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最强长子 > 第113章 臣有罪

大唐最强长子 第113章 臣有罪

作者:老万爱吃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4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抵达天工院,转悠了一圈,不出李言所料,这群工匠在没有李言指导的情况下果然没有做出什么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至此,李言才算是确定了,这工业革命的成就任务进度,却是会受到大唐基础经济的影响。

这新增的百分之五,肯定就是土豆彻底完成收获之后,百姓余粮增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基础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大唐的消费能力。

“如此看来,等纺织机彻底普及之后,任务进度应该会猛增一大截。”

李言当即就联想到了天工院制作出的纺织机身上。

相比于粮食,纺织机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初代工业革命产物对大唐经济增长的刺激,必然会更加的直接有效。

用不了多久,等大唐纺织业蓬勃发展,带动相关的轻工业经济,李言的成就任务进度至少能暴增个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十五都有可能。

“也就说等纺织机普及,这任务进度能达到至少百分之三十,五加十加十五加……,105成就点?够升级了!”

李言迅速心算了一番后,便确定了自己能获得的成就点数额。

105成就点,足够他的成就等级提升一级。

就是不知道成就二级之后会出现那些可解锁的模组。

李言至今都在心心念念着诸如修仙mod之类的能延长寿命的模组……

就这样,李言接下来的几天就开始了另一番忙碌。

白天按照既定计划加深天工院的建设,新组建了天工学院,招收了百位匠人进行培养。

天工学院的培养可不是白给的,凡是接受过天工学院培养的工匠都会在业务能力及格后加入天工院最新组建的产业——天工坊。

天工坊的待遇并不低,李言可不是黑心资本家,他会给予这些工匠应有的福利。

当然,若是有人不想加入天工坊那也没问题,李言在安排这些人进入天工学院学习之前就让他们签署了一份竞业契约。

一旦这些人在日后用学自天工学院的技术另谋他业之时,都必须缴纳三成个人所得。

这条契约可是李言来来回回跑了几趟刑部吗,才最终定下的。

为了这条契约的法律效应,刑部尚书张亮特地在早朝时将之提了出来,在一应文官商讨许久之后,李世民亲自拍板,承认了该契约的合法性。

与此同时,李世民相当有魄力的当朝宣布,让刑部根据未来大唐的发展重新修订唐律,新增各种契约的条例。

李言捣鼓出来的这条竞业契约就此被后世称为开启了工业革命新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当然,这便是后话了。

在大唐天工院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同时,支援李靖的尉迟恭也传回了消息。

这封战报的大概消息便是:

“鄯州之危已解,首功者定北侯,大军正在前往凉州评判。”

此封战报一传回长安,朝堂上再度炸锅了。

“这怎么还有定北侯的功劳?他不是没有随军出征么?”

“你怕不是忘记了定北侯前段日子离开了长安三天,时间刚好与战报吻合。”

“难不成定北侯日行千里前去支援了鄯州?而且日行千里后竟然还能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这……”

想都不用想,尉迟恭根据李靖、魏征等人如实描述出来的战报太过玄幻,使得朝堂上这帮没真正见识过李言武力的朝臣们根本不敢相信,一个个果断提出了质疑。

“既然众卿有疑惑,那便让定北侯来一趟吧,王德……”

李世民心中也是惊讶万分,他虽然知道李言失踪了几日,但却不知道李言干出了这么多事。

根据战报,李言这可是以一人之力救下了被围困于兰州的李靖和三万大军,接着又昼夜不停的赶去了鄯州就下了魏征。

在连续的两场战斗里面,李言先斩薛延陀主将,然后又擒下了土谷浑王子。

其战绩之彪悍,直接碾压了在朝的所有武将。

因此,李世民自己都有些怀疑这封战报的真实性了,只能将李言唤来朝堂当场询问。

就这样,老太监王德赶忙出了皇城,从天工院把李言给拉了过来。

一路上还颇有些的担忧的询问:“李县侯,这战报上说的内容可是属实?若是有半分虚假,那后果……都不敢想象啊!”

王德知道李言的真实身份,这担忧倒是动了几分真情。

“这有什么好虚假的,杀千把个蛮人,这不是有手就行?”

李言一如既往的说着大实话,把王德给整的当场就愣住了。

“既然如此,李县侯到了朝堂上实话实话即可。”

王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只能期盼李言所说确实是真话。

一人一太监很快便进入了皇城,李言也是再一次站到了朝堂上。

“臣李言。见过陛下。”

李言行了一个标准礼,欠身,行执手礼。

“定北侯免礼吧,今日鄯州战报送回了长安,不知这战报内容……”

李世民直奔主题,现在朝堂百官关注的都是战报内容的真实性,其中有不少看不管李言的官员正在暗自蓄力,在心里打着腹稿编撰小作文,随之准备弹劾李言。

“启禀陛下,臣有罪!”

还没等这群喷子开口,李言这句有罪就把整个朝堂都整懵圈了。

李世民闻言,脸也是黑了几分。

难不成李言真的伙同尉迟恭、程咬金、李靖、魏征假传战报?

这可是欺君之罪!

但是尉迟恭、程咬金、李靖、魏征这几人会做出这种事吗?

