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悟道三国 > 第一卷 一世情缘 第一百二十七章初入内宅,献帝蛰伏

陈勇说道:“依依,我又何尝不知啊?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吾陈勇这次助得汉献帝刘协重整朝纲,诛杀了国贼董卓之后,我定会挂印封金,不再管这朝堂中的任何事情了!大汉江山就由得汉献帝刘协他自己折腾,好与不好,兴与不兴,又与我陈勇有何干系?更何况他还想用我最亲近之人做要挟,太是不该!”

陈依然看着陈勇略显沮丧的脸,心知他在伤心些什么。哪怕你再尽心尽责又能如何?陈勇不管做些什么,在长安城内,都会有人掣肘,也得不到大家的信任,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啊!更何况现在长安城还在董卓的手中,他拥有一切的生杀大权,根本就不把汉献帝刘协当回事。就这样那些所谓的忠臣良将们还在内斗,这一切靠他们能好才怪!

陈依然说道:“好啊,大哥哥,等你挂印封金之后,就可以带上依依一起,去寻找恩师左慈道人,把我身上的病痛彻底医好了。等大哥哥学好道法,我们俩一起去医治万民,给他们排忧解难,做个山野散人,这才是我辈该做之事!在这朝堂之上,整日勾心斗角,做那掏力不落好之事,那又何必让自己这般辛苦……”

陈勇知道依依是在宽自己的心,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呢?凭借自己的力量,造福于一方百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之人,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禄;有些人只是需要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有些人却看不得别人受苦,一直都在救人与助人的路上不辞辛苦;对于他们来说,各人自有各人的快乐,你又能说清楚,他们谁才拥有过真正的幸福呢?

陈勇知道,自己和依依才是同一类人。不热衷于名利,看不得别人受苦,对于生活没有什么过高的需求,温饱足矣。但是更看重那些真正的朋友和亲情!所以此次长安之行无论再凶险,陈勇也要尽力完成大司马刘虞的嘱托!

这更是对于自己占据这个身体“刘勇”的汉室宗亲身份,尽他所能做到的最后那份力量!因为陈勇相信,“刘勇”如果还能还魂,能够控制住这具身体的话,他也会这样做的……

陈勇和众人商议的结果,还是让刘星跟随自己一起前往司徒王允的府邸,统领这二百亲卫,带着陈依然一起前往。方明在贾琏商铺内等候那一千多将士们的到来,由方明与李猛一直统领着这支特种部队。所以也只有方明在这里等候,才更容易安顿好这些分批到来的将士们的一切事宜。

至于陈勇把贾琏的那枚金质徽章给了司徒王允,贾琏更是没有意见了。他还后悔自己当时给陈勇少了,如果包括汉献帝刘协,和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人手一枚的话,他们这个商铺的生意,那该会多好啊!即便如此广告也打到了皇帝那里,贾琏相信,自己家的生意,很快就会大火起来的。

还真如贾琏所猜想的那样,至此王司徒派人接了陈勇等人前往司徒府后,贾家的店铺生意开始火爆异常,不管是绫罗绸缎,中原的瓷器、茶叶,哪怕是纸张,笔墨纸砚都销售的异常火爆。王司徒还特意买了不少家具,让贾家的伙计亲自运送过去,并且负责安装整理。

就这样,陈勇和那二百亲卫们,带上陈依然,一起进入了王司徒的府中。王允亲自把陈依然接入了内宅,与自己的家眷同吃同住,并且把陈依然安排在了画阁之中。画阁乃是王司徒府中最好的房子,王允大人请依依入住自然有他的道理。因为这一切都是汉献帝刘协的要求,王司徒只是照办而已。

司徒王允自然知道汉献帝刘协的用意了,因为陈勇手中有二百死士,这些人的战斗力惊人,而且不畏生死,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而这些人的首脑自然就是骑都尉陈勇将军了,陈勇随时都和那些死士们在一起,想管好他自然不容易。可是是人就都有软肋,汉献帝刘协认为,陈依然正是陈勇的软肋。这才有了这道口谕,无论如何都要把陈依然留在王司徒的内宅中。

这样的话,陈勇和陈依然见面的机会自然是大大减少了。陈依然一个小姑娘,在司徒王允的内宅,对陈勇就是一个牵制作用,至少让陈勇在外面更容易听命于人。汉献帝刘协即想用陈勇的这些死士,也怕使用不当,陈勇再给自己惹出什么事端来。

当陈依然留在王司徒府中的内宅,就更容易控制了。至少有她在,就能让陈勇知道,自己不可能再随心所欲了,需要更配合王司徒的命令了。这些都是开胃菜,最重要的就是,在刺杀国贼董卓时,汉献帝刘协需要陈勇,极其死士们,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只凭个人的好恶可以做到尽职尽责,但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还是有软肋在手,更有把握一些!

