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一百五十章 崇祯再定清剿策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一百五十章 崇祯再定清剿策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是年(公元1633年,崇祯六年)六月,田妃产下皇四子朱慈焕(后封永王)。

这个皇四子,越长越似跟崇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细看却又带有田妃的影子。

因此,崇祯对之喜爱异常,偶得闲暇,就要过来欣赏一番,欣赏着,常常哈哈大笑。

这日,刚笑毕,周皇后跟袁妃居然也过来了。

自打上次周后大度释前怨,这三个不仅和好如初,渐渐地,竟亲如姐妹起来。这两个也喜爱这个皇四子,赶巧无事,便一同前来探视。

见崇祯也在,这两个待要过来行礼,崇祯已摇了摇手,道了声:“免礼平身吧。”

因为这个皇四子,崇祯经常这样,所以,这两个也不客套,径直奔田妃而去。

田妃却不敢少了礼数,忙把孩子递给奶娘,亲自迎过来,待要行礼,早被周后搀住了,牵了手,一起过来逗孩子。

崇祯巴不得他们亲热,习惯地躲到一边,幸福地看着她们。

偏于这时,一小太监匆匆过来,递了一份奏疏。

崇祯伸手接过,低头来看,正是河南巡抚元默所奏的流寇逃走之事。看罢,忍不住想:“虽说让他们逃走了,三晋、京城周围地区却因此可以不再受他们骚扰,也算是好事。”

想着,忍不住又有点儿贪心不足起来,继续想道:“明明围死了,居然又让他们逃了,可惜了,哼,都怪那些阉狗太监,罢了,还是让他们撤回来吧。”

想罢,待要说话,突然意识到这个小太监竟也是个阉狗,忙又改嘴道:“传旨吧,监军暂时撤了吧。”

这个小太监应了声,却又道:“大臣们都在文华殿侯着,等皇上定夺剿匪之事呢。”

周延儒告病返乡后,崇祯突然厌倦了之前他曾极力倡导的,朝臣们之间的喋喋不休的争论:“朕既然懒得去听他们胡扯,何不让他们先去扯,待他们扯出了结果,朕再定夺。”

拿定了主意,崇祯道:“让他们先议着吧,待他们议出了结果,朕再去定夺,记得告诉他们,朕只给他们三天时间。”

话虽如是说,剿匪终究是大事,待这小太监转身走后,崇祯一个人去坐了,认真地思考着。

“定夺?说的倒好听,不过是想把难题推给朕。朕不怕,朕是皇上,朕觉得合适就批准,不合适就不批准。反正,朕有的是时间,你们只管去争吵去吧。”

想着,崇祯居然有点儿幸灾乐祸的感觉。不过,这感觉瞬间即逝,不得不又想:“这江山是朕的,你们不心疼,朕还心疼哩。哼,小事朕可以由着你们,大事可不行,朕得先有个大致的想法,不能任由你们随便地骗。”

如此跟谁治气似地自我辩驳着,崇祯开始研究各地的奏疏,竟有所获:“剿匪,剿匪,不就是要剿灭匪患吗?这就是目标,至于办法嘛,咱也可以想出几点,但朕不急于说,且看看你们怎么说,不然,朕养你们这群窝囊废干嘛?”

反反复复地想着,三天的时间仿佛眨眼间就过去了。按照约定,崇祯早早就到了文华殿。见朝臣们居然已经齐了,心里满意,却唯恐他们再争论,径直转向兵部尚书张凤翼道:“那事有结果了吗?”

张凤翼道:“这次,大家的意见空前统一,已然有了一个结果,不过,还得请皇上定夺。”

“哦,竟是这样,早知道咱也不费这脑子了,过来听听他们如何说。”暗想着,崇祯嘴上道:“不错,办事就该这样,你且说来听听。”

张凤翼稍顿了顿,道:“大家都认为,现在的流寇已不仅仅在陕西和山西两地流窜,还波及到了河南、湖广和四川,如果再跟过去那样自扫门前雪,各镇、巡抚事权不一,又不便于跨境清剿,最多只能把他们赶跑,很难达到彻底剿灭的目的。”

“能想到这些,看来,他们这次是真的动了脑子。”暗想着,崇祯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朕还是认为,如果都能扫好门前雪,那些流寇去哪里生存?”

