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公孙大帝 > 第三百十一章 前兆之风起

三国之公孙大帝 第三百十一章 前兆之风起

作者:独孤龟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3: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角自和五斗米教教主交流后,又在冀、幽、青、徐、兖、豫、荆、扬设立三十六方,聚集起了十余万人,一时间令太平道声威大振,作为教主的张角亦是被教众视为天人。

其后不到三年时间,太平道得以大肆发展,冀、幽、青、徐、兖、豫、荆、扬八州所设三十六方亦是得到极速的扩大,从三年前的最多不过三五千人,到现在的大方多至万余人,小方亦有至少六七千人,翻了数倍。

巨鹿郡,某处小村。

没人知道,太平道的大本营竟然就设在此处。

这天太平道教中的一些重要人物集会之后,其中一人突然愤愤的说道“大贤良师,这黄龙当真不识好歹,并州百姓苦不堪言,我们……”

“住口!”

张角厉声喝止,接着电目扫向众人。

众人为其所慑,低头不敢看张角。

张角电目一转看向先前说话那人,颇为严肃的说道“以后某不想再听到这样的话,知道吗?”

众人明白这不是在对某一个人说,而是他们所有人,当即齐声应道“是,大贤良师!”

张角这才长出一口气,复又缓缓说道“副教主是个真正的一心为民之人,无有半点儿私心,所以无论他做什么,你们都应该保持应有的尊重。”

“大贤良师说的是。是属下错了!”先前说话那人站起身,一脸惭愧的说道。

张角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其余人亦是点点头,随即散去。

“黄龙啊黄龙,你有一个叛逆的名字,却有着眷顾黎民的心,该说你有圣贤之风呢?还是说你太过迂腐了些呢?”

张角望着并州方向眼底闪过追忆之色,曾几何时,他也是这样的想法呢?只是一切都败给了……

太平道人数得到极大的提高,动静自然也大了许多。或许因为张角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村镇,旁的人可能还不清楚,但在城外有着自己的坞堡,又眼线众多的世家大族,却是察觉到了丝丝不对。

汝南。

袁氏族地。

“老爷,最近太平道的人动静不小。”

“不小?嗯……”

似是在沉吟,良久才又听到“影响到我们袁家的田地了吗?”

“那倒是没有,只是近些日子是不是就会见到太平道的人往来。甚至今天还有太平道的人进入到佃农农舍,被巡逻家丁的碰巧遇上,给赶了出去。”

“是吗?那让下边的人巡逻勤快些,不要让太平道钻了我们的空子。”

“是,老爷。嗯……那个……”

“有话就说!”

“老爷,我们要不要禀报给家主?”

“嗯?此事不急!”

“是,老爷!”

……

沛国相县。

沛相府。

陈珪、陈登父子相对而坐。

陈登道“父亲,孩儿观那太平道行事多有诡秘之处,恐有犯上作乱的意思。”

“我儿所言当真?”陈珪面色沉肃,

陈登郑重的点点头“绝无半点虚言!”

“如此……”

陈珪也有些坐不住,在屋内来回走了几个来回,猛的一抬头,道“登儿,你且带着你弟弟回老家,其余不做理会。”

“这……”陈登迟疑的看了眼陈珪,见其面色肃然,只能应道,“是,孩儿遵命!”

次日,陈登带着刚满十岁的弟弟陈应离开相县,回返老家淮浦。

陈珪经过一夜的思索也有了决断,先是书信一封,遣心腹送往洛阳,然后又遣心腹手下在沛国多加打探太平道的消息。同时亲自拜访了沛国公,上禀此事,然而沛国公对此丝毫不在意,喝退了陈珪。

……

清河国。

清河孝王王府也几乎同时发生这样一幕,甚至那人比陈珪还要狼狈,直接就被扔了出去。

“竖子不足与谋啊!”

被扔出去的那人望着王府长叹一声,遂转身离开,之后再也没有在清河出现,不知去往了何方。

……

颍川,颍阴。

某草屋。

一儒雅中年文士,一青涩青年文士,一放浪形骸顽童,分坐三面。

“攸观此间不日即将乱起,二位何不随攸同往洛阳避乱?”儒雅中年文士款款道。

青涩青年文士轻轻挥了挥衣袖,回道“洛阳再好,哪有此间三五薄酒可以肆意畅饮!”

儒雅中年文士闻言,了然的点点头,随即又转向顽童,道“奉孝可愿随攸同往洛阳?”

“母丧,孝难违,不远行!”顽童拒绝得更加干脆。

儒雅中年文士似是早有所料,面上没有丝毫失望之色,只是摇了摇头,自袖中取出一把钥匙,道“既如此,攸便不做那恶人,便独自上路了。不过,为防万一,若是遇到危险就躲到攸府上去吧。正好攸的地窖里尚有不少美酒,就送你们了。”

青涩青年文士、放浪形骸顽童闻言俱是眼前一亮,同时道“如此甚好!”

说完,青涩青年文士郑重的收好钥匙,顽童倒是没有任何意见。

“如此,后会有期!”儒雅中年文士似是放下了心头的块垒,轻松道。

“后会有期!”

随即,儒雅中年文士丝毫不拖泥带水的转身离去。

屋内剩下的二人顿时沉默了下来。

良久,青年文士才叹道“公达果真吾之挚友也!”

“嗤~”

顽童嗤笑道“既如此,缘何不同往洛阳?”

中年文士一顿,幽幽道“此间或将为太平道所祸!”

“既如此,缘何不同往洛阳?”顽童说着同样的话,意思却是大不相同。

中年文士却突然一怒,道“既如此,缘何同往洛阳?要知道你郭家就你这压根独苗,要是折了可就……呵呵……”

“呵呵……”顽童冷笑一声,道,“谁人说都可,就你这即将及冠之人却仍无有妻儿,不可!”

“你……”

青年文士气急,最后一甩袖子“懒得理你!”说着拿起桌上的酒壶狠狠的灌了几口。

“你个王八蛋,竟然想要吃独食……”

……

荆州宛城。

“老爷,我们真的要离开宛城,南下襄阳?”

城南一挂着黄府的府宅门口,一妇人踟蹰不前,似是不愿离去。

“天下或将不宁,早早离去为上。”

“老爷说笑了吧?”

“夫人若是不想离开,可以留在这里。”

“老爷恕罪,妾身……”

“不必多说,立即出发!”

“是。老爷!”

……

除了这些人,其他的世家大族,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一些消息,察觉到了一些苗头,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或隐居,或满不在意……

洛阳。

当朝太尉乃陈珪好友,闻得消息,于上朝之日提及此事,并言宦官误国,请求一并处之。然,张让、赵忠等人痛哭流涕,大呼“我等不过残缺之人,大臣乃不相容”,为刘宏所斥。太尉仍不止,再劝,刘宏大怒,喝令执金吾将其拖出、下狱。

不久,为张让等人所害,死在狱中。

其余大臣见此,不敢言。

太平道灭教的危机因此为十常侍所阻。但张让等人确实和张角等人有所联系,是以事后将此事告知张角,并索要财物。

张角深恨之,但仍献上钱财,却也加快了造反的动作,喊出了“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令教中所有人倍感振奋,行事间越发的肆无忌惮。

唯恐事情再变,张角遣弟子亲往洛阳,一面打探消息,一面借张让之手稳住朝廷。

《三国之公孙大帝》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三国之公孙大帝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公孙大帝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