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三桂冲冠反大顺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三桂冲冠反大顺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吴三桂,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

接到弃守宁远的圣旨后,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等辽东官员,知事关重大,不敢怠慢,无奈崇祯严令务必同时撤百姓回关内,行动难免迟缓了些,至十九日方始到得山海关。

自觉已经耽搁太多时日,吴三桂匆匆把百姓交付于地方官之后,即率部径往京师进发。

行至永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卢龙县),队伍突然停了下来,吴三桂不满道:“救兵似救火,今日已经是二十二日了,告诉前军不要停,加速前进。”

中军道:“启禀平西伯,非是前军要停,定西伯唐通来了,拦住了去路。”

吴三桂“哦”了一声,问道:“他不去护卫京城,来这里做啥?”

中军道:“说是京城沦陷了,皇上已于十九日自缢身亡了,京城被大顺军占了。”

吴三桂不由睁大了眼道:“怎么可能?纵使大顺军再强悍,凭京城的防守,又怎么可能?”

中军茫然地摇了摇头,道:“外面也是这样传的。”

吴三桂仍不肯信,还要再问,但听有人道:“不,这不是传言,这是现实。”

吴三桂一愣,忙抬头去看,竟是唐通,后面还跟着黎玉田、高第两个。

唐通归降后,不仅没受到歧视,反而比崇祯时更受恩宠,铁了心要效力大顺,领命后,率了一万精兵径奔辽东而来,一路招降,风光无限。

这日,招降了永平府后,闻得吴三桂到了,忙拦住了。

其实,这消息昨天就已开始疯传,只是大家都不肯信。黎玉田、高第两个闻知唐通拦路,急于知道真伪,忙去接了进来。

赶巧听到吴三桂和中军在说话,唐通迫不及待接了话,见吴三桂还在愣怔,又道:“是,京城的防守坚固,可惜明朝的人心尽失,大批的文官武将归降了大顺,百姓也在争相夹道欢迎大顺军,天下归于大顺已是众望所归。”

吴三桂闻言已然信了,快速地在想:“这样的结果,咱早有预料,却不想会这样快,唉,亏得当初咱给皇太极留了情面,才多了一层选择,人哪,果真是给别人留情面就是给自己留出路……”

正想着,听唐通又道:“大顺皇帝可是对平西伯高看一眼哪,许诺,只要平西伯及辽东的诸位肯服务于大顺,不仅原职务爵位不变,日后还可以封侯,待遇只能在唐通之上。”

说着,往自己身后一指,接着道:“大顺皇上亲赐的四万两白银,就在唐通军中,平西伯若是不嫌,唐通这就办理交割,山海关交由唐通去守,平西伯即可去京城接受新的任命。”

吴三桂登时明白过来,突然道:“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失陷后,宁远就成为山海关外的一座孤城,已经失去战略意义,臣吴三桂不止一次地向皇上进谏过,可皇上您为什么不肯听三桂之言,及早弃守呢?”

说着,竟是涕泪俱下。

唐通不由大失所望。

诸将亦是不解,黎玉田劝道:“平西伯说出了兄弟们的心声,兄弟们又何尝不心疼如割呢?但逝者毕竟已逝,如今关外有清兵虎视眈眈,京城已为大顺所占,何去何从,还得平西伯定夺哪。”

吴三桂一句话探出了大家的态度,稍稍放了心,佯作为难地问道:“兄弟们都是这样的意思?”

众人忙不迭点头。

吴三桂再问道:“总督王大人不知是啥意思?”

黎玉田道:“刚有消息的时候,我们就派快马征求过他的意见,他的意思也是由平西伯定夺。”

吴三桂“哦”了一声,道:“多谢弟兄们的信任,但如此重大的决定,不能由三桂一个人来定,三桂想听听兄弟们的意见。”

说着,冲唐通挥了挥手,示意唐通先回避一下。

唐通会意,只得先退了下去。

高第道:“以我们目前的势力,无论是大顺还是大清,都战之不过,要想保全自己,必须选边站。

大顺这边,虽说逼死了皇上俘虏了太子占领了京城,必将招致不少的反对,但是,唐通、白广恩等等不少人都归降了,又有百姓的拥戴,唐通说的没错,大顺已是众望所归。

更重要的是,咱们一向待在辽东,与大顺间没有仇恨,而且大顺看重咱们,平西伯的父亲等亲人还在京城,须得大顺予以照顾。

大清这边呢,虽说有咱们的老总督和平西伯的舅父等人,但他们至今没有多少权力,而且咱们与之仇杀多次,极难返颜,更关键的是,他们属异族,由此招来的反对会更多。

还有另外一个事实,便是皇太极死了,福临继承了皇位。福临不过孩童,大权由咱们的死敌多尔衮执掌。这个过程中,虽没有生乱,他们的内耗也不少。

他们倒是也派来了使官,但两害相权取其轻,高第以为还是站大顺这边好些。”

黎玉田等纷纷附和。

吴三桂沉思着道:“既然大家都跟三桂一样,最先想到的是要保全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把事情做绝,到什么时候都为自己留有余地。”

说着,见大家一齐不解地看着自己,进一步道:“譬如说,咱们保持相对的独立,只是向大清借兵,打败李自成,扶太子登位,应该也不是不可。”

高第道:“果那样,当然不错,但李自成他们既然能攻入京城,就说明他们当中有能人,不会傻到被人骗的地步,多尔衮更是如此,只怕到时候不好控制。”

吴三桂不满道:“不试,又怎么知道?”

黎玉田道:“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走那一步,不过,大顺若是敢逼咱,咱就走那一步。”

众人纷纷附和。

吴三桂想了想,道:“好,凡事做两手准备。”顿了顿,又道:“告诉唐通,让之去守山海关,咱们进京去参见大顺皇上。另,张贴告示安民,就说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

唐通正担心,闻报大喜,跟吴三桂办理过赏银交割,自去接管山海关。

吴三桂则率部径奔北京。

二十六日,行至河北玉田县,吴三桂冲左右道:“这儿离京城不远了,命大家停下来,好好收拾一番,莫要被人小瞧了。”

话音未落,但见中军领了一人匆匆而来,吴三桂识得,正是父亲的贴身家丁,心里猛地一动,已问道:“你咋来了?”

这家丁见是吴三桂,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道:“大顺军逼饷,把老爷给抓了,少夫人也被刘宗敏夺去,献给了李自成。”

吴三桂只觉脑袋“嗡”地一声,半晌才道:“你这奴才,咋地才来禀报?”

这家丁道:“出不来啊,城门被关了。”说完,唯恐吴三桂不信,不无后怕地道:“真的,可惨了,嘉定伯周奎被杀了四个子侄,逼出了五十三万两银子,还有陈演,交了四万两银子,愣是没能保住命。”

吴三桂看了看高第等人,问道:“照你这么说来,所有的降将降官都被逼饷了?”

这家丁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黎玉田道:“果如此,哪里会众望所归?分明就是流寇作为嘛,还哪里会有什么希望?我等不妨以平西伯所言行事。”

吴三桂恨恨地道:“哼,你无情就别怪我吴三桂无义,不过,咱们且不声张,待跟清兵谈妥了再说,若是能跟南京联系上更好,不过够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