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的工作是花钱 > 第276章 功能惊人的助手

我的工作是花钱 第276章 功能惊人的助手

作者:驾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20:12: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惊叹了它这么小体积却有如此强大的运算能力后,杨铭回到了正题上,介绍里说它能够替他处理各种计算上的难题。

替他处理当前的科技难题,也应该是一种吧?想着就把刚才打包兑换的技术,交给了它去领悟看看。

“我想要切实可行的方案,精确到实施步骤。”杨铭提了个要求——这相当于在数据理论上,完善到商业生产的程度!

“您稍等。”它说。

杨铭也不急,现在光是它展示的运算技术和智能程度,都完全值得这个价了!因为为东方大学购买的超算,预算20亿,运算能力每秒两亿亿次!

关键公司那个肯定是庞大无比,要占据一整层楼,而现在手里头的只有手机大小,能耗还很低,这都让他想拆开看看电池构造了!

不过它是全密封的,拆了估计会坏,想了想它花掉了自己大半的积分,还是迅速冷静下来了,要管住自己的手!

“先生,我已经为您处理好了。”智能的声音传来。

“这么快?”杨铭还是有点惊讶,自己发呆不到半分钟吧,它就能够消化刚才自己看了都觉得眼花缭乱的内容。

“全程用时22秒,我同时构建了所有可能的方案,在超过一千万种结果的分析中,最终确认从步骤到最终试验数据。在尚未联网和现实接入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1.5%的误差……”

“等等,你是用足够多的次数,来反复验证并找出概率最高的方案?”杨铭问重点。

“是的,这是我的一种处理方式。”

杨铭明白了这可能就是它不能完全作为想象中人工智能的原因!它依然建立在超级庞大的运算下,不是像人这种,知道用巧劲和灵活。

它就是依靠强大的运算能力,用数量碾压!用几千亿次,一亿亿这种恐怖的频率,攻克每一项可能!

他正好想利用这种能力:“你来帮我分析一下,我最近有一项电池改良技术,我想找出成本最低,难度最小的,同时让它容量最大的方案。”

“需要您授权我接入互联网以及相关的资料库。”智能说。

“等等。”

杨铭来到电脑面前,这些技术在他这里都是有备份的,当确认了AR眼镜上投影的选项框后,它就通过了网络开始传输了。

“受到网络传输极限的限制,我可能会稍微变慢。”它说。

“我不着急。”杨铭依然在理解着这种模式:它就好像是同时发动了一百万、一千万个同样智慧的人,同时同步、分工不同的步骤。

这与实验室里不断寻找最合适技术是一样的道理,区别的是人比较聪明,可能会跳过重复的内容,但计算机比较死板,会一丝不苟的不放过任何一项。

但优势是,实验室能有多少人?十几个专家是一组,土豪一点的可能有几十个,国际级别的可能有几百上千。

但是它,能够同时作为一亿、十亿甚至更多的数量,去践行“勤能补拙”、“数量战胜质量”这种汪洋大海的理念。

这之后如同杨铭猜测的那样,智能对已有的条件,进行了超过十亿次的尝试,最终拿出了当前条件下,最适合的结果。

杨铭就在AR眼镜上看到了方案。

排列第一的是一种能够增加230%功率密度,200%能量密度的基于锂体系的改良电池极限办法,从各种材料、设计图纸,步骤重点都一清二楚。

在成本衡量计算上,它也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最为接近的结果,也给出了误差值,因为网上的资讯,不代表现实里的一切。

但是对于杨铭已经是相当精细了,忍不住的:“你这简直是外挂啊!”

“谢谢先生!”它理解了这是一句夸奖。

杨铭笑着:“我是说真的,你用最傻瓜的排除法,把我最想要的结果拿出来了……要不你给我更新一下赛车空动技术吧,授权给你。”

一秒钟后:“您请看方案!”

杨铭发现自己被鄙视得体无完肤,当初他是在吸收了知识,打了鸡血的模式下,实验室埋头苦战不知多长时间,才拿出了认为出色的设计。

现在它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一套全新的方案,并且比起自己的更有超前理念,更优秀!

虽然他还可以用没有进行风洞试验之前,一切都是虚的来狡辩……但他知道这之后,智能肯定会接管风洞试验,继续拿出最优方案。

“你来试试这个恢复液!”杨铭指着手里一个瓶子。

“对于完全没有数据的东西,我无能为力。”但它犯难了。

杨铭找办法:“如果我让人去对它进行成分分析、化验和其它专业设备的数据监测,你是否就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仿制的方案来?”

“只要数据足够,我可以做到!数据越丰富,我的精确度就越高!”智能回应道。

杨铭懂了:“然后你就可以用几千亿次,几万亿次让人类绝望的运算能力,傻瓜式的找出最终能够成立的办法。”

“是的。”

它没有很强的智慧创造能力,比如现实里完全没有的东西,杨铭想让它去制造只存在于概念的,它只能无解。

但存在于现实的东西,比如电池,它能够结合技术,迅速在电池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测试,把它的容量提高到理论的极限!

如果你觉得理论不够准确,那么给它接入现实,让它操控更多的机器、机器人去进行操作,理论和实验结合,效率会再度飞起。

杨铭确实是兑换了外挂助手。

应用得好的话,实验室能够裁掉90%的人手了,剩下的这些只需要弥补人工智能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它太依赖数据,但现实有变量。

因为科学家那种偶然灵光一闪、突然顿悟,这就不是它能拥有的。

不过这些影响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情况很少!

就这么短短接触的一个下午,它就帮杨铭搞定了两项生物制药问题,只需要在现实中进行验证,进行临床试验!

它还轻而易举给他的赛车设计,完成了大跨越的升级;如果给它接入研究中,手里的恢复液也肯定是轻松就能攻克的技术!

杨铭的第一想法是商业王牌!能够最好最快的把科技商业化,在技术优势下,没有人能成为竞争对手,垄断市场还有什么难?

然后是他脑海里那些很独特的创意,都可以在现实中更快实现!以前是觉得分身乏术,想做好电动车都很忙了,还要同时兼顾就太难!

但是现在能够把更多的研发阶段重担,交给它!自己只需要担任指挥官的角色,再考虑该让手下什么机构,推出这项技术,革新科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