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一百零三章 督抚失和坠陷阱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一百零三章 督抚失和坠陷阱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的批示,于次日就被快马送达了,这应该算是崇祯即位以来的第一次了,孙承宗却还是高兴不起来。

为啥呢?朝廷这次在辽东不仅任命了蓟辽督师,还任命了一个辽东巡抚,而且这个辽东巡抚跟蓟辽督师平级,互不受节制,具有自专的权力。

蓟辽督师想做事,辽东巡抚自然也不能闲着,两人所做的几乎又是同一件事,意见不合,就要相互牵制,常常让要做之事久拖不决。

孙承宗之前做蓟辽督师的时候,就深受其害,厌恶地称之为“陷阱”。

现任辽东巡抚丘禾嘉,虽说比孙承宗之前共事的那几位要清廉些,却更固执己见。要不是两人的官司打到了京城,工程恐怕到现在也开不了工。

孙承宗暗自叹了一口气,再不迟疑,抬脚进了巡抚衙门。

丘禾嘉正忙乱不堪,见孙承宗进来,翻了翻眼皮道:“我正忙着呢,如果还是那些话,就不用再说了。”

孙承宗有点儿恼,但还是强自忍下了,道:“既然朝廷已经决定,先筑大凌河城,令祖大寿、何可纲等率兵四千守大凌河,又征发班军一万四千人筑城,再护以石柱兵一万人,你又为何自作主张,非要大凌与右屯同时并筑,拖延工程的进度?

这还不算,近日,又为什么令撤班军一万四千赴蓟镇,只留防兵万余人,仅给粮一万石?”

丘禾嘉闻言,怔怔地瞅着孙承宗,半晌,哈哈大笑,笑毕,一本正经地道:“孙督师太有意思了,你这不是在明知故问吗?难道你不清楚吗?

之前的所谓朝廷的决定,不过是兵部梁廷栋一个人的意思。他为什么倒台,不就是因为他太过独断吗?我劝你好好听听现在朝廷的声音,大凌荒远不当城哪。

好了,好了,咱们就不要光说朝廷的决定了,莫要伤了咱们之间的情谊,毕竟咱们都是为朝廷做事的人,督师又几时把丘某的权力给剥夺了?”

孙承宗无言以驳,也不想再跟他辩驳,却仍心存侥幸,自顾坐了下来,道:“既然你提到了咱们的情谊和咱们都是为朝廷做事的人,我还想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见他不请自坐,丘禾嘉觉得自己也不好太过分,跟着也坐了下来,道:“好,你且说来,希望你能说服我。”

孙承宗道:“我的意见是,必须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先修复大、小凌河城,进而连接松山、杏山、锦州等要塞。

理由是:广宁离海有一百八十里,距辽河一百六十里,陆运很难。而义州地处偏僻,离广宁远,因此必先据守右屯,聚兵屯粮,才能逐渐逼近广宁。

另外,右屯城已遭毁坏,修筑后才可以防守。如筑此城,后金兵必来进攻。

而锦州近海而居于敌前,陆上运输也难。右屯则背靠大海,占据此地,兵可以集中,粮食可以接济,始得向前推进。”

丘禾嘉道:“你不觉得你这话已经说过多遍毫无新意了吗?其实,咱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你之前倡导的堡垒战略,我坚持修筑广宁、义州、右屯三城,目的也不过是进一步推进我军的堡垒战线。

唉,你也偌大年龄了,更没少经历了督抚不和,说实在的,督抚两人能在大方向上一致,已经很不错了,你又何苦非要固执己见呢?

明白告诉你吧,能够同意大凌与右屯同时并筑,我已经做出让步了,到了这一步,不要说你,任谁都别想让我再有改变。”

“咱这不是在对牛弹琴吗?唉,咋办呢?”孙承宗暗想着,无奈地道:“既如此,为防有失,我建议:要么再增兵,数量不下于五万,要么把储存的粮食都散给兵士,放弃这座空城,官兵全部撤回到锦、宁诸城。”

“你这话倒是有些道理,哼,可惜咱不能随了你的意,不然,将来咱还怎么跟你共处?”

盘算着,丘禾嘉佯作失笑道:“督师大人太过敏谨慎了吧?通奴虽已重返辽东,却是拖拖踏踏,毫无进攻之意,本巡抚的意见是,祖大寿、何可刚等继续留守。”

孙承宗还欲再说,丘禾嘉已起了身自顾去忙,孙承宗顿了顿脚,负气走了。

几乎与之同时,皇太极道:“明朝小皇上再次拒绝了咱们的议和倡议,咱们进攻明朝的理由已经充足。

另外,据密报,明朝小皇上之所以再次拒绝跟我们议和,主要因为他接受了新任蓟辽督师孙承宗修复大凌河城的建议。

想必诸位都知道,大凌河历来都是沟通中原的重要枢纽。所以,我们曾三毁大凌河。如此重要的战略枢纽,若是让明军修复,势必阻挡我们逐鹿中原。

所幸的是,明朝朝廷的钱倒是投进去了,大凌河修建的速度却不知为何不快,为了进一步拖垮他们,本大汗决定,发动大凌河之战。”

说完,皇太极看了看并坐的三位贝勒及诸大臣,见他们并无异议,站起来道:

“我命令:重返辽东的勇士们,马上收起懒慢散,兵分两路,一路由德格类台吉、岳托台吉、阿济格台吉等率兵两万,由义州路进发,屯於锦州与大凌河之间。

我等由白土厂路入,趋广宁大道,约初六日会於大凌河。”

再说崇祯,做出了批示后,原以为万事大吉了,却不料没过几日,孙、丘的官司就打到了他的面前。因为田妃跟周后闹,崇祯心里烦,索性推给了兵部尚书梁廷栋。

梁廷栋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了孙承宗。不久,加征辽饷惹起了举国愤怒,梁廷栋不得不引咎辞了职。

梁廷栋辞职后,朝臣们重提孙、丘官司。崇祯知梁廷栋替自己背了黑锅,不想改变梁廷栋的决定。无奈,朝臣们跟中了邪似的,崇祯只好采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

这日,因为周后大度释怨,崇祯心情见好,王承恩才敢把后金的议和书报了进来。

崇祯不知皇太极“假议和真侵吞”之计,阅罢,忍不住想:“这些通奴也怪了,不停地向我求和,却又屡犯我国土,委实可恶。”

想着,随手把议和书扔掉,怒道:“真乃欺人太甚,求和?犯我国土,掠我国民的时候,他们干嘛不求和?嗯,待我节节胜利的时候,他们想求和,休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