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最强长子 > 第152章 朝堂争端

大唐最强长子 第152章 朝堂争端

作者:老万爱吃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4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世民和王德的对话没人知道,李渊也不知道自己的那群嫔妃全都遭了李世民的“毒手”,个个都被暗中下了堕胎药物。

但就算是让李渊知道了,他现在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想着用造小人来恶心李世民的太上皇了。

经过了在天工学院近一年的学习,李渊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升华了不少。

原来这能治世的不止有圣人学说,还有这天工学院的数学、物理学等知识。

现在,李渊坚定不移的相信,只要李言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即使不去主动造反,也迟早能成为大唐暗地里的掌控者。

相比于自己这个被儿子造反然后遭到软禁的太上皇,李渊觉得未来的李世民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李言架空,似乎也挺有意思的。

当然,给李言灌输造反思想也绝对不能停下,唯有让李言发自内心的愿意造反,李渊才能获得满足感。

李渊一边思考着,一边继续抱着天工学院的数学教材认真的学习。

……

时间再次缓缓推移,来到了深秋时节。

往年的这个时候朝廷已经开始准备入冬,大部分事情早就忙活完了。

但是今年却是不同,今年的长安来了不少异国之人。

由于大唐早早的打灭了突厥、薛延陀,逼得大唐西方边境的异国皆尽称臣纳贡。

大唐的名声提前通过丝绸之路远播,也通过海上的航路想着东南亚方向传播。

正因如此,在今年入冬之前,长安城里除了那些异国的商人之外,也来了不少使节,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来自某个岛国的遣唐使、学问僧、留学僧。

若是按照正常的发展速度,这批人还要上几年才会来到大唐,在他们来到大唐之后则会学得不少大唐的文化,并将之带回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不得不承认,这个如今的名字还叫做东瀛的国度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学习能力。

他们此行来唐,就是闻得大唐威慑四海的名声,希望能够学些东西回去。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等为海上小国东瀛国的使者,我等听闻大唐之名威震四海,您天可汗之名即便在我东瀛国也如雷贯耳,我等此番来唐,特为您带来了奇珍十件? 做为国礼,以表东瀛国对您的尊崇? 希望大唐可以与我东瀛国的学问僧做上一番交流。”

大朝会上,东瀛国遣唐使对李世民的态度相当恭敬,也给李世民带来了十件确实算是不错的宝物。

“朕准了,尔等可与我大唐国子监好生交流一番。”

李世民被一顿马屁狂拍之后,心情大好? 先前大半个月忙碌带来的疲惫仿佛九霄云散一般? 整个人都舒爽了不少,很是爽快的就答应了这东瀛国使者的文化交流请求。

然而? 东瀛国遣唐使的下一句话却是令李世民怎么都没想到。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等听闻天工学院乃大唐第一学府? 不知我等可否去天工学院交流一番?”

东瀛国遣唐使并不清楚国子监与天工学院之间的差别,他们只知道在他们来的路上,几乎所有百姓都在谈论天工学院。

根据大唐百姓所言? 大唐能有如今的光景? 四成的功劳都将归于天工学院? 剩下六成之中? 五成归于天工学院的创办者秦国公李言,最后余下的那一成则是朝廷对天工学院的支持。

至于说国子监?

抱歉? 这东瀛国遣唐使还真没听旁人说起过。

就在东瀛国遣唐使此话说出的瞬间? 朝堂上相当一部分人的脸都绿了。

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如今大唐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他这张脸可不是一般的绿? 那时绿中带红? 红绿之间透露着隐隐压抑着的怒气。

(人物性格架空,切莫对照史实)

朝堂中不少人的目光都极其玩味的看过了国子监一系的官员? 孔颖达感受到的同僚目光是最多的。

于是乎,孔颖达总算是憋不住了。

“启禀陛下,臣要弹劾秦国公李言!”

孔颖达似乎是憋了很久? 他早就想弹劾李言了!

“哦?孔祭酒你想弹劾秦国公何事?”

