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 第94章 众生皆为棋子

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第94章 众生皆为棋子

作者:你们说了算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6: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声声若雷霆,响彻碧空,虽在万军喊杀声中,也是清清楚楚。

而且这句话是用蒙古语喊出来的,宛若一阵长风吹过战场,此时正值忽必烈被手下从马上拉下,王旗也被郭靖射落,离近之人倒是知晓王爷没死,可看不见的十余万蒙古军兵,又怎辨真假?都吓得心惊胆战!

两军交战,气盛者胜,这话登时让蒙古将士的心气更衰了。

襄阳城头上的郭靖等人听了这话,当即循声望去,只见西北方的蒙古兵翻翻滚滚,不住向两旁散开。

旁人只见刀光剑影,郭靖内力深厚,看的清楚,蒙古军阵中有三人并肩杀来。

一人黄衫黑发,一个青衣长须,一个灰衣白发,正是风逸、黄药师、洪七公。

三人身边四面八方都是蒙军,刀枪并举,风逸顶着一团血光与一团黑气当先开路。

黄药师与洪七公一左一右,俱是空手,可掌风到处,敌兵矛断戟折、死伤枕藉。蒙古军士更是发出不同寻长的惨叫之声。

蒙古兵剽悍,又自恃人多势众,本不惧风逸三人,奈何直面风逸等人的兵士看的清楚:自己倒下的战友身上,竟然发出白烟,顷刻间化为黄水,只剩下盔甲。

饶是蒙古人再是悍勇,但却也不曾见过这一幕,后方的还好,只管蜂拥冲杀,前方的却是魂飞魄散,不寒自栗。

只觉得面前之人似魔王,似天神,似佛祖,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抵挡!

原来风逸安顿好洪凌波,便赶赴西域,谅蒙古人必然盘查严紧,诸人分拨而行,由丐帮识徒弟子探明去和林的路。

风逸、黄药师、洪七公、鲁有脚、甄志丙等几人先去白驼山。

黄药师、洪七公知道白驼山的大概位置,具体不知是在何处,几人走戈壁,过草原,越高山。

好在游牧民族和在中原定居的汉族大大不同,他们以一个个的部落作为单位,逐水草而居,人数也不会大多,经年累月,族人都是聚在一起的,彼此互相熟悉。

风逸等人沿途向牧人或猎人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究找到了白驼山。

至于山庄里仍旧有欧阳锋的蛇奴,欧阳锋将近二十年没回来,但蛇奴将欧阳锋奉为天神,一日不知死讯,也不敢擅自离开。

风逸说笑无忌,叫人如沐春风,整治起人来,狠辣之处,比欧阳锋更胜一筹,真叫洪七公、黄药师等人都不寒而栗,遑论旁人。所以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弄来了化尸粉。

而这化尸粉只是母毒难治,单凡有一点,利用尸体可以大批量生产。

风逸得到了化尸粉,立刻让鲁有脚派遣丐帮弟子赶回襄阳禀报。他们则是赶往和林。

如今的和林,经过成吉思汗、窝阔台在位时的征讨,成了世界中心。

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

正因如此,罗马教皇的传教士、波斯商人的驼马队、南宋朝廷的使节团,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

那些关卡也如虚设,风逸、黄药师、洪七公等人很容易就混进了和林。

蒙古人住的都是帐篷,帐幕也好似汉人的人家,不过是用皮革来代替墙壁而已,帐幕里间隔成一间间的房子,无非是权势大的住的更大。

而窝阔台的皇妃脱列哥那,史称乃马真皇后,临朝称制,帐篷最大,占有几十几间房子之广。

帐幕乃是牛皮做的,较布匹坚韧,能够载重,风逸三人俱是一等一的轻功,所以乘夜偷进,帐篷并不倒塌。三人很容易便找到了。

此时正值乃马真将儿子贵由召回,母子俩正在商议要事,风逸三人当即出手,要了两人性命。

在和林将冰魄银针,化尸粉种种毒药,一顿施展,造成极大血案,三人乘乱逃走。

和林专司搜捕罪犯的乃是神翼营,这些武士每人都有三匹骏马,长途追敌,马力乏时,可以替换,一天走个五六百里,是极寻常之事,所以一般刺客逃出和林,也很难逃出追兵的缉捕。

