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三百一十七章 锦豹子衣锦归乡【求订阅】

王黼一行走的并不算慢,可是再快,他也不会有军情急报快。他人还没有到京兆府【西安】,那关西地界里,该知道的人就已经尽数知道了。

那刘法看着就将要筑好的古骨龙城,闻报消息后,好半天没呕出一口血来,自己忙活个屁啊。转身就下令麾下军民,转筑城为拆城。朝廷要与西夏议和,别的地方不说,那岁币一类的也不提,古骨龙城却是无可避免的要吐出去的。

与其到时候留下一座坚城于西夏蛮子,刘法索性先自己拆了。也亏得他已任熙河经略使,这种并不被老赵家常置的官衔——内陆各路只有安抚使、转运使,边疆各路才加经略使,简而言之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军政合一的封疆大吏。否则要拆城,刘法还真没那权利,必须请示上级,也就是任陕西、河东宣抚使的童贯。

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着好来日里与西夏蛮子好好干一仗的西军将帅们,就仿佛泄气的皮球,全部都瘪下来了。他们心知肚明,至少今年里是不可能有此机会了。

“攘外必先安内”可不是花生米发名的‘至理名言’。老赵家同样深知这个道理。

但转眼,这些牛气哄哄的西军将帅的眼睛里就又一个个闪放出耀眼的金光。是的,你没看错,那就是金光。

西军虽然钱粮充足,就仿佛是北宋版的关宁辽军,只是人家干的比明末武人有节操多了。但实质上一应钱粮都被后方扣的紧紧地西军,日子过的也是挺艰苦的。

能够去中原平叛,对于西军来说那就仿佛是要去游一趟金山银海,便是不去特意的杀良冒功,抢掠百姓,进出一个来回也能浑身上下沾满一层金银不是?

既然不能与仇敌血战厮杀,那么去发一回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一封封书信就被快马加鞭的送递到了童贯的手中。那与西夏和谈的特使王黼还没有走出关中地界呢,东京城里的童贯便就收到了一封封西军将帅递来的请战书。从折家到种家,从姚家到苗家,再有大小刘家等。

而此时的童贯也的确在着手抽调西军了。那先就是他于西北组建的常捷军上万人,最为剽悍,由杨可世、杨可胜兄弟统领。此外再调府州折家一部,虽然折可适病逝已经数年,但折家后继有人啊,折可求亦是不凡,折可存更是将种。而后便就是此次平叛西军的主力了。

刘法乃西军一支柱,童贯是不会动他的;就是大小种,他都要留在西北防备西夏。

在童贯的眼中,梁山泊再是蹦跳,也只是癣疥之疾,西夏才是他真正的用武之地。那最好的将校他都要留在西北。

就像那三国时候,第一流的将帅都留在国内内战,守卫边陲的尽是二三流货色。只是人三国时期着实人才鼎沸,即便是二三流的货色,也能压制的外患们不敢动弹。也就是司马家叫人恶心。

姚家、苗家亦都有人才,只是年纪不大,作为一军之将足可,但统帅大军作战,却资历稍欠。思来想去,童贯以为,也就刘仲武与刘延庆,二人中择一了。

此外就是泾原、鄜延、环庆、秦凤四路宋军中可抽调兵力……

只是整个调兵遣将之计,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思量考量,绝不是大腿一拍,就能下达命令的。

虽然梁山泊二次攻夺大名府城,叫童贯气炸肚皮。三万军丁,十万民壮,还有老将张开坐镇。大名府本该固若金汤的,哪能想得到军中出了通贼的叛徒,一遭使坏,大名府就沦入贼手。

也万幸梁世杰、蔡氏没有遭难,不然蔡京非气急了不可。

梁世杰这个好女婿,蔡京可是对其抱以厚望的。若是说蔡攸是蔡京的政治衣钵继承者,那么梁世杰便是蔡卞第二。后者是蔡京的胞弟,王安石的女婿。虽然于蔡京当政之时,蔡卞多在地方州府任职,与其兄蔡京在政见上有颇多不同,但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天下间谁人又不视他为蔡京一党之支柱?

梁世杰已经是北京留守司正印,已经是一方大员,那再上一步就该不如宰执之流了。蔡卞也曾经做过同知枢密院事的。那个位置不在乎你做了多久,而只在乎你有没有做过。

童贯半点也不稀罕梁世杰当初是怎么才逃过一劫的,他只愤怒梁山军打破了大名府后,不乖乖南下,反而假借回归,而一路南下袭占了开德府濮阳城。

这消息传来,就是皇宫里的道君皇帝都顾不得再修仙求道了,急召童贯入宫,疾言厉色的训斥了好一通。叫他务必防范贼寇于京师之外,务必确保滑州防线不失。

童贯初得到这般消息的时候,人也慌张了。急忙调郑州兵马都监陈翥率军进援滑州。却不料梁山泊贼兵只是虚晃一枪,就在东京城里急着调兵遣将的时候,他兵锋一转,扎进了彰德府去。

童贯哪里知道陆谦来这汤阴县的真正目的呢。什么韩家财訾,那最值钱的土地他又带不回梁山泊去。浮财虽然也不菲,却也远不能叫陆谦瞩目。虽然梁山泊大军杀进相州后,兵锋刚破汤阴县,安阳城还没有进呢,一个个的韩家子弟就纷纷弃家而逃。

以韩忠彦这一支来论,成人共四子,为韩治、韩澡、韩浩和韩澄。其孙辈有韩肖胄、韩肯胄、韩肤胄、韩完胄、韩宏胄、韩安胄、韩宝胄、韩膺胄、韩昌胄、韩庄胄、韩昭胄、韩贻胄等。内中大半人皆为官僚。只寥寥数人窝居相州。现下也纷纷逃避。

韩氏为彰德府巩固,无数双眼睛都看着他们呢。见到韩家人纷纷出逃避难,彰德府上下军民安还有半点战心?即便韩肖胄这一知府还在城中坚持,也挽不回大局。

相州韩氏享受着祖宗的遗荫,但他们就是一堆被富贵养成了软骨头的蛀虫,可是丁点都没继承下他们祖宗的担当。那韩琦甭管在后世被人怎么褒贬,在现下这时空,名头功业都是被世人崇仰。就算是陆谦这样的穿越者,能机封韩琦的理念,能嘲笑他的保守,却不能否认人的担当。就如他本人所说:“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轰不为哉!”

