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未来图书馆 > 第六十五章 弘文馆(1)

未来图书馆 第六十五章 弘文馆(1)

作者:志鸟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5 13:47:19 来源:蚂蚁文学

天气仍旧冷的厉害。

在温室气体为地球戴套之前,空气中弥漫的寒风似乎要更浓烈一点,给人以战栗的快感。

街道上再看不见游荡者的形象,只在城墙根留下一片狼藉,草草搭建起来的茅草屋与地洞变成了主要的建筑。

程晋州窝在他的房间里,偶尔回忆一番曾经学过的数学理论,更多的时间则用在准备作弊材料上,科举临近,他从来没有要用实力战胜对手的想法——天可怜见,那些寒窗苦读十数年的先生们,在挤独木桥的时候,根本就是一辆酒驾的重载卡车,没有坐出钢铁屁股的,除了期待天赋异禀之外,都得被撞下水。

木炭散发出淡淡的松香味,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将房子烤的愈发干燥。

作为这个时代最广泛的晋升途径,科举永远是最多人的选择。它不像圣堂那样要求虔诚,也不像星术士那要要求天赋,任何人只要肯读书,都能够从中得到回报,哪怕仅仅是秀才出身,也会有全家免税的优待。当然,60岁的老童生是要凄惨一些,但在不从事体力劳动的前提下养家糊口,做封建时代的老白领,勤奋刻苦的读书是不二选择。

当然,对于程晋州来说,就是勤奋刻苦的作弊了,这兴许比成为星术士更简单一些。

誊录《乡试录》,即使在21世纪,也是一件庞大的令人绝望的工程,很少有图书馆能将其全部收录在电子书库中。程晋州自不妄想能够抄下其中所有的内容,事实上,他一点都不想做抄写的工作,如果有可能——哪怕是一丁点可能,让他逃避这些“繁重”的工作,程晋州都会用懒惰成性来报答。

天底下并没有那么多的好事,所以他得继续抄下去,有技巧的抄下去。

太著名的不能要,尽责的考官甚至会将之背下来——无须质疑某些先生们的记忆力,在中国古代,背诵文章2000部以上的高材生比比皆是,多的好像非洲草原上的大象,全在翰林院里窝着,巴不得逮到几个原装抄袭的,获一个博学的赞誉。

太糟糕的也要提前剔除,基本上乡试排名100以后的文章也无需考虑。人家能上榜大抵与文章整体有关,而程晋州却是准备截肢重接的。

大夏朝的考试文体依然要求承转起合,对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要求严格,对互相之间的联系又有其他的评判标准,以程晋州的抄袭水准,若是举人进士,全靠抄袭希望渺茫,混个秀才却有很大的机会。绍南州每年上百个名额,以人口识字率来计算,录取率也就比司法考试低一点。

当然,有了如许多的限制,程晋州抄写的就更慢了,常常是一本乡试录仅用得上十分之一,不时的还要派人去问问族里的教师。侍砚和侍墨搬运书籍累的手疼,来往累的脚疼,两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在接受魔鬼特训一般。

这也就是在程家,假如程晋州穿越到中等以下的家庭,别说抄书,就是想看上一眼人家的藏书,也得跪破膝盖——大夏朝可没有公共图书馆给人使用,纸墨的价格更不是普通农家所能承受的,买书更是想都别想,即使小户地主也不敢轻易购入雕版书籍,读书人手抄的版本更不便宜,那是相当于21世纪高科技人才的人工。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历史上,读书人从来都是富户,所谓的寒门子弟,大抵是政治上的寒门,而非经济上的寒门,少数天资聪颖者或许能在乡试府试中暂露头角,但考取进士的机会最好还是留给儿子——那些花费巨额路费、巨额餐饮住宿费用,并以万分之一的百分之一的机会首次即成功者,仍然需要亲族与政府的资助,而要想获得资助,又是何等艰难。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有希望的秀才们用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将父母留下的财产全部花光,却未能得到举人的头衔而拜官,只好乖乖回乡做私塾先生,然后将希望放在儿孙身上,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可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当地有钱的士绅子侄,从而让儿子获得资助。

