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 第30章 大功告成

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第30章 大功告成

作者:你们说了算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6: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光匆匆,秋去冬来,转眼又是三个月过去了。

这一日大雪纷飞,朔风狂啸,黄家院子俱已覆盖在皑皑积雪之下,后院的林子中。

黄裳双手负立,凝视风逸,他眸子里英华焕然,较之往日大为不同。

风逸脚下不丁不八,突然双目陡张,一声大喝:“得罪了!”。

双腿微屈,双掌微抬,黄裳看这一掌虽无凌厉掌风,却有一股雄厚暗劲,不敢轻挡锋锐,滑步旋身,左臂疾抓敌腕,右掌猛的朝前劈去。

两人虽然只求切磋,但却是各显其能。

风逸这几个月以来,修炼神足经的瑜伽术,内劲又有精进,身法越来越疾,就仿佛七八个风逸在雪地里来回穿梭。

黄裳身形一时如鹤舞,一时如蛇行,一时凌空,一时贴地,身形变化之复杂、迅速,好似一缕青烟,双手仿佛弹琴鼓瑟,轻轻挥洒,漫天飞雪,没有一丝落在他的身上。

黄婉儿在一边旁观,只觉得烦闷欲呕,不敢再看。

两人相持之际,雪都落不下来,渐渐的,方圆三丈之内,仿佛成了真空地带,只有漫漫白气,四散蒸腾,两人身影太快,也仿佛失去了形质,化为了缥缈水云,难分彼此。

原来黄裳本来在静室修习内功,突然觉得欢喜躁动,时而自己身重如物镇压,时而身轻欲飞,时而置身寒潭,时而身入洪炉,时而火龙飞空,时而冰蟾来袭,种种恶物相触,身毛惊竖,各种幻象纷至沓来。

黄裳福至心灵,知道这是修炼神功到了关键时刻,再不去理会身体异感,按照九阴真经中化心魔导入神通之法,静心去虑,只守于一。

忽地只觉气如江河,奔流畅快,在全身大周天运转,浑身一震,猛力睁开双眼。

异样知觉涌上心头,遍身毛孔皆悉虚疏,丹田一起一伏,如浪似潮,绵绵不绝,四肢百骸似蕴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黄裳以心眼见身内三十六物,犹如开仓见诸麻豆等,一股无以名之的狂喜涌上心头。不多久,他心气平和、呼吸悠长,体内气机充沛,这九阴神功竟然被他练到了龙虎交汇,阴阳互济之境界。

原本这九阴神功别人来练,哪怕十年八载,也未必有所成就,但黄裳满腹经纬,惊才绝艳,又无意中将易筋经修习入门,竟只用几个月便将九阴神功修成,打通任督二脉,成就不世之功。当即要与风逸切磋。