好在风逸等人行刺之前,沿途安排了接应之人,备好了马匹。一路上也无需换马,竟然从大漠逃回了中原。

一路上蒙古人固然损失惨重,不过甄志丙以及一些丐帮弟子都将性命留在了蒙古大漠。

去的时候总共有十四路人马,有三百多人,回到中原后不足十人。

风逸等人回到中原,蒙古骑兵自然失去了优势,无法追击。

风逸等人略一修整,又赶来襄阳,远远看见忽必烈王旗落下,风逸等人乘机攻击。

他们无法骑马,一旦骑马,不等近身,就会被蒙古后军发现,必然导致乱箭射来。

几人只能施展轻功,悄悄入阵,一旦进入蒙古军阵之中,他们最厉害的弓箭就会大打折扣。

风逸等人从格林逃回,那些武林好手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空旷之地,挡不住蒙古骑兵的箭射。

化尸粉见血就成毒,风逸兵刃上的毒固然用之不竭,但也怕蒙古兵身上的血迹溅到自己等人身上,所以他用兵刃,黄药师与洪七公用掌,掌风可以有效阻止血液喷溅到他们的身上。

如此一来,直面风逸的蒙古兵士身上带着白烟,口中发出惨叫奔逃,蒙古兵看到人跑着跑着,就扑通到地,化为脓水。

蒙古虽是灭国无数的精兵强将,这匪夷所思的一幕,直接超出认知,吓得不听约束,拖着残体,反冲蒙军阵势,弄的阵脚大乱。

忽必烈自统军以来,从未遭逢如此之事,惊怒之余,叫道:“擂鼓三通。”目中精光暴涨:“将号角吹起来!”

马腿骨制成的鼓槌敲在牛皮鼓上,三通鼓罢,巨大的羊角号在空中响起,慷慨悲壮之气充塞宇宙。

蒙古军队纪律森严,听得鼓声,立时不再溃逃,十万余众发一声喊,仿佛晴天霹雳,山川也为之颤抖。

忽必烈高叫:“成吉思汗的子孙有打不赢的仗吗?”传令兵高喊出去。

“没有!”

蒙古军士气势雄壮。

“宋狗派人闹和林,杀我们的官,烧我们的粮草,那我们今天不破襄阳,誓不收兵,行不行?”

“行!”众军群情激愤,齐声高呼,声震天地。

忽必烈从箭囊里取出一支羽箭,单膝跪倒,仰望苍天:“我,勃儿只斤-忽必烈向长生天、向伟大的成吉思汗发誓,不破襄阳,有如此箭!”

他双手高举,奋力一折,羽箭断成两节。

子聪急道:“那怎么成?”

“怎么不成?”忽必烈望了他一眼,道:“我蒙古十万大军在此,莫非还怕了一个小小风逸吗?”

子聪眉头微耸,明亮的眸子里带着愁意,心想:“王爷这是孤注一掷吗?”

蒙古人的士气达到了极点,齐声喝道:“杀!”

霎时间胡笳之声似乎从大地深处升起,与牛皮鼓的激响和在一起,在空中迸发出震人心魄的声响,蒙古大军三个万人队如潮水般涌向襄阳城。

郭靖见状,也以丹田之气吐出话来:“今日一战,城在人在,与城偕亡。”

他一人说话,城下城上,十余万之人,尽皆听得清楚。宋军见他威势,无不折服,闻言不禁齐声呼应:“人在城在,与城偕亡。”

