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遛狗岁月 > 第118章 旅居93

遛狗岁月 第118章 旅居93

作者:枣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5:16 来源:小说旗

在参观完整个南开大学以后,二狗认为,南开大学在西南联大的那段历史,特别值得回忆。

1937年7月,私立南开大学遭日军轰炸,三分之二的校舍被毁;8月,私立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三所国内最顶尖的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1938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整整存在了8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三校复员北归,1946年,私立南开大学迁回天津,并于4月改为国立南开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的建立,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西南联大的建立,使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高校的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和延续,众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汇聚在一起,为中国保存了大量的学术精英和文化遗产,避免了高等教育的断层,维系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命脉。

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高质量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培养出了包括2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5位院士、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为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智力储备。

在教学方法上,西南联大实行了学分制度,鼓励跨学科学习,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激发了师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中国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精神和理念上,西南联大师生在国家危亡之际,同仇敌忾、和衷共济、共赴国难,他们怀着拳拳赤子心和殷殷爱国情,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学习和研究,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成为了中华民族在艰难时期最为坚韧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其精神和价值观至今仍然在中国教育界和文化界延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西南联大,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汇聚在西南联大,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使西南地区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对当地的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增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

西南联大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辉煌的教育成就,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和不朽传奇,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极端困境下的坚韧与智慧,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在民族危难时刻的坚韧与活力,为后世树立了在困境中坚持教育、追求卓越的典范。

西南联大的精神,至今还在南开大学的教授们所津津乐道,他们经常给学生们讲那时候的故事,“拿着最微薄的薪水,穿的最破破烂烂,吃的是最简单的饭食,干着最累的工作,每天却像有使不完的劲儿。”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熠熠生辉的年代。

教授们反复给学生们讲那时候的故事,号召孩子们葆有理想主义的光华,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惧困难,认真工作,好好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独有的价值。

二狗后来跟儿子仔细讲了西南联大的故事,极力推荐他早点去南开大学参观,以后再到昆明的西南联大旧址去看看。

她慷慨激昂地对儿子说:“任何一个大学生,如果拥有了西南联大的这种精神面貌,何愁考试不过关,又怎么会惧怕今后生命中的一切风风雨雨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