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悟道三国 > 第一百一十二章函谷关前,董卓乱政

悟道三国 第一百一十二章函谷关前,董卓乱政

作者:猪的幸福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8:48: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勇三兄弟义结金兰,自此之后,陈勇,方明,李猛三人关系就更进了一步。而此次让李猛断后,由他把将士们分批送往长安,就更靠谱了。而第二天一早,陈勇便带上李猛一起前往洛阳城内的商铺,与老掌柜交接。这样的话,以后两人再单独联系,就更安全方便的多了。

李猛送陈勇、方明、陈依然三人,和前往长安的丝绸商队,一直送出数十里之遥,才依依洒泪惜别。这一路之上,由于商队与各个关隘的守军早有了关系,所以一直都很太平,只需要缴纳一部分过路费,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陈勇自然希望这一路都能如此顺利,可是事与愿违,这日还是又出了些意外。当丝绸商队来到函谷关外,此函谷关乃是汉函谷关,又称为“汉关”,为汉武帝元鼎三年所建。它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雄关要塞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第一关!

其名称中的“函”指匣子,“谷”指山谷,“函谷”的意思,就是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汉函谷关北距黄河六十公里,北依凤凰山,南侧为青龙山,南北两山对峙。此关城建成之后,南北两侧有高厚城墙延伸山间,形成天然屏障,惟有通过此城门,才可以出入关隘,踏上这丝绸之路。

陈勇等人来到函谷关前,那守关之人乃是国贼董卓之将士也,他们就是靠吃拿卡要来增加其士卒们的日常收入的。董卓在函谷关前曾驻守过两月有余,才从函谷关上撤回。也就是说,开始汉献帝刘协在长安城未央宫时,并没有董卓相伴,只是有西凉铁骑而已。

但是汉献帝刘协因为无兵无权,空有满朝文武随行,却没有人胆敢冒死与董卓的西凉铁骑拼命,救汉献帝刘协于水火之中。等董卓认为中原内地已乱,各路诸侯已经开始各自为政,相互搏杀之时。他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才从汉函谷关撤军,回到长安,准备享清福了。

等董卓回归长安之时,他故意命令御史中丞皇甫嵩跪拜迎接,以达到羞辱他的目的。皇甫嵩再有傲骨,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没有办法,他为了能够陪在小皇帝刘协的身边,想办法多进一些臣子之义,他只得当着那么多士卒官员之面,向董卓行跪拜大礼,才使得其满意而归!

董卓乘坐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又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宗族内外成年亲信都已尽数入朝为官!当时大汉基业,已被董卓玩弄于股掌之间!

董卓见连皇埔嵩都低下了那高贵的头颅,向自己行跪拜大礼了,于是就让公卿大臣依次拜见自己时,都需要下车行跪拜大礼。开始董卓还向蔡邕这些老臣、名士还礼,到了最后,董卓已经懒得回礼了,他已经习惯这种,士人皆在他之下的感觉。

而且到了最后,朝廷中各要职部门的长官,包括如任尚书令王允者,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师府内,向其汇报工作,而且每次都要行跪拜大礼。此时的董卓,已经差不多把自己当成了“立皇帝”了!

董卓的幕僚为了讨好于他,提出董卓之能可比姜尚姜子牙,在朝中可称之为“尚父”。董卓向蔡邕求教,蔡邕则劝说董卓需要等到平定叛乱,返回雒阳后才能讨论其事,董卓听之有礼,只得暂时听从其言。

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郿县其封地别筑郿坞,董卓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城的模样,内盖宫室,并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董卓在民间选少年美女八百人充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玛瑙堆积不知其数,集天下之奇珍,以供其挥霍。董卓自己都说过:“吾平定关东之后,即已是雄踞天下!即便得到了最后,自己失败了,被天下群雄围攻,吾也能守在郿坞,活到终老矣!”

董卓的家属都居住在郿坞之内。其往来于长安之间,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于横门之外。董卓常设大帐于道路两旁,与众公卿聚众饮酒,不亦快哉。

一日,董卓从未央宫而出,辞别汉献帝,出得横门。那文武百官皆出宫相送,董卓便设宴留其在道路两旁的大帐之中饮酒。适传来捷报,说是从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的队伍已被送到。

董卓随即命人于座前,把这些从北地招安而来的数百位降卒,拉到众文武百官的面前。董卓命手下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头,或以大锅活煮之!

这数百人哀号之声震天,文武百官战慄失箸,都是惊慌失措。包括蔡邕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董卓则看着这些哀嚎惨死的降卒们,饮食谈笑自若!董卓半开玩笑的说道:“蔡中郎,吾这样,算平定叛乱否?如若不算,来日吾再让让送来数千叛军降卒,当着大家的面,再来一次可好?”