飓风般的声音,在襄阳城头久久不绝。

蒙军的弩炮,向高不可及的城墙攻击,后面的大军开始扛着云梯,前仆后继,向上猛冲,将云梯搭上了城头,蚁附登城。

襄阳城头的千百张强弓巨弩搭上了箭,投系着巨大滚木的绳索被绷得笔直。守城大将王坚一声令下,巨石滚木落下,城头百十口大锅里的金汁,被铁链吊着倾倒出来。

大炮飞矢在空中交错,弓弦纷乱的脆响,震荡着每个人的耳鼓。

皮肉焦枯的臭味,箭弩的清鸣、滚木擂石的隆隆声,凄厉的惨叫,强劲的箭矢贯穿皮甲之声,

城下的蒙古大军像秋天里收割的麦子,割倒了一片,还有一片;又似漫天飞舞的蝗虫,烧死一群,还有一群。

不一会,襄阳城下就涂了一层血红的肉泥。

蒙古军队略有溃退,这时候,角鼓巨鸣密集地响起,稍稍后退的蒙古人提着刀枪,又疯了般向前猛冲,好如大海的波涛,无休无止,拍打着襄阳的坚城。

这一切只让安抚使吕文焕小腿酥软,浑身冒汗,牙齿作对儿厮杀,只觉生平所见可怕之事,莫过于此。

幸好郭靖久在蒙古军中,熟知蒙古兵攻城的诸般方略,早已有备,不论敌军如何用弓箭、用火器、用垒石、用云梯攻城,守城的宋兵居高临下,一一破解。

但是郭靖在城头遥遥见得风逸与黄药师、洪七公被蒙军围困,也只感呼吸急促。

盖因三人纵然无敌于天下,以一敌万也是勉为其难,但若是开城接应,恐怕反而会被蒙古人乘机夺城。

忽有一道人影奔到郭靖身前,正是黄蓉。

郭靖转过头看向妻子,目光闪烁,一脸怜惜道:“蓉儿,你身子还没好,怎就来了?”

原来黄蓉已经分娩,生下了郭襄与郭破虏,郭靖让她照看孩子,恢复身体,可惜大战正酣,黄蓉放心不下,实在忍不住了,前来与丈夫并肩抗敌。

黄蓉站在丈夫身旁,眼见半天布满红霞,景色瑰丽无伦,城下敌军狰狞的面目隐隐可见,再看郭靖时,见他挺立城头,英风飒飒,心中不由得充满了说不尽的爱慕眷恋之意。

他夫妻相爱,久而弥笃,今日强敌压境,是否能够将之击退,实难逆料。

黄蓉心想:“我和靖哥哥做了二十年夫妻,咱俩共抗强敌,便两人一齐血溅城头,这一生也真不枉了。”

一瞥眼间,看到城下,忽地脸色苍白,怔怔出神。

黄蓉眼角余光所及,蒙古军阵中三道人影若隐若现,认出其中有父亲黄药师与师父洪七公。

黄蓉说道:“靖哥哥,鲁帮主将配好的药送来,说风逸等人来袭,让我们一起杀出,你有决定了吗?”

夫妻同心,郭靖知道妻子心思,注视着血肉模糊的战场。他头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至亲之人,面临生离死别的感受,胸中一阵剧痛,沉声道:“鞑子大军,士气太盛,必须再泄泄他们的气势。吕大帅,王将军,你们一定要好好守住城池,不可松懈,我带二千精锐再杀一阵!”

王坚闻言道:“不可,鞑子虽然损失惨重,但人多势众,伱若出城,城池怎保?”

“不错。”站在郭靖身后的吕文焕也捋须颔首:“郭大侠,蒙古人像疯了一样,你带两千人又有何用?”

风逸等人在他们眼里,死活并不重要。

探事军士流水价来报:“东门又有敌军万人队增援……北门鞑子的云梯已经竖起……”

吕文焕翻着白眼,说道:“郭大侠,听到了吗?你不可出去!”

郭靖见他捋胡子的手都是颤抖不已,眉头一皱,黄蓉径向朱子柳道:“朱大哥,你将鲁帮主送来的药都散给武林豪士,大家冲杀出去!”

郭靖说道:“就依蓉儿之意。不过一定得告诫咱们的人,穿好防护衣服,尽量不要让毒水沾身!”

原来鲁有脚早就遣人送来了化尸粉,哪怕只是一点,利用尸体都能制造无数。

可郭靖昔日见过欧阳锋毒鲨之景,血肉成毒,太过可怕。一旦用出这种毒药,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毕竟普通人对拼,又有什么能力,可以做到血不沾身呢?

