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五百八十章 逃窜入蜀

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五百八十章 逃窜入蜀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8:43 来源:蚂蚁文学

永兴军路安抚使董正封一路匆忙的进了肃王赵枢落脚宅邸。就看内侍、宫娥,以及一个个大小官员往来奔走,一片慌乱。心头一震,这肃王真的要逃去蜀中么?

从长安逃奔,那也只能赶赴蜀中这一条路了。可不像是中原,能向西退,亦可往南走。

董正封加快了脚步,不多时就至宅邸的大堂前,早望见张悫与几名属官后在正堂下,与往常的稳如泰山相比,此时,他们可就个个踱步不止,显得异常焦急。一看到他来,张悫大喜,“董相公来的及时,且劝一劝肃王。此去蜀中,实取祸之道也。”

董正封心里一动,这张悫聪明人啊。

赵枢一心一意想着逃命,却忘了他还是一皇子,而不是皇帝。率先逃入蜀中,逃进这块官家特意经营的自留地里,他这是犯忌,犯大忌讳,他这是‘自寻死路’。

原因就是他是皇子,而不是皇帝。是皇帝就‘名正言顺’,是皇子就叫他老子放心不下了。

谁敢说到了危机时刻,那肃王就不能把夔州一睹。皇帝老子过不去,他可就从肃王变成蜀王了。

这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也。

江陵城内的那位皇帝可是外宽内忌的人。动了他的禁脔,还能得好么?

现如今这赵宋的高层人物谁不知道蜀中的重要性,那儿的文武官员多是官家的心腹,便是蔡京、王黼、梁师成等,也难插手其中。

当然,这样的话他是不能明白的给肃王讲的。十七八的人了,王妃都娶了,按理说甚个事儿都该懂了的。可这人就是懵懂。许是在皇帝面前,这位爷是根本就没想过那遭事儿的吧。而且他又不是肃王的辅臣王傅,他就是一个副手,何苦去把话说的明白,倒是把自身陷的那么深呢?

这等话叫外人知道了,一个包藏祸心,离间天家父子的罪名是跑不了的。那是要诛九族的。

就更不用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肃王逃入蜀中的消息传出口,对关中对长安的军民士气会是怎样的重创了。

董正封着急的更多是后一点。人是永兴军路安抚使呢。

总之,张悫这是正急着呢,看到董正封来到,真像是见到了救星。正在见礼,一内侍出来宣道,言肃王召见群臣。众人连忙入内,望见肃王坐于黄案后,一动不动。面上看不出来丁点的表情,浑如泥胎一般。重臣躬身见礼,这礼数还没完,赵枢的声音就突然响起:“孤王心意已决,诸位臣工无须再劝。”

当几个要人从府邸里出来后,不管心情如何,俱是风风火火不敢丝毫迁延。

肃王这一走,影响大了去了。给他们肩上添了多少担子?可这又能如何?人家是龙子龙孙,一意孤行,他们如何能拦得住?

万一有个闪失,那就是天大的过错。

董正封出了府邸,随从便将马匹牵来,他翻身上马,人却不再动弹,只是目视着门庭前的大道,眼睛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长安。从西周到两汉,从南北朝到隋唐,这里就是中国最早也最有名的帝王之基石。当日的八百里秦川何等肥沃,可现在呢?

李九时候,他和武则天就曾多次去洛阳逃荒——不仅夫妻俩自己去,还带着文武百官到洛阳吃洛口仓的粮食去。当然,长安仍是首都。比及荒年曩昔,李治他们还回来的。

那模样,整个即是副逃荒的姿态,有甚那逃荒还逃得岌岌可危,狼狈不堪,忒不成体统。

永淳元年那次,跟从皇上逃荒去洛阳的扈从之士,竟然一路走一路饿死,沿途倒下了许多的饿殍。堂堂大唐皇帝,整的跟洪七公这样儿的叫花头子似得。

在李唐之后是猝然衰败,梁、晋、汉、周四朝都建都汴梁,大宋开国,赵匡胤也定都于此,历代先王苦心经营,百多年来的东京城已然是当今世界最宏大最繁荣的一座城市。而长安却长久的没落了下。

如今,大宋遭遇了立国一百六十年来未之有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东京已经为叛逆夺取。官家不得已一迁西京,二迁江陵。而现在却连这关中之地,金城所在,也要丧落敌手了。这叫他怎不感慨?

“董相公,走罢。”身旁响起一个声音,董正封侧身视之,乃是张悫也。一声长叹,董正封催马就走。赵家子孙这一去容易,却不知何日何年才能重返关中……

董正封回到官邸,当即叫来了京兆府大小官员来议事。那但凡叫来的人,一个个身上或大或小都有差遣,唯独留下了推官魏彦明。这人乃董正封心腹也,此刻被单独留了下来。二人相顾无言,各怀心事,正堂里静的能听到落针的声音,好大一阵后,董正封才道:“你可知我留你在此为的是何事?”

“相公城府,下官不敢妄自揣测。只听吩咐!”

董正封脸上不见一丝的笑:“此番事定,必然会引起军民喧哗,掀起轩然大波。不可小视。”

他目光看着门外的青天,说道:“我自来到关中,政事一块,与你相处最是得恰。推勾狱讼,尽托付以全权,你可知这是为何?”

魏彦明眼珠子动了动,能为何,不是他听话么?他跟董正封的二弟是同窗啊,有着这一层关系在,董正封不信他还能信谁?“下官恐慌。”

没办法。一府推官与一路安抚使间相差的太大。

“呵呵,你不必过谦。你虽饱读诗文,广治经典,却能明察秋毫,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清白自持,始终如一。乃真良吏。”董正封这顶帽子简直高到房梁上了。

魏彦明一脸的不安,欠身道:“下官愧不敢当。”自己真要是始终如一,前一任的那京兆府知府时,他就肯定与之闹腾起来了。

“如今关中内外危机四伏,亏得有刘相公等十万将士舍身奋战于外,又有你这等重臣竭力辅佐于内,否则本官岂能安坐这高堂之上?你们的功劳,我心里有数。”董正封异常严肃地说道。把话音一变就转到了正事上来。“可惜这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关中大小十余州府,数十县,官吏良多,然良莠不齐。”

如此,这个差事就来了,落到了魏彦明的头上。——监察文武百官。

这肃王一逃,还不知道要在官场民间掀起多大的风波。到时候官场也好,军队也好,民间也好,都不知道要乱成甚个样子。

那梁山军的谍报司大名,天下官员还有几个没听闻过的?董正封也怕人心弥乱后,被谍报司遭了后门。

到时候这关中之势,就更加不可为了。

是以,他现在不仅要盯着外头的战事,还要看着内里的人心浮动。董正封一个人可没这么大的能耐,想要寻找一个帮手,尤其是盯着内部的帮手,哪还有谁比魏彦明更适合吗?

这人在京兆府任职多年,手下的差役差官,都是使熟了的。对于长安城内的文武官儿也都烂熟于心,那正是一再得体不过的人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