乡绅们之所以会乐意让儿子娶一位穷秀才的女儿——假如他够运气能娶到——完全是因为功名附加的特权和声望,方圆几百里地,家有豪产的乡绅或许有几百几千,有功名的读书人却可能只有几十人。

相对而言,经济寒门的政治世家往往更容易在科举之路上走的更远,在中国课本中经常被用作贫困刻苦典范的范仲淹,据说在寺庙学习期间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腌菜食用,但就是这位先生,老爹却曾任宁武军节度掌书记,相当于地区司令部参谋长,若不是死的太早,范仲淹定然又是个家境优渥的高干子弟。即使母亲改嫁,他之后的科举道路,免不了仍要受老爹的影响。

而在大夏朝,对出身门第更为重视,在相对公平的科举场上,其做派类似唐朝,需在“家状”(本人履历表)上填写的家庭出身直接影响到读书人的政治前途,贫家弱族几乎不可能得到靠前的名次,在会试取士中尤其如此。

程晋州能够依靠的优势中,家世肯定是重要的一环。

房门轻轻被推开。

侍砚点着脚尖,一声不响的走进房间,稍拨动一番木炭,然后在旁边的铜盆中加上冷水,以作加湿之用。做完这些,才去书桌旁为茶水续杯,一并磨墨。

“外面怎么样?”有人在的时候,程晋州也不好在空中显示他模样崎岖的悬腕绝学,干脆伸着懒腰问了起来。

“一切都好。”侍砚放下茶壶道:“今天又到了考校功课的时间了。”

“哦?”程晋州看看外面的天色,起身道:“也不早说,忙的昏天黑地。”

“我过来了。”说话间,程允安知府推门而入。

他的声音有些惫懒,盯着一双黑眼圈,一副压力颇大的样子。

作为家族继承人之一的程允安,一辈子承受压力最大的时候,或许就是科举了,那还是他最熟悉的工作。至于做官,在他这样的贵族文人眼中,根本就是第二产业。大雪纷飞的日子,实在令人身心俱疲。

的声音:“她睡的早,这刻应该要准备吃饭了。”

示意侍砚出去后,程允安用老爹的口吻道:“晋州,你科举准备的如何?”

程晋州愣了瞬间才反应过来,道:“准备好了。”

显然,知府大人对自己的前途有些不看好,否则以他的说法,再过几年参加科举,方才是最有利的。

程允安坐在靠窗的另一张椅子上,沉默片刻道:“为父有位朋友在弘文馆任职,那里教授礼学,也不禁学习星术和圣教,过两日,让程峰送你入学吧。”

“弘文馆?”程晋州眼睛睁的好像肿起来一般,那可是类似中国古代国子监的存在。

“这里有封书信,你带在身上莫要遗失,去了之后找李敬元即可。”程允安声音低沉。如果他丢掉公职,三房在程家的地位必然一落千丈,他也要为儿子早作打算。

“弘文馆好像是在京城吧。”程晋州还是不太愿意离开绍南,更别说是去京城了。实际上,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以后,他从未离开过绍南城的范围,要说有些畏惧也不为过。

程允安点头道:“这两日就出发吧。”

弘文馆是属于中央一级的学校,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一并为政府学校。其中国子学须9级以上文武官员子弟才能进,太学和四门学要求12级以上官员子弟,广文馆学生主要是18级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通其学者”,而弘文馆则专收贵族子弟,一般官吏子弟不能问津。

随着星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弘文馆最先在礼学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学星术,自然更受贵族子弟的欢迎,虽然够格进入,程父想来也运用了不少关系。

程晋州能够理解老爹的做法,思考着道:“那乡试也要在京城参加了?”

他是贵族子弟,不受考试地域的限制,只要提前注册即可。

“没错,京城竞争激烈,但名额也是最多的,你去了之后要努力读书才行。”程允安说着,又补了一句:“如果能学好星术的话,自然更好。”

这还是他第一次公开鼓励程晋州学习星术。

程晋州明白局势,不再说话,缓缓的将带着体温的书信放进怀里,使劲的拍了两拍。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