“他这是不同意咱的想法?唉,皇上真是越来越让人搞不懂了。咋办?既然大家已经议定了,咱总得把话讲出来,无论皇上同不同意,咱都尽了职。可是,咱又该咋说呢?”

盘算着,竟是无法,不由急出了一身冷汗。

崇祯见他长时间不答话,忍不住看了他一眼,见状,甚为奇怪:“他这是怎么了?”自问着,蓦然明白过来:“哦,他这是因为朕打断了他的思路,唉,不曾想他竟也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哪。”

感叹着,嘴上道:“那么,依你们的意见呢?”

张凤翼正急,闻言,登时轻松下来,又怕把事都揽到自己的身上,忙道:“大家的意见是,设置一名大臣统管,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等五省军务,专门惩办流贼。”

“都能扫好门前雪,当然好,不过,对官员的要求就高了,朕往哪里去找那么多的似洪承畴那样的好官?既然没法找到,也就只能用他们的办法了。”

想着,“哦”了一声,问道:“可有人选否?”

听他这样问,张凤翼心里有了底,不再迟疑,道:“大多数人推荐了洪承畴,但洪承畴正督管三边军务,不能替换下来,大家建议,提升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五省军务。”

“这个总督确由洪承畴来做最合适,可惜他们的理由还算正当,而且这个陈奇瑜接任洪承畴的延绥巡抚以来,当真有不少的建树,正该提拔一下,也鼓励鼓励那些真心为朕办事的人。”

盘算着,却故作不知,道:“就是那个延绥巡抚?”

张凤翼忙道:“正是他,他可是颇多建树哪。”

崇祯装模作样地反问了一句“真是这样吗?”,待张凤翼点了头,又转向朝臣们,见他们也跟着点头,道:“众口一词,这人差不了,就这么定了。”

“他这是啥意思?不是在说陈奇瑜不可能向这么多人行贿吗?他怎么可以这样呢?”

虽如此想,却没人敢表现出来,纷纷低了头不说话。

张凤翼见事情终于有了定论,心里一松,登时又记起一事来,道:“启禀皇上,前段兵部接到河南巡抚和按察御史刘令誉的联名举报,说马凤仪之死,纯属曹文诏救援不力所致。

兵部一致认为,必是这个曹文诏仗着打了几回胜仗就骄傲起来了。

赶巧前几天通奴入关西征察哈尔,为防其回来时骚扰,又因为曹文诏早年有抗击通奴的经验,兵部决定调曹文诏去大同,听候总督张宗衡调遣。”

这本是张凤翼职责范围内的事,张凤翼之所以要禀报,因为崇祯冷不丁地就会问起来,一旦不知道,不管朝臣是不是越权,罢官杀头都是常有的事儿。

显然地,崇祯跟所有的位高权重者一样,都喜欢听人汇报,因为听人汇报不仅能够了解信息,还能防止自己被骗。

事实也是,崇祯闻言,并不管这事是不是自己该管,问道:“就是朕褒奖过的那位吗?”

张凤翼忙点了点头,道:“就是他。”

崇祯道:“你们兵部处置的没错,据说这人桀骜不驯,定是得罪了人。唉,朝廷或许该多一些这样的将军。”

说着,竟莫名其妙地激动起来,又道:“那个熊明遇,朕之所以罢他的官,除了山东的事没办好,还因为他居然敢给沈棨讲情。

那个沈棨,更笑人,竟不知自己是朝廷任命的宣府巡抚,居然用贿赂的方式让通奴退兵,当真死不足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