李世民怎么都想不通这几人会做出出格的事情,尤其是魏征,他怎么看都不像是如此苟且之人。

李世民现在还只是脸黑,但朝堂上的那一种被李言的闲云居薅羊毛快薅秃噜皮的官员可就不一样了,他们时刻在观察着李世民的表情。

只要李世民有不快的神色表露,他们立即就要启奏,说出自己的小文章,好好弹劾李言一番。

只可惜,还没等他们开始弹劾,李言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启禀陛下,臣未经允许便擅自前往战场,此乃臣之罪一。”

“臣当日抵达兰州,未经主帅允许,便孤身杀入万军之中,为兵家大忌,此乃罪二。”

“臣于兰州之战后,抵达鄯州,擒下土谷浑王子慕容顺后,冒然使郑国公开城门,置鄯州于险地,此乃罪三。”

“次日卫国公率军抵达鄯州,臣与之内外合围,于乱军之中误杀土谷浑王族慕容融,虽为战时误斩,但臣亦有罪,此乃罪四。”

“鄯州之战终焉,臣见鄯州之惨状,哀鄯州阵亡之将士,悲鄯州无辜之百姓,怒上心头,斩杀土谷浑王子慕容顺,此亦乃大罪!”

“数举之五罪,臣愿一力承担,还望陛下定夺。”

李言竟然在朝堂上当众列举了自己的五大罪状,愣是让那群准备弹劾李言的官员们无话可说。

只不过,李言列举出来的这五大罪状真的算是罪状么?

百官被李言绕的颇有些晕乎乎的。

未经允许以私人身份进入战场,救下了两位国公与三万大军,这是罪?

乱军之中,斩杀敌将主帅,这是罪?

大战之后,悲叹于牺牲的将士,故怒斩敌国王族,这也能判罪?

百官在琢磨了一会儿后才发现,李言这陈述的哪里是五条大罪啊,这分明是一件又一件不世之功啊!

若是李世民今日敢给定北侯治罪,只怕用不了几日此事就要传遍天下,到时候少说都得民心全失。

一旦有人借此作祟,说不定出现造反之事都有可能。

因此,李世民自己也听懵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定北侯背后定有高人指点!”

长孙无忌默默的看了李言一眼,接着便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任何发表态度的想法。

在他看来,李言背后必然有久经官场的老油子指点。

此举无异于以退为进,并且还没有表露出丝毫好大喜功的意思。

若是长孙无忌的想法被李言知道,他必然要大呼冤枉。

他李言怎么会有这种腌臜的心思。

李言的真实想法分明是让一切功劳都离自己远远的,以免功劳太大惹得皇帝忌惮。

李言的一贯宗旨都是,功劳这种东西够用就行,它绝对不能太多,一旦功劳太多,就得想办法背上几条罪名,稍微平衡一下,以免出现功高盖主的情况,从而被惦记上。

“定北侯严重了,这些怎能算是罪责……”

李世民沉思的好久才反应过来,李言列举的这些东西虽然有理有据,但他做为皇帝绝不能将之真的算成罪责。

根据战报以及李言的自述,李世民很轻易的就能判断出来。

战报没有问题,李言当居首功!

而且还不只是首功!

此战能胜,李言得独占五成功劳!

李言闻言,当即就发现了情况有些许不对劲。

自己所述之罪分明条条在理,条条都是自己的违规操作,怎么能就这么算了?

况且看这架势,李世民分明是在纠结自己此战的功劳!

若是真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自己或许真的又要捞一比天大的功勋。

长期以往,自己岂不是距离功高盖主的层次日益逼近?

不行!这绝对不行!

李言决定主动出击,不给李世民调整思路的机会!

“启禀陛下,臣所举五罪,条条属实,还望陛下明鉴!”

李言这是打定主意了不想要惹军功上身。

他好不容易才“辞职养老”,怎能自找麻烦!

于是乎,满朝文武都沉默了。

一群人心里想着:

“定北侯这演的有些过了吧?难不成陛下真看不见他这功劳不成?”

很显然,所有人都把这当成了李言炫耀自己功绩的手段,只不过这个手段和程咬金等武将截然不同就是了。

“既然如此,便由朕与百官商讨一番,等大军凯旋而归,再一同赏罚吧。”

李世民的脑袋还是有些晕乎乎的,他觉得自己暂时做不出决断,只能用出一招“拖”字诀。

他现在纠结的可不是李言自举的五条罪状,他纠结的是李言如今的功勋似乎已经足够多了,他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再早一些宣布李言的身份了……

就这样,李言提前退下了朝堂。

他对于自己此次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李言认为,自己的智商不愧是受过“我的世界”经验的强化,这一招功过相抵,给皇帝台阶下的手段简直妙到极致。

李言至今都以为,李世民最后那副纠结表情是在考虑他此战的“微薄”功劳,能否抵消这五大罪过。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满堂文武都压根儿没介意这所谓的五大罪状,就连看不惯李言的那一批人都自始至终保持着沉默。

事实证明,智商这种东西和情商确实相互独立。

……

离开皇宫之后,李言直接回到了天工院。

现在他还得盯着隔壁天工学院的情况。

虽然李言可以确保天工院的工匠们水平过关,但他却不能保证这群人的教学水平在及格线之上。

因此李言还得时时盯着天工学院,以免这群和木头、铁打交道久的工匠们脑子犯轴,误人子弟。

李言就这么盯了天工学院足足五天的时间,当教学正式步入正轨之后,李言便减少了关注,转而开始关注手摇纺织机的生产与售卖。

生产缓解李言无需多虑,无非就是天工学院的百名工匠进行流水式、标准化的实习生产。

这个过程在开始一天后就进入了正常轨道,天工院基本每天都能制作出二十台手摇纺织机。

现在李言最操心的还是售卖缓解。

如今大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迈入开端,百姓们的消费能力也是刚刚略微提升了一些。

这手摇纺织机的成本和售价都不算低,自然很难吸引百姓的购买。

当然,每个时代都不会缺少拥有眼力见识的人。

总是会有具备冒险精神的人吃到第一个螃蟹。

就在大唐天工院宣布天工坊开业,正式出售“手摇纺织机”的第二天,便有一些精明的商人来到了天工坊,见到了李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