这九阴真经号称天下武学总纲,包融甚广,举凡内功、拳脚、轻功、剑法、刀法等都有所涉猎,他神功一成,这些武功随心所欲,仿佛熟习,更有易筋经功夫被黄裳借来做他山之石。

而且他习武以来,只从一道,这九阴真经中的功夫,飘忽快捷,稳健玄脆之处,更是风逸所不能及。

然而神足经也十分奇妙,风逸修炼三月,也有所成,与“九阴神功”互为功用,内力已经恢复到了神雕时期,双掌劲气涌动,凌厉狠辣之处,也是让黄裳不敢慢忽。

尤其他的战斗经验更是黄裳远远不及,所以两人拆了两百多招,黄裳渐趋下风。

突然风逸一声厉喝,手臂一圈,闪电吐掌,真气势如海浪,声如龙吟一般,扑击而去。

黄裳目光澄澈,身子微曲,掌势由胸而下,画了一个半弧。

“嗤嗤”两股凌厉掌力隔空一撞,风逸但觉掌上劲力无影无踪,好似落入汪洋大海。

而黄裳身形如转北斗,陡然翻滚半空,左手飘然一带,右掌切出,就听“喀啦”一声,一株合抱粗的大树轰然堕地,搅得积雪漫天。

远处的黄婉儿闻声一惊,就见眼前满是蒙蒙细雪,急忙拂开,就见黄裳怔在那里,呆望着自己手掌。

风逸则犹如泥塑木雕似的,两眼望天,一动都不动。

两人这副怪样,让黄婉儿莫名的有些紧张,奔近一看,只见那株大树断裂整齐,竟像是一柄强大无比、锋利无比的巨斧,齐中劈开一般,不由又惊又喜。

自古以来,将大树这样分成两半,而倒了下来,只怕还是第一株。

风逸望了一会天,才直视黄裳道:“我以前听说,学武练功,首重禀赋,如果一个人乃是庸才,再高明的武功,也难令他脱胎换骨。

如若此人得天独厚,又遇良师,那就一日千里,常人苦练一辈子,也不如他三年五载的成就。

但先生只用几个月时间,就能达到如此成就,我不敢想象,三年,五年,十年之后,您会是怎样的成就!”

黄婉儿喜形于色,拍手大笑。

黄裳道:“哪里哪里,若无你传我九阴真经,我哪有今天!”

风逸心下苦笑:“若是给旁人九阴真经,几个月时间,岂能达到如此境界?”又道:“先生,你刚才这一招,又是什么道理?”说着向黄裳深深一揖。

风逸看的明白,他刚才与黄裳掌上均已蓄满了劲力,谁料黄裳身形转动间,竟将自己掌力与他的掌力汇成极窄的一道,击在这株合抱粗细的大树之上,所以形成了好似刀砍斧劈一般,一分为二的震撼场面。

这看似仿佛是借力打力一样,很是简单。

但自己掌力何等雄浑,能够转移方位,就已经难能可贵了。要将掌力吸收一并打出,那就太过惊世骇俗了,他自忖没有这种本事。

黄裳“咳”了一声道:“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运用在武学中,就是任内息往来,缠缠绵绵,若有若无,应有所克制,不可操之过急,过于执着,如此真气不脱丹田与经脉控制,才能成大道。

那易筋经中其实也有这番道理,经文中说随心而起,意在气先,气在劲先,若合符节,可入无间,可披大隙,款款荡荡。

正所谓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便如一叶小舟于大海巨涛之中、怒浪澎湃之际,小舟自然抛高伏低,何尝用力?

这便是将对手纳入自身掌控,与己同在之理。而神照经中的一个顺其自然,也阐明了这番道理。”

黄婉儿道:“可这等道理本不难明,欠缺的却是具体方法啊?”

黄裳笑笑道:“这便是你风大哥说的,有的人守着神功,一辈子也不会有成就,这是胎中带,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黄婉儿点了点头:“就跟读书一样,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爹爹伱能考中状元,有的人连秀才也不是!”

“先生,您说的太过玄乎了,我有些……”风逸顿了顿,轻声问道:“在您看来,这九阴真经与易筋经到底是一种什么武功?”

黄裳想了想道:“老子曰‘无中生有’,这位九阴真经的作者明显是一位精通道学的大真人,故而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乃是开宗明义,告诉了以虚击实的武学之道。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故而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乃至于归于太极混沌。

而太极者,阴中有阳,阳中含阴。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济,方能生生不息,这便是九阴神功的真谛。

而佛曰‘云空不空’,所以易筋经以身如山,自修自练,不假外求,无论任何外力加身,都能在体内自相融合,从而让内力浑厚扎实,好似磐石。

佛家戒色,所以不丢纯阳之身,气有成,则精与神也是浑然天成,故而本心空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云空不空,如如不动的高妙意境。

若说九阴真经是天,无穷之大,易筋经便是海,有容乃大。二者其实都是‘空无’之道,这便是万物有其变,也有其不变之理!”

风逸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其实二者最后走的都是以虚破实之道。”

黄裳笑了笑,说道:“以虚破实之道理解起来,倒也不难,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随后面露苦涩:“我刚才看似将你的掌力吸收打出,但你并未接着进招。”

风逸道:“你也没有将它打向我啊!”