但见妻子下令,岳父、师父、风逸都在蒙古军阵之中,也只好如此了。

吕文焕见几人不听自己号令,朱子柳下去准备,只能叹了口气。

这边风逸、黄药师、洪七公三人一直向着忽必烈军前冲击,奈何蒙古人马太众,杀一批上一层,三人还得防止毒水沾着自己,饶是三人内力深厚之极,也是困难重重,这长时间,才突进到,离忽必烈里许之地。

风逸突然喝道:“洪帮主,发针!”洪七公甩出一把冰魄银针。

他的“漫天雨撒金针”相距既近,出手又快,蒙古军士万万无法闪避,

风逸与黄药师、洪七公刹那间连毙十余人,离近的蒙古军士脚下一缓,风逸长啸一声,叫道:“黄岛主,洪帮主助我一臂之人!”

飞身纵起,黄洪两人各出一掌,拍在了风逸的双脚上。

风逸飞纵之力加上两人掌力,直接化为一道白虹,掠空而出,从蒙古军士头顶飞射出去。

蒙军惊奇万分,顿时齐齐发喊,风逸已经飞出了十余丈之外,力还未衰,有人一声喊:“放箭!”

风逸在空中大吼一声,将黑剑掷出,这一掷是他毕生功力之所聚,但见一道黑光居高临下扑向了数百米开外的忽必烈。

忽必烈的亲兵将他从马上拉下,执戟甲士遮在身前。

风逸这几下动作快如电光石火,但箭矢有若斜风吹雨一般,射向了风逸。

风逸待箭到,一提真气,在半空一个筋斗,越过十余名蒙古兵士,落在了一匹马上。

此时间,风逸驾马直冲忽必烈,冲出不过几丈,箭镞再次仿佛暴雨般射到。

风逸身子弹起,蓬的一声,马匹脊骨被他踩断,直接再次弹出数丈,越过武士,扑向了忽必烈。

这几下犹如兔起鹊落,等众人反应过来,风逸已飘身来到忽必烈等人面前。

亲兵护着忽必烈就走,谁知风逸手中血刀一甩,划为旋光,噗噗噗,七八人被砍倒在地,冒着白烟。

数丈外风逸轻飘飘地一掌拍去!

“轰隆隆”突然天空响死了炸雷。

众人皆是一惊,尤其风逸就感觉这一声雷鸣,就在自己耳边,他不光头脑一晕,更是觉得仿佛一座大山压在身上,身子不由一沉。

风逸也不知为何如此,却知道良机稍纵即逝,眼见蒙古兵士扑上,大喝一声,发丝飞舞,衣袍鼓胀,手腕一抖,一条长鞭从怀中扑出,身子滴溜溜一转,长鞭横扫一圈,虎虎生风,势不可当。

武林中有言道:“练长不练短,练硬不练软。”意思是短兵刃易学难精,软兵刃比硬兵刃更加难练。

风逸一艺通百艺通,运起劲力将金龙鞭使得势劲力疾,向着众人头脸横扫而至。他鞭子贯劲,犹如铁棍,蓬蓬之声不绝于耳,七八名蒙古兵士脸上挨鞭,登时扑地倒了。

忽必烈的亲兵都是勇士,还是有人迎冲而来,风逸左手拍出一掌,四五人顿觉全身骨骼欲碎,惨叫一声,口喷鲜血,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跌飞出去。

风逸这一招乃是降龙十八掌,风逸与洪七公同在一起半年,讨论武功之时,自然将之套了出来。

洪七公知道黄药师对风逸都是倾囊相授,他又怎能落于其后。

风逸再次奔进,顺手抓起血刀,嗖的一声,掷向了忽必烈,几名护卫又护着忽必烈躲避。谁料风逸扔出刀的同时,早已跳起,一掌拍出,这一掌全力发出,又快又准,蓬的一声,忽必烈口吐鲜血,人被绝大的冲力带得飞出数丈,一个筋斗,栽倒而下,势犹未绝,又滚出五尺,方才停下,但已经当场毙命。

忽必烈倒地,亲兵无不愕然,继而刀枪齐上,风逸大吼一声,挥掌拨打。突听【脑海中滴的一声,宿主违背系统任务……】”

而这时郭靖举枪长啸:“今日让蒙古鞑子知道我们大宋男儿的好身手!”

