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青鸿乱 > 第五章 观星台

青鸿乱 第五章 观星台

作者:我才是丁一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6: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青鸿乱》最终版,以此为准,读者交流qq群:477523336,欢迎加入)

彗星三见,星陨如雨。

观星台横亘开封府琼华殿南端,逾地数尺,玄梯为架,青龙沿着星盘五宫的方位游走其中,终而停在了荧惑之位。

他面色阴郁,显得颇为躁动,看似是在观星演卦,实则早已参透了天象玄机。只见一席玄青色蟒袍缠裹着僵冷的残躯,领口处镶绣着金线祥云,整个人阴郁中透着优雅,气度何等逼人,他心下暗道:“鸿羽剑软而薄,青冥剑硬而阔,如此二剑阴阳相克,却也彼此相吸,青冥位于人手,可这鸿羽却是下落为何?”

青龙双眉颦蹙,目光显得迷茫而空洞,他在口中反复的默念着:“难道鸿羽当真随着银匣沉海,永不复用?”

虽是午夜时分,观星台仍是被火光映得通明,其上石器交错,对应着寰宇中七曜与二十八宿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下雄兵肃立,重甲森然,将士们各执长兵火束,护佑于梁太祖朱温前后,想来左右羽林卫必是倾巢而出。

朱温领秀升龙,外罩玄衣,通体青黑顺垂,上纁十二章,八章在衣,四章于裳,他就这样身着衮冕之盛,审视着青龙的一举一动,如同朝圣般虔诚。

台下虽已人头攒动,却是静无人声,青龙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枯木般伫立,他面色暗沉,整个人没有丝毫生机可言,若不是剑眉微微的颤动,很难看出生命的迹象。

“难道出了什么差错?朱帝夜临琼华殿,乃是千载难逢的机缘,此时不至,更待何时!”青龙似是等待着什么,他心中倍感焦虑,只能痴痴的望着远处,遥见夜空星光晦暗,暮云中似有墨色涌动,岂不知多少冤魂掺杂其间?

当是时,天下大乱,朱温伺机篡唐,一时间割据混战,诸侯奔走,奈何人死如麻!如此动荡的时局,搅乱了星辰运行的轨迹,致使云气闭障,漫天斗星中唯有四星骤亮,其游游走走,后又聚为一线,在这晦暗的夜空中显得异常醒目。

内侍总管宋弘文身着绯碧长袍,乌纱下宽额细眼,纹路纵横,两鬓青丝与华发掺半,显是操劳所致,他见朱温颇有疲态,遂轻摇拂尘,躬身道:“陛下,神鬼之力讲求福源时报,更何况天机最是难测,非是一时三刻能有定论,陛下何不早些就寝,莫要误了明日早朝。”

朱温微微摇首,似乎并无折返之意,冠冕两端依稀垂着白珠十二旒,掩住了眉目,不知其心之所想。

“阴阳竂狼子野心,妇孺皆知!父皇每与四上神会面,必陈重兵相护,既是如此提防阴阳师的神鬼莫测之术,为何还要对青龙这般重用?”银色长发散乱的搭在前额,隐藏住了哀怨的双眸,高挺的鼻梁于乱发中微微隆起,其下却擒着一张刚毅的薄唇,来人正是朱温养子,博王,朱友文。

朱友文的面相算不上俊美,几乎平凡得不似王孙贵胄,但其五官的契合,偏偏巧夺天工得恰到好处,给人以春风拂面,极易亲近的感觉,只是博王少年华发,显得苍老了许多,而正是这一双沧桑哀怨的双眸,总似有段说不完的故事。

他干咳数声,并与内侍总管宋弘文暗通眼色,已是表明了立场,忽见朱温略有不悦之色,语气便缓和了许多,接着道:“儿臣听闻星辰的颜色以及运行的轨迹讲究颇多,恐怕当世除了青龙亦无可用之人。阴阳师与道家颇有渊源,靠的是讽经设醮为生,但在宫中设坛建醮者,青龙应是大梁第一人,不知这……这可是有违纲常?”

唐时道风既盛,但凡与鬼神相关者,多被奉为天神,富庶之人喜招羽士设坛,以为功德,所谓“霓轩入洞齐初月,羽节升坛拜七星”,权门贵族时常祭祀操办,而在皇宫内院却是少之又少,所以博王有此一说。

羽林卫统军袁象先终是按捺不住,此人生性宽厚,仗着是朱温的外甥,万安长公主的嫡子,说话自是无所顾忌,他听到博王的谏言,已是急得七荤八素,随声附和道:“虽说青龙可通阴阳,但此人好大喜功,雄心勃勃,绝非人臣之资!”

