,而若是肯去寻,随时都会有的。

譬如现在,满洲军主力已由博洛带回北京,福建清军兵力空虚,两广提督李成栋,又因受没有多少兵马和战功的总督佟养甲节制而心怀不满,难道就不算机会?”

鲁王点了点头,道:“这些,本王也注意到了,可是,争取朝鲜和日本出兵相助的事儿毫无头绪,原先的部队也大半以上损失。

虽增加了郑彩所部,也不及原先的势力,而且郑彩总是含糊其辞,还有,永历那边的态度也不是很明确……”

每当说到困难,鲁王总是滔滔不绝,没有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张煌言没有任他讲下去,不以为然地道:“人在做事,特别是做大事之前,总喜欢把困难考虑多一点儿,是的,似乎只有这样才叫有备无患。

事实上,却不过求个心理安慰,你又没有尝试着去做,又怎么知道会有那么多困难?而且,往往会因为过度考虑而限制了自己的闯劲儿,于事无补,甚至会让自己一事无成。

王爷列举了这么多困难,不过就一点儿,那就是势单力孤,人马不够,以煌言看来,有郑彩这一路人马就足够了,而且无论郑彩是什么样的态度,抱有什么样的目的。”

说着,见鲁王一脸诧异,接着道:“如果咱们的观念能够因时因势而变,现在遍地都是人马。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的敌人已不再是寇,而是鞑子,而且鞑子连寇也剿,寇也不再跟我们作对,专门杀鞑子,如此的两方为什么就不能联合呢?

名振的计策,其他方面讲的都很明确,独这方面没有讲清,这也恰恰是咱们所欠缺的。

湖广的堵胤锡就是先行者,也得到了隆武、永历两位皇帝的认可,却为什么还是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并非因为这策略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这方面不少手握大权的人认识不到,骨子里反对。”

鲁王想想也是,道:“那,以爱卿看来,该当如何动作?”

张煌言道:“如果观念改变了,原来的寇、反清的民也就都变成了军队,而且他们虽然缺少组织,却不乏有志之士,若能因势利导,又岂是咱们的军队所能比的?也可以说,这才是能够真正打败清兵的主力。

有了军队,接下来就是对形势的把握了,目前的形势是,浙东兵败后,朝廷宗室乐安郡王、楚亲王、晋平郡王都已在金华殉国,隆武、绍武相继遭遇不测,永历帝又在广西,,福建真正缺的不是别的,正是登高振臂大呼的旗帜!

这重任就落在了王爷身上,王爷若是肯做这旗帜,必万众云从,何愁大事不成?”

说到这里,用力地握了握拳头。

鲁王被他感染了,激动得站起来,来回踱着,冷不丁地见张煌言停下来看着自己,忙道:“爱卿必已成竹在胸,不要停,接着说。”

张煌言见其如此,心里暗喜,稍顿了顿,道:“当然,咱们也应当看到不利的方面,譬如郑彩含糊其词或者别有目的,譬如郑成功等没有降清的郑氏族人及黄斌卿等,仍在奉隆武为正朔,譬如永历朝廷态度不够明朗等等。

所有的这一切,只要咱们先干起来,应该不难解决,至少也能够让之转变,或者明朗起来,有些事哪,藏到暗处,反不如逼他明朗起来更好应对。

譬如郑成功,他虽对咱抱有成见,却毕竟是抗清的,应该也是咱们联合的对象,咱们若是干了起来,而且干的轰轰烈烈,他应该能有所转变。

我在来的路上就听说了,他避走至金门,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准备于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煌言料定,因为他的旗帜太过不合时宜,又是匆匆起事,必败无疑,即便不能让之有所转变,至少也会让之开始思考。”

鲁王大叫了声“好”,随即急道:“爱卿不妨把具体的也讲讲,本王即依言而行。”

张煌言道:“具体的要办好三件事:其一,可令名振继续留舟山待机,或劝降或于合适的机会……”

说着,做了一个斩杀的动作,才又道:“如此舟山群岛局势必安,也能为王爷谋得一个复兴基地。

其二,这段日子,大家其实都没有闲着,纷纷招募了不少义军,譬如臣跟王翊在浙东招募的集结于上虞县平冈寨屯田拒守的义军。

再譬如原隆武朝的大学士朱继祚已回到原籍福建兴化,明确表示愿意接受王爷委任,于兴化城内号召起义,夺取兴化城。

等等。所有的这些义军都已提前安排好,王爷一旦誓师,相约一齐行动。

其三,同时对朝廷的军队予以整顿,整顿毕,于长垣誓师,明确表明‘王业不偏安’的决心,再广发檄文,号召各地绅民起事,共创大业。

届时,王爷不妨亲征,呼应民众的热情,不愁福建不下,大业不成。”

鲁王甚以为然,依言而行。

事实果如张煌言所预料,不到半年,鲁王即收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省会福州几乎成了一座孤城。为了尽快攻占福州,鲁王亲临闽安镇指挥攻城,福建“义师起,八郡同日发”。

郑彩要做第二个郑芝龙,巴不得鲁王尽快做大,不仅不不牵制,反而极力奉承,尽力建功。

郑成功率部于鲁王誓师前起事反清,先后联合郑彩、郑鸿逵部攻打海澄、泉州府城,均遭失败,不服,又克同安县,再围泉州,折损无数,怆然退回海上。

有属将提出旗帜问题,郑成功坚定地道:“纵使要改弦易张,也要奉永历为正朔,害死隆武帝的朱以海,即便成就再大,只要成功还活着,不,即便成功死了,我的后人也绝不可奉之为正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