他已经亲率大军与武林豪杰出城救援。数万大军在城下杀得昏天黑地,蒙古兵将虽然骁勇,但宋军的兵刃让涂有化尸毒,这种境况无人不惧!

风逸一人制造出的黄水恐惧,岂能与千人制造相比拟?

系统一发出这种提示,“不好。”风逸心里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莫非是……”顿时冷汗淋漓,大叫道:“忽必烈死了,快快出兵……”

这一声万军皆闻,蒙古军被郭靖等人杀戮,早就吓怕了,听得这声长啸,一时间乱了方寸,开始溃乱。

但风逸话没喊完,感觉到自己身子一轻,仿佛置身于云团之中,自己沛然浑厚的真气竟然荡然无存,一霎时疲惫不堪,身子一晃,栽倒在地,忽地一阵箭雨射将过来。

昔日系统给风逸发布了帮助忽必烈一统天下的任务,但他不想违心,非但置若罔闻,还将这个建立元朝的开国皇帝给灭了!

怎料目的达成之时,自己仗义为傲的内力竟然离体而去。风逸一路冲杀至此,全凭深厚内力为依仗,瞬间没了内力。

他浑身酸软,躲闪不及,眼前飞快浮现过很多影子,无论是亲人还是仇敌,皆是一闪而逝,离他既近且远,根本捕捉不到,最后时刻,蓦地感到一丝悲凉:“我这般究竟值得吗?”

这时黄药师、洪七公啊的一声惊呼,他们虽不知风逸为何突然不济。相距均远,只空自焦急,却那里使得出一分力气去助风逸!

这时蒙古士兵化为黄水,溃势一发不可收拾,统兵将领连杀逃卒,依然挡不住败北之势。

郭靖等人乘势冲杀,城内吕文焕与王坚也开城杀出。

蒙军死伤无数,已不成军,只想如何逃过这变为黄水的噩梦,故而斗志全无,奔溃践踏,死者不计其数,一路上抛旗投枪,不成行列,纷纷向北奔逃。襄阳城头十万军民齐声发喊,以助军威。

这时,洪七公与黄药师迎着乱兵,杀将过来,到了风逸刚才倒地之处,可除了肉泥,再无其他,连他的一丝影子,都看不到了!

洪七公双手震颤,不知所措。

黄药师将他护住,将几名乱军击开,急声道:“七兄,难道你想被乱军踏死吗?”

洪七公虽然心痛,但他深知这一点,现在蒙古数万大军成了溃军,风逸成了肉泥,他们在这里,也会是一个结果,跟在黄药师身后,夺了一马,向襄阳冲去!

自蒙古和宋军交锋以来,从未有如此大败,郭靖等人乘胜追击而去,直追出三十余里,而吕文焕流水价的派出传令官召郭靖回军保城,宋军这才凯旋而回。

这一仗宋军大获全胜,遗憾的是风逸死于乱军之中,连全尸都没有留下。黄蓉、朱子柳、郭芙、大小武等人都暗自叹息。

安抚使吕文焕却是率领亲兵将校,大吹大擂,列队在城外相迎,凯旋之师!

风逸死了,他毫不在乎,心里还认为他死的好,因为风逸的所作所为,当官的没有一个喜欢的!

能对蒙古见官就杀,难道对大宋就做不出来?这种不稳定分子死了最好!

众百姓也拥在城外,陈列酒浆香烛,罗拜慰劳。

黄药师、洪七公等人立在城头,心中似乎灌了铅水,沉得喘不过气来。

郭靖回军,望着师父与岳父,见他们沮丧无比,一问端倪。

郭芙哀叹道:“风逸死了!”