汉献帝刘协从与陈勇将军的聊天中,就已经得知,他这个人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万死不辞!自然相信陈勇将军手下的这些死士们,也会听命于陈勇将军的指令,义无反顾的与敌人殊死搏斗!

可是如果在最后关头,陈勇将军下不定决心做这种指令时,又能如何呢?这个时候,拿住陈勇的软肋,才能更好的利用他的这些死士,去做那些攻坚工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手段可能最后根本就用不上,但是如若用得上呢?未雨绸缪才显得更重要些!

更何况汉献帝刘协还指望陈勇,在司徒王允的府邸,帮忙监视王司徒的动向呢?没办法,现在的司徒王允权利太大了,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于他了。更何况策反吕布吕奉先之事,全在王司徒的一念之间。到底进展如何了,不能只凭其一面之词,还需要多方面了解才行。

陈勇将军的定位还需要斟酌一下才好,他现在只是个骑都尉的官职,还是太小了。有机会再和他深入的探讨一下,还可以给他加官进爵的。让人卖命,总要给他个甜头才行,没有这些御下的手段,汉献帝刘协又如何能调动这些汉室朝臣的积极性?

无论是这些关东士族还是这些关西士族,或者是那些江表士族们,只要他们之间有矛盾,就能为己所用!汉献帝刘协这两年为了自己能够上位,已经竭尽所能,耗尽心机了。要不是有伏寿这个姐姐在自己身旁旁边,汉献帝刘协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得下去!

当汉献帝刘协来到未央宫时,侍中伏完就把自己的女儿伏寿送至宫中,陪伴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刘协虽然不信任任何人,但是伏寿姐姐,却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自己。慢慢的,汉献帝刘协的内心深处,也打开了一扇窗户,直到最后,彻底的接受了,有伏寿姐姐旁边的日子。

在朝堂之上处处都被相父董卓打压,满朝文武却找不出几个值得信任的朝臣,汉献帝刘协整日郁郁寡欢,在那些日子里面,是伏寿姐姐的陪伴,才让他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成就一番伟业的!汉献帝刘协不甘屈于傀儡,自然会在朝臣之中找寻那些可能依附于己的大臣。

忠于大汉的老臣还是有很多的,这里面以司空荀爽最为忠义。荀爽字慈明,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名士荀淑第六子,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荀爽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在位时曾被太常赵典举为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书,号为“硕儒”。

荀爽虽然是被董卓强行征召为官而来的大臣,却是只忠于大汉,对于董卓的暴政深恶痛绝。尤其是荀爽随汉献帝刘彻一起迁都于长安期间,更是多次向汉献帝刘协表露忠心,并且向汉献帝刘协引荐了司徒王允和长史何颙等人。荀爽主张政变,在长安城空虚之时,董卓带兵在前线与关东联军作战之即,就要联合文臣武将在长安城夺权。

可是荀爽因病不幸于五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荀爽早亡,那司徒王允和长史何颙等人,却因为派系不同,而不能同心协力,以至于没有能在最好的时候,发动政变,汉献帝刘协至今都后悔,自己当时还是过于优柔寡断了。

其实也不怪汉献帝刘协,他那时对于这些大臣还不熟悉,再加上年龄还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又怎么可能在荀爽病故之后,再统领司徒王允,长史何颙等人,同心协力,发动政变呢?更何况董卓虽然不在长安,那个时候长安城内的西凉军马并不在少数。

董卓的女婿牛辅带兵守卫长安城,他兵多将广,戒备森严。没有荀爽这样的老臣坐镇,又有谁能够协调的了关东士族与关西士族们之间的矛盾呢?更何况还有江表士族的利益掺杂其中,稍有不慎,别说政变夺权了,说不定发起政变之时,就是这些人,脑袋掉落之日!

这也是为何,荀爽病故之后,司徒王允和长史何颙等人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而经过一年多的再次谋划,汉献帝刘协已经能够协调关东士族和关西士族之间的关系了,但是局势也已经发生了质变。现在想夺权成功,就必须想办法刺杀国贼董卓!董卓不死,就不可能夺权成功!

司徒王允和长史何颙两人,也是各自为政,每人集结了数人为己所用,都开始了密谋刺杀董卓之举,关东士族的长史何颙,利用越骑校尉伍孚之能,刺董兵败垂成,致使长史何颙畏罪自杀,黄门侍郎荀攸被拿入狱,侍中种辑逃入皇宫,寻求汉献帝刘协的庇护……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