蔡邕乃知董卓其意,就是为了自己不肯答应其做“尚父”之名,才有了此次平叛之功。而看董卓之意,如若自己不肯答应其“尚父”之名,他会不厌其烦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来做平叛之战功。而此次当着满朝文武之面,诛杀这数百人,也只是开胃菜而已……

蔡邕说道:“董公之才干,足矣做这‘尚父’之名,不需要再有此战功来昭显其能啦!吾已看到,文武百官益矣看到!还请董公不要再做这种震惊天下之事矣!”

董卓哈哈大笑,拂袖而去!自此董卓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再无人敢出一言,驳其不悦矣。董卓视文武百官如无物,而且只要是听说有人有风吹草动,不臣之心,必命人缉拿,设立私刑,好遍擒其党羽矣!

又一日,董卓于省台大会文武百官,命其列坐两行。酒至数巡,菜过五味,吕布径入其内,向董卓耳边言不数句,似有机密事禀告之。董卓笑道:“原来如此,那么就当众擒拿此人,还等什么呢?”

再看温侯吕布,已于筵席之上,揪住司空张温,把他提起拿于堂下。文武百官皆惊失色,谁也想不到,董卓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拿下司空张温!谁都知道,董卓与张温有夙愿。大家以为董卓命其做上司空一职,就是代表其不计前嫌,给文武百官做个表率,让大家放心之意,没想到该来的,终究要来……

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那司空张温显然是被虐杀,须发直立,怒目而视,再是不甘,也又能如何?此时也已是身首异处,脑袋被献与董卓面前!

文武百官已吓得魂不附体,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受害者会是何人也。董卓笑道:“诸公勿惊,张温结连袁术,欲图害我。因使人寄书而来,错下在吾儿奉先处。故今当众斩之,公等无故,不必惊畏!吾只杀与吾作对之人!来来来,大家与吾再痛饮此杯!”

众文武百官谁也不敢造次,皆是端起酒杯,与董卓遥相碰杯。董卓一饮而尽,众文武百官也是满饮此杯中之酒。董卓哈哈大笑道:“诸公今日来吾这里,自然是不醉不归!放心吧,吾自会命人,把诸公一一护送而归的。来来来,继续与吾痛饮此杯……”

董卓在长安执政期间,毁坏市场交流流通的五铢钱,再加上雒阳及长安两地的铜人等各种铜制品,用来铸造小钱。这种小钱制作非常粗糙,甚至没有轮廓和文字,百姓都不愿意使用,最终导致市场紊乱,物价飞涨。

董卓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的方式惩办,结果引发大量的冤假错案!谁都知道,那里有不公,那里自然会有反抗!

也正是因为如此,汉献帝刘协,才会命令大司马刘虞之子刘和,接自己的诏书,拿着自己的玉佩,星夜兼程,逃出长安城。刘和夹在这些往来长安的众商贩中,借助董卓回郿坞之时,当天就逃出了长安城。

等到董卓再回长安城,文武百官再聚集之时,得知刘和没有登朝,自然会派人前往侍中府寻访于他。才知道刘和已经离开了半月有余!董卓勃然大怒,命人尽抄侍中府。可是刘和在长安城,一没有结婚,二没有子嗣,这抄家祸灭九族之罪,又何从做起?

董卓也只是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之后,便又转变了脸色。和颜悦色的说道:“吾乃命刘和回归中原,请其父大司马刘虞,前来长安任职。看来是吾老了,都老糊涂了,连这点事都记不住了。来人呐,刘和府邸一如既往,手下仆人照旧!府内开销,尽出我府,以示吾忠表其行!”

正是因为刘和逃回长安一事,董卓勃然大怒,在长安城内不方便兴师动众,但是在边关之上,却开始对往来商贩,严加管理!那函谷关守将看过丝绸商队递来的通关文书,包括利是打赏却不为所动。那守将宣读了董“尚父”的最新管理办法,他看着丝绸商贩的车马,笑着拒绝此次通行。

陈勇心道:“不好,没想到自己谋划的这种潜入长安之法,竟然出师不利!究其原因,竟然是大公子刘和逃出长安的后遗症。自己真的是运气不好,如果此次不行,那么以后自己想率领两千亲卫,潜入长安,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陈勇正在为难之际,再看那贩卖丝绸的客商,又一次前往函谷关。只不过这次他是带着几人,驾着马车前往的。陈勇不知何意,只是远远的看着远方。但见得那客商又与函谷关守将在说些什么,最后命人从马车上抬下数次东西,那守将终于不再是面沉似水的模样了。

那客商回来,招呼大家赶快跟随着他,一起急行,穿过了函谷关,来到了董卓军控制的地盘……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