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长风万里尽汉歌 > 第一百六十九章 蔡高定议梁山泊【四千字大章,要吃年夜饭喽】

清晨,水畔的薄雾为阳光驱散。

屹立在济水河畔的梁山大营显露在董平的两眼中。这是一座十分严整的营寨,不管是中间的主寨,还是四角的分寨,全都刁斗森严,营寨外布置着鹿角、拒马,还有一条不知道有多深的沟壕。

从营寨的大小上,董平能够大致估算出梁山军的数量,可远没那伙儿青州败军禀报的那般多,四角小寨都是营寨一级规模,中央的主寨也就三四千人,总兵力大致在5000人。

前文说了,董平对梁山并非是一无所知的,他清楚梁山军的建制:五百人一营,与官军等同。区别更在于人家的那五百人是实打实的五百人,而不像官军那般。

现今他手下只有两千人,才不会无脑若秦明那般,与梁山硬碰硬的。董平昨日午后进军至郓城西十八里的十八里铺,据镇墙而守,考虑的就是这点。

董平在外窥营,还那么大大方方,自然逃不过梁山军哨兵的眼睛,林冲他们得到信报,微微一笑也不去管。这一仗他们已占着绝对的优势,便是被董平看得几眼去,又能如何?

辰时过半,营地里擂响了聚兵鼓。林冲留鲁智深守营,带上杨志,点了两营主力与两营新兵,兵锋直捣十八里铺去。

董平的确艺高人胆大,直到两千梁山军全开出了营地后,才打马折返回去。

十八里铺围墙只一丈的高度,低矮又单薄,董平虽然会据镇而守,但他也不会只守不攻。这不是他的性格,对于交战也是不利。叫梁山军开到眼皮底下耀武扬威的,太落士气。更别说军中上下都知晓那青州军已败,士气本就不高。

当林冲、杨志引着两千军卒杀到的时候,十八里铺外,一支宋军已经一字排开。

当先一将,手持双枪,一袭简银铁铠宛如银霜洗地,头顶水磨凤翅盔,青色锦绣麒麟纹战袄。背后箭壶中插两面小旗,上写一联道:“英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这正是董平!

董平这厮生的英武,林冲、杨志亦听闻过他的事迹,现下再一看他这表相貌,纷纷赞叹一声。

古人有云:相由心生。这句话在21世纪都还被许多人信奉为真理,事实上这句话虽然不科学,但也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在现下这个时代,就更被许多人深以为然。

所以那郓城县里头,一副关公像的朱仝永远比雷横吃香;那关胜凭着自己的祖上,虽然上山时日在后,却轻易的就在排名和座次上超越了豹子头林冲。

眼下林冲、杨志来瞧董平的时候,这第一印象就是如此。所以啊,这从古到今,长着一副好相貌有多么重要,那就可见一番了。

这边的董平也第一眼就看到了林冲。作为现下梁山泊的二号人物,因为高俅的干系,因为与陆谦的干系,林冲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

“董将军请了。”林冲当下放话:“今日我强你弱,尔纵然英勇,量你这个寡将,怎敢当吾!岂不闻古人有言: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你看我手下雄兵猛将俱全,思量自家又有何依凭?何不早来就降,免去一死,亦能替天行道,济困扶危。”

董平大怒,回道:“背国逆臣,该死狂徒,怎敢乱言!”说罢,手举双枪,直奔林冲。

这边杨志得令,手执铁枪,直取董平。董平那对铁枪,神出鬼没,人不可当。杨志却也非是浪得虚名。两个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交战良久,林冲恐怕杨志有失,便教鸣金收军。杨志勒马回来。董平手举双枪,似乎想要直追杀入阵来。但看着梁山军阵前的一个个严阵以待的弓弩手,他觉得自己如果就此追下去了,便也把自身的这条小命给追丢了。

林冲看着十八里铺的围墙,目光所及,自然能晓得那上首人马多是弓弩手,只可惜目力有限,到底辨别不清晰。“可惜那千里眼还无着落,不然那城墙上看的亲切,若是弩兵无多的话,就直冲过去。”他有些叹息的道。