古之帝王皆有自己的驭人之术,近之不逊,远之则怨,其中尺度的拿捏最难把握,所谓“窃珠者贼,窃国者侯”,朱温能使江山易主,便绝非庸碌之辈。

他表面上浑浑噩噩,但仍要在朝堂机要之处对青龙讳莫如深,于是,他冷笑道:“哼哼……青龙固然忤逆,但阴阳竂势单力薄,又能掀起多大浪来?阴阳师懂得观星相面,具有支配神鬼的能力,朕初登大宝,江山未稳,变数颇多,外有晋军李克用占据了进击太原的必争之地,甚为棘手,内有盐帮乱匪,烧杀抢掠,骚扰各州百姓,而诸侯划地为疆,皆是打着复唐的旗号,联合起来与大梁分庭抗礼,如此内忧外患,搅扰得天下大乱,朕需要的就是如青龙这般知灾异、晓阴阳的修道之人。”

“哼哼……”他冷笑数声,而后缓缓举起酒樽,饮下了樽中的琼浆玉液,但目光由始至终未离青龙半刻,在熊熊烈火的照耀下,朱温可以清楚的看到青龙窄袖蟒袍中汹涌的暗涛,那并非青龙身体在蠕动,而是满身的蛇虫正紧紧贴合着肌肤爬行,像极了一具腐臭的残尸,正在被万虫啃食。

朱温就这样冷冷的注视着观星台的方向,将酒樽放回宋弘文托举的雕花木盘之上,高呼道:“天运三十年谓之小变,百年而中变,五百年则遇大变,上神连夜操劳,朕已铭记于心,只是上神观测多日,却不知如此异象,是为何故?”

“回禀陛下,小神观测到彗星的周期,在心中已有定论,只是等待恰当的时机来验证小神的论断尔。”青龙脸上仍是一副阴郁之状,他缓缓睁开双目,血瞳如蛇吐信般猩红而鬼厉,“陛下请看,空中骤亮之星,谓之凶也,虚、危、毕、舆鬼,四大凶星连珠,意为鬼胎降世!”

“鬼胎……何为鬼胎?”朱温眯缝着醉眼,错愕的望着青龙的方向,表现得甚为不解,他知道星象的变化绝非无端,所谓“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日不食望”,是故对于观星之术已是深信不疑。

“哼哼……”青龙冷笑着,他显得极为消瘦,好似几近枯萎的枝干,任凭蛇虫啃噬,“世间能诞下鬼胎者,必是三山妖盟的灵姝圣女。”

他仍是低垂着头,可以清楚的听到蛇虫在自己身上爬过的窸窣声响,而后缓缓举起右手,遥指东南方向,静立良久。

朱温强行抑制住内心的恐惧,正色道:“三山妖盟以驭兽为业,与阴阳师相近却也不同,至于三山妖盟的灵姝圣女,朕,确有耳闻!”

忽有一个声音从人群中飘了出来,那人厉声喝道:“尽是胡言乱语,灵姝圣女岂会私自产子?”

一张掺杂着讥讽与鄙夷的清瘦人面立时浮现在朱温身侧,不羁的唇角微微上扬,仿佛一直带着揣度不透的笑意,此人正是朱温第三子,郢王朱友珪。

“谁不知道上清、灵宝、天师三派合在妖盟旗下,皆是拜三清的修道之人,圣女至纯至净,岂能婚配,又何来鬼胎之说?”朱友珪摇头晃脑的在心中数落着青龙的罪责,带着公子王孙独有的凌人气度,“圣女纯洁静好,乃江湖中屈指可数的冷血美人儿,虽为妖体,但她的月貌花容绝不输予‘云雨巫山枉断肠’的杨玉环,江湖人人对其垂涎三尺,本王也是慕名已久,奈何无缘得见圣女真容!”

“遥喜莫再胡言,且听上神说辞!”朱温挥袖呵斥,双目仍是打量着青龙变化无端的情绪,而他口中的遥喜,便是郢王的乳名。

那夜朱温率军途经亳州,遂召营妓陪侍,大军离去数月后此女便诞下一子,朱温大喜,将朱友珪接入宫中,取名“遥喜”,此事不胫而走,最终连掖庭的宫女都知道了郢王的生母便是那亳州营妓,是故朱友珪出身卑贱已是人尽皆知。

“灵姝圣女与玉面罗刹有染,怀胎生子亦在情理之中,江湖传言罗刹为了圣女叛教归隐,帝释天岂会让叛教者苟活于世?”青龙血目微肿,低垂的眼袋下蕴藏着深邃的暗影,蛇虫爬过眉心,血目却未动半分,他冷冷的道:“三山妖盟也在寻找圣女下落,虽不至屠戮鬼胎,但也绝不会坐视不理。”

朱温不解道:“这个婴孩有何特别之处,为什么天降异象,难道与朕的江山有什么牵连?”