刹那间,巨大的悲怆像潮水般涌上郭靖的心头,他再也忍耐不住,失声痛哭,泪如雨下,喟然道:“今日若非风大侠力挽狂澜,只怕……唉……”

黄药师看到凯旋之师,长吟道:“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辛弃疾乃是黄药师当代最为佩服之人,他眼见莽莽神州沦于夷狄,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百战余生,只能慷慨悲歌。心道:“今日之战,全赖风逸,稼轩先生泉下有知,当足以安慰!”

但听到襄阳城内呼天唤地的号哭,或泣丈夫,或悲儿孙,或哭父亲……

黄药师蓦地仰头长啸,其中凄楚悲伤,令人闻之心痛。

洪七公一脸悲悯,叹道:“风逸曾言,这大千世界,众生百态,光怪陆离!

他不喜欢权谋,也没有建功立业的野心。亦无意助什么人争霸天下,只是不希望五胡乱华、靖康之事重演!

可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无论是蒙古还是汉人,他们的目的其实都是一样,推翻现在的皇帝,重建新政,那么在这过程中,仍旧会有遍野的死伤、成山的尸骨,

如果有神灵仙佛,他们是不是只会在苍天上注视着下界的凡尘,是不是只会眷顾那万中选一的真命天子?

让他们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而对每一位普通百姓的眼泪、以及每一位失去儿子、父亲的痛苦,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呢?

因为权利、为了自己的私欲,让无辜的人们为他送命!

那些将军,将一个个所谓的真命天子送上龙椅时,他们得到了荣华富贵,可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人,又得到了什么?

或许都没几个人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战斗的,更不知道自己死后,能否换来他想要的,他的家人会是怎样!

而那些百死余生、告老还乡的勇士们,又得到过什么样的快乐,谁又能知晓?”

洪七公想到一路走来,那血沫飞溅、血腥而残忍的过程,给了他这种高手平生未有的强烈冲击。

他忽然觉得这天下是谁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希望再看到人与人之间你死我活的拼杀,而这终究是一种妄想!

而洪七公的转述之言,也让郭靖等人身体猛然一颤。

一代天子一代朝臣,他们这些上位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会失去家中的亲人。

可死了一个风逸,还有他们在意,那些兵士呢?他们何尝不是功臣?

在意的又有几个?

吕文焕那一脸高兴的样子,自己也觉得这是大胜,颇为喜悦……

这一刹,众人经过风逸长久以来的潜移默化,想到蒙古军队死伤惨重,宋军也损失不轻,尤其襄阳城中家家举孝,都激发了全新的思考。

郭靖黄蓉忽然明白了,为何风逸明明帮汉人,而对大宋嗤之以鼻的原因。

因为那些帝王公侯都是要吃“人肉”的。

从没有一刻,郭靖会用风逸的观点看待世界万物,一时无比迷惑。

黄药师哈哈大笑,拂袖转身,大步西去,黄蓉叫道:“爹……”

黄药师理也不理,边走边自大笑,可笑声之中,却已听不出悲喜。

洪七公朗然道:“芸芸众生,真是可悲可叹可怜哪!”

说着也长笑离去。

两人长笑冲天而起,仿佛是为逝去的生命带去了一丝欢乐。

但又仿佛是一种讽刺!

欲望之下,众生皆是棋子!

……

历史中的忽必烈本是继蒙哥之后的蒙古大汗,建立元朝,一统天下,成就不世之功。

但现在,一切都成了未知。

盖因蒙古汗位的继承,变数很大。宋朝的所作所为更是无法言说。

蒙古大汗接位,并不是简单的父死子继,需要召开忽里台大会,由皇族王公、重臣大将会议共推拥立。

只因昔日成吉思汗生前指定三子窝阔台做继承人,但同时也按照蒙古“幼子守产”的习俗,把自己大部分领地、部民、军队都留给了小儿子拖雷。

成吉思汗有十多万精锐部队,给了拖雷十万,其他儿子还有几位弟弟,每家只分得几千人。

也许铁木真想给自己最宠爱却又没能接班的小儿子,多一点补偿,可这种操作,熟知历史之人,必然明白。这是大祸患。

哪怕在现代社会,一个手握绝对控股权的大股东,能甘心让他人坐上董事长宝座吗?