作为梁山军的二当家,林冲是知道陆谦有多么要紧要千里眼的,当然还有那已经可宣告失败的火药。前者是花费了大价钱收购那通透无暇的大块水晶,价格不菲,却市面上极少有。后者也花费了不小的代价,所知的火药威力在林冲看来已经是不低,可却叫陆谦大失所望。甚至一度都把那失落的神色就形于色,叫林冲好不吃惊。

而东平府与济州府是一般无二,下辖只有四个营的禁军,想想当初济州府禁军的表现,这东平府的禁军又能呈什么英雄?或者是能有多好的装备?梁山军现下的武备也不差的,尤其是主战营。无论是披甲率还是神臂弓,数量都能媲美禁军中军。

如果这东平府禁军的神臂弓数寥寥无几……

青面兽再一旁无甚表示。月前朱富从密州寻来了几个制镜的老师傅,陆谦就把高价收来的几块无瑕水晶交于那几老汉,让其做什么‘千里眼’。说是能远窥数里之外人之面目,丝发可显。这太超乎杨志的想象了,他可不向林冲那般对陆谦深信不疑,看不到实物,他可不信。

但他也不能否认林冲话中的意思,眼下这的确是个好机会。如果城墙上只是些弓手,而不是神臂弓兵,两个主战营的披甲兵冲上去,这十八里铺和董平军就算是破了。对这一点,杨志是绝不怀疑的。

陆谦在清河县也没寻到机会与武松见上一面,后者领着清河土勇,正牢牢地守在县城。那清河县都要被再次杀来的陆谦军马给吓尿了。

这种只要贼寇愿意破城,就一定能破城的感觉,太让清河县悲哀。想他堂堂知县,竟然要毫无尊严的被蹂、躏至此。

陆谦再遣派薛永、焦挺领兵进至阳谷县,做出要杀入濮州的迹象来,实际上却从黄河边上接过了南下的杨林一伙儿。两者相加达四五百匹健马,再有扈家庄所赔战马,不仅五百骑能凑足,还可有着一二百匹战马做后备,都能立起一个真正的骑兵营了。

只可惜梁山泊还没有专门的骑兵将领,别看五虎八骠什么的,这当中却没有一个是职业骑兵军官。那马兵都头之类的,可不能当回事儿。

其他如林冲、索超、杨志一类的猛将,他们更多的是了解马匹,这年头武人就少有不爱马的,而不是善于指挥骑兵。反正在陆谦的眼中,试看整个水泊梁山,除了那双鞭呼延灼外,就再找不到第二个专业骑将。

但那双鞭呼延灼,还远在千里之外呢。就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被高俅给派过来啊。

消息传得飞快,梁山泊兵分两路,击溃了青州军和蒲州军。这就仿佛是生出了翅膀一样,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水泊周遭府县。

那东昌府的张清,立刻就选择了停止进军。

而如此消息传递到东京之后,蔡京就算再眼界‘高远’,也不得不分出股精神来留心此事了。盖是因为那梁山泊距离东京着实太近。如果那陆谦一遭兴兵西进,别说是杀到东京城外了,就是叫那南京应天府告急,秉国执政的他蔡太师都要被皇帝好一通责怪。更有传言者说,京东不宁皆罪在括田所,真岂有此理!

此次复起,蔡京虽然依旧大权在握,但对比上次秉国,却已经有所逊色了。这当中一大表现就是王黼。王黼是蔡京复起的重要人物,蔡京再次任宰相,感激王黼帮助自己,就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御史中丞。王黼从校书郎之职,升到御史中丞,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按理说他当是蔡党中的核心人物,可事实却是王黼正在与蔡京渐行渐远。

盖因为蔡京与枢密使郑居中不合,王黼却与郑居中交好,蔡京恼他‘立场’不坚定,很生气,调他任户部尚书。此正值青黄不接时,蔡京想以国家财用不足作为他的罪状。不久诸班禁军因没如期犒赏,到左藏库鼓噪闹事,王黼听说后,就在诸军前贴上大榜,保证某月某日犒赏他们,众人读榜后都散去,蔡京的计划没实现。王黼回来后任韩林学士,迁为承旨。与蔡京之间的间隙是更大更深了。万幸他儿子蔡攸得皇帝亲睐,这才叫蔡京声势不坠。