汤阴县。

县城被破,乡里却还没怎么见到梁山泊置辖。那乡镇中多有竖起杆子,要保卫乡梓的。

姚达也是举旗响应的,他家虽只是地主乡绅,但姚达与陈广交好,后者却是全彰德都首屈一指的好汉,一杆长枪难逢对手。且姚家还有一个姚政,年纪虽然不大,却也在彰德府展露了头角。

姚达的外孙,更是骨骼精奇,天赋异禀,年纪小小就能拉开两石硬弓,早叫陈广见之而欣喜。只是那孩子已经有名师教导,陈广见了再是眼热,也无可奈何。只是不想天有不测风云,那周老头去岁一场大病险些一命呜呼了去,主动提出要陈广来代他传教枪法。这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师傅,陈广却也欣喜从之。

此遭梁山泊兵马入寇相州,最南端的汤阴县首当其冲。那县城就直若纸糊一般,半点作用没起就被梁山泊拿下。没奈何,谁让县令老爷早早的溜之大吉,以至于城中人心涣散,遂不堪一击。

姚达听闻县城陷落,便就立起大旗来,招募丁勇,护卫乡梓。有他那早就名传汤阴县的族孙和外孙,还有陈广镇场子,姚达的队伍很快就突破了姚家庄这一限制,周遭乡邻纷纷前来,人数很快就膨胀到了四五百人。

而就在此时,一支梁山军队伍从县城开出,是直奔姚家庄而来。

当然,最初时候是没人知道这支梁山队伍的目的地是姚家庄的,就算是姚达也不觉得自己就这般的倒霉。直到那当中的锦豹子杨林被乡人认出。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杨林一身锦衣的骑在高头大马上,是好不得意啊。

别说人项羽粗俗,那韩琦富贵了之后,为什么向皇帝求知相州啊?

「官守乡邦,著令有禁」,这是官场上的惯例,韩琦在第二次入朝掌政前,曾「求知相州」,而得到特。虽然有说老赵家的皇帝是“待遇勋贤”,“有除授本贯差遣,不以为嫌,示眷礼也”。但说到底韩琦当时的心理很耐人寻味的。

是的,韩琦稍后又写了一首诗,来洗白自己:“古人之富贵,贵归本郡县,譬若衣锦,白昼自光绚。不则如夜行,虽丽胡由见。……公余新此堂,夫岂事饮燕?亦非张美名,轻薄诧绅弁。重禄许安闲,顾己常兢战。庶一视题榜,则念报主眷。”后世就有人依次来“断定”,此‘昼锦’与楚霸王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般夸富显贵的‘衣锦还乡’是完全不同的,此‘昼锦’实属韩琦感念皇帝让自己衣锦还乡的眷顾之情。甚至于稍后的欧阳修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开篇便用“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启头,用苏秦、朱买臣炫耀富贵的行为先说明富贵还乡,衣锦而荣,是古今所同,而后避实就虚,不写昼锦堂本身,而是着重写昼锦堂主人——韩琦的高尚品德。这位韩琦的好基友,用苏秦、朱买臣作反面陪衬,来盛赞韩琦不以夸耀富贵为荣,反而引以为戒的行为,真洗得一手好白!

但对于普通的相州百姓来说,那昼锦堂就是韩氏一门荣耀的标记,就是韩氏一门荣耀的标签。只要大宋朝一日不倒,相州【彰德府】那便就是人家姓韩的。

继韩琦筑昼锦堂后,韩治知相州筑荣归堂,韩肖胄知彰德又筑荣事堂,「三世守乡郡」,这在天水一朝,真是绝无仅有的荣耀。

也所以,今日‘衣锦还乡’的主角,锦豹子杨林那就披红挂彩,大摇大摆的骑在马背上,就差叫人敲锣打鼓的叫嚎他杨林‘富贵’了。

所以姚达在杨林人还没抵到姚家庄的时候,就险些眼前一黑,一头扎在地上。

还记得那北地的要姚琛么?姚琛与杨林是同乡是表亲,那姚琛就是姚达的堂孙,而杨林就是姚达的亲外孙。

姚达三个女儿,杨林他老娘是老大,老二嫁人是谁无关紧要,老三,也就是杨林的亲三姨娘,嫁给了一个叫岳和的人。现年三十,家在姚家庄的旁的西村,二者同属孝弟里永和乡。就是一个在乡务农的老好人。遇饥荒年,尝以粟米数升与莱煮粥,合家人只取半饱,余粥济饥者。耕田有侵其地者不与之辩,有负债者再不索取,此乡里之人,皆敬重之。

如果他家业能再大一些,那便是一个薄有名声的乡贤了。这种人在现下世道里,已经不多。

历史上的岳和命不好,不到四十岁人就死了,他儿子也没活过四十。最悲惨的是他大孙子与他大儿子一天遇害,死的时候方才二十三岁。相传同一天死的还有他的孙女婿。

但就是他不满四十岁就死去的大儿子为他挣来了显庆侯的爵位,和追赠太师隋国公的荣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