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三百零四章 京城骤起潇潇雨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三百零四章 京城骤起潇潇雨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自成说做就做,用不了几天,居然就筹集了数百万,不无自得地冲向户部尚书萧应坤道:“能解你的困境否?”

萧应坤如实道:“暂时倒是解了,但皇上向百姓承诺过,三年不纳钱粮,如此有进无出,恐怕支持不了多久,咱们还是早作打算为好。”

李自成看了看李岩等人,见他们纷纷跟着点头,不想让他们失望,底气十足地道:“咱们既然跟老百姓承诺过,就没有擅自改动的道理,兴兵,去抢明朝官府和官员的。

哼,这还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陕西,若是换了富庶一点儿的省份,不,干脆就说明朝的京城,再加上那些贪官污吏们,还能少得了咱们的吃穿用度?“

说着,转向李岩等人又道:“你们交给朕的差事,朕办好了,不知朕交给你们的差事办得怎样了?”

宋献策道:“君恩、李公子、芳亮等,我们一起议过了,拟定兵分三路,一路权将军田见秀率领,留守西安,保护大本营,另外两路直取明朝的京城。”

说着,行至地图前,指着道:“一路由皇上亲自统率,为右营,诸将及我等跟随;一路由大将刘芳亮统率,为左营。

渡河后,左营沿黄河北岸向东运动,经由河南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进入京畿大名府、河间府、保定府,截断明朝皇上南逃之路后,跟右路会师于明朝的京城。

右路则奔平阳府(今临汾),而后北上太原、大同、宣府,走居庸关,克昌平,直抵明朝京城城下。

年前,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八日,皇上派出李友、白鸠鹤两员大将,率先头部队进攻山西。

目前李友、白鸠鹤两个已在禹门口渡过黄河,并传牌山西各州县,要求各地官吏认清形势,不作抵抗,为大军渡河并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

说到这里,见李自成低头沉思着,稍顿了顿,又道:“我们认真地议过了,进京的路线别无他选,因为尚且不知崇祯敢不敢动用吴三桂的边兵,我们必须得做两手准备。

若是崇祯不动用边兵,咱们此去,时间多半会消耗在路上;若是他动用了,咱们就必须做好打硬仗甚至退回陕西的准备。“

李自成又记起了,自己跟闯王高迎祥最后的那次长谈,在想:“是得做两手准备,不过,也没有必要非要灭了朱明,招降、逼其退位、甚至逼其承认大顺再拨付一定的军费,也未尝不可。

出征在即,这话可不敢说出口,免得影响了士气,对了,就这样说吧。“

拿定了主意,李自成道:“看得出来,你们果是费尽了心思,各方面考虑得很周到,甚合朕意,就这样定了。

本来嘛,战争就有不少不确定的因素,目标和战略须得视情而定,但是决心决不可以动摇,靠着坚定不移的决心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说着,环视了一下众人,见他们在纷纷点头,提高了声音,颇有点儿凝重的意味道:“各位速去依宋先生他们所议定地准备,正月初八,朕御驾东征。”

严旨命孙传庭率部出征后,因为捷报频传,崇祯免不了兴奋又自得,每天都早早地去文华殿看奏疏听汇报,唯恐不能第一时间听到,李自成及所部被歼的这个他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现实却是,孙传庭的捷报过了不长时间就突然停了。

“难道柿园役的悲剧又重演了?”纳闷之余,崇祯蓦然涌上了这样的念头,一股浓重的不祥的预感随之向他袭来,仿佛要把他压扁挤碎。

半晌,才总算缓过了一口气,崇祯忙命自己连呸了三声,去想:“必是孙传庭率部忙于清剿李自成残部,顾不得写奏疏,指不定捷报正快马报进宫来。”

想着,已把孙传庭之前的捷报全都找了来,一份一份贪婪地看着,憧憬再度盈了上来。

突然,听得王承恩轻轻叫了声“皇上”,忙抬头来看,但见他一脸的急,一愣,旋即道:“不就是报捷嘛,何必这样急?”

