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二百零五章 战和失措难决定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二百零五章 战和失措难决定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出同意招降的决定后不久,湖广、河南以及陕西的捷报便报了进来,崇祯喜道:“十年不了之局,总算要了了。”

说罢,猛然记起一事来,转向刘宇亮道:“最近复社那帮人作《留都防乱公揭》,讨伐阮大铖,不知是啥意思?”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今属四川德阳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一起入阁。

张至发、孔贞运先后各自做了几个月首辅即罢归,崇祯突然升他做了首辅,心下正惶恐,见崇祯冲向自己说了话,忙上前道:“阮大铖素有大才,无奈总在东林与魏阉之间摇摆不定,故而遭忌。”

说完,忍不住想:“其实,所有没有后台的小人物若想更进一步都在这样做,阮大铖也是小人物,只是他的才华太过横溢,才让他更惹人瞩目些罢了。咱这样说,应该还算是客观公正。”

想着,抬头去看崇祯。

崇祯沉思着,道:“朕最烦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这说明复社的那些人还算有些正义感。”

“看来,皇上竟信了咱的话,没生恶感。”刘宇亮暗自庆幸着,却听崇祯又道:“怎么没见杨嗣昌,他在忙些啥呢?”

反对熊文灿招降的主张无效,杨嗣昌一直都在闷闷不乐。熊文灿奏捷后,杨嗣昌不仅不似崇祯那样欢喜,反而隐隐产生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因为这股预感,杨嗣昌竟是噩梦连连,常常一个愣怔就惊醒过来,忍不住想:“夏秋快要到了,当初皇太极曾说过,仍言讲款,若不许,夏秋必有举动,可是,皇上仍没有最终下定决心,莫不要……”

想着,眼前当真就会出现噩梦中的“清兵肆虐的景象”。

杨嗣昌不由得心惊肉跳地坐了起来,见贴身家奴匆匆进来,忙问道:“啥事?”

贴身家奴道:“高公公和方大人又派快马来催了,说拖延不是无限期的,还望大人快快敦促皇上早下决定。”

杨嗣昌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但是,流寇大肆作乱的时候,皇上尚且迟疑不决,如今流寇消停了不少,恐怕要下决定就更难了。”

贴身家奴道:“高公公和方大人那里指定挺难的,不然,也就不会三天两头派快马来催了。”

杨嗣昌道了声“是啊”,冲贴身家奴挥了挥手。

贴身家奴识趣而退。

那些可怕的景象再度泛了上来,杨嗣昌不敢再等下去,径直进宫,恰听得崇祯在问自己,忙道:“剿寇已大获成效,另有一事,令臣寝食难安哪。”

崇祯登时想到了议和的事,心中不愿,却还是“哦”了一声,道:“说来听听吧。”

杨嗣昌为难地看了看朝臣。

崇祯也正有此意,命朝臣们各自退去,道:“说吧。”

杨嗣昌道:“皇太极当初曾有言,议和不成,夏秋必有异动。随着时日临近,高起潜和方一藻再三命快马请示,说为避意外,还望皇上从速定夺。”

崇祯道:“你的意思呢?”

杨嗣昌道:“臣还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崇祯道:“剿寇接连大捷,朕还惧他作甚?正好攘外,也省得皇太极虎视眈眈。”

杨嗣昌道:“是,剿寇接连大捷,但是还很不彻底,粮饷上更是奇缺匮乏,欲施中兴大计,臣以为还是待国内彻底稳定了,再攘外为宜。”

崇祯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是朝臣们实在难以通过。”说着,见杨嗣昌满脸的失望,心中不忍,又道:“新任兵部尚书卢象升赶巧来了,若是他能同意,这事或许还有斡旋的余地。”

杨嗣昌摇了摇头,道:“恐怕很难。”

崇祯劝道:“且不急,待朕问他,来人哪,传卢象升觐见。”

卢象升还是来请求回家丁忧的,正在冲向亲随道:“杨嗣昌免行守丧入阁任职,起用陈新甲在守丧期间出仕,命象升也在职守丧,我们三个现都是不祥之身。

人臣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管,心里哪里还会有什么天子?阁部大臣杨嗣昌自己不守丧,也想让象升放弃礼制跟着他受人指责吗?他居心如此,怎么能跟他一块服侍皇上呢?嗯,以后我一定要当面数落他。”

有亲随道:“不守丧还在其次,闻听这个杨阁部和高起潜主张跟大清议和,上次黄道周跟皇上亢直辩论,说的虽是伦理,实际上就是在反对议和。”

卢象升道:“议和应该不是皇上的意思吧?”

这亲随道:“这个倒没听说,但刚才听人说,皇上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召见大人,就是在召见杨嗣昌,为此,皇上甚至还屏退了朝臣们,据他们分析,谈的恐怕还是议和的事。”

卢象升道:“若是通奴有诚意,暂时议和未免就不是一条路子,问题是,咱们把议和作为权宜之计,通奴又何尝不是呢?

不,准确地说,他们的意图更明显,就是以我养彼,最终达到一口吞掉我们的丑恶目的。

所以,议和绝对行不通,无论是谁,只要敢提,象升必坚决反对。”

正说着,闻得里面相传,忙进去跪倒行礼。

见他进来,崇祯稍迟疑了一下,站了起来,不等他说话,已过来亲自扶他起来,把他按到一把椅子上坐了,自己则站着道:“前段日子,他们在跟清朝接触的时候,皇太极曾有言,夏秋必有异动,如今时日临近,朕想听听爱卿的意见。”

卢象升忙站起来道:“臣坚决不同意议和,因为通奴议和之心不诚,侵吞我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通奴若有异动,臣必以死相拒。”

“这话说的倒是正义凛然,朕何以辩驳?罢了,既然杨嗣昌力主议和,朕索性就把这烫手的山药转交给他。”

拿定了主意,崇祯道:“议和原本就是朝臣们的意见,爱卿作为兵部尚书,不妨再跟杨阁部和高起潜商量商量?”

“怪不得这两个百般阻挠咱备战,看来,传言果然是真。哼,咱才懒得跟他们同流合污呢。”

盘算着,卢象升道:“臣原本是来请求皇上准臣回家丁忧的,既如此,臣且留下来,不过,臣请皇上按臣前段奏疏所言分编部队,以应不时之需。”

崇祯心里感动,道:“爱卿的奏疏,朕已看过,朕决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总兵的部队归爱卿指挥,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归属于高起潜指挥。”

卢象升不满道:“如此的话,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臣基本就调不动了,也就是说,臣名义上统率全国的部队,实际上能指挥的也就只有不到两万人了。”

“他说的倒也是,虽然他不肯屈从于朕,但朕也不该冷了他的心。”

暗想着,崇祯却不接他的话茬,道:“朕决定,赐你四万两银子犒劳部队,再赐给一百匹御用马匹和一千匹太仆寺养的马,五百条银铁鞭。”

卢象升忙谢了恩,见崇祯无意再谈,只得告辞出来,迎面正碰上杨嗣昌,不由冷“哼”了一声。

杨嗣昌跟崇祯说定了,待崇祯召见过卢象升,再做做卢象升的工作,力争推动议和,见卢象升这样,知没谈拢,暗自恨恨地道:“哼,休得猖狂,迟早让你不得好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