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言官朝堂掀风波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一百五十九章 言官朝堂掀风波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获知义军被困车厢峡的消息后,崇祯的眼前一下子明朗起来,仿佛所有的困难都已不再是困难。再加之朝臣们争相朝贺恭维,崇祯不觉有点儿轻飘飘的。

这日,崇祯冷不丁地又记了起来,由衷地道:“用人是至关重要的,朕用对了陈奇瑜,方才建此大功。事实如此哪,自打陈奇瑜总督五省军务,朕的耳边就经常有捷报传来。”

说着,转向张凤翼又道:“尔等有举荐之功,该赏。哦,对了,两个多月过去了,那些流寇就是饿也该饿死了,咱们的陈大总督怎么还没有好消息传过来?”

张凤翼已得到了消息,他在想:“虽然咱再三强调陈奇瑜是大家共同举荐的,但皇上还是认定是咱举荐的。按照皇上一惯的做派,被举荐人一旦出了问题,举荐人都是要受牵连的。

咱须得帮帮他,没办法,帮他其实就是在帮自己。可是,咋帮呢?还能咋帮,帮他把这事圆过去再说。”

正想,听崇祯问及,忙上前道:“臣进宫之前刚刚得到消息,流寇逃走了。”

崇祯大失所望道:“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都怪陈奇瑜呗。咱当然不能这样说,又该咋说呢?”快速地转着念头,张凤翼蓦然记起陈奇瑜的奏疏来:“这奏疏,他肯定专门研究过,咱不妨直接交上去,也免得咱说多了受其牵连。”

拿定了主意,张凤翼忙从袖里取出陈奇瑜的奏疏来,交给太监,由太监转呈给崇祯。

崇祯看罢,大怒道:“陈奇瑜虽说为流寇所骗,决策倒是没错的,要怪也只能怪那些安抚官,居然利令智昏,激怒流寇,坏了招抚大计,被流寇杀了也活该。

宝鸡知县李嘉彦、凤翔乡官孙鹏以及一干乡绅,都无视招抚令,逼得流寇再反,都是祸害,都该死。

更气人的,还是练国事,作为陕西巡抚,奇瑜三令五申让之围堵拦截,他竟然任由流寇作乱,朕岂能容他?就遣戍广西吧。”

说完,崇祯的胸膛仍在起伏不停。

张凤翼却暗自长舒了一口气:“这个陈奇瑜,也还算有些见识,居然就能让皇上信了他!唉,看来,这一关算是过了。”

正庆幸,给事中顾国宝上前道:“臣对这事还有异议。”

崇祯余怒难消,道:“有异议只管说,不管是谁,只要他敢坏朕的大事,朕绝不轻饶。”

张凤翼及诸朝臣巴不得息事宁人,正寻思着该怎么劝崇祯散朝,不想这个顾国宝竟又站了出来,心里厌恶,纷纷怒视着他。

“你们合着伙做下了不干净之事,总想着相互隐瞒,欺骗皇上,咱为官清正,又怕你等作甚?哼,你们越想着安稳,咱就偏不让你们安稳。”

想着,顾国宝道:“这事虽有属将属官无视将令的问题,陈奇瑜作为五省军务总督,难道就一点儿责任没有?”

崇祯道:“陈奇瑜已主动承担了责任,请求戴罪办事,朕准备允了他。”

顾国宝道:“戴罪办事?陈奇瑜贻误封疆大事,处理起来,哪能如此轻描淡写?果这样的话,今后都跟着学,那还了得?”

说着,看了看崇祯及朝臣们,见他们都在看着自己,居然激动起来,道:“问题发生后,作为总督,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该担责该如何去补救,陈奇瑜怎么做呢?似乎不关他的事了,这正常吗?

还有,他明令部队停止行动,却又怪人家不围堵拦截,你有明令在先,人家还怎么拦截?

话又说回来了,流寇有四万多人,官兵只有两万,能拦得住吗?即便能拦得住,或者流寇没有既降复叛,地方上又怎么安排这么多人?”

朝臣们看着他,其实在想:“他妈的这些言官真的多事,没有事也能让他们搞出事来,唉,真不知这些人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就跟常人不一样?

屁,真给了他们权力,他们比谁都贪婪,看看他们那眼睛吧,见了好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似的。”

暗骂着,心已紧紧地揪了起来:“坏了,今天这事看来难了了,唉,都怪咱见陈奇瑜风头劲,沾上了他,可千万不要牵出咱来……”

崇祯则在想:“他跟陈奇瑜并无关联,彼此间也没啥仇恨,他的话应该是可信的。是啊,日后如果都跟着学,朕这个皇上还咋做?……”

显然地,各方还在想着,顾国宝的话已经讲完了,朝臣们纷纷惴惴不安地看着崇祯。

崇祯白了他们一眼:“哼,你们以为朕不知道你们的心思?哼,朕且留着你们还有用,待朕从容了,一个也不轻饶。” 待要说话,却见御史傅永淳又站了出来,道:“臣也有话说。”

朝臣们不知他又要说啥,免不了愈发害怕。

崇祯却在想:“有话就说吧,正好震震他们,这些人哪,不经常震震他们,尾巴都要翘上天去了。”

想着,道:“说。”

傅永淳道:“臣也要弹劾陈奇瑜,这个陈奇瑜经常向皇上虚报斩敌人数,以骗取朝廷的奖赏,譬如解陇州之围时。”

崇祯“哦”了一声,其他的言官已纷纷附和道:“臣等复议。”

崇祯索性等他们说完,才道:“看来,戴罪办事果不能抵陈奇瑜之过,这样吧,罢官除名,锦衣卫将之锁拿归案,查明之后,充军边疆。”

张凤翼等见没有牵连到自己,未及松口气,听崇祯又道了声“还有一件事也当弄清楚”,心不由又紧了起来。

崇祯稍顿了顿,才又道:“通奴进犯那件事该当咋处?”

张凤翼见他转了话题,知这事算了了,放了心,忙上前道:“他们虽也有败绩,却终究还是赶跑了通奴兵。”

崇祯道:“哼,赶跑了?怕是通奴兵抢掠够了,自己撤兵的吧?”

张凤翼闻言,胆怯去看崇祯,但见他一脸的冷,低了头,不敢再吱声。

崇祯主意已定,显然无需任何人再说,接着道:“朕不能容忍恣意胡为者,朕决定,将总督张宗衡、巡抚胡沾恩及曹文诏三人充军到边地的卫所,以儆效尤。”

话音刚落,即将赴任山西巡抚的吴生生道:“大同有败绩,理该处罚,但曹文诏非主帅,臣恳请皇上念在他还算知兵善战,剿匪颇多建树的份上,允其戴罪立功,随臣去山西。”

崇祯沉思着,转向张凤翼道:“兵部的意见呢?”

张凤翼终于逃过了一劫,心安了,忙道:“吴巡抚所言不错,曹文诏于剿匪果颇多建树,不妨就让他做援剿总兵,去河南,河南的贼势猖獗。”

崇祯道:“好,就依你所言。”

吴生生不满地看了一眼张凤翼,急道:“臣恳请皇上,还是让曹文诏先去山西,平定了山西的流寇,再去河南不迟。”

崇祯看了他一眼,道:“吴爱卿忠心视事,精神可嘉,不过,也得多点儿大局观念。”

吴生生无奈而退。

崇祯笑了笑,又道:“要论大局观念,没人比得了三边总督洪承畴,这样吧,陈奇瑜的空缺,就由洪承畴多辛苦,暂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