黄裳道:“我打向你,你也可以躲闪啊!”

两人都是笑了一笑。

黄裳接着道:“总之我从九阴真经,神照经、易筋经、神足经这几门大法来看,习武之人最高境界乃是天人合一,浑然一体。”

“天人合一,浑然一体!”

风逸轻轻念诵这八字,不由心生神往。

黄裳捋须道:“精气神,乃人之三宝,自来修炼内功,驾驭真气,靠的都是心神。

故而真正的上乘功夫,要旨不在于精、气,而在于其中的‘神’。”

黄婉儿不解:“神?”

“神者即是心意也,关乎心性灵智,所以内功到了真正的上层境界便有心魔滋生。

而这心魔也是一种心神之意,与驾驭真气的心神同出一源,所以任何真气均不能驾驭神意,自然也就不能抗拒心魔,如此心魔来袭,艰险万端,容不得半分差池。

故而九阴真经中的化心魔为神通之法,要旨在于采取主动,调和心性,随曲就直,化心魔于无形之中,说化心魔为神通,其实是以意破神!”

那神足经也是化解外来魔头的妙法,只是这门天竺之学与中原之学不同,心魔乃是静中求动,而它则是以瑜伽姿势动中求静,所谓心随体动,心神化分为二,一在体,二在神,大有飘然避开,入无何有之乡之逍遥意境!”

风逸听了这番话,面上不禁现出钦佩之色。

只有黄裳这等大才,几个月时间能将这几门神功领悟到如此境界,那真是字字珠玑。

黄婉儿脸上带笑,眼里却有迷茫之色。

黄裳心知此等武学奥义,太过玄妙,修炼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人想要明白,当真难如登天。

遂又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气者混沌之本体,道德之根源。

修炼内功,必要先立气海,气海是纲,经脉为目,纲举而目张。

老庄之学崇尚自然,道家内功之奥义,就是在于本源心神与内功心法符节若合。

若如此,修炼起来,自是一日千里,数年之功顶得上常人一辈子。

这便是神意若成,精气必足的道理。

一旦三者内外沟通联结,自成一体,妙谛自成,举手投足,随心所欲,无往不利。

只是领悟到了这个层次,必是第一流的高手。

诚如风兄弟所言,世上能胜你的不过一两人耳,那这世间能懂这一层的,恐怕也不多。比如九阴真经中的缩骨功,并非多么稀奇之术,世上鸡鸣狗盗之徒,多用以做恶。

但我观这位大师之所以将之收录在内,其实是让人明悟以柔克刚,脱却束缚之道。

因为修炼了九阴真经,无往不利,但仍需要缩骨功,说明遇到了让你为之棘手的问题。

与之硬碰硬,必然吃亏,那么就只有软。一软之后,脱却束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便是反败为胜之道!

而这移魂大法,也是让修习者明悟神意之重,那时料敌先机,算无遗策,再以深厚内劲,吐气成龙,微尘秋毫皆可成为克敌制胜之利器!”

“妙论,妙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风逸听的心悦诚服。

九阴真经号称天下武学之总纲,还有谁能比黄裳更懂。

黄裳笑道:“这不是我的理念,释迦牟尼说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就是一种打破愚顽,让人人明心见性,皆成佛的美好。

老子以天为道,论语说无欲则刚,实际上都是告诉后人,大家只需要遵循心中的道,你就是无穷无尽的大。

是故儒、释、道看似不同,实则殊途同归,就是茶经中的某些道理,也适用于武学。

再如风兄弟劝我之时,不能让达摩专美于前,让我很受启发。”

“什么启发?”黄婉儿很是好奇。

黄裳道:“那就是今人未必不如古人,我们不必尊崇任何人物,只需要尊崇道理,走出自己的路!”

