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四百四十一章 收获的季节【求订】

八月末,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无云。

成熟的大豆与高粱,沉甸甸一片,高矮之间金黄色与青翠彤红交织,仿佛是一层颜色绚丽的毯子铺大地上。

相距益都有百里之遥的淄州州治,熟透的大豆随着清风翻滚,就宛如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新任知县李旭【即李若虚】束手立在一片田地边,看着这金黄色的一片豆地,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笑。大豆可是好东西。

虽然那豆油少有人吃,内中有故豆腥气,取之不掉,更多用来照明,可豆饼之价格却是不菲,乃喂养牲畜之上佳之物也。官府敞开来收购,四季不绝。更休说大豆可制豆腐,后者亦是梁山军四季皆需之物。豆腐、豆酱、豆乳、豆皮、豆干、豆芽等等豆制品,不一而足。

官府的高价收购叫今年夏麦收后种植大豆的百姓,明显超过了高粱,如今秋粮丰收在即,城外百姓已经出动,欢喜的迎来收获。

李若虚自然不会在这个当口稳坐在衙门中,便是州官在此刻都还要到地方上巡视探看,他一初来乍到的县官如何能这般大刺刺?何况他本身性格本亦属务实,当初在洺州老家,小弟李若水高中进士,他大哥多迎来送往,此家中经济则由李若虚担当。那虽不会亲下田亩耕耘,但对农事却有一定之了解。如是就巡视县境地方,今日正在白水镇上。

“相公。”属下一小吏奔走来,“速速回白水镇,镇中来了贵人也。”

李若虚“啊”了一声,问道:“可知道来的是谁?”

“不曾有告,只那人随从一员出示了官凭,还直言与相公有同科之谊。”谁都知道这位初来乍到的李相公乃今科进士及第,如此说来那贵人来头可半点不小。

李若虚微微发愣,继而忙叫回镇去。

旁边仆人迅速牵来一匹马,李若虚翻身上马,带着两个配马的官吏,其一是白水镇乡官,就直奔镇上。

“莫非……益都那边来人了?”剩下小吏议论纷纷,望着县太爷远去方向,就有人如此想道。早前夏粮丰收时候,益都亦是派出不少人打探地方实情。

见三骑很快便没了踪迹,诸人只得摇摇头,继续巡查田间情况。那议论的话题就转到了李若虚这位县太爷身上了。

今科殿试,李若虚名列第六,按理留在益都不在话下。但这位爷却主动来到了地方。虽然众人都称赞其敢任实事,但所有人心里都知晓,李若虚如此做,必是受了那般一句话的影响。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显学。

据说这句话会被刊印在下一版的《施政计要》的前言里。大王更亲口言语:基层锻炼乃文武官吏成长之必须课也。所以,就不要去抠字眼,去扒着时代背景去说什么韩非子的‘真意’了,陆谦明明白白的说道了基层。

李旭打马奔到镇上,在镇公署门前见到了一个熟人,常同也。今科第一人,状元及第者,慌忙滚鞍下马,飞近前来,说道:“李旭有失迎迓。”说着便拜。常同答礼。

二人叙礼罢,常同向内一示意,带着李若虚就进了去。彼时李若虚如何还不知道内中人是谁?就他所知,这常同可是在秘书监任职。

深深吸一口气,整整衣冠,这方继续大步走入。

“李旭。”一声轻唤,他踏入大厅同时响起。

望着厅中那人的面孔,李若虚直接拜倒地上,行礼道:“李旭见过大王。”其身侧坐着二人,右侧之人是本州兵马使镇三山黄信,另一个虽不认得,地位却明显要高出黄信一筹来。

“快起,快起。”陆谦唤李若虚起身,上下打量一番,方笑的说:“多日不见,你倒是清瘦不少。”这人是本届进士之中,是第一个要求下地方为父母官者,也是科举名次最佳者,更是录取之二百人中来历不明者之一,陆谦对其印象深刻。

“我已问过黄信,你到任时日不长,但做事踏实务虚,如此大善。”陆谦的夸奖叫李若虚欣喜若狂,但他性格谨慎,再是欢喜也不表露在外。待陆谦问起秋粮之情,便收拾心情,镇定精神,一一为陆谦道来。

从一县秋粮田亩,到大豆高粱收获之亩产,再到接下日子里抽调民壮,兴修水利,修补道路,乃至着手设立县学,聘请境内名师,招募生员。一五一十,点点滴滴,相关数字、规划、耗费、人名等等,信手捏来,无有打嗝。

要说陆谦早前夸奖时候还有些虚假,更多是看在他头顶气柱一片忠诚的份儿上,那如今可就是真心欢喜了。

“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该如此模样。须知道,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李若虚一拱手,恭敬回答:“臣身为一县之长,此乃分内之事。”

依旧谨慎恭敬,面对陆谦的再三夸奖。

“敢问大王,今日行过白水镇,可此留宿此地?亦或是去往淄州城内?”

