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穿越成为失落文明的监护AI > 第一百一十六章 鱼和鱼缸

穿越成为失落文明的监护AI 第一百一十六章 鱼和鱼缸

作者:爆发尸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5: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适宜出现智慧生物的巨浪星球内出现了疑似文明的存在,这从“深海观察站”中向外传出的信号明显是为了在深海专用的。

这种信号经过特化能够在水中传递相当远的距离,但是不适合在空气、以及真空中传播。

也因此在太空之时,李文渊没有受到任何关于这里的信号。

“但是这种地方也能诞生土著?”不止李文渊,灰风也对此相当地好奇。

不仅如此,这里的土著看上去还是生活在这种人类建造的“深海观察站”中的,甚至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李文渊甚至觉得是不是又是人类, 在“鱼缸”用完之后废物再利用、整了个社会学实验的观测站。

虽然人类不见了,但这里的生命依然在正常进化,并围绕着这些“深海观察站”,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进去瞧瞧?”李文渊刚准备这么建议,灰风就已经散作一团纳米风暴,从这座巨型建筑的缝隙中进入了内部。

而他自己的无人机则还要花一段时间才能进去。

“……纳米机器人真是好用, 以后把这些科研设备改换纳米机器吧……”他这么想着,然后接到了灰风传来的画面。

观察站内充斥着大量灯光,还有着一颗半空中的人工太阳,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都和地球上相差无几。

功能各异的奇特建筑屹立于观察站的内部,这些明显是模仿观察站风格而建的建筑有些不伦不类的,看上去并不像出自人类之手。

除了这些可能和“土著”有关的东西之外,这里的环境还十分的潮湿,可能是这里的生物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一些改进。

这种位于深海中的巨型观察站大约能容纳十几万人的样子,或许当初它不仅仅只是为了观察、可能还是作为某种实验地而建造的。

而在他的无人机接入到了这个观测站的某个端口之后, 他明显要高级得多的权限就直接接管了这个观测站的系统。

粗略查看一番之后,他已经明白这里是用来干什么的了。

【003号深海观察站(现已改建为“深海文明实验区”)日志记录1:】

【作为“鱼缸”的研究已经相当成功,按照专家的建议, 我们在其中一座深海观察站中投入了一种原始的两栖生物】

【我们曾尝试过在轨道站中培育文明,并收获了成功, 那么深海是否也能产生文明呢?】

【怀着期待, 我们设置了一座处在实验阶段的“进化加速器”,希望这群两栖生物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文明的实验站?”他想起了之前在环世界上的那四位卧龙凤雏。

那里的文明在环世界这种优厚的环境之下, 都基本走向了毁灭。

然而这里这种位于深海之中恶劣环境的文明,反而现在看上去还活得好好的。

而李文渊也看到了日志中关于“进化加速器”的记录。

【实验型进化加速器】

【介绍:过于愚蠢的原始生物实在是消磨了我们太多的耐心,纵然基因技术可以扩大它们的脑容量、强行拔高它们的智慧, 但要让这群安逸太久的原始动物理解“文明”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我们决定撒手不管, 用全自动的机器加速他们的物竞天择,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决出最适合的那一个,相信经历了如此残酷的生存考验之后,它们能够真正理解“文明”的重要性】

【特别备注:和“文明加速器”配套使用,效果更好哦!】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数据库收获了一条全新的科技。

【残酷进化论】

【科技等级:5】

【介绍:每一个能站在星球巅峰的物种,无疑都有着极为恐怖的过去。他们灭绝了无数其他生物、经历了数次天地异变,最终才能走到这个地步。但这个过程还是太慢了,在他们形成“文明”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外来手段,加速他们的“自然选择”】

【可能科技:完美进化论(100%)】

由于只是一个5级科技,而且还是和物种进化相关的,李文渊一开始还没有太多兴趣。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这个科技“与众不同”的一点,那就是这个5级科技被用红色骷髅头标注了。

在他现在的科技树中,只有“天灾计划”,这个7级、且介绍是可能毁灭银河的科技有这般待遇。

“……这种‘残酷进化’会带来什么危险?”他还在思考之时,就发现这里属于人类的日志记录到此为止了。

可能那时的人原本是想找个时候来回收数据, 但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别的事给吸引, 以至于遗忘了这里还有一片“实验区”。

“真不愧是你们……”李文渊觉得这种随性的行为很符合人类的作风。

虽然之后属于人类的记录已经没有了, 但是生活在这里的土著还是想办法学会了利用这里的设备,并建造了疑似“局域网”的东西

而他们的大部分资料也记录在了这里的网络之中。

这种土著的加密手段对于李文渊来说几乎等于没有,他很轻松就破解了这里的防火墙,然后看到了这群土著的“文明发展”过程。

眼前的这种观测站受限于环境,这里的文明没能走向太空,但似乎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明环境。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对世界观的认知。

由于开智之时他们就在这座观测站里,在他们的理解之中这座观测站就是“世界”,然后外界的深海就是“宇宙”。

他们的古老神话里是一位“神”创造了观测站中的“天”与“地”,将恐怖的外界隔绝在了“世界”的外壁。

而这里的机器为了维持观测站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动静甚至被理解为了自然现象。

比如说一种隐藏在内壁中的空气加湿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喷出水汽将这里的湿度维持在适合这种两栖生物生活的程度。

这在这群两栖生物的世界中是一种“自然规律”,甚至还有模有样的给出了解释。

此外,这里还有一座小型的“次元制造机”,是人类为了给这里提供足够文明发展的资源而留下的。

这种神奇的“无中生有”机器在这些两栖生物的世界中也是一种“客观规律”,他们觉得世界就是这样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突然多出资源,是他们的“常识”。

受限于这里狭窄的环境以及内容,这里的两栖生物形成了一种科学神权制的社会形态。

在他们的世界之中,他们就是创世主唯一的继承者,而观测站外的深海则是被毁灭的世界,他们这里是最后的乐土。为了找到更多的生存之地,他们必须发展科技。

李文渊觉得他们的社会形态还挺有趣的,人类在这里做的这个社会学实验确实有点意思。

“……那如果他们来到了海洋表面,见到了真正的宇宙,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他还在想着这种情况,就发现这群两栖生物的历史中还真有过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是属于“禁忌”的行列。

他们的许多科学家都好奇外界的上方和下方有着什么,但是由于水压的缘故,探索下方所需的技术水平要大得多,于是“向上探索”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只不过危险的海洋表层同样让许多科学家有去无回,只有一位“幸运儿”成功带回了他的经历。

他说上方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那里有更大的“天”,还有一个“黑色的太阳”,而他们所在“宇宙”其实只是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

但是他的这种说法被斥为了异端,这位两栖科学家也成为了第一位被处以“叛神罪”的人。

他们仍然坚信他们所习惯的这一切才是“世界”,于是自此之后“向上探索”就成为了严禁事项。

而他们这样的行为让李文渊想到了某个成语。

除此之外,他还意识到了这个“鱼缸”的其他含义:

“……‘鱼’,会理解它们其实处在‘鱼缸’之中吗?”

他忍不住看了眼天上,总觉得有种刺入骨髓的寒意,但是他又说不清楚问题在哪。

最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将这里的故事记录在了档案库中,命名为“鱼缸”。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