风逸听了这一席话,只觉其中大有精义,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武学天地,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武学概念,虽然有些模糊,可饶是如此,也让他只觉浑身轻飘飘的。

黄婉儿道:“看来这九阴真经,我倒要好好研习才对。”

黄裳笑道:“我看创造这部九阴真经的高人,的心血不少。

婉儿,你一辈子也未必能够研究透彻,以后不要将心思在别的上面!”

“遵循自己的道,走出自己的路。”

风逸喃喃自语,走出了黄家。

黄婉儿奇道:“他……”

黄裳嘘了一声,当即跟上。

他知道风逸心有如悟。

九阴真经本来是黄裳耗费几十年所著,但现在风逸将之提前给予,又将神照经、易筋经等神功秘籍给了他。

黄裳学识之博,思路之广,乃是经天纬地之才,他利用九阴真经,亲身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又与几大神功印证,高屋建瓴,将武学最高深之精义,深入浅出的予以指点风逸。

这些道理,以风逸的武功修为理解起来,本该不难。

可他与常人不同,立身之本乃是一蹴而就。并非靠名师指点、自己勤修努力而来。少了从无到有的重要一环。

风逸如今得黄裳亲解个中理路,虽然受益匪浅。但要将蕴含佛道两家至高奥义的“空无”之道,如人一般学以致用,融会贯通,随便举以入之,皆成妙谛,那可着实不容易。到了这一步,也不是黄裳能够帮的了的。

风逸踏着满地白雪,信步而走,忽然听见轰隆之声,连绵不绝,既似野兽咆哮,又如风雷怒号。

风逸神为之夺,此时就见一片海水势如奇峰突起,高过四周海面足有数丈,乍眼望去,茫茫然如悬瀑天落,白浪滚滚而至。

原来他不知不觉出了福州城,到了大海之畔。

此时正值午时,乃是涨潮之时。

轰隆,一排如山巨浪排在了海岸上,这股声势,比之雷震电轰更为厉害。

眨眼间,浪头飞水已到风逸头顶,

风逸呼呼两掌,他现在内功不但已经恢复,而且掌力更胜从前,掌力仿佛实质,那排飞浪似被无形巨刃生生劈开,一分为二,真有开山裂海之威。

风逸挺立如枪,水分溅两侧。

黄裳与黄婉儿看在眼内,不由怔在那里,他掌力之雄劲,端的惊世骇俗。

刚才与黄裳切磋,看来是有所保留。

只是浪涛之雄,无穷无尽,后浪叠起,更胜前浪,浪高及天,落下之时,如山倒石倾。

就见风逸双掌连环击出,二者相撞,哧蓬作响,身影在海浪之中时隐时现,可已经浑身湿透,没了潇洒风度。

忽然间,风逸明白了,将大海比做一个高手,这海潮之力便是大海吐劲,层叠无休,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如此,又能抵御多少?

此时就见海天一线,浪涛震响,直如万马千军齐呼齐喊,冲杀过来,风逸双眼射出灼灼精光,身子一晃,直接冲入巨浪之中。

这时海浪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风逸感觉到的压力更大,出掌抵御,无奈来劲太强,无穷无尽,不到一刻钟功夫,风逸渐渐招架不住。

风逸恍然明白,自己在瀑布练功,只有从上到下的冲力,哪有这海水潮信四面八方之力巨大。但自己已到百尺竿头,若是再进一步,必有突破,哪怕雄浑外力涌遍全身,百骸欲散,也是竭力坚持。

然而涨潮只在子午之时,可以说是大海一天能量之所聚,不到时辰,力不衰减,但风逸每掌挥出,都是竭尽全力,内力再是生生不息,也赶不上消耗。掌力自然减弱。

此消彼长,巨浪滔天,荡涤全身,风逸渐觉周身筋脉酥麻,呼吸急促。

当即用“千斤坠”身法,身子一沉,落在了一块石上,海水还是无所不至,但风逸却又不觉丝毫痛楚,只觉身子里极空极大,漫无边际,仿佛身子里藏了一眼无底深潭,将海水之力吸得干干净净。

实则是海面波涛汹涌,海底却是平静多了,这种差异,可以说是给了风逸一种错觉。然而他真气转动周天,就觉身上那股酥麻之感却是荡然无存。再转一周,几成细丝的真气也变得浩大雄浑,这种情形便让风逸大为迷惑了。

他真气怎能恢复的这么快?

