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清穿之妖媚惑主 > 第541章 慈禧10

清穿之妖媚惑主 第541章 慈禧10

作者:梨月阿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是放权给慈安、慈禧,希望两方势力形成制约,正是这一安排给了慈禧涉足政治的机会。

再者,清王朝朝廷的内部矛盾成为了慈禧登上政治舞台的关键性助力。

咸丰皇帝临去世前,其实也曾经想过让慈禧陪自己殉葬。

曾经咸丰皇帝身边的重臣肃顺,也劝告过咸丰皇帝,不能让慈禧太后成为钩弋夫人。

钩弋是汉昭帝生母,汉昭帝年幼,汉武帝怕自己驾崩后,皇帝年幼,生母代为干政,于是将钩弋赐死。

慈禧确实有野心,但作为封建社会男性掌权的时代,不管朝野还是她自己本来也没想过掌权。

肃顺本来也可以好好当自己的顾命大臣,走向人生的巅峰,偏偏他看慈禧不顺眼,或者说见不得女人沾染权柄。

再加上当初的钩弋夫人之所以没办法变成慈禧这番模样,还是因为汉武帝的治理有方,但是咸丰皇帝却死后留下了那么大的烂摊子。

肃顺看慈禧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慈禧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到1861年掌权期间,慈溪和肃顺就闹了很多不愉快。

因为咸丰帝宠爱慈禧,并且慈禧也识字,咸丰帝在京城时就经常批阅奏折让慈禧念给他听。

甚至有时候他口述让慈禧代为批阅。

肃顺对此就非常不满,而肃顺当时深得咸丰帝信任,所以是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不满。

英法联军入侵后,慈禧劝咸丰帝坐镇京师,洋人打来也不敢太过放肆。

最多提讲和条件,而咸丰帝一走,就怕洋人就肆无忌惮破坏京师。

而肃顺则一味劝咸丰帝走。

而这也正合了咸丰帝的意思,这让慈禧对肃顺心里非常不爽。

结果也确实是英法联军入京后烧杀抢掠。

咸丰若坐镇京师,生命危险肯定是没有的,至于结局会不会好点,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肃顺在热河期间咸丰帝身体每况愈下时,曾向咸丰帝建议将慈禧赐死。

最后此事传到了慈禧耳中,自此慈禧和肃顺算是不死不休。

这也是后来慈禧一定要掌权,一定要弄死肃顺的决心,毕竟,那个情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八大臣的步步紧逼,慈禧太后只能选择自保。

而慈禧参政的起点在于咸丰帝的放权,而咸丰帝的放权又在于制衡,防止顾命八大臣架空幼主的权力。

但这种平衡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就被打破了。

慈禧本身的家世并不显赫,父兄都不是可以左右政局的重臣。

这也是咸丰放权给她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也是她权力扩张的限制因素。

而奕䜣的出现则为其打破了这一限制。

慈禧借奕䜣一派的力量拔除了顾命八大臣的势力,为其后期权力的壮大提供了契机。

而当初道光帝的犹豫,使得咸丰对奕䜣的猜疑不断。

再加上朝堂上奕䜣的能力和声望,让咸丰对他忌惮与日俱增。

不断对其进行牵制和打压,使其一直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

在授命“赞襄政务大臣”时也并未将奕䜣纳入其中。

咸丰帝不信任自己六弟,顾命大臣中竟然没有恭亲王。

自己跑到热河花天酒地,把京师一个烂摊子扔给奕䜣。

最后不管怎样,谈好了是自己任人英明,办不好就是恭亲王办事不力。

骂名让奕䜣担着,恭亲王好歹也是道光亲儿子,江山毕竟也是爱新觉罗家的江山,认认真真亲力亲为的给咸丰帝擦屁股。

回头一看,皇帝撒手人寰,一点权利也没给他。

顾命八大臣提都没提他啊,是谁都会心里不痛快。

咸丰死后,清政府的实权掌握在顾命八大臣手中,他们八人属于咸丰的势力,对于奕䜣也是多有排挤。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奕䜣来说,与慈禧谋事自然是上上策。

但凡当初咸丰帝在顾命大臣中安排恭亲王一个位子。

即使不安排,哪怕是在临终前见上一面,像历代帝王托孤那样。

执着恭亲王的手说几句软话,委托他辅佐六岁的孤儿。

但凡这样做了,恭亲王便不会跟慈禧联合起来,置祖制不顾而废了八大顾命大臣。

倘若肃顺等人不是那样的跋扈嚣张,专断一切,眼角里根本没有两宫太后和恭亲王。

而是稍微照顾下他们的体面,也不至于把慈禧逼到要与顾命大臣们一决生死势不两立的地步。

于是,慈禧联合慈安、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从而站在了权力的高峰。

正是基于此,慈禧才有了掌权的可能,也才有了第一次的垂帘听政。

但凡咸丰帝子嗣充盈,且年龄合适,具备统治者应有的政治能力,慈禧是不可能有掌权的机会的。

雪梨批着折子,想得却是那个老婆子。

按理说,她前期干得还不错。

貌似,不论男女的掌权者。

一到上了年纪,就疯狂的想要抓住手里的权力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很多明君都是在晚年昏头的。

要知道,历史上,辛酉政变之后。

慈禧虚岁只有27岁,慈安26岁。

这两个寡妇在政治上都不成熟,两宫太后只能依靠恭亲王奕䜣维持朝政的正常运行。

不过,慈禧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同时,在垂帘听政之初,慈禧也确实想彻底改变大清日益衰落的现象。

在她的主导下,一系列旨在惩贪、自强的措施纷纷出台。

慈禧垂帘听政后,首先从吏治下手,将辛酉政变的功臣胜保赐死,又将两江总督何桂清就地正法。

这两个事件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一时间,官场上的腐败、懦弱、不作为的风气得到了很好的改观。

紧接着,慈禧针对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内患,大力提拔和重用汉族官僚。

‌注:捻军‌是一个长期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曾国荃为首的汉族大臣,都被委以重任,出任地方督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