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八百四十九章 大艺术家的替罪羔羊

西南第一名郡已经浸浴在苍茫的暮色之中,几只飞鸟落在了蔡府后花园玲珑阁那飞挑的檐角上,几声鸣啼之后,又振翅高飞,消失在了落日的余晖之中。

站在玲珑阁的顶端,凭栏远眺,望着高飞西去的飞鸟,蔡京本还明亮的双眼失去了全部的光泽。

一个接一个的恶讯传来。那郭仲荀刚领兵出了锦官城,梓州、普州、眉州等地也纷纷暴起乱来,吕颐浩这个匹夫,亲自上阵操刀,数州之地同日而叛,声势浩大,可说是断送了赵宋最后的运气了。

消息传到成都,尚书右丞,参知政事赵不试气火攻心,口吐鲜血,当即昏迷过去。

皇宫内的大艺术家更径直昏死了去!

赵宋再无一丝生机也。

这消息已经在锦官城内传的沸沸扬扬,蔡京如何会不知道?

“父亲!”蔡京的背后,蔡攸正满脸的死灰色。

事到如今这个地步,大宋完蛋了,他们蔡家也将完蛋了。

这是多好的靶子啊。

陆皇帝把他们满门抄斩了,天下人都只有无尽的痛快。

蔡攸根本看不到一丝儿活路生路。

对于这个难题蔡京也无解,任他再老奸巨猾又能如何?那陆谦保准不会绕过他父子。

蔡京踌躇良久,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直到天色暗下来,院子里都掌起了灯火,这才一言难尽地说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你我父子臭名昭著,实是无有活路了。”

蔡京并非没有想过有今日的下场,在东京城破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一日的到来。

人是要有自知之明的。

他蔡元长那般恶劣的名声,简直就是一巨大的声望收集器,新朝杀之,立刻功德加身也。只要这大宋朝落败,他是断无活路的。

包括蔡攸这个他最疼爱的长子,谁让他的名声也一样臭呢。

蔡攸一个字也不吭。

蔡京颤巍巍的回到座椅上,他的眼睛已经花掉。历史上的他在宣和六年,也就是1124年,凭借朱勔的势力,蔡京再度为相。但彼时他已经老眼昏花不能办事,政事都由他的小儿子蔡脩处理。凡是蔡京所批,都是蔡脩所做。那蔡脩就是蔡京推出来跟蔡攸打擂台之人么。

但这个时空里,蔡京退的很干净利索,且他与蔡攸的感情也半点没有破裂。

明亮的烛光照的蔡京更显苍老,他坐下来,整个身子都放在椅子里,“你也安心等是就是。别想着自己的小算盘。官家是不会让你我父子出城的。倒是翛儿、绦儿、鞗儿和脩儿还有一条生路。”

蔡攸倏然一惊,失声道:“官家?”

他可是从没有把官家考虑进来的,可听自己父亲话中的意思,却分明是官家会作梗……

“这两年你多次使人前往青城山,明着是求仙问道,是为了官家,实则呢?恐是要在彼处置下巢穴,另安一窟吧?”

蔡京笑着摇摇头,“晚矣,晚矣。为父悔不该叫你踏入官场,以至于困于泥潭,脱身且就不得啊。”

与大艺术家相交多年,蔡京对之岂能半点无知?

看那梁师成和朱勔何在?

当年的人物,除了童贯亡于外,杨戬亡于内,那蔡京、梁师成、朱勔、王黼等等,岂有一个不在锦官城的?

外人且还说是他心念旧情,故而不忍责罚他们。但实际上呢?那是拿他们做垫背的啊。

一旦事情不济,他们就是大艺术家的替罪羊。纵然不能消去他身上的全部罪孽,至少可消去一部分。“我父子和梁、朱、王等,那都是官家手中为赵氏脱罪的替罪羊,他又岂会罚我等?”

有了这些替罪羔羊,再有赵佶的闺女上了陆皇帝的床榻,赵家自然不会如柴家那样被新朝高高捧起,但也不至于像司马家那样被刘裕连根拔起。

蔡攸整个人都是懵逼,这话已然超乎了他的大脑天际,粉碎了大艺术家在他脑子里的全部就有记忆。

“官家很聪明的,真的很聪明的……”

蔡京脸上浮现着一抹追忆。那是二十多年前,哲宗病逝,赵官家他刚刚继位,心胸中也确实有一股子继承父兄未尽之大业,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可惜,那时候的蔡京早就已经不是年轻时了。

他很快就发现了赵佶的缺点,这是一个为人轻佻,贪于享乐的主儿。

他或许真的有一定的雄心抱负,但这些雄心抱负千万不要耽搁他的享乐……

对于这样一个皇帝,蔡京应付起来简直太得心应手了。以自己的獧薄巧佞之资,济大艺术家的骄奢淫佚之志,做一个奸相权相可远比做甚个青史留名的贤臣更轻松多了。

或许那个时候他就已经为自己埋下了今日之祸。

赵佶未尝不是不知道他的奸猾,屡罢屡起,且择与他不合者共同执政就可见一番。只是赵佶实不愿意放弃蔡京这么个得心应手的人罢了,就因为其巧足以逢君,而济君之妄图。

“老夫与官家相交相知,从不会将他看成是一愚笨之人,明君英主与聪明不聪明可不相搭,隋炀帝不聪明吗?非也。”

所以他全蔡攸就待在府中安心等死即可。“你若不信,自己去做就是。”

别看外头沸反盈天,但锦官城内,蔡京相信大艺术家且是能把握得住局面的。

蔡攸心里凉巴巴的,他还以为自己给自家留了一条后路,能庇荫在青城山中,虽然权势功利再也没有半丝儿,却好歹能全家留下性命来。等到风头消褪了,他们一家人再转到大理去就是。

那陆齐借着赵桓对大理发难,本来蔡攸还没看个清明,但在得知钟相、王庆二贼引兵杀入大理,他方才恍然大悟——这是陆齐在借机讨灭大理,号给手下的小弟一个安身之地。

可现在,现在……

“父亲,难道你我真的……,真的再无一点生机?那为何三弟他们能……”

蔡攸想到了蔡翛、蔡绦他们,蔡京次子早卒。都是父亲的儿子,凭甚他们能活,自己却注定没命?

蔡京听了哈哈大笑,“痴儿,痴儿。你是何等职务?翛儿、绦儿、鞗儿和脩儿他们又是何等职务?”

这话说的并不直白,再直白的说来,那就是你身上罪责有几何,名声是多么的臭不可闻,你兄弟们又罪有几何,又名声如何?

蔡攸听懂了。怪不得蔡翛以秘书丞为起点,可在西迁洛阳后,却慢慢的退出了政治舞台。那余下的老四老五他们就更不须多说了。而反观那时的蔡攸,首倡迁都西京,便正儿八经的走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先是宣和殿学士,后为宣和殿大学士,转眼又被提拔为任开府仪同三司、镇海军节度使、太子少保。

那时候的他想退也已经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