李世民的表情略微有些垮,他上一刻的心情还不错呢? 结果下一刻就被完美的破坏了。

弹劾李言?难道孔颖达不知道李言是他李世民的儿子么!

行吧,孔颖达还真不知道。

“启禀陛下,臣听闻,秦国公所创的天工学院,在长安招收了学子两千余名,且天工学院的先生只有区区三十五人!”

“臣还闻得,这三十五名所谓的先生,原本只是那天工院的工匠!”

“他们甚至根本不传授任何圣人学说!反而只将学院划为了臣闻所未闻的数学、工学两科!”

“甚至这三十五名工匠还是秦国公李言一个人教出来的。”

“莫非这秦国公是把自己当成了孔圣?莫非那三十五工匠能比七十二贤人?莫非那天工院的学生能比那孔圣三千弟子?”

“臣要弹劾李言,不敬圣人!误人子弟!蛊惑人心!动摇大唐万世根基!”

“臣恳请陛下,严查秦国公,以正天下学风!”

孔颖达越说越激动,似乎对李言恨之入骨。

孔颖达说完,当即深深的弯腰鞠躬,好似在以身作则,要为天下莘莘学子,肃清不正之风一般。

见到孔颖达如此行事,李世民的脸更垮了。

若是寻常时候,李世民或许还不会如此厌烦,反手就能将此事给压下去,区区一个大儒而已,朝廷缺了孔颖达一个又不是不能运转,想要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的人更是一抓一大把。

但是如今,这朝堂上可不止是大唐的百官在场,这里还有那东瀛国的遣唐使!

孔颖达的如此做为,摆明了就是要借外人之口将此事传遍整个大唐,乃至传遍整个天下。

此等令家丑外扬的行径就足够让李世民对其生出丝丝杀意了。

更何况孔颖达弹劾的人还是李言!是他李世民的亲生儿子!

此刻,整个朝堂都陷入了沉默,唯有那些不明事情的东瀛遣唐使一脸懵圈,四处看着。

“启禀陛下,臣不认同孔祭酒的说法!”

见到局势有些不对,李言的嫡系人马葛大海当即就跳了出来。

他愣是以自己五品官的身份,开始当朝反驳孔颖达这个三品大员!

“你说说看。”

李世民阴沉着脸,让葛大海自由发挥,他知道葛大海和李言的关系,也知道葛大海自身“口才了得”,李世民愿意让葛大海尝试一番,看看能不能扭转这个局面。

要知道,先前孔颖达给李言扣下的帽子不可谓不重,并且人家还说的有理有据,李言的天工学院却是从来就没把儒家学说放在眼里,或者换一个说法,李言那边从来就没准备宣扬什么百家学说,天工学院完全是自成一家。

“启禀陛下,据臣所知,秦国公的天工学院对数学,也就是算学一道独树一帜,天下无一算学大家可与天工学院的算学相媲美。”

“且据臣所知,天工学院的工学一脉亦是天下机械生产的主导者,今年大唐各地赋税比去年多出整整一番,便是天工学院工学一脉之大功,臣并不知天工学院如何会与孔祭酒所言误人子弟、动摇大唐万世根基扯上关系。”

“臣以为,天工学院乃铸造大唐万世根基之功臣!反倒是孔祭酒所言,处处充满了蛊惑人心的意味。”

葛大海在朝堂上混久了,也学会了这一套文绉绉的说法,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会阴阳怪气的朝堂新手了。

“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俺老程觉得没毛病。”

葛大海话音刚落,周成、张强两名李言的嫡系立即跳出来附和,程咬金也顺势出来刷存在感。

在这几人的带动下,朝堂中凡是和李言关系尚可之人,皆站出来说了几句,包括侯君集、李靖等。

当然,孔颖达背后代表的可是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派系,朝堂中同样有大量官员站出来为孔颖达说话,认为李言的天工学院确实存在极大的问题。