所以拖雷按照蒙古风俗独自“监国”两年后,才召开了落实大汉人选的忽里台大会。会上又足足拖延了四十多天,迟迟不表态。

而术赤素来和幼弟拖雷交好,二人的王后还是亲姐妹。二哥察合台则一直跟大哥不对付,借口术赤血统存疑,极力排挤大哥,却全力支持三弟窝阔台上位。

那时候术赤已死,在察合台强力推举和成吉思汗遗命的作用下,拖雷才不情不愿拥立窝阔台。

但无论是谁,放在窝阔台的位置,也睡不着,所以几个月后,年仅三十九岁的拖雷突然去世。

窝阔台开始从托雷系中夺取军队,蒙哥等人极为不愿,可托雷的正妻唆鲁禾帖尼,力排众议,坚决执行。

按照蒙古风俗,此时的她,可全权掌握家族财产,享有与丈夫同等的地位和权力,成为了整个拖雷系的掌权人。

如此一来,显得窝阔台欺负兄弟的孤儿寡母,托雷家族大气。

窝阔台自然感受到了这一点,下诏书要唆鲁禾帖尼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

寡婶下嫁侄子,这在草原风俗里,倒也不算太出格。这招可是釜底抽薪,直接要把拖雷系整体吞吃。

但唆鲁禾帖尼没再就范,回复说,要把孩子们抚养成人,愿彼此互不离弃,委婉而又坚决。

拖雷系终究是蒙古帝国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一时间,窝阔台也奈何不得,在重大军政事务上,也要与唆鲁禾帖尼商量,征求拖雷系的意见,然后才能行事。

托雷系还通过经营中原汉地的封地,积攒下了雄厚的财力。

窝阔台在位十三年,突然暴毙!