老谋深算的蔡京当然感觉得出这变动来,是以他首先要做的便是‘洁身自好’,叫人寻不出攻击他的理由来。不是说那梁山泊贼寇势大皆因为括田所所致么,这梁山泊有问题么?哪里有什么贼寇?那不都是安分守己的平民百姓么?他就要在所有人都回过神来之前,一巴掌拍死梁山泊。而这事儿就很有必要需要高俅的协助了。他是殿帅府的都太尉,有时候反而比枢密使更有用。

而在那高俅的眼中,这蔡太师还依旧是一颗树大根深的老松,依旧是靠得住的。

待到高俅拜见,蔡攸亲自引着高俅去见老爹,奴仆奉上茶茗后,尽数退下。花厅里再无外人。

“高太尉,老夫这里受到信报,齐鲁五州军马出动,并力围剿梁山泊,反被一窝草寇杀得大败而回。梁山泊之事可属实啊?”蔡京开门见山的问道。

高俅也清楚此次蔡京邀自己前来的用意,“不敢欺瞒老太师,那梁山泊已成一顽疾。彼处草寇盘踞甚多,有陆谦之狡,更兼林冲之勇,非真将军不可以降服。”更重要的是哪里距离东京只直三百里之遥,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不几日便能传遍东京。现在不就有人拿梁山泊攻击那扩田法了么?

高俅本身是真的不把梁山泊放在眼里,但看现下官军连战连败,更是五州兵马亦不可胜,已断不是那疥癣之疾,心头也是冒火。此件事上,他与蔡京是‘志同而道合’。

“梁山泊之贼酋,陆谦、林冲、鲁智深,本为朝廷栋梁,或是清静佛门弟子,皆是你之逼迫,叫好好地朝廷栋梁变成了那不死不休的水泊贼寇。还连累的官军连战连败,兵马折损万人,这事怎敢教圣上得知!”

蔡京与高俅二人就仿佛是武将比拼,你一枪刺来,我一刀还去。

高俅说了一声‘草寇盘踞甚多’,蔡京就点出了陆谦、林冲、鲁智深的名号来。这言辞交锋明面上看不出来,暗地里却另有所指。

高俅知道蔡京这就是在赚他,可他也必须识这个趣,再拜道:“望乞太师遮盖,救命则个!”这便是顺服了,你蔡京老大,我高俅本来就是高二。

“明日若是有人弹劾,你便只奏道:天气暑热未消,军士不伏水土,权且罢战退兵。倘或陛下震怒,便说道:似此心腹大患,不去剿灭,后必为殃。如此时,恁众官却怎地回答?”

说到底儿,蔡京只那一个要求,尽快荡平梁山泊贼寇,还京东地方清静。有了那陆谦、林冲的脑袋,他倒要看谁还敢说那梁山泊势大,罪皆在那括田所的。

高俅自然晓得此传言,那‘造谣者’虽意在攻击蔡京,却殃及了他高二这条池鱼。谁不知道梁山泊的陆谦、林冲是为自己给逼上梁山,无奈落草的?自然无有不从。

而当晚就又有快报送到,十八里铺被破,东平军大败而逃,只是那镇子上起了焰火,原来旧有数百人家,似都被烧做白地,烟尘乱起。

高俅看了先是大怒,继而就拍腿叫好,忙唤来门客,于他另做了奏章。在那笔下,十八里铺数百户人家被烧尽是梁山泊的罪孽,上千男女老少尽是梁山泊所杀。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这等孽匪倒行逆施,罔顾天良,如何不要速速清剿?

却是要知道,这有些臣工每每上朝时候,袖口里塞着的奏折都费是一个,而是好几个的。见风使舵,随风起伏,那是不少臣僚们的必备技。

高太尉大袖能容天下事,几个奏折算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