“灵姝圣女生具妖体,玉面罗刹更是恶鬼缠身”,朱友珪讥笑道:“这一妖一鬼,也能生儿育女?还真是奇闻一遭了!”

他话音未落,忽有一段刺耳的笑声由远及近,仿佛平地惊雷,拨动了所有人的心弦。

“哈哈,哈哈哈……郢王仿佛对世间所有的私子野种都是出奇的挂心,还真是饮水思源,悲天悯人呐!”

一条白练一晃而过,众人只能闻到一段香,终是难辨一剪影。

来人轻摇画扇,双履稳稳的落于军中,单从身段上判定,此人是男非女。

长剑骤然出鞘,金铁之音响彻云霄,众人齐呼道:“有刺客,有刺客!”羽林卫呼喝着将朱温围于阵中,重甲被火光映得通红,而手中的长枪剑林却是森然若冰,羽林卫临危不惧,各个视死如归。

朱温连连退出三步,双手扶在博王左肩才能勉强站立,白影来得极是突然,一时间敌我难辨,纵使朱温身经百战,也难免额头结珠,显是吓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提声喝道:“尔乃何人?”

“天上白玉京,阴阳楼五城,仙人抚虎顶,结发受长生!”来人驻足长笑,儒雅之气溢于言表,他将画扇收于腰际,就这样吟诵着诗句,字字如虎啸万壑,盖住了观星台下的战栗之音。

朱友文银发飘逸,犀利的双眸灿着慑人的杀意,他将朱温护在身侧,而后定睛望去,遥见火束熊燃,照亮了一个翩翩少年。

来人长发未绾未束,光滑顺垂得如同上好的丝缎一般,一袭雪白的直襟长袍于风中翻飞,腰间纹饰醒目,看似粗糙却又古朴沉郁,上提“阴阳竂”三个雕花大字。

朱友文身子不由得一震,惊道:“白……白虎?”他瞥了瞥身后的羽林卫统军袁象先,二人交换了眼色,彼此心照不宣,左右羽林卫立时收了兵刃,但阵法未乱,仍是严防死守,生怕阴阳竂蓦然发难。

“博王好眼力!”白虎俊面胜雪,显得极是清秀,整个人与袍服几乎融为了一体,浑身散发出一股儒雅的气息,他见了朱温竟是不跪不拜,浑入了无人之境。

“陛下莫慌!”青龙颧骨高耸突兀,衬得森然鬼面愈加的瘦骨嶙峋,他缓缓走下了观星台,一字一顿的道:“方才空中云气闭障,但仍能看到彗星由牵牛而出,尽是朝着凶星连珠的方位一闪即逝。彗星有除旧布新之意,而牵牛是日月五星的发起之地,象徵着历数的开端,彗星从牵牛而出,长达十六日之久,意为十六年后大梁必将改朝换代,而这个始作俑者,正是灵姝圣女诞下的十世鬼胎!”

“荒天下之大谬,陛下三思啊!”兵部尚书敬翔躬身谏言:“彗星出牵牛确有江山更替的说辞,但星移斗转,变化多端,自古嫡庶相杀导致荧惑守心、星赤如血的异象不胜枚举,故文献中屡见荧惑守心,人主恶之的说法,但汉安帝却无法同日而语,足见星象之不定也!”

一双老眼不含任何尘世的杂质,清澈却又深不见底,敬翔肤色黄褐暗沉,有斑藏于眼下,墨色长发垂在两肩,泛着淡淡幽光,他见朱温对观星异术深信不疑,于是冒死谏言,“《后汉书》中有言,荧惑逆行守之,为反臣,表面上看似乎说得通,实则不通!至于彗星出牵牛,固有自身定律,并非人气、时运干扰阴阳所能致,是故天象不可尽信,怪力乱神之说祸国殃民,请陛下三思,三思啊!”

“非也,非也,陛下固然不可尽信,却也不能不信,尚书大人,您又何必如此呢?”白虎眼角微微上挑,他朱唇轻抿,似笑而非笑,“星盘如书,‘识文断字’者方能道破天机,世间万事万物皆可预知,非为定局。以凡人之力,无法更迭天意,若要逆天而行,需得祭天之器,以震乾坤!”

朱温不禁打了个寒战,他缓缓拔出了腰间佩剑,两袖自然垂下,遮挡住了惴寒剑芒,而后他怔怔的望着白虎炙热的双瞳出神半晌,不解道:“这……何为祭天之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