在朝堂众人辩论不休时,东瀛国的遣唐使倒是眼观鼻鼻观心,开始了看戏,全然没在意这一场动荡就是他们掀起的一般。

“陛下,臣先前之语确实有些错漏,但天工学院不教人伦纲常、不遵圣人学说亦是确有其事,臣以为,天工学院应被国子监取缔,舍其糟粕,其算学精髓,可由当世智者,共同钻研,传于国子监。”

孔颖达再度出言,只不过他的话倒是差点让整个朝堂的官员大脑宕机。

众人是见过无耻的,但没见过如此之无耻的,这一字一句间满是贪婪的味道。

按照孔颖达的意思,那就是天工学院不止是合该被取缔,就连秦国公创造出的诸多心血果实都要被人摘走。

而这想要摘取旁人成果的,赫然就是这位当世大儒。

听到了这番话,满朝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了。

其中葛大海、周成、张强三人甚至有被气到,差点没忍住破口大骂。

幸亏在三人情绪失控之前,有一名重量级的人物发话,这才让葛大海三人重新压抑了内心的怒火。

“陛下,臣以为,秦国公李言,算学、工学皆可自成一家,天工学院于大唐亦有千秋之利,大唐绝不可自毁根基!”

开口者不是旁人,正是某个千古杠精。

魏征一开口,顿时就给御史台的一众喷子定下了方向,满朝的舆论方向当即开始朝着对李言有利的一方倾斜。

孔颖达的脸色顿时就变了几分。

他在刚刚开口的瞬间就觉得有些不妥,他确实是眼红李言独创的全新算学和工学。

而他之所以回生出如此明显的妒忌之心,其实也和他背后的儒家势力有关。

自大唐立国以来,天下求学者众,九成皆学儒,但就这今年以来,天下学风明显出现了变化,

大量年轻人开始向往天工院,开始向往那些能带来切实利益的知识。

天下从文者能做官的终究时少数,即便有运气上佳者以布衣之身当了官,但在没有背景,没有传承的情况下依旧会没落三代,以致成了寒门,最后彻底泯然。

因此,天工院也就成为了更好的选择,一旦学了天工院的知识,日后不论是当个账房先生还是去从事秦国公给出的机械研发、维修等工作,那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谋生之法。

更何况今年一整年大唐的变化百姓都看在眼里,那都是天工院的功劳!

而天工学院做为步入天工院的唯一阶梯,绝对是求学的极佳选择。

在声望、生源的双重流失下,孔颖达这个当世大儒坐不住那是非常正常的。

“朕也如此觉得,既然这样,此事就休要再提。”

“东瀛使者,朕便准许你们与天工学院交流。”

最终,李世民拍板定下结果,但也没对弹劾李言的孔颖达做出惩罚。

毕竟不管怎么说,孔颖达都是当世大儒,一旦朝廷对他反应过激,很容易引起民间的不满。

届时一旦天下读书人闹出事端,朝廷也不好收场。

因此,与其对孔颖达进行不痛不痒的处罚,还不如放任自流,等近日朝堂之事流出,儒家在民间的形象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损伤。

这儒家也确实到了该整治一番的时候了。

面对皇帝的决定,孔颖达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反驳些什么,但最终没有说出口。

他又不是傻子,自然看懂了皇帝的意思,他只能选择沉默,权当今日之事从未发生。

“我等谢过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

东瀛遣唐使看完了戏,赶紧回归状态,极其恭敬的九十度弯腰鞠躬,以示尊重。

……

一个时辰后,秦国公府内,李言得到了下人的通报,那个常来送旨的老太监,王德来了。

王德给李言简单的说明了情况,同时也开玩笑般的提及了大朝会的事。

“东瀛遣唐使?学问僧?来天工学院交流?”

李言提炼出了关键信息,丝毫没在意王德提到的朝堂争端。

李言现在在意的是东瀛人来到了大唐,而且还要找自己的天工学院交流,他在仔细考虑该如何处理。

要知道,天工学院里教的可都是干货,李言并没有那种无私奉献给全世界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