他的死,蒙古帝国再次因为继承问题陷入乱局,因为“皇储”失烈门还未成年,而蒙古正在进行“长子西征”,中坚力量不在。

乃马真后,作为窝阔台的遗孀临朝称制,接管了中枢权力。她不想让失烈门即位,策划由亲生儿子贵由接任大汗之位,尽力拉拢各路宗王,极尽放纵,政事紊乱。

所以耶律楚才才会被排挤。托雷系的儿子们在唆鲁禾帖尼的严厉管控下,严守祖宗家法,在一片混乱的朝政中,独善其身。

所以蒙古大汗之位在窝阔台死后,汗位空悬长达五年。乃马真后才组织召开忽里台大会,让儿子贵由即位,拖雷系也是早早赴会,对贵由表示支持。

因为草原帝国的传统,就像狼群中选狼王,只有强者才能服众称王。

作为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时年已三十六岁,曾东征高丽、西征钦察,

但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等父辈的爱恨情仇自然传递到了下一代。

蒙古西征中,术赤之子拔都和拖雷之子蒙哥相交甚欢,却与察合台、窝阔台的子孙们闹翻了。

在一次酒会上,窝阔台长子贵由和察合台之孙不里,当众辱骂拔都,双方不欢而散。

贵由上台后,也确实雄心勃勃,首先整顿朝纲,大力集权,为此不惜把母亲的宠臣法蒂玛逮捕处死,就连乃马真后当年为了拉关系,给宗王们滥发的令旨和令牌,也统统收回。

而他插手察合台系事务,行废立之事,又拉拢拖雷系,委任自己的婶婶唆鲁禾帖尼,总管忽里台大会上的赏赐分发大权。

将这两大山头摆平,又要清理术赤儿子拔都。率大军西行,借口回西域的封地巡狩,准备突袭拔都。

一直冷眼旁观的蒙哥母亲唆鲁禾帖尼,派人通知了拔都,又卖给术赤系一个天大的人情。

拔都收到消息,也是不惧,挥师东进,眼瞅着,一场黄金家族的火并在所难免……

可贵由延续了他叔叔拖雷、父亲窝阔台暴毙的传统,竟然病死在了“西巡”路。

他和拔都系险些兵戎相见,已经成了世仇,无法调和。

对察合台系行废立之事,立起来的也速蒙哥汗却浑浑噩噩不给力,无端被废的哈剌旭烈兀汗,从此成了仇家,原有的盟友察合台系没了指望。

至于拖雷系,更是仇人。

托雷就是被窝阔台害死的,而贵由险些娶了拖雷妻子唆鲁禾帖尼,这可是蒙哥、忽必烈等人的母亲。

在窝阔台系内部,更是一地鸡毛。

乃马真后在上届忽里台大会上陈述利害,不惜违背窝阔台汗的旨意,摒弃失烈门,力推贵由,为此,还打压了当时健在的窝阔台二子阔端,内斗很厉害。

而阔端率兵攻吐蕃旧地,成为赫赫的西凉王。

所以贵由一死,留下了一个四分五裂、众叛亲离的窝阔台系。

那时其母乃马真后已去世,贵由的遗孀斡兀立,史称海迷失后,依样画葫芦,接过丈夫的权力,开启了蒙古帝国为期两年的海迷失后“临朝称制”时期。

但她没有拖雷妻子唆鲁禾帖尼的眼界胸怀,也不如乃马真后懂得投机钻营,只知道和萨满巫师们求神问卜、胡言乱语。

此时术赤系的老大拔都,已成为成吉思汗孙辈宗王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之人,作为窝阔台时期“长子西征”的统帅。

他在自家领地上组织了忽里台大会,筹划改天换日,但也是阻力重重,窝阔台系就提出,应当推举失烈门,不然就是有违窝阔台大汗遗命。

但蒙哥的弟弟阿里不哥说道,当初是贵由有违先汗的遗命,抛开失烈门自行登位。

你们可以可以违约,我们为什么不能?

这个逻辑缺口一打开,拖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在拖雷系“幼子守产”的家族故地,也就是成吉思汗出生的地方,又组织了第二场忽里台大会。

蒙哥母亲的口碑和人脉遍及四方,拔都也派弟弟别儿哥,率重兵前往压阵。

拖雷系内部安定,一致对外,在本土的这次忽里台大会,蒙哥弟弟忽必烈负责接待和监控全体与会宗王;弟弟旭烈兀统率司膳和卫士,维持会场秩序;异母弟阿里不哥则负责守卫帐殿门户,管控各宗王的出入。

这几人是拖雷最出色的儿子,都为大哥蒙哥称汗全力以赴。

不提蒙哥母亲的口碑和人脉,且按照蒙古“头狼”理论。蒙哥人到中年,参加过长子西征和灭金作战,足以服众,遍看窝阔台系诸宗王,还真找不出一个能和他匹敌者。

窝阔台系四分五裂,贵由打压兄弟以及拔都。他们都要报复,如此一来。

正因了那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当初监国的托雷,都没坐上大汗之位,时隔二十几年,儿子蒙哥终于夺了回来。

蒙哥在位九年,又继续了伯父窝阔台、贵由等人的操作,打压弟弟忽必烈,

后来蒙哥征宋,战死合州,其弟七王子阿里不哥在北方蒙古老家和林得王公拥戴而为大汗。忽必烈领军北归,与阿里不哥争位,兄弟各率精兵互斗。

最后忽必烈得胜,但蒙古军已然大伤元气,直到宋度宗咸淳九年,蒙古军始再进攻襄阳,一举而下,灭了宋朝。

正因如此,历史中的蒙古从成吉思汗死后的几十年,一直陷入内乱之中,可宋朝还是被灭了。风逸虽然杀了贵由、乃马真皇后,蒙古后续如何,谁也不知道,宋国会怎样,更是无从假设。

包括忽必烈建立元朝,子孙们的皇位更替,蒙古也一直爆发内乱。就连大都这个都城都陷落好几次,可仍旧统治了近百年。

直到朱元璋横空出世,南征北战,才算终结了蒙古统治。

所以蒙古入住中原,究竟是广大的汉人同胞无能,还是国运所致,人力岂挡,这根本就是一个无解之题。

试想,倘若宋朝立国之初,会接连发生监国、大汗暴毙之事,大家几个派系争夺皇位,爆发内乱,他的外敌会不会给他如蒙古一样的机会,屹立不倒,还能一统天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