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太极点评功与过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太极点评功与过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数日后,皇太极道:“这次伐明,我两路大军绕道蒙古,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犯京畿,掠山西,合兵后,再兵分八路,毁山东,破济南,北返时又掠天津、迁安。

且不说那些辉煌的战果,单是往返扫荡数千里就已经不易,更大大地张扬了我大清军威。说实在的,那些财物、牲畜、人口等固然重要,但朕以为,最重要的莫过于威。

‘威’这东西是长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为我们的目标已不再是仅仅袭扰明朝,打破明朝的封锁,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取而代之,所以,我们必须看重‘威’。

当然,咱们也付出了代价,右路军统帅岳托,骑都尉感济泰、阿延图、傅察,护军校扈护、巴雅拉,闲散噶普硕、巴林,正黄旗佐领书宁阿,护军三晋,佐领花应春、佟桂、祖大春、尚安福、巴海、乌纳海,参领扈敏等十七人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都是朕的忠臣良将,是大清的栋梁,大清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他们及千千万万个跟他们一样的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所以,朕决定,今后凡有将军出征,朕都亲送,班师时朕都出十里相迎。

这过了吗?朕看不为过,他们为大清流汗流血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朕敬重他们,接送他们,厚葬他们,为他们辍朝几日,这都不为过。

最近,朕听到了一些不好的议论,说朕待他们太过了,为了反驳这些奇谈怪论,朕提议,全体起立,再次向为大清献出宝贵生命的勇士们默哀。”

说着,已站了起来,脱冠致哀。

各亲王贝勒及王公大臣,心里感动,不由齐刷刷地站起来,跟着脱冠默哀。

默哀毕,皇太极又道:“什么叫功臣?功臣都为大清做出了贡献,他们的行为是可敬的,必须要得到尊重。

做好自己最重要,但也不能忘记了敌手,我们不妨再了解一下明朝皇帝崇祯的所作所为。”

说完,冲范文程挥了挥手。

范文程会意,站起来,每人分了一张纸。

众人低头来看,正是五**案!迅速看完,转向皇太极纷纷道:“明朝的小皇上自己无能,却偏偏喜欢拿大臣开刀,哼,哪一次他不这样?他呀,虽也是皇上,却又怎么能跟咱们的皇上相比呢?”

皇太极道:“朕之所以让范章京印出来给大家看,并不是要大家来吹捧朕,而是要大家判断一下形势,进而确定咱们下一步的对明策略。”

“形势?策略?”众人嘴里念叨着,显然还没有自觉合适的说辞,纷纷低了头来想。

少顷,众人即纷纷开始发言,却尽是一些诸如暴君、桀纣、昏君之类的指责崇祯的话。

待众人说完, 皇太极暗自摇了摇头,转向范文程道:“不知范章京是怎样的想法?”

范文程道:“大家说的都对,文程完全同意,但文程认为,崇祯最大的失误,在于其贵为皇上,却死要面子,出了问题,又不敢正视,反而多疑生变,所以他纵使再勤恳,也注定了要丢城失地,要亡国。”

说着,见皇太极及众人一齐看着自己,示意自己说下去,稍顿了顿,接着道:“应该说,崇祯刚即位就清除客魏逆党,启用袁崇焕,即便其看似可笑的枚选阁臣,也打破了文官中的‘党’,大明果有中兴之象。

可惜的是,他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居然忘记了‘战争就是个无底洞’这个浅显的道理,取消工商税以取悦天下。国库不久就紧张起来,碍于面子,他不去正视问题,盲目加征辽饷,催逼勋戚捐助,再加之灾荒,终引发了民变。

生变之后,却又抚剿不定,坐失良机,总算启用了个杨嗣昌,采用他的策略,执行起来却犹豫不决。出了事情,把责任全部推给大臣们,袁崇焕、陈奇瑜、卢象升、孙传庭等等。

之前的时候,大臣被处死前,都要望阙谢恩,据谍工们传过来的消息说,这次陈祖苞、孙其平等十几人,竟望阙大骂,说崇祯是混帐东西,是昏君、是桀纣。颜继祖是唐忠臣颜真卿之后,他对着日头骂道,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还有,崇祯自称这次处置的官员都是自己亲定,那些文官们显然都把矛头指向了杨嗣昌,若是杨嗣昌识趣,其所谓的落职戴冠视事定也不长久了。

由此看来,崇祯不仅失去了民心、军心,连官心也失去了。明朝这头大象彻底地病入膏肓了,稍稍用力,即可把之击倒。”

皇太极接话道:“不是说他很勤恳吗?常常彻夜不眠地批阅奏章。”

范文程道:“是,应该承认,他比他的任何一位先人都努力,可惜不得法,还被他的文官们死死地捆住了,他越努力,败得越快。”

皇太极由衷地道:“好,一语中的,精辟! “说着,站了起来,来回踱着步,似乎不经意地道:“明朝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该怎么办呢?”

众人纷纷道:“还能怎么办,取而代之呗。”

皇太极摇头道:“当然要取而代之,可是,怎么取而代之呢?速亡之?还是继续扼其咽喉、剪其两翼、掏其心脏?”

众人闻言,立即分成了两派,各执其词地辩驳着。

皇太极也不去阻止,只静静地听着。

在重大的决策前,他常这样:辩驳双方无疑都想说服对方,哪能不搜肠刮肚地尽力陈述?

听着,待到双方都说不出新鲜东西的时候,他通常都会猛然咳一声,众人便会停下来,看着他,他正好借机道:“速亡之,不可取。大家不妨想一想,所谓的速亡之,不过是取了明朝的京城。

崇祯尽可以迁都接着跟咱们干,事实求是地说,明朝散布于各地的势力还很强大,若是过早地取了他们的京城,这些人必要联合起来,此其一。

其二,各地的那些反贼又该咋办?这就是一个大包袱,还是让崇祯去背吧,咱又何苦替他去背?待他们再相互斗一阵,其势力必弱。

其三,现在的明朝被崇祯压着,朝臣们不得施展,一旦他们摆脱束缚,谁敢说就没有刘备之类的英雄出现?”

说着,见众人纷纷点头,继续道:“朕的意见是,暂时还是按第二套方案执行。不过,朕跟大家一样迫不及待了,再休整一段,朕要去会一会那个洪承畴。这个人哪,朕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