这时就觉经脉大涨,忽有所悟,豁然洞开,这让他真正见到了武学中的新境界。

从此以后,风逸每日除了跟随黄裳学习,子午时分,便都在海潮之中练功,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忽忽冬逝春来,春去夏至,展眼间又是半年过去了。

这一日子时,海潮退去,风逸使到兴发,身形迅速变换,双掌使出了十分真力,运起降龙掌劲,击了出去。

他出掌不闻声,然而掌力到处,蓬的一声,丈余开外的一块礁石炸的粉碎。

这一幕,让风逸志得意满,心想:“黄裳真乃天人也!”

突听沙的一响,风逸哈哈一笑,身形一晃,已掠了出去。

原来这段时日以来,黄裳又带着他品读陆羽的《茶经》,

风逸本来不想,但黄裳说此书精妙之处,不亚于内功秘籍!

风逸当时听了这话,只感两只眼睛闪闪发亮,心想:“这也行?”

黄裳看出他的疑惑,不由微微一笑:“茶经篇数很多,只煮篇有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试想若将之用之于武功,那是何等威力?

出掌力小,微微风动,及身之时,如翻腾海浪一般,难道不厉害?

像你一出掌就打的排山倒海、怒潮汹涌一般,人家远远就感觉到劲风迫体,庸手自然避之不及。

可武功稍高一点的,只要自己不想死,不都立马躲的远远去了,你难道是打的好看,给人瞧吗?”

这番道理,并非风逸不懂。

他的无影神拳,就是出拳无声,而降龙十八掌中也有无声掌,但那是近身搏斗。

想要拳劲掌力外烁,隔空打人,再将风声隐藏,那就是难了。

所以黄裳用了一个月功夫,将九阴真经与降龙十八掌加以融合,能蕴大力于微风之中。

纵然高手,警觉过人,感觉到了风声,但觉细微,若是不当回事,一触之下,却是排山倒海之力,那一掌之下就结束战斗了。

风逸按照这法门,经过半年苦练,将这一套“降龙十八掌”给练到了如此境界,却没想到远处树林中有人。

“风护法,且慢动手!”

风逸听了这一声,甚为熟悉,身子一顿,落在了海边山林前,只见林中走出五人。

月光下看的清楚,为首之人乃是丐帮四大长老之一的陈孤雁,还有两个身披七个布袋的弟子,另两人青衣汉子不知是何来路。

风逸幽幽道:“陈长老本事大啊,我近一年不出江湖走动,你们也找的到我?”

陈孤雁上前对风逸抱拳行了一礼,说道:“不瞒风护法,你在海潮练功,神威盖世,有海客瞧见,他们一说,本帮弟子都是习武之人,闻之自然好奇,辗转之下,本帮几位长老这才知晓,你在福州,不请自来,还请勿怪!”

风逸摆了摆手道:“好了,你找我什么事?”

陈长老道:“本帮遭逢巨变,您是知道的,不日召开君山大会,推举帮主人选,在下受几位长老请托,还请阁下驾临!”

风逸心想:“果然,一个谎言,需要用无数个谎来圆。”笑道:“我师父告诫过我,我这护法只是挂个虚名,不到丐帮生死存亡之时,不许我参与帮务,你们几位长老看着办,就是了。”

陈长老怔了一怔。

江湖上虽然有人说风逸云云,可丐帮长老却知道风逸的厉害,乔峰英雄了得,可他乃是契丹人,这个帮主做不了了。

如今又死了几位长老,丐帮声势大不如前了,本意想请风逸出任丐帮帮主,没想到人家压根不感兴趣。

这时那两名青衣汉子互相使个眼色,走上几步,向风逸躬身行礼,呈上一张大红请柬。

风逸伸手接过一看,眉头微微颤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