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延儒复职谋新政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二百五十八章 延儒复职谋新政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日,终于到得京城,周延儒暗自道了声:“我又回来了。”

做首辅没多久就遭温体仁算计,周延儒当然不甘心,却又无力回天,不得不告病还乡。

周延儒明白,温体仁心狠手辣,只要感受得到威胁,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去清除。

因此,纵使回到了故里,周延儒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直到温体仁死了才敢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这样说,并不等于说周延儒便不再关注朝政,相反,他每天都命家丁出去打探消息,认真地加以研究。

无疑地,研究的结果让之渐渐平静了下来,一度也曾产生了终老乡野的想法。

偏是他主会试所取之士、东林党人张溥、马世奇等人坚决不肯,死缠硬磨,再三相劝,非要他重新为相。

迫不得已,他答应了下来。

说是迫不得已,其实最迫不得已的,还是他自觉无法重新为相。

事实如此嘛,不要说他周延儒满腹经纶,纵使乡野村夫,有哪一个又甘心终老乡野?

他原以为张溥、马世奇等人做学问在行为官不行,却不料他们不仅认真,而且执着,他答应下来之后,他们联合乡绅凑足了银子,又调动了东林党人在朝廷的所有为官者,为他运作。

他被感动了,决心放手一搏。但是,接了圣旨后,他并没有急于进京。

为啥呢?他懂得皇上,这就是个随兴做事的主儿,兴来即来兴去即去,焉知他打的是啥算盘?

张溥、马世奇等人却认为,国事如斯,改弦易辙正当其时,非要催他快快上路。

他没有办法,上了路却走走停停,他不仅要再理一理自己的新政,还要吊吊皇上的胃口。

皇上跟所有的人都一样,只有吊足了胃口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

这不过是个常规,若是皇上破了这个常规呢?真若那样,咱还是设法退去的好,免得打不着狐狸白惹一身骚。

如此的话,岂不要白白辜负了张溥、马世奇等人?唉,这也是债哪,而且是最难还的人情债。

咋办呢?既然来了,便试试看吧,大不了咱不一次说出来,慢慢地渗透就是。

没办法,能够主人生死的皇上,其实跟小孩子没有多大区别,须得有足够的耐心。这可是咱之前成功的诀窍。

刚刚拿定了主意,贴身家丁过来道:“启禀大人,京城到了,咱们做何安排?”

周延儒道:“还能做何安排?见过皇上再说。”

做出再招周延儒的决定后,周延儒迟迟没来,松锦失利、傅宗龙被杀的消息却接连传过来了,崇祯震惊却又无计可施,正招了陈新甲准备研究对策,王承恩进来道:“启禀皇上,周大人进京了,正奔皇宫而来。”

崇祯一愣,道:“他可总算来了。”说着,已站起来往外走,边走边又道:“走,朕亲自去宫门接他。”

陈新甲等只得跟着站起来,一齐出来。

周延儒正想自己见到崇祯后该怎么行礼怎么说话,突听贴身家丁道:“启禀大人,皇上正亲率了大臣们在宫门口,向咱们这边眺望,似是在迎接大人。”

周延儒一惊,忙掀起轿帘来看,果然是,心里一激,匆匆下了轿,嘴里夸张地喊着“皇上”,快速地奔向崇祯,到得近前,跪倒磕头不止。

崇祯竟也动了情,眼里噙着泪,连连说着“爱卿快快请起”,亲自扶起他,牵着他的手进了宫。

周延儒还要再拜,崇祯已道:“周爱卿一路鞍马劳顿,顾不得休息,就来见朕,足见爱卿对朕的一片忠心,勿须多礼了。”

周延儒依言退立一边。

崇祯又道:“之所以急招爱卿来,不瞒爱卿说,朝廷正遭到了前所未有之困境,朕迫切地希望爱卿能助朕摆脱困境,再图振兴。”

“他竟这样直白,看来,真急了眼,这个时候,为臣者最忌吞吞吐吐,嗯,咱不妨也敞开了谈。”

暗想着,周延儒道:“臣虽告病,却不敢有一日忘了皇上,忘了朝廷的大事,臣以为,之所以内乱外患不断,皆因弊政所致。”

说着,偷偷地瞄崇祯,见其脸上一暗,却并没有发火,忙又道:“皇上登基以来,即行励精图治,无奈温体仁等擅权蒙蔽皇上,才是弊政丛生的根源。

对于这些弊政,必须彻底予以革除,革除了这些弊政,再任用贤能,朝廷若要不中兴都难,内乱外患自消。“

“既道出了病因,又顾及了朕的面子,这个周延儒,就是与众不同,嗯,看来,朕终于用对人了。”

想着,崇祯“哦”了一声,道:“朕做梦都在想着中兴哪,周爱卿不仅给诊断出了病因,药方也还算有效,不妨详细说来听听。”

说完,唯恐周延儒有所保留,又道:“周爱卿不要有所顾忌,即便朕有错,请也直言不讳,只要能让朝廷振兴,朕还是勇于承担错误的,流寇损毁皇陵,还有河南大旱,朕不都下过罪己诏吗?”

周延儒闻言,心里有了底,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单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道:“这份名单上的人,臣都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过,均属清流,若能适当加以委任,必能让朝廷为之一新。”

“他这是啥意思?不仅都是温体仁所说的东林党人,还有被朝廷降职的官员。难道这些人都是清流?朕怎么就不知道呢?罢了,既然朕决定启用他,就听他的,到时候,他必须得为朕承担责任……”

崇祯如是盘算着,周延儒却在悄悄地观察着他,见他脸色暗了又明,知其在拿捏不定,须得再添一把火,嘴上道:“其实,任用这些人,不仅要他们做事,还是一种态度,这个时候,表明朝廷的态度,无疑至关重要。”

崇祯狠了狠心道:“好,朕准了。”

周延儒趁势道:“还有几件事须得皇上批准。”

崇祯道:“一并说来吧。”

周延儒稍顿了顿道:“革除之前的弊政,不是一句空话,须得有具体的行动。

譬如免除战乱地区百姓所欠粮税,允许受灾地区百姓以夏麦代漕粮,赦免戌罪以下犯人,召回因进谏而被降职的朝官,起用有名望的朝臣,追赠已故大臣。

果能如此的话,必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得以安宁,朝廷振兴指日可待。“

朝臣们原想看他的笑话,不想他竟敢说出此等话来,不由得纷纷刮目相看,又替他担起心来,一齐不安去看崇祯。

崇祯虽盘算已定,却还是咬了咬牙才道:“好,朕即命爱卿复为首辅,加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这些事,爱卿可从速去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