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甲无意泄机密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甲无意泄机密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因为心境好转,崇祯的办事效率也高了不少。此时,他已跟周延儒商量着办完了公务,正闲聊,见陈新甲进来,忙道:“你可是管兵的,你的事必无小事,快说吧。”

陈新甲见他情绪还算高涨,却也不敢怠慢,冲周延儒点了点头,依照属吏所提供的思路,斟字酌句地把事说了。

崇祯登时涌上了一股挫败感,火腾地冒了上来,待要发作,却蓦然又记起了自己刚发的誓言,无奈地去看周延儒。

周延儒懂这个两个的意思,稍顿了顿,道:“这些可都是天大的事,原该追责的,只是事儿既然已经发生了,便当先应急,以防事态继续扩大。

延儒愧为首辅,却不懂兵,恨不能为皇上分忧,不过,延儒认为,陈兵部没有把困难一股脑地推给皇上,而是进行了认真地研究,这本身就是一种转变,而且陈兵部所提出的应对策略也还算妥当。”

说着,见崇祯脸色稍霁了些,陈新甲对自己也是一脸的感激,继续道:“谁都知道,那个左良玉最不好节制,陈兵部居然想到了侯恂。

这个侯恂哪,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两次入狱,仕途坎坷,更重要的是,那年冬天,侯恂收左良玉为帐前杂役。

冬至,文武百官拜祭皇陵。宴后,左良玉喝得大醉,丢失了四只金酒杯。左良玉请求侯恂治他的罪,但侯恂不仅没治他的罪,还破格提拔他为裨将。四年九月,侯恂又提拔左良玉为副将,挂帅印。

正因此,左良玉屡建战功,成为领兵大元帅。左良玉为报侯恂旧恩,三过商丘,秋毫无犯,并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

应该说,陈兵部果是下了一番脑筋,连这点儿都想到了,这可是一招好棋妙棋哪。”

“是啊,这个左良玉就是尾大不掉哪,几次失利,几乎都是由他消极应付造成的,杀了他吧,他又是诸军中最强大的,弄不好反受其害,不杀他吧,实在难解朕心中之恨。

罢了,既然陈新甲能找出个人来镇服他,让他乖乖地为朕所用,也未尝就不是一件好事。”

暗想着,崇祯道:“朕仔细想过了,陈兵部所拟之策,基本上符合朕意,朕原则上同意,望爱卿从速去落实。

若是遇到需要朕出面解决的问题,譬如追封祭奠英烈等,务要忘记了告诉朕。”

陈新甲不想周延儒居然能抓住崇祯的心思,处变不惊地用一个故事帮自己化解了危急,暗自钦佩之余,忙上前谢恩领旨,自然也没忘了再给周延儒投去感激的一瞥。

周延儒会意地笑了笑。

崇祯却冷不丁地又记起贺人龙来,恨意难消地道:“那个有名的长腿将军贺疯子贺人龙,随杨嗣昌围剿张献忠、罗汝才之时,从开县“噪归”陕西,以致张献忠突破重围,从容进入四川,一发不可收拾。

项城战役和襄城战役,他又两次抛弃主帅逃跑,导致战事失败,两位督师被杀。他跟李自成、张献忠都是陕西米脂人,是老乡,若不是暗中通敌,又怎么可能这样?

给孙传庭发密令,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捕杀贺人龙。至于用什么方法,朕不管,朕必要杀之以儆效尤。”

陈新甲有心替贺人龙求情,听他说得如此决绝,却又不敢,转头去看周延儒,见周延儒不停地冲自己摇头,只得作罢。

崇祯已又道:“救兵如救火,耽误不得,陈新甲速去吧,务要安排好,不得再有闪失。”

陈新甲应了声,忙着去安排。

再说陈新甲的小家童,俨然就是圈子里的大明星。

咋这样说呢?其时,各省都在京城设立了办事处。这些办事处,除了接待进京办事的各省官员之外,一个极重要的任务,就是掌握朝廷的动向,及时反馈各省,以便于各省主官施政。

作为兵部尚书,陈新甲自然是各省驻京办的主攻方向。有些事情,直接向陈新甲询问,显然不便,便一齐把目光转向了他的小家童。

因为陈新甲有严令,小家童当然不敢乱说。但是,小家童毕竟年幼,经不住这些办事处用糖衣爆弹轮番轰炸,偶尔地便会拿一些不打紧的公文搪塞他们。

小家童以为是搪塞,这些办事处却不这样认为,常常如获至宝。因此,对这个小家童愈发恭维讨好。

那么,小家童又怎么区分公文是否紧要呢?陈新甲经常要他主动公开一些,慢慢地他就记住了,凡是主动公开的,应该都不涉秘密。

另外,他也在观察,凡是陈新甲随手扔到一边的,通常都无关紧要,纵使传出去了,也无关大碍。

按照自己的判断做过了几次,见陈新甲并无反应,小家童以为自己所做不碍事,胆子竟越来越大,每逢陈新甲外出,必要弄一些文书出去,换些零钱花花。

这些办事处尝到了甜头,命人专门盯紧了陈新甲,等陈新甲出去,便过来寻他的小家童。

这小家童听惯了好话,白拿银子也拿顺了手,一时得不到,心里竟痒痒的,巴不得陈新甲走了,径自出了门张望。

办事处的那些人早已等急了,忙一齐过来,抬了他,进了他的屋,纷纷道:“小大人,不知今日跟我等分享些啥?”

恭维着讨好着,当然也忘不了可了劲儿地往他的怀里塞银子。

小家童看着满怀的银子,已然乐开了花,嘿嘿地笑着道:“这怎么好意思?”

说着,已把银子全都倒进了自己专门装银子的布袋,而后从怀里摸出一份折子来给众人看。

却正是马绍愉传回来的跟大清谈判的密函!因为陈新甲看罢随手扔到案几上,这小家童误以为是无关紧要的塘报,顺手带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

众人大惊,匆忙抄罢,纷纷回去,自顾向自己的主官汇报。

因为陈新甲不能廉洁自持,所用均是自己欠了人情债的军官,朝臣们特别是言官们一直就没停止对陈新甲的弹劾,无奈都被崇祯留中了。

还有,对清议和,朝臣们也曾弹劾过,苦于没有证据,这一传抄,无疑就是铁证,仅一会儿的功夫,朝野上下已是哗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