陆谦再叫李若虚那俩根本小吏唤来,这二人已经知晓陆谦的身份,见到陆谦时候人都直哆嗦,好半响才见镇定。彼此一番对话,也叫陆谦对现如今的乡官和县一级官府有所了解。二人退下去,李若虚问道。若陆谦留宿白水镇,他也好提早令人收拾出院落来。

“稍后我亦要出去转转,今日怕是来不及离开,便留宿一晚,明日再走。”陆谦斟酌着说道,过会儿他还要去看一看白水镇新兵营的新兵。这淄州的新兵营就在白水镇南。

这是后续招募的守备军士兵,田虎王庆眼看要痿,大战许是冬季里就要来临,梁山军这些日子里始终在扩充守备军,再择其精锐上调预备军。这实质上是一重组预备军的动向。“不必太麻烦,我对此不甚讲究,你不必于此事上费神。只需寻一干净院落,能住一宿即可。”

李若虚应声退下。

陆谦可以这般说话,他却不能真这般行事。依旧唤来白水镇乡官,令其将镇公署把握的几处院落中最精致的一处迅速收拾出来,务必天黑前整理干净。

诸多事宜,是小心盘问,细心安排,唯恐不周。陆谦见了也只能苦笑,而不去制止。否则还不知道这人夜里该如何的忐忑不安呢。

申时正后,换算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太阳都偏西了。

新兵营外一处酒馆中,几个休假的士兵却依旧在喝酒,陆谦带着花荣、黄信赶到时,正看到一领口黄框红杠的汉子,两眼发红,啪一掌拍在桌子上,“干他娘,老子再不想每日跟群撮鸟杀才混在一起。”

黄框红杠,此已经是指挥使一级人物。陆谦看着都有眼熟,目视黄信,后者拉低了头上毡帽,说道:“哥哥,此人姓赵名安,乃是当初水泊里的老人。许是哥哥你都觉得眼熟。”

众人捡一副座头坐下,这酒店并不大,里面纵横七八副座头,都是红袖桌凳,临街一排朱漆栏干,围着三副座头,恰好向外面看望风景。屋檐外两株柳树高出屋脊去,正映着座上一片杆树阴。

陆谦他们就坐在外头,而那赵安一伙儿人就在里头。

马儿被牵到店侧冷巷里去拴了,边上还有两辆平头车靠了酒店墙脚,一字儿排开。酒保见他们都骑着马,忙含笑迎将出来。

此自然有乐和前去应付,陆谦只是坐下,透过窗门斜眼看着那赵安一伙儿。听黄信言语,却是赵安的老上级,周春来整治的他,托付其大任务——另建新营头。

他来新兵营里练兵编制。就是为此。

这赵安对面之人端起一酒碗来喝了一口,懒懒的劝道:“赵头,那是新兵,日后是要入编的。周副使可是说了,这些兵不管好坏,日后都要编入咱们营的。咱们老兵还不到五十人,新兵可四百多呢。”

“鸟的兵,老子见他们一眼就头疼,穿着军装也不像个兵,抗了把长矛跟扛锄头一样,老子看着就头痛。”

一个人咳嗽一下,看看酒铺周围的人,低声道:“我说赵头,因为你这大嗓门把老营头都给搞丢了,你得改改这毛病了。这酒店人多嘴杂,保不准话儿传到周副使耳朵里,你又要被削。”

“就是。没准周副使便是看你嗓门大,才把你换来连新兵的。”

整个酒桌上似乎就没人跟这赵安一心,陆谦听了直笑。

“放你娘的屁。”赵安狠狠的看了这几个手下一眼。可惜他本身就不是严肃型的,在手下弟兄面前情义是满满的,威严就差了几分。“一群呆鸟,稍微有几个机灵的,闲常时也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真上场时却卵个用也没有。见个纸老虎,也能吓得这厮们挟着**撒开。老子一个能打他们一百。”那些新兵想起来,就叫他气不打一处来。

左手处的外一个壮汉道,“指挥,要不你找周副使好好说道说道,咱们淄州虽然太平,可天下又不太平。见天厮杀,保不准那西军就要打来。您是淄州军里拔尖的好汉,自当引着好兵,咱们还回老营头,这群孬兵该谁是谁。”说话的这个壮汉叫黄朗,一个莱州山民,登州之战立下了功劳,又在武略院进修了三月,被发来淄州军做副指挥使。

本来该是春风得意的,那里料到指挥使都倒霉了,他这副指挥使也跟着倒霉了。虽说这州郡要扩编营头,这新提拔的官儿本该是顶缸。但那里料到这赵安这般不识“抬举”呢。

黄信对陆谦道:“周副使好容易把这厮推进了武略院进修。”赵安本身就是指挥使,进修一番后,那转身就是副兵马使了,“结果这赵安是老牛不上套,硬是不去,可把周副使气的不轻。”

就黄信看,周春来对赵安可谓是仁至义尽了。是赵安自己不成器。

那边赵安憋了好一会,突然泄气道:“老子任操练新兵,也不会看那鸟书。”

酒桌上其他人一起摇头,齐声道:“那你还抱怨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