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遛狗岁月 > 第188章 旅居163

遛狗岁月 第188章 旅居163

作者:枣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5:16 来源:小说旗

二狗每来到一个地方玩,博物馆是必不可少的要去的一站。来到了长沙,当然要去看一看湖南博物馆了。

二狗第一次去的时候,没有特别留意时间,刚好撞上了人家的休息日,一周就那么一天休息日被她赶上了。

二狗没想到湖南博物馆这么多人。她第二次到了博物馆门口,因为没有预约,那就现场预约,结果说人已经满了,没进去。

第三次,在网上好不容易预约上了。那天到了博物馆门口,人山人海啊,排了好长的队伍才进去。

到了场馆里面,仍旧是人山人海,似乎比外面人还多。二狗发现,近年来人们的旅游格局确实发生了变化,博物馆已经成了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她非常赞赏这种变化!

因为来一趟太难得了,二狗事先做了充足的攻略,她查到了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前10名,然后就准备按照这个顺序去参观。

第一名,辛追墓t形帛画: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画幅右上角有一轮红日,红日中有金乌和扶桑树,左上角是弯月,日月交汇间有天帝。其制作精美、色彩鲜艳,是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

辛追被誉为“穿越千年的东方美人”,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生于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17年),卒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1972年,其遗体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之一,为研究西汉历史文化、医学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第2名,西汉直裾素纱襌衣:同样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交领、右衽、直裾,类似深衣,袖口较宽。以素纱为面料,由蚕丝织造,没有衬里和颜色,丝缕极细,织作精美,仅重49克,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第3名,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是我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物肖像画之一。构图简洁而意境深远,龙、凤的动态渲染和人物的静态刻画,形成一弛一张的鲜明对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第4名,马王堆汉墓古尸(辛追夫人遗体):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素有“东方睡美人”之称。她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为世界医学提供无双范本,文化贡献巨大。

不过这么宝贵的样本,可不能随便给外人看,二狗她们看到的只是她的棺材。

二狗很疑惑,“湿尸”怎么可能保存这么长时间呢?又不是干尸,不是早就应该跟空气起反应了,而腐坏消弥了吗?

对此,博物馆也做了解释,湿尸能保存得这么完好,有各方面的原因。

首先,墓葬深达20米,椁室用厚实的木板严密封闭,棺椁间填充白膏泥和木炭,能有效隔水、隔氧,营造了稳定的低温环境。

其次,棺内有具抑菌等作用的红色棺液,可能含有朱砂等物质,对尸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三,辛追夫人入葬前可能经过了沐浴、消毒和药物处理等程序,减少了细菌数量。

第四个原因,是墓葬所在地区地质结构稳定,未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及人为较大干扰,保证了墓葬内环境的持续稳定。

二狗长姿势了:原来“湿尸”也可能时间久也不腐烂了,肉身不腐不只是干尸的专利啊。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第五名,商皿方罍(这个字音同打雷闪电的雷),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1922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县,器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器盖刻有“皿天全父乍尊彝”七字铭文,器身则为“皿父乍尊彝”五字铭文,被誉为“方罍之王”。

二狗是很想看满藏品前10名的,无奈人太多,找起来很费劲,她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花了一个半小时才看到了前5名,后面的只好做罢,胡乱看了一下就出来了。

看完图书馆,二狗觉得,湖南的历史发展真厚重,他们脚踏实地干实事,每一步路都走得很沉重,但取得的成果也十分丰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