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宗周为官真文人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一百七十八章 宗周为官真文人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是真的吗?”温体仁不停地自问着,直到崇祯回了后宫,才爬起来出了宫。

“因为文震孟、黄道周、刘宗周等名人大儒的参与,这案子可不同于别个,必须得办成铁案。怎么才能办成铁案呢?”

行了一段,温体仁才冷不丁地开始想事情,脑袋转得飞快:“所谓铁案,自然要证据充分确凿,无可挑剔。郑鄤案的证据能达到要求吗?显然不能,单是没有郑鄤的口供这一条就不行。”

温体仁暗自叹了口气,忍不住又想:“哼,无论如何都必须取得郑鄤的口供。态度死硬,拒不认罪?毒刑相逼,我就不信他的骨头能硬得过刑具。”

想罢,他冲跟在自己后面的属官道:“去,再次提审郑鄤,务须取得他的口供。”

属官道:“之前也没少用过刑,可这个郑鄤就是个死硬派,醉死不认酒账,万一,他还是不招该咋办?”

温体仁道:“之前没有圣旨,现在有了圣旨,我不管,我就要他盖了红手印的认罪的口供。”

属官稍愣了愣,旋即明白过来,会意而去。

“哼,还算你识相。”温体仁暗道了一句,径直回府衙。

回到府衙没多久,这属官居然就回来了,温体仁奇道:“这么快,招了?”

这属官知郑鄤冤枉,不肯对郑鄤用刑,去监狱装模作样地训斥了郑鄤几句,弄了个假口供就回来了。唯恐被温体仁瞧破了,佯作愤怒地道:“不知死活的死硬派,不过,口供倒是得了。”

说着,忙把那假口供递了上去。

温体仁看罢,还算满意,问道:“真的?”

这属官道:“真的。”

温体仁道:“好,这下可以依旨定案了。不过,且不急,先把郑鄤的恶行传檄各地,先取得舆论上的主动,而后乘势定案,既能够惩治郑鄤,又能够警示天下,倡导正义。”

“他怎地如此狠毒?果如此的话,郑鄤岂不永无翻案之日了?也不是没有,黑白总有分明的那一天,只不过就不知哪天了,唉。”

这属官愤愤地想着,却只能依命去办。

事实果如崇祯所料,郑鄤案一起,舆论迅速地转向了郑鄤案,因为皇陵被毁的指责骤然少了许多。

崇祯大喜道:“好,温爱卿懂朕,这事办得好,办得妙。”

见他高兴,王承恩忙把一份儿奏疏递给了他。崇祯顺手接过来,不及看内容,仅看到名字就已变了脸色。

谁呀,新诏升的工部左侍郎刘宗周。

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ji)山,称蕺山先生。

刘宗周跟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六君子”中的几位都是密友。闻知他们死讯,刘宗周痛作《吊六君子赋》。随后,密友高攀龙自沉于止水,黄尊素被杀害,刘宗周也被列入了黑名单。

亏得崇祯即位,大赦天下,解除了党禁,斥逐阉党,为死难者恢复名誉,给还削籍诸臣官诰,刘宗周幸免于难,被起用为顺天府尹,不久就因跟崇祯政见不合辞归。

显然地,崇祯在想:“这个刘宗周就是个书呆子,朕迫切需要朝臣们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大治措施,他非要朕‘超然远览,以尧舜之学,行尧舜之道’。

朕说他迂阔,他竟说朕刑名之术,近于功利,人主应以仁义为本。哼,朕说不过他,自然也用不了他这样的官,要不是实在人才匮乏,朕又怎么会再次用他呢?不知这次他又胡说八道了些什么?”

想着,低头来看,但见上面写着:《痛切时艰直陈转乱为治之机以仰纾宵旰疏》。

崇祯耐住性子往下看,看罢,猛地把奏疏摔到了地上。

为啥呢?这个刘宗周,疏中居然对崇祯即位以来的所作所为和各项政策一一进行批判,言辞犀利,毫不容情。

临末还说什么“抑臣闻之,有天德者然后可以语王道,其要在于惧独。故圣人之道,非事事而求之也。臣愿皇上视朝之暇,时近儒臣,听政之余,益被经史,日讲求二帝三王之学,求其独体而慎之,则中和位育,庶几不远于此而得之。”

温体仁赶巧进来,忙捡起来看,亦是哭笑不得。

崇祯怒道:“传谕内阁,从重惩处。”说罢,忍不住又想:“他不过一腐儒,所言于人于事无害,又是名人,素有清名,朕何不放他一马,也乐得一个能容直言的名声。”

想到这里,又道:“还是算了吧,不过是些迂阔的陈词滥调,朕不跟他计较。”

温体仁忙跟着附和,私下里却忙命人上疏弹劾刘宗周。

刘宗周却是不知,正冲向刚从外面回来的儿子刘伯道:“道周说的没错哪,郑鄤正直而遭显戮,文士而蒙恶声,古今无甚于此者。何故也?皆父疏中所言也。”

刘伯道:“大家都知道,郑鄤冤枉,父亲大人也没有必要上那奏疏吧,您或许不知道,外面都传遍了,说若不是皇上能容直言,父亲大人因此丢了命也未可知。”

刘宗周道:“郑鄤案只是为父上疏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及既拜命,则不便再容易抽身,只得以老病之身许之君父,意欲得当以报君恩,以了生平耿耿之怀,是以有前日之疏。

为父倒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想那皇上肯下《罪己诏》,应该不是不容直言的人,却做出了此等糊涂之举。

唉,其实,为父也为难哪,犯颜直言吧,人家认为迂阔,不高兴,不说吧,又对不起自己作为孔孟之徒的良心。”

刘伯想想也无法,道:“这下好了,也有人上疏了,说父亲大人才谓不足而道学有余,主治未获经纶之益,甄士殊多砥砺之功,又该咋处?”

刘宗周道:“既如此,告病求归就是。”

说完,竟亲自去写了奏疏上奏了,又道:“我始终认为,人心为祸之烈,皇帝躬亲庶务之非,必须自去其聪明,慎独用贤,昭世教以正人心,崇儒重道,始可救衰亡于万一。”

崇祯巴不得他快走,当即批了。

刘宗周也不多说,当即收拾了启程。行至德州,仍不放心,再上《微臣身切时艰敢因去国之辙恭申慰悃兼附刍荛之献疏》,极言贤奸颠倒,任用匪人之祸。

崇祯大怒,降旨:“刘宗周明系比私敌政,颠倒是非,姑著革职为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