王承恩闻言,暗自叹了口气,虽心中不忍,却还是不得不把孙传庭兵败潼关失守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讲了。

崇祯登时如被雷击了一般,呆立当场。

王承恩大急,上前边喊边捶背推胸。

许久,崇祯才悠悠醒了过来,脸上却仍毫无血色,嘴上在慌乱不已地道:“快,快,命兵部侍郎余应桂接任陕西总督,宣大总督、山西巡抚和陕西总督协剿,务要消灭闯贼李自成。”

余应桂、宣大总督、山西巡抚接旨后,均吓得面如土色,哪敢前往,纷纷以饷乏马缺为由推脱。

还在推脱,孙传庭战死、西安失守、三边沦陷、李自成于西安建国、意图进攻京城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了,崇祯竟没有再跟过去那样大发雷霆,只呆呆地看着孙传庭的那些捷报。

三日后,又传来了凤阳地震的消息。震惊之余,崇祯卜了两卦,一曰“风从乾起,主暴兵至,城破,臣民无福。”一曰“星入月中,国破君亡。”

时为正月初一,北京城里阴风呼啸,起瓦震屋,飞沙走石。

是日早朝,朝臣们竟也不再跟过去那样争先恐后,钟鸣之后很久,才慢吞吞地来了。

崇祯心下大怒,想了想,却还是强自忍住了,早朝结束后,还命上了茶,满心希望他们能给自己拿出一个应对之策。不料,除了“内帑充饷”的建议外,他们竟别无他策。

崇祯无奈,只得命散了,一个人再去看孙传庭的那些捷报。

也不知又过了几日,左中允李明睿进来道:“启禀皇上,闯贼自成已然渡河进入山西,时局越来越糟糕,那两件事该速办了。”

李明睿所说的那两件事,一是指崇祯以亲征名义南迁南京,一是指弃守宁远,调吴三桂入卫京师。

南迁之议,最初由李明睿提出,随着形势急剧恶化,驸马巩永固、督师李建泰、左都御史李邦华等纷纷附议。

廷议时,不少大臣坚决反对,支持南迁的又分成了皇上留守和太子留守两派。

崇祯倾向于自己南迁,太子留守,而且顾及到面子,希望大臣们能出面固请,并以亲征之类的名义出京南赴。

唯恐承担责任,陈演等拒不肯出面,不少大臣渐渐倾向于太子南下监军,崇祯怕生出事端来,只好决心留在北京。

调吴三桂入关之事,在南迁之议后不久就提了出来,崇祯自是同意,但他没有直接下达调兵命令,而是要求大臣们商议后再决定是否实行。

谁曾想,陈演和兵部尚书张缙彦,以“宁远不保,山海关难守”为由,坚决反对。

不得已,崇祯只得下达调兵令,陈演等却不立即去执行,反而一议再议,建议崇祯召见吴三桂之父吴襄征求意见,吴襄表示同意了,他们又去征求吴三桂的意见,至今仍未最终决定。

听李明睿重又提及,崇祯忍不住想:“吴三桂等部入卫,即使李自成兵临城下,也未必就能攻破北京城,南迁倒也不必了。”

想着,点了点头,待要说话,大学士李建泰进来道:“建泰乃山西曲沃人,闻得闯贼进了山西,建泰愿返回家乡,散尽百万家财集兵抗敌,请皇上恩准。”

“再有了李建泰这一重保险,京城保卫战岂不更有把握了?”

暗想着,崇祯大喜,道:“好,建泰危难之时为朕分忧,朕心甚慰,朕命爱卿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剑,告太庙后,朕亲至正阳门楼设宴为爱卿饯行。”

李建泰信心十足,忙着谢恩。

崇祯见李明睿在呆呆地看着